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讲 座 心 得

题目: 听讲座有感

院 别: 美术学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2013 .03.10

听讲座有感

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时候,才知道有那么回事叫讲座。从字面上大概知道其意义,但对于这个新接触的事物我还故意百科了一番。其词义为:是有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或: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基本可以解释为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

但第一次听完讲座后,我又给大学讲座另一个解释:人多、挤,但不代表这些人都是对学生讲座有兴趣的,大多数人对学术讲座都是没兴趣的,但是碍于点名被迫而去,趴在那享受空调睡觉,说到底就只是去捧场的。讲座没人是不行的,主讲人没面子,请的人更没面子,于是捧场的任务就交给我们了,于是我们手上多一张叫讲座听讲证。每听完一个讲座后,证上就多了一个红章,只有盖满了10个章才能得到2个学分无需多修一门选修课。所有慢慢的,形成同学们听讲座是为了章而听,为了学分而去。

但是,其实大学讲座也不都是这么的一会事!

相信大家大学四年中一定有听过大学生职业规划讲座,这好像都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听的一门讲座,从而也可以看出这门讲座的重要性。时间一晃就是四年,我们也已经从青涩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成熟的大四毕业生。但我想还是有某些同学对自己的职业还从未规划过,或许你在门讲座上偷懒了,或是没到,错过了让自己好好思考的

一个机会。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但让我了解他创业的艰辛,还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对大学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迈入大学生活却感到一丝迷茫。大学的空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多了很多,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呢?这也让人容易松散下来,多数就呆在宿舍上网,再则在这广州的大城市逛街啥的,这样的大学生活很容易让人迷茫。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呢? 以后的路又是怎样呢?是选择深造,还是就业呢?这些问题充斥着我的脑子。迷茫的我仍旧以高中的生活方式在大学里生活,直到当天,自己仿佛清醒了,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我们正处于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有了目标,就要有努力,成功源于立刻、马上行动。光有了目标,而不行动,又怎么会成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想与做之间的距离,我们光是有目标,只是想而不做,那又能怎么样,只是空口白话而已。因此我们有了目标就要马上朝它行动,才能成功。讲座或许只是我们一个提醒点,都或许又是我们的一个转折点,其重要性是无可厚非!

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四年中,我们要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

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从讲座中了解到了许多当今化学研究进展,使自己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学习实践,为未来打好基础。在听讲座上我们要深化专业知识,使自己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听学术讲座时,要有一定的基础,不然我们就不能够及时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其实老师们在讲解时,总是趣味无穷,总能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激发我们的兴趣。讲座的提问也很有意思,就我听的几场讲座的感受来说主要是炫耀式提问,提问者一般前几天刚看完本书,然后用书中内容去跟扯讲座的内容。提问者站起来后会将他书中看到一些内容用一些在学界也没有大范围使用的专有名词滔滔不绝的进攻演讲者,如此一来演讲者就尴尬了,毕竟学界的大佬级人物都是专家,专做细小方面的研究,对于这样的提问,一来知识范围限制,二来时间限制,演讲者也只能含糊其辞答非所问了,这不是演讲者的问题,而是提问者的水平问题,只或许也是某一部分同学听讲座的趣味吧,又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也确实得到了一些知识!

现在的网络的迅猛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估计大家都会觉得网络是万能的,无论网络的资料是如何的齐全,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

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而面对着鲜活的教学对象,智慧的教师必然没有相同的课堂。

听讲座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是老师们传授经验的时间,总之,老师们的讲解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们都被深深的吸引。通过学习,我们学到了自己专业及其他相关方面更深层的理论知识和更前端的发展概况,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受益颇多,在这里,再次感谢老师们精彩的讲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讲座活动已告一段落,但我们不会停止学习探索的脚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断攀岩知识的高峰,充实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

20xx年3月7日星期四

 

第二篇:听讲座《基于感受 唤醒表达》有感

润物细无声

——听讲座《基于感受 唤醒表达》有感

武汉育才实验幼儿园赵雁园长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园长,讲座开始请我们观察,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是:“感受”“表达”, 思考题目中的重点所在,在《3—6岁儿童与发展学习指南》艺术解读中贯穿了她的理解:唤醒教师的感知觉,真正去感受儿童内在的需要,接纳班上每一个不同个性的孩子。支持儿童的艺术行为,理解并保护儿童的艺术灵感,肯定并赞赏幼儿的艺术作品。赵园长认为,始终把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让孩子的情感有一个好的归宿,孩子的一切行为得到支持,孩子的幼小心灵才会被点亮,才有勇气大胆的展现自己。

赵园长首要想做的就是:唤醒在坐教师的感知觉。工作虽忙,我们也要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早上起床,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下班回家,夕阳西下的美景,让我们浮想联翩。嫩绿的小草探出头来,我们感受春的到来;丰收的果实呈现在眼前,我们有丰收的喜悦??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教师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感知觉,教师拥有了一颗真善美的心,才能去感受孩子的情感和需要。

儿童在幼儿园只有被教育,因此,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尤为重要。教师有一颗善的心美的心,才能做好教育。懂得接纳班上

每一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始终贯穿在赵园长的讲座中。孩子乱涂乱画也是在宣泄自己。我现在带的是小二班,孩子们没有什么绘画技能技巧,能绘画的内容更是不多。在我出来学习的前几天,班上的老师组织孩子们意愿画,孩子们纷纷问我,老师,画什么啊?我就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吧!小朋友画出了简单的图形,纷纷告诉我们,老师,我画的是太阳;老师,我画的是旗子??有一个叫紫怡的小朋友,用水彩笔在纸上顺着一个方向把纸快涂满了,班上的老师大声地说:“紫怡,你画的什么啊?不准乱画。”孩子委屈地哭了,我赶紧走到紫怡的身边,柔声的说道:“紫怡,你画的美丽曲线有点像草,对吗?”孩子止住了哭声,对我点点头,“还有点像弹簧,还有点像??”“这个线条很漂亮,是顺着一个方向画的!”紫怡露出了慧心的微笑。我的出现,保护了孩子的积极心,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认可,相信下一次孩子敢大胆的绘画。听了赵老师的讲座,我庆幸自己当时做了一件体现教育规律的事情:接纳孩子,鼓励孩子,欣赏孩子。

教师要有保护好孩子的心情,才能接纳孩子。在幼儿园绘画教育中,教师常常评价孩子的作品像与不像,对画的不像的孩子说,看你画的什么啊?多难看啊!一下子把孩子的绘画激情给浇灭了。所以,很多孩子到了大班就不敢画了,不敢下笔,怕老师说画的不好。我在带大班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小班、中班时绘画挺好的,大班了,班上另一个老师天天批评她,她不自信了,怕上幼儿园,做什么都要看看其他的小朋友,不敢自己涂涂

画画。回头看这个孩子,赵老师讲的好:有一颗保护孩子的心,孩子就不会变得无所适从,孩子就会大胆的表现自己当下的心情,展示自己当下的水平。

赵园长请老师做一点点的改变:放手孩子,只要是不破坏环境,不伤到自己,不打扰他人。虽然说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真正做起来很难,很难,但我们就是要支持和接纳孩子,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孩子的童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赵园长是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好老师,赵园长的讲座也贯穿了“接纳”和“尊重”,带领我们一起去接纳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情感,欣赏孩子的行为。在教育艺术方面,赵园长给我们上了一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课。让我们一起把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不管他调皮与否,聪明与否,可爱与否,我们不断的修炼自己,用宽大的胸怀去接纳,去尊重他们,就会成就孩子美好的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