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秀伟报告有感

听李秀伟报告有感

听了李秀伟老师的报告,感触颇深。李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辅以翔实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教育教学 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 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 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给 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使课堂成为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 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 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 本来属于谁的, 归还与谁。 课堂属于学生的, 就要归还学生。 还, 意思为“回、归、归还” 。归还是什么都毫无保留地给予吗?当然不 是,学生是跟随老师学习的,老师还必须有必要的“传道、授惑、解 业” 。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 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 回来的“尴尬” ,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其实,我认 为这恰恰是 “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 所以, “还” 的意识应该有, 更应该有一种平等、宽容的认识。要相信学生有超乎老师能力,出乎 意料的智慧。要有发现学生智慧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令人向往, 充满灵性,每天都有新的风景。不仅如此,要鼓励学生不断挑战,不 断跳出课堂,跳出老师的“手掌心” 。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 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 的局面, 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 的可能性。

1.把思考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 数学向来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 ,这

句话背后掩盖了现在数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数学思考。 过去的教

学是以知识技能 为中心的,教师心里有数,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

导学生 说出某个正确的答案或方法,这种“挤牙膏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并 没

有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因为学生回答的所谓的“问题”并不具 有挑战性。

2、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

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 的一个重要条件。罗杰斯也说过,自由程度愈多的学习,

身心投入程 度愈多。 “空白时间带”是教师讲授的“空白” ,是学生自主学

习的落 实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内可以实现分层学习,教师可以实现分层指 导;

学生可以发展个性,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所以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引导点拨

的总时间应控制在一节课的 1/3 左右,要给学生留有充 分的自己思考、 自己

探究、 发表个人见解、 互相讨论的 “空白时间带” , 从而让学生充分地动

脑、动心、动情、动手,这样做无论是对课堂人 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对学生个

人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3.还给学生的话语权。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而且鼓励学

生大胆地说, 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希望和看到的有

时候 相反,学生总不能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是下课的时候, 一个

个说得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久而 久之就不会说

了。教师对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 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

造,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 独立存在的。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说教学的根本在于人格

品质,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

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每个教师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树古”、“树人”、“树

己”,给自己一个看得见的目标。整个报告中,李老师对教学智慧的研究深刻,如一盏盏明灯,点亮我的教学工作,又如一根根警棍,敲打我的教学方法,还如一个个问号,启迪我教学之路。他用一个个亲身见到听到看到的教育小故事为我们揭示教学的真理,为我拨开云雾见太阳,为我的教学工作点明了方向。回想自己教学工作,有干劲,缺乏巧劲和韧劲,有动力,缺乏思想,有创新,缺乏闯劲。为了在自己的教学路上更顺利前行,我将根据李老师报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反思,及时查漏补缺,用心教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尽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李老师的报告在我的成长路上发挥最大的价值。相信,有了理论的指导,有了付出的见证,我会在教育岗位上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一番业绩。

 

第二篇:陈敏听李秀伟报告有感

《与教学一起成长》学 习 体 会

——听李秀伟报告有感

陈 敏

10月26日,在县教委的安排下,有幸听了李秀伟老师《与教学一起成长》的报告,报告中,李老师对教学的一些观点以及对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阐述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深受启发,下面说一说自己的几点体会:

调整教学关系,先学后教。教学改革落实到我们这里很大程度上是要我们调整教学关系,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去教。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自学能力,在教学时,不管语文还是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先预习,然后在课上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收到的效果会大不相同。因此不管我们过去积累了多少经验,面对新同学时,还是要重新认真备课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的学生,大多不会相差很大,如果老师生硬的给他指定一个同学做他的榜样,就有可能使这些同学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件工作上,分工要仔细,责任要明确,而且定期进行角色转换,让同学们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学习,进行课外活动时做法也要如此。

不敢说“让写作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但只要坚持每天写一点,哪怕只有几分钟,用心写自己的教学,只要坚持,不敢说就能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

李秀伟老师讲到,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后,才能经历一个从教学技术,到教学思想,到教学道德,最终回归生命自由的教学与成长历程。是啊,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同的,即便同在教学中。李老师和学生之

间建构的是“发展共同体”,相互欣赏,一起成长。每一节课都如此,学生就在健康积极的生态中主动地成长。

李秀伟和学生同写反思性教学与学习心得,几年下来,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在自律中自由学习,老师则从教学中收获了成长的必要因素。每年他都有100多万字的教学笔记、反思案例,都由分析反思所引领,真是令人佩服。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李老师为榜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行动解读师德内涵。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