《菊与刀》赏析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讲述的是关于日本的文化,其作者是个美国人。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一点外国名著的影子都没有,即使有那么一点,也是看的电影才知道的。当老师叫我们写外国名著读书笔记时,我一脑的茫然,心想要是写中国的该多好。后来经朋友介绍才知道了《菊与刀》这本书,呵呵,之前只是大概的看了下,后面才认真的把它看完。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樱花是很有名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问身边的朋友知道日本的国花是什么吗?她们的回答都是樱花,包括我自己之前也认为是樱花,但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菊花才是日本的国花。

初看这本书时就对它的书名很好奇,菊是一种柔美的花,而刀是一种暴力工具,这两者可是八杆子打不着边的呀,怎么会用它来作书名呢?相信每个初看的人都会有这种好奇吧。看了才知道日本是一个充满矛盾性民族,日本人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爱美而又黩武。菊是日本的国花,而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者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气质。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在读起这本书来还是有些吃力,尽管如此,还是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不少关于日本的信息。

在我看来我们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应该都是从那些抗日战争片中获取的,并且对日本人可以说是恨之入骨,甚至恨不得给他来个东京大屠杀,都不能解恨。二战都结束那么些年了,德国人已经对曾经犯下的错忏悔过了,可是日本呢,不但不忏悔反而经常去参拜境国神社。我们对此是表示很愤恨的,可是我们又能怎么样呢,要是可以的话真想再给他吃颗原子弹。可是从书中了解到,日本的文化中是没有原罪,没有忏悔,也不需要原谅的,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忠义和各得其所来解释。这也许就是日本从来没有为他的罪行进行忏悔和道歉的理由。

从那些抗日抗日战争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本鬼子屠村的现象,就拿我最近看的《民兵葛二蛋》来说,葛二蛋他们村遭到鬼子的攻打,鬼子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甚至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放过。日本不是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吗,为什么连那些毫无抵抗力的老百姓都不放过,日”本人也是人,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的没人性。以前我不明白,但现在我明白了。日本人都懂得:镇定的精神可以千年不灭。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的,物质当然也不可缺少,但那却是次要的,瞬间的”。就是这种重视精神轻视物质的文化内在,使

得日本在作战时常常采取极端的方法。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如果做什么事失败了的话,大不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可是日本人不一样,我们也常在电视里看到那些打了败仗的日本军官,通常都会切腹自杀。那时我还纳闷过,本来他们人就少,败了就再战呀,何必以死谢罪。原来这种必死的信念大部分来自于对天皇的忠诚。由此我想要是明朝人安禄山也能像日本人尽忠他们天皇那样尽忠明朝的话,明朝也就不会那么快就被清朝给灭了,也许我们的历史就会改写了,也许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了,也许我们的圆明园就不会被毁了也许就不会有侵华战争了,也许……

我觉得日本是个可怕的民族,他们非常的重视名誉。自杀完全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恪守名誉的抉择。在战争时期,绝大多数日本士兵不会投降,他们大多选择自杀来完成效忠天皇的终极使命。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人因为还不起人情债而选择自杀。他们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为不想让别人欠下人情债。

谈到令我们痛心疾首的侵华战争,书中说到这是日本人作为报恩的一种方式,我们会觉得很可笑,这个借口太荒唐了。但是从日本的文化内涵上看,日本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负恩感。每个人自出之日起,就有着向天皇来偿还恩情的义务。在生活中如果接受了恩情,就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报恩是有条件的,就是施恩者必须是自己认为高尚的,可以偿还的人。作为从我们中国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既感到难以偿还,又在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感到羞辱,这种羞辱来自于其自身国力的增强,由此感到曾收到这种国家恩惠的可耻。这种复杂的心情由各得其所的借口成为发动侵华战争的内在原因。我们赋予了他们那么多恩惠,却因此而遭受灾难。可谓是好人难当。但我们也应该由此好好反思。日本作为一个后起之国能变得如此的强大,说明他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当我看着这本书上的那些文字,仿佛自己看到了一个个隐藏在外壳下的日本灵魂。透过这本书,我对日本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他们曾经对我们造成过很大的伤害,但那毕竟已经成为了历史,只希望他们能在以后的两国交往中更多的体现友好与和平。

夜夏

 

第二篇: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默写与赏析(赏析含答案)

八年级上诗词测试

1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乡愁》席慕容

3、王维的《山居秋瞑》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 。

4、《山居秋瞑》中从动、静、声、色四个方面描写山中秋天幽清明净自然美景的诗句是 , 。

5、《山居秋暝》中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的诗句是 , 。

6、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 , 。

7、《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 , 。

8、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 。

9、《送友人》中使用比喻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是 , 。

10、《送友人》借白云和落日表现与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 , 。

11、《送友人》中李白化用古典诗句描写与友人分离时的动人场景的诗句是 , 。

12、杜甫的《蜀相》中以史实为内容,讴歌诸葛亮雄才大略、衷心报国高洁品格的诗句是 , 。

13、杜甫的《蜀相》中表现诸葛亮不忘托付之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的诗句 , 。

14、杜甫的《蜀相》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身先亡的痛惜之情的诗句是 , 。

15、杜甫的《蜀相》中写尽中华民族多少英雄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 。

16、《己亥杂诗》中作者从自然景物的转化中,从花开花落又到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的诗句 1

是 , 。

17、《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自比表明自己心志的句子是 , 。

18、《己亥杂诗》中表达作者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 。

19、《沁园春 雪》概括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 。

20、《沁园春 雪》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诗句是 , , 。

21、《沁园春 雪》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对偶修辞手法描写高山、高原高大壮美的句子 , , 。

22、《沁园春 雪》中描写想象中的景色(虚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 , 。

23、《沁园春 雪》中巧妙过渡,不露斧痕,既承上阕总括景色特色,又引出下文写作主旨的句子是 , 。

24、《沁园春 雪》点明主旨,表现作者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25、《沁园春 雪》卒章显志,阐明全词的主旨,形象地阐发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的句子是 , , 。

26、《念奴娇 赤壁怀古》正面描写赤壁雄奇壮丽景色的句子是 , , 。

27、《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现周瑜卓然超群的句子是 , , , 。

28、《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 。

29、《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现周瑜从容娴雅、轻松胜敌风采的句子是 , , 。

30、苏轼在《浣溪沙》中勉励自己不要像白居易那样自伤衰老,而要振作精神,追求未来,奋发有为的句子是 , , 。

31、苏轼在《浣溪沙》中表达旷达乐观的人生观的诗句是 , , 。

32、《过零丁洋》中概写诗人被捕前全部经历的句子是 , 。

2

33、《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 , 。

34、《过零丁洋》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借两个有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诗句是 , 。

35、《过零丁洋》中表达了诗人在国事危殆之际以死殉国的庄严誓言的句子是 , 。

36、《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

37、古往今来,无数有志之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言 , 。

38、刘禹锡的《乌衣巷》表明历史是在前进,人事是在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

39、《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 , 。

40、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地久天长,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 , 。

41、《春江花月夜》中含有人生苦短哲理的诗句是 , 。

4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求的诗句是 , 。

43、《春江花月夜》运用典故表现思妇望月怀人的痴情痴想的诗句是 , 。

44、李商隐的《无题》中使用比喻,新奇巧妙地表达两个有情人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 , 。

45、《无题》中宽慰对方今后两人虽难以见面,但可以经常互通音讯的诗句 , 。

46、《无题》中既是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赞美也成为奉献精神的形象写照的名句是 , 。

47、《山园小梅》中写梅花在百花凋谢时独自开放的诗句是 , 。

48、《山园小梅》中直接对梅花的姿态和香气进行描写的诗句 3

是 , 。

49、《卜算子?咏梅》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的名句是 , 。

50、《卜算子?咏梅》能够表现作者与世无争、不慕虚荣的两句词是 , 。

赏析

1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填空:首联把地点____、时间____、季节____、环境_____全点了出来。

2.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说是“空山”?

答:

3.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诗中出现“松、泉、竹、莲”意象,都是美好高洁的,有何深意?

答: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答:

6.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答:

(以下是20xx年资阳巿中考题)

7.这首诗选自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 》。(1分)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3分)

答:

10.山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是“空山”呢?

11.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诗中的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其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够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2已亥杂诗

4

龚自珍

一.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努力呀!)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 自况,表达了 。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

么?

(20xx年 湖北恩州)

5.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 湖北十堰市)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

发了诗人的____

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

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07年梅州中考题)

9.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这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0.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11.(04年南通)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

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

(以下是08年衡阳中考题)

12.这首诗用“浩荡”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用“白日斜”来渲染________________

气氛。

3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女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归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

简朴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答:

5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

3.从所积累的古诗词的名句中,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xx年新疆乌鲁木齐市)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以下为20xx年广州南洋英文学校中考题)

5.“黄鸡”的本意是:__________,诗中是指:_______________

6.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7.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8.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___________看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9.下面对这首词品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下兰芽短浸溪”点出了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

B.“潇潇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出了一种凄冷的环境。

C.“休将白女唱黄鸡”化用白居易《醉歌》中的诗句:“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已失”,慨叹光阴易逝、朱颜易改。

D.全词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振奋,富有哲理。

4送友人 1、解释加点词语

(1)孤蓬万里征 征( ) 蓬( ) (2)挥手自兹去 去( )

(3)萧萧班马鸣 班马( (4)青山横北郭 郭( )

(5)此地一为别 为别(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填空:

(1)《送友人》的作者是 朝诗人 ,人称“ ”。他的诗歌具有 的特点。

(2)《送友人》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 ”

6

4、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

B、三四句以“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路途孤单。

C、五六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手。

5、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6、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画线句子设喻巧妙,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8、此诗最后一联描写“马鸣”的目的是什么?请作分析?

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游子”“故人”一指友人,一指自己。

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

10、找出能体现作者送友人的诗句。

(1) (2)

5蜀相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1分)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

2. (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借人喻己,看似写诸葛亮,实际也是在写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慨。

B、第三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第四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7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5.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6、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白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7、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9. (4分)本诗颔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此联写一段鉴赏文字。

10、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作用是什么?

3、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4、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5、举例阐释尾联含义

7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 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 8

样的景象?

(2) 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 。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9、山园小梅阅读题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诗的前两句用什么方法来赞赏梅花的?突出了梅花的什么品格?

2、这首诗的第二联被人称为“咏梅的绝唱”,你认为这两句好在哪里?试作简要分析。

3、 试分析这首诗中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

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好处是什么?

5、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句诗中体会到的?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上阕写了梅花怎样的处境和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作者怎样的节操?

3、比较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毛词:(句子)表现梅花( )特点, 陆词:(句子)表现梅花( )特点

2.、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什么?

3、.两首词各自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迢迢牵牛星》

读下面一首宋词(《鹊桥仙》),从思想内容、诗词立意、艺术特色比较与《迢迢牵牛星》的不同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参考观点:“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2、从诗歌立意方面来比较赏析:

3、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4、简要分析《鹊桥仙》(纤云弄巧)的爱情观。

答案:

10

山居秋暝答案:

1. 山 晚 秋 雨

2.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 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

5. 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志向。

6. 这一联一静一动,一光一色。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7.唐 《王右丞集笺注》(1分,正确一处0.5分)

8.D(1分)

9.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3分,能扣住画面,抓住人物活动的情景即可)

10.这里的“空”应作静解释,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的寂静,因此,才听到山泉流动声,浣女欢笑声,荷叶摆动声;另外,由于山中林木的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所以作者说是“空山”。

11.明月的清晖,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发出清脆悦耳的欢唱。

己亥杂诗答案:

一.略

二.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 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 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9.浩荡离愁(离愁)

10.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11.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11

浣溪沙答案:

1. 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 句意就是翻译;哲理: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情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 C

5.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6.略

7.C

8.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9.C(作者意在说明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

送友人

参考答案:5、 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6、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蜀相参考答案:

少陵野老 (1分) 2、D(3分)3、C 4、B

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蜀相》中“映阶碧草”虽春色盎然,却独自泛绿而无人来赏,“隔叶黄鹂” 虽鸣声动听,却空自宛转而无人来听。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8.“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9、角度: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视听结合,对偶工整,“自”、“空”用词精炼等。(4分)(角度、手法或特点1分;体现1分;形式作用1分;内容作用1分)

10、《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对其功业未就的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 过零丁洋

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3、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4、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

5、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 12

答案亦可)

乌衣巷

⑴答: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⑵答: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山园小梅

1、对比的方法:开头两句写梅花盛开和占尽小园风光,通过与百花的对比,表现出梅花的美丽与不畏严寒的品性。突出了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

2、“疏影横斜”写出了梅之形,体现了梅树枝干疏朗自然、放逸不羁、自在与洒脱的特点;“暗香浮动”写出了梅香随风飘溢,表现了梅之香的清幽淡雅。表达了诗人对梅的喜爱,蕴含了诗人散淡自由、清高雅致的隐逸精神; “水清浅”与“月黄昏”,写出了一个和谐优美的完整意境,光与影,色与香,动与静,浑然一体,自然天成。(每点2分)

3、首句的“众芳摇落”,写其他花的凋零来反衬梅花的独特不俗;第三联,通过写“霜禽” 欲下与“ 粉蝶” 断魂,来表现梅花的美丽与魅力。(答一点3分)

4、拟人的手法:将动物赋予人的情感,显得生动,感情充分

5、诗人对梅花的赞赏,表达自己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从“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可以看出来

无题

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4、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5、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卜算子 咏梅

1、它生长在荒僻郊外,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

2、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3、比较阅读

毛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表现梅花(积极坚贞,迎难而上)特点 陆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梅花(寂寞高洁,孤芳自赏)特点2.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毛词: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尽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也要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陆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乃托物言志之作.借咏梅自咏,诗人备受当权者贬抑压制,迫害,报国无门,尽忠无路,宁粉身碎骨而矢志不移,虽化尘泥而香如故的高风亮节,借梅花而咏出.

《迢迢牵牛星》

1、《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 13

别恨上,而是对牛郎织女进行深情的慰勉,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2、《迢迢牵牛星》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3、《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4、作者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在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情爱。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