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前言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 

“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效益快速增长。20##年,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2427亿元,比20##年增加8005亿元,年均增长23%,比“十五”提高3.8个百分点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

  20##年1-12月,全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总产值达到15025.09亿元,较20##年同比增长了29.33%。全国各医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54.774亿元,较20##年增长28.75%。而与此同时,20##年我国GDP的增长率仅为9.2%,医药工业的增长率已连续多年远高于GDP的增长。

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发展潜力巨大。

目录

一、     医药行业概述

1.医药制造业产业链及行业细分介定

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历程

3.行业特征                

(一)高技术

(二)高投入

(三)高风险

(四)高附加值

(五)相对垄断

(六)低感应度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3.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4.对要素投入的影响

三、我国医药行业分析

1.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行业规模

(二)市场供需状况

(三)营运及景气状况

2.政策技术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技术环境分析

3.各个行业前景预测            

(一)化学药品制造业

(二)中药制造业

(三)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

4..我国医药行业的药品监管需加强

四.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五.重点企业个股分析

一、     医药行业概述

1.医药制造业产业链及行业细分介定

  医药制造行业是整个医疗产业的重要一环,从整个医疗产业来看。医药制造行业整个产业链结构为:

医药制造原料产业→医药制造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医药服务机构

   医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 中的大类行业,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业、中成药

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业、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等共七个中类行业。

2.行业特征

(一)高技术

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 世纪70 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二)高投入

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亿~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 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2003 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 亿美元、46 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三)高风险

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四)高附加值

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五)相对垄断

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20##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六)低感应度

通过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可知,医药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66,低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在分拆后的43个部门中排名第26位。

二.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1986年至今,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80.10 亿元,达到近20年最高水平。20##年工业总产值占到GDP的2.43%,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0位,但由于增长速度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排名较20##年下降了一位,居于造纸及纸制品业之后。

近年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但由于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

2.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我国医药制造业的税金总额在国家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有下降趋势。20##年较20##年增长17.25%,税金总额达到278.62 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4位。占国家财政决算收入中各项税收的比重为0.74%,较上年下降1.57个百分点。

3.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持续上升,2006 年增长为3.77%,较上年下降了1.63 个百分点,年平均人数达到129.36万人,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0位;占年末从业人员数和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重分别为0.17%和1.80%,和20##年基本持平。

4.对要素投入的影响

从2000以来的数据看,现阶段资本和劳动力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都较工业平均水平低。在此期间,单位劳动比不断下降,2006 年同比增长速度为-4.26%,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36 个百分点,达到243.70人/单位,是全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98.43%,在39 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9 位;

单位资产比虽逐年提高,但增速趋缓。2006 年同比增长速度为3.92%,低于工业平均水平4.54 个百分点,达到3484.89 万元/单位,是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97.12%,在39 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4 位;

由于单位资产比的增速快于单位劳动比,致使人均资产逐年提高,但近几年增幅也有所下降。20##年同比增长速度为8.54%,低于工业平均水平3.07 个百分点,人均资产达到14.30 万元/人,是全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98.66%,在39 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13 位。

三、我国医药行业分析

1.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行业规模

近几年,世界经济在克服了美国经济降温、国际市场高油价以及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等种种不利因素后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达到3.9%,主要国家也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世界经济形势的整体走强对于医药制造行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显示,20##年我国药品市场营业收入达到7000多亿美元,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这直接推动全球医药市场继续走强。20##年美国药品市场销售额大约为3000 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目前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年销售药品规模接近三千亿元,增幅近百分之二十五。由于国家推进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药品零售市场年均增长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年销售规模约为一千三百亿元。

(二)市场供需情况

中国医药市场是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目前尚有1亿城镇职工和居民没有享有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结余率高达50%,全国8.78亿农民

然开始享有每年100元的医疗保险,但是真正的消费尚未启动,较低的医疗保险基数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医疗商业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13亿人口,健康消费是最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政府启动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医药市场前景广阔

(三)营运及景气状况

1、盈利状况

2007-20##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相对递增,毛利率也出现增长趋势,如图所示

单位:万元,%

2、发展能力

2006 年医药制造业的发展能力有所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分别较上年下降了7.28、2.01、2.63、9.79、7.77 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7.84%、14.43%、11.78%、10.46%、10.88%。子行业中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能力相对较强,化学药品制造业的发展能力相对较弱。

表 20##-20##年医药制造业发展能力(单位:%)

3、景气状况

2006 年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景气下行,第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36.9%。低于制造业景气指数1.4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6 个百分点。

图 20##-20##年医药制造业景气指数

2.政策及技术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1、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发挥优势、特色发展。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取得突出优势,中药、生物制药等也有了显著进步,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2、发展问题

我国医药工业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还存在整个工业结构不合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缺乏规模效益,产品结构不合理、新产品开发能力弱等3个问题。

----行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药制造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缺乏规模效益。世界医药界的竞争,已进入少数“寡头”称雄的时代。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国际大公司之间掀起了重组并购的浪潮,世界排名前25 家的制药公司销售额已占全球处方药市场的60%以上,近几年国际医药产业30 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兼并联合不断发生,超过50 亿美元的并购案已有20 余宗,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寡头垄断经营格局。据国际医药市场研究机构统计,世界药业排名前10 名的制药公司的销售收入,10 年前占全世界的25%,到2002 年就超过了50%,以美国为例,全美200 多家医药批发商中,排名前10 名的公司销售收入占全美的96%,销售额第一名麦克逊公司与合并后的第二、第三名3 家公司的销售加起来已经超过全美销售额的90%。相比之下,我国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严重,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医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严重偏低,从而导致了规模效益不明显,研究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有4000 多家制药企业,大型企业只有百余家,95%以上为中小型企业,一般销售额都只在10亿-20亿元人民币,全国医药前10 强只占国内市场的25%的份额,还没有一家医药工业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00 亿元人民币。我国最大的医药上市企业哈药集团年销售收入不到10亿美元,而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1998 年销售收入达到270 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医药行业一年的销售额。因此,我国制药行业的规模分布就更显落后。这一点在化学药、生物药、医药商业等几个子行业中最为突出。各地为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各自为战,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限制并购,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差,研究开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能生产的化学原料药有1400 多种,年生产能力在80万吨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 位。但化学原料药出口,是把高能耗和高污染留在国内,而进口国则可以通过深加工赚钱。同时,我国制剂技术比较差,出口的大部分也都是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国医药产品的生产一直以仿制为主,医药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加之管理水平低下,致使医药工业发展水平提高缓慢。这一问题在化学药和生物制药行业中尤其突出。除个别品种外,90%均是生产销售西方发达国家专利保护期失效的药品或是仿制非专利药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西药品种几乎没有。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是负责我国新药上市许可的政府机构,该机构每年收到真正全新的新药申报很少,年均仅几十个,其中很多化学药品还在审批过程中,国外就已经上市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新药”。许多专家认为,新药研究经费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是造成我国新药开发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研究经费大约占整个销售额的13%左右。对于不同的制药企业,其R&D 投入占年销售总额的10%~20%,国际上开发一种新药的费用约为3亿~5亿美元,而我国制药企业R&D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销售额的1%,比较大的华北制药、新华制药等企业的年研发费用也不过几千万元。我国医药全行业的研发费用还不及默克公司研发费用的10%。这种状况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种有97%是仿制生产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工业结构不合理,制剂工业落后于原料药工业,我国医药行业还没有摆脱粗放式经营的格局。目前,国外制药公司在我国申请药品发明专利数占总申请量的85%,现在在研发方面的落后就意味着未来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劣势。

----经营管理有待加强

我国医药企业与世界大型制药企业相比,企业不但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较弱,而且管理水平较低。另外,由于我国医药企业规模较小,营销管理和投入不够,尚未树立起成熟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美国葛兰素-威廉公司的年销售额约为130 亿美元,每年公司将总销售额的30%投入用于企业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营销策略、售后服务和市场调研等工作。而我国医药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且是采用价格战、回扣战等低水平甚至是违法的销售方法。我国医药行业急待兼并重组,通过资本运营,减少企业数量,提高生产规模,扩大规模收益,增加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创新,实现管理升级,树立品牌效应,增强国际竞争力。

----交易成本过高

在医药流通中有药品销售和医疗器械销售两大部分。产品从出厂至到达患者使用大致经历生产厂家、代理商、招标机构、批发公司、医院相关人员、医院药房或设备科、患者等环节。在整个流通环节链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发生费用。由于竞争激烈,销售人员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顺利通过每一环节,通常都要遵循其中“回扣”这样的“潜规则”,回扣愈演愈烈以致产品价格层层加码,交易环节的过高成本,导致药品消费者难以支付,药品市场的正常发展受到约束,企业利润受到威胁,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

(二)技术环境分析

(1)国内技术水平现状

医药制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我国的主要医药制造企业已经加大了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力度,很多研发中心纷纷建立。但是仍然应当看到,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整体在技术开发问题上仍然薄弱,人才缺乏、机制僵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对新产品开发产生了不利影响。更多的医药制造企业将生产重点放在常用药和OEM 上。可以说,医药制造技术的薄弱将长期制约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力量等因素。

1.产业组织因素

首先,从市场集中度情况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低由于市场集中度低的原因,生产比较分散,重复生产严重。一般一种药品由多家企业生产,竞争会比较激烈、利润较薄弱。

其次,我国医药企业间产品差别化水平比较低,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产品大都是仿制药,所以独创性差,很多低技术含量的医药产品重复性生产严重,产品质量、技术差别化竞争不明显,企业间竞争大都停留在低水平的价格或者变相价格竞争上。

再次,我国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比较低。我国医药产业原创药较少,大部分为仿制药,所以新企业进入市场时,基本不存在药物研发成本,而且其生产技术成本也比较低,所以进入成本壁垒较低。相应的,简单的生产的情况下,很多药品的生产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企业进入的技术壁垒较低。并且,由于我国医药产品差异性不大,各厂家很少有自己有特色的拳头产品,所以市场很少有对某品牌药品的品牌忠诚度和依赖性,这样的状况也使新进企业能够比较容易进入市场,它们并不惧怕自己的市场会难以打开。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原因,当某药品市场情况较好时,会有很多企业进入。所以,在市场集中度比较低、进入壁垒不高及产品差别化小的情况下,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采取了变相压低产品价格的措施来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整个行业内企业利润规模有限,在有限的利润规模下,企业难以拿出足够的财力从事创新研发,只能进行重复生产和模仿创新产品生产,这进一步导致行业内的低水平竞争,而形不成创新研发方面的竞争格局。

2.基础研究方面的因素

由于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是人类科学的发展,它离直接面向应用的技术创新研究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基础研究投入,这方面的投入应该由政府承担,企业的主要投入方向应该是在基础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应用研究,或者在基础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成果。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做的效果并不好。首先,从基础研究的投入方面看,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投入存在分散化的现象,并且专门投向基础研究的资金占的比例不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投入规模相当有限。其次,从投入资金的管理来看,我国医药的基础研究主要由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几所高校来承担,这些单位具有一定的人才和科研能力,但是,这些机构大都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分头管理,没有一个对科研投入及项目立项等进行统筹安排的管理部门,这样会造成科研项目重复投入及信息共享受阻的问题,从而造成对资金及人力的浪费。

再次,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程度来看,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很多可以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广,但是这些成果的市场化状况的确是不尽如人意,很多都只停留在了科研成果及论文阶段,而没有被产业化而转化成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在治疗中进行应用。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医药科研机构与医药企业之间联系与合作过少,而科研机构自身的产业化资金和市场运作能力都比较缺乏,很难独立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这些都是限制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3.知识产权保护因素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曼斯菲尔德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新药就不会被发明出来。多年来,我国医药企业主要靠生产仿制药为主,其中有很多是有侵权行为的,医药企业整体对知识产权的作用认识不够,整个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医药企业没有形成用知识产权法规保护自己创新技术的普遍意识。据统计,在我国化学药专利申请中,国外企业的专利申请数约为91.6%。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没有利用医药专利申请等知识产权保护法为自己争取权利。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不够,创新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创新动力被削弱。

(2)科技创新主攻方向

1、战略性科技

----重大新药创制

重点研究化学药和生物药新靶标识别和确证、新药设计,以及药物大规模高效筛选、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制备和成药性预测关键技术,开发疗效可靠、质量稳定的中药新药,研制30~40 个具有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支撑我国药业发展的新药创制技术体系。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点突破新型疫苗与治疗药物创制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制40 种高效特异性诊断试剂、15 种疫苗及药物,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中、西医及其结合的防治方案,建立10 个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防治技术平台,初步构建有效防控艾滋病、肝炎的技术体系。

2、急需性科技

----开展艾滋病、肝炎、肺结核、血吸虫、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

----技术研究;加强研究和开发适合城乡社区人群的常见多发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技术和产品;

----培育药物重大创新品种,研制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加快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建设;

----加强中医传承方法、辩证体系研究以及基于现代技术的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标准与方法研究;

----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

----常见恶性肿瘤预防、早诊及综合治疗研究

研制10~15项恶性肿瘤预防、早诊、治疗关键技术、产品和综合方案,使2~3 种肿瘤发病率下降10%以上,3~5 种肿瘤高危人群的早诊率提高20%以上,3~5 种肿瘤患者的5 年生存率提高5%以上。

----重大出生缺陷筛查和遗传病的防治研究

建立我国常见重大出生缺陷筛查和遗传病综合优化干预模式,提高结构异常、功能异常、发育缺陷等重大出生缺陷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技术水平,使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率降低30%。

----重大疑难疾病中医综合治疗研究

制定8~10种具有中医药疗效优势和特点的重大疑难疾病诊疗方案,筛选、提供一批特色突出,效果肯定,适宜推广的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

3、前沿性科技

----生物和医药技术

以现代生物高技术为突破口,发展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干细胞技术、生物纳米技术、疫苗和抗体制备技术、转基因技术等;

----以肿瘤、心脑肺血管和糖尿病、肝病和老年病为重点,加强生物技术与临床资源的有机结合,突破若干重大疾病预防和诊治的关键技术;

----以医药、食品和工业发酵为突破口,强化生物技术向产业的应用辐射重点研究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组织实施疫苗与抗体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重大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等重大项目。

3.各个行业情况

(一)化学药品制造业

根据以上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老龄化社会对药品的需求逐渐加大、医药体制改革对于医药市场的规范、新的税改制度减轻制药企业的负担,将使我国化学制药行业规模在2007~2009三年中继续快速增长。但在政策性降价、反商业贿赂、医改政策不明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化学制药业未来仍会处于困难时期。

(二)中药制造业

“十五”期间,中医药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7%,中药行工业的总产值约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27%左右,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将中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在未来的几年中中药产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左右

(三)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业

从1989 年深圳科兴生物公司成立至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18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走过了一条从完全仿制到有所创新的发展之路。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领先企业的快速成长,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似乎已经预示着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春天的即将到来。然而,仔细分析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后发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还

存在以下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总量依然弱小。据2001 年至2006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生物、生化制品业的规模一直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其销售收入从2001 年的128 亿元发展到20##年的390 亿元,增长3 倍多。2006 年,我国生物、生化制品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8.3%;产品销售收入占医药制造业总收入的8.2%,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升,但这个比例和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10%左右的比例相比,仍有所偏低。

(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以仿制为主

从企业情况来看,领先企业的规模尚小,从2005 年的企业统计数据看,我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排名前20 强的企业销售收入占所有生物、生化制品企业总收入的41%。从2005 年重点生物制药企业财务指标来看,这些企业销售规模集中在2 亿~5 亿元之间,利润总额平均在5000 万元左右。

(3)外资巨头抢滩中国市场

外资巨头从最初的产品出口到后来的投资建厂,表明了对中国生物药品市场的重视。其中有代表性的公司有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巴斯德。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 年,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由葛兰素史克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产品有灭活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麻腮减毒性疫苗和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该公司重视中国有价疫苗市场培育,自2004 年开始将收入的10%用于市场培育,并与中国预防医学会合作开展“中国疫苗接种普及行动”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由原安万特-巴斯德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产品有流感疫苗(凡尔灵)、狂犬病疫苗、甲肝疫苗和B 性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4)民营药企发展迅速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兴起,民营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其中,北生药业、艾康生物、华兰生物和上海莱士血制品公司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

广西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 年在上交所挂牌上,主营业务基因工程产品、人体组织工程材料、血液制品、生物生化药品、化学药、中成药以及保健品等。主要产品有双价痢疾活菌疫苗(国家高技术“863 计划”项目,属世界首创,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白蛋白、胸腺肽和干扰素等。

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旅美留学博士于1995 年归国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主营业务是快速诊断试剂,主要产品包括毒品、妊娠、传染病、性病四大系列的20 多个产品。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 年,从事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人血蛋白、静注丙球、肌注丙球、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外科用冻干人纤维蛋白胶等。2005 年,主导产品人血白蛋白市场份额约10%,免疫球蛋白市场份额约40%,凝血因子市场份额约20%~30%。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由北京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RAAS(美国稀有抗体抗原供应公司)于1988 年共同投资组建,主营业务是人血白蛋白等多种规格的血液制品。

比较国企、外企和民企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国有企业主要借助在生物制药领域多年积累的研发、市场等资源,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而外资企业擅长营销运作,注重市场培育和品牌经营,产品价格普遍较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但研发实力仍显不足,多专注某一细分领域。

综上分析,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503 家被称为生物制药公司的企业,有很多还不能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生物制药公司;另外,企业数目不少,但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生物制药公司却不多;排名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大部分以仿制药为主导产品。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实力相对较强,或者发展潜力初显,这些企业或许将扮演未来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领军角色。

4.我国医药行业药品监管需加强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浙江新昌儒岙镇的一些无良企业用废旧皮革加工成医药毒胶囊的黑幕,据说这里每年生产药用胶囊一千亿粒,占全国胶囊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胶囊之乡”曝出的这一特大丑闻,顿时在公众中引发了对药用胶囊的恐惧感。此次黑胶囊事件中,让人惊心的是:河北生产明胶的是正规企业,浙江新昌县儒岙镇生产胶囊的企业是正规企业(新昌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1/3),上榜的13种药品也全是正规医药公司生产,“铬超标毒胶囊”几乎已是制药行业公开的秘密。如果没有记者卧底调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给包括医药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繁荣。20##年,全球制药市场的增幅为6%左右,而中国医药市场的增幅却高达25%以上,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如此之多的危机,医药行业在原料、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所隐藏的问题已不容忽视。从医院医患事件屡发,到药厂生产出现重大质量隐患,整个行业确实到了综合治理的时候。否则,谁都不是赢家。因此应加强医药监管

四.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年的8.25%。

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20##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到2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五.重点企业个股分析

1.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年7月5日收购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此次股权交易标的评估价值为2030万元,扣除应属于转让方清收清付的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债权及债务,以及所有权归属于转让方的存货价值等共计869.39万元后,以人民币1160.61万元的价格作为股权转让的总价款,收购完成后,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将成为云南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本次收购将云南白药强有力的销售资源和品牌资源与外界优质生产资合,源整能迅速产生合力,缩短外用制剂自我发展创新所需的时间,达到双赢。

财务状况

与同行业相比,云南白药的每股收益比较高,云南白药具有超前的战略能力,。拥有独家品种,敢于不断提价,提前向药用消费品拓展。云南白药具有独到的产品设计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但是唯一的不足是没有解决内部机制。不过公司生产经营是以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和天然植物药系列产品为主,云南白药系列产品为独家经营;药品批发零售额在云南省排第一名。

2.恒瑞医药

据恒瑞医药公布的20##年半年报:基本每股收益0.5251元,稀释每股收益0.5251元,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5226元,每股净资产3.9433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14.11%;营业收入1869405529.84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91141824.32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89308289.05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2937362838.86元。

公司规模

由图可见恒瑞医药在制药行业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他的其每股收益在同业中也是不的,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不仅目前的收益良好,而且未来的增长潜力也是很强势的。

在销售方面,进一步细分目标市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确保销售稳步增长。一是进一步完善销售网络建设,在市场开发上精耕细作,积极落实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镇、社区辐射的策略。二是在加大传统优势产品推广力度的同时重点培育新领域新产品的增长点,努力在新的治疗领域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合理调度,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圆满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恒瑞医药战略定位准确,主业净利润增长连续6年超过20%,它选择了仿制药向创新药逐渐过渡的发展战略和抗肿瘤药及手术用药大病种领域,在药物筛选和创新上有独到的能力,由于是民企,所以内部机制还有待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