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已完成项目报告-20xx.10.24

河道治理已完成项目报告

一、从二道岭到抗峪村与朱家湾交界处河段

1.河道清理

治理河段全长5.3公里基本沿用现有断面,对河底进行清理,清除淤积、杂物,规整河道断面。

2.滚水坝20(需要数一下)个

为了拦蓄汛期泥沙,保持水土,新建滚水坝二十座;工程等别为等外,建筑物等级为等外;

河道设计洪水10年一遇设计,村庄防护设计洪水20年一遇。

滚水坝垂直河道布置,采用梯形断面,顶宽0.5米,上游坡度1:0.1,下游坡度1:0.4,河底以上高度1米,基础深1.5米。上覆自然块石,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总砌石____m?,其中浆砌石____ m?,干砌石____ m?,水泥__ m?。

3.驳岸护砌

考虑河道沿岸弯道、陡坡较多,另有部分村庄分布,本设计实施河岸防护,河道总护砌长度5470米。采用浆砌块石护砌,M7.5砂浆砌筑。护砌高度1.7米,基础深1.2米,底宽2米,顶宽0.5米,缝隙内填土种植植物。总砌石____m?,其中浆砌石____ m?,干砌石____ m?。

二、从二道岭到大岭村豹子港

1.河道清理

治理河段全长1.26公里基本沿用现有断面,对河底进行清理,清除淤积、杂物,规整河道断面。

2.滚水坝20(需要数一下)个

为了拦蓄汛期泥沙,保持水土,新建滚水坝二十座;工程等别为等外,建筑物等级为等外;

河道设计洪水10年一遇设计,村庄防护设计洪水20年一遇。

滚水坝垂直河道布置,采用梯形断面,顶宽0.5米,上游坡度1:0.1,下游坡度1:0.4,河底以上高度1米,基础深1.5米。上覆自然块石,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总砌石____m?,其中浆砌石____ m?,干砌石____ m?,水泥__ m?。

3.驳岸护砌

考虑河道沿岸弯道、陡坡较多,另有部分村庄分布,本设计实施河岸防护,河道总护砌长度5470米。采用浆砌块石护砌,M7.5砂浆砌筑。护砌高度1.7米,基础深1.2米,底宽2米,顶宽0.5米,缝隙内填土种植植物。总砌石____m?,其中浆砌石____ m?,干砌石____ m?。

三、二道岭综合拦砂坝枢纽工程

为了拦蓄汛期山洪、泥沙,保持水土,二道岭处新建拦砂坝三座;

1.拦砂坝

拦砂坝1,流域面积2.72km?,主沟长2.83km。工程等级: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5级; 防洪标准: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年一遇。浆砌石重力坝一座。由溢流段、非溢流段及放水管、排沙管组成,坝体内设砼防渗墙。坝顶宽3.5米,坝长60.9米。

拦砂坝2,工程等级: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5级;

防洪标准: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年一遇。混凝土溢流坝一座,浆砌石贴面。由溢流段放水管、排沙管组成,坝体内设砼防渗墙,浆砌石贴面。坝顶宽2.5米,坝长55米。(1#坝具体数值需确认)

拦砂坝3,流域面积2.73km?,主沟长2.91km。

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分为挡水坝段和溢流坝段,工程等级: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5级;

防洪标准: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年一遇。浆砌石溢流坝坝一座。由溢流段、非溢流段及放水管、排沙管组成,坝体内设砼防渗墙。坝顶宽3.5米,坝长20米。

库容清淤及驳岸防护:

对库容进行清淤清障,保持河道顺畅,库容清淤总容量1.8万平方米;并对驳岸险段进行防护河岸防护工程等别为等外。

驳岸防护防洪标准:

驳岸设计洪水10年一遇设计,

驳岸护砌长度200米。采用浆砌块石护砌,M7.5砂浆砌筑。护砌高度1.7米,基础深

1.2米,底宽2米,顶宽1.5米,缝隙内填土种植植物。

四、玉龙潭综合拦砂坝枢纽工程

1.拦砂坝一座

工程等级:工程等别为Ⅴ等;

防洪标准:设计洪水2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年一遇。浆砌石重力坝一座。由溢流段、非溢流段及放水管、排沙管组成,坝体内设砼防渗墙。坝顶宽6.3米,坝长55米。(1#坝具体数值需确认)

2.冲毁道路修复

3.龙潭库容清淤及驳岸防护:

对库容进行清淤清障,保持河道顺畅,库容清淤总容量0.6万平方米;并对驳岸险段进行防护河岸防护工程等别为等外。

驳岸防护防洪标准:

驳岸设计洪水10年一遇设计。

驳岸护砌长度300米。采用浆砌块石护砌,M7.5砂浆砌筑。护砌高度1.7米,基础深

1.2米,底宽2米,顶宽1.5米,缝隙内填土种植植物。

五、冲毁桥梁重建及新建 总共3个

抗峪老村三孔桥、

大岭村安置区新建桥、

朱家湾坑子地村头桥。

六、冲毁道路修建及改建 总长度

1.大岭村安置楼西侧道路返修长度230米,宽度7米,水泥路面。

2.大西沟道路修建长度1500米,宽度6米,山石路面。

 

第二篇: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方案

**

二〇##年五月

项目名称:**2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项目编制人员:

  

  

项目审核人员:      

公司

二〇##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 1 -

1.1 项目名称... - 1 -

1.2 项目背景... - 1 -

1.3 编制依据... - 2 -

1.4 项目建设单位... - 2 -

1.5 项目建设地点... - 2 -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 2 -

1.7 建设周期... - 4 -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 -

1.9 工程管理... - 4 -

1.10 综合评价... - 4 -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 6 -

2.1项目区位置... - 6 -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 7 -

2.3项目区背景... - 10 -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13 -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 13 -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 16 -

第四章  规划设计布局... - 19 -

4.1指导思想... - 19 -

4.2工程等级... - 19 -

4.3规划设计原则... - 20 -

4.4总体布局... - 21 -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 23 -

5.1河道疏浚工程... - 23 -

5.2防洪护坡工程... - 25 -

5.3护村坝工程... - 28 -

5.4景观跌水工程... - 28 -

5.5河道护砌工程... - 29 -

5.6节水灌溉工程... - 29 -

5.7围栏防护工程... - 40 -

5.8防洪道路工程... - 41 -

5.9 登山步道工程... - 42 -

5.10安全防护林工程... - 43 -

5.11水土保持林工程... - 43 -

5.12生态经济林工程... - 43 -

5.13生态管理房工程... - 44 -

5.14输配电工程... - 45 -

5.15 区域环境整治工程... - 46 -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 47 -

6.1 施工条件... - 47 -

6.2 建筑材料... - 49 -

6.3 施工水、电、施工导流... - 49 -

6.4 主体工程施工... - 49 -

6.5 施工总布置... - 50 -

6.6 施工总进度... - 50 -

第七章水土保持设计... - 52 -

7.1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 52 -

7.2 水土保持措施... - 54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 55 -

8.1 环境与社会影响预测... - 55 -

8.2 施工期环境影响... - 55 -

8.3 环境保护措施... - 55 -

第九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 57 -

9.1 组织机构... - 57 -

9.2 项目实施方式... - 57 -

第十章项目建后管护措施... - 59 -

10.1 管理机构设置... - 59 -

10.2 管理措施及办法... - 59 -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0 -

11.1 估算编制依据... - 60 -

11.2 投资估算... - 60 -

11.3 资金筹措... - 62 -

第十二章综合评价... - 63 -

12.1 生态效益... - 63 -

12.2 社会效益... - 63 -

12.3 经济效益... - 64 -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 65 -

13.1结论... - 65 -

13.2建议... - 65 -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 项目名称

**2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1.2 项目背景

**2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10]46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20##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国农办[2009]163号)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拟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推进**镇观光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1.3 设计依据

(1)《北京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

(2)北京市**县统计年鉴2011;

(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2012);

(4)《**总体规划(20##年-20##年)》;

(5)《**新城规划(20##年-20##年)》;

(6)项目区影像图及1/10000地形图;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4 项目建设单位

**20##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

1.5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 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

1.7 建设周期

项目从20##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

项目从20##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1434.22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1325.5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08.69万元。

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1.9 工程管理

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为项目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

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做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

1.10 综合评价

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河道行洪畅通,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河道一侧道路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用。

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项目区位置

**镇位于京北**长城脚下,**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县的南大门。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邻。

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

**县区域位置见2.1-1图、项目区域位置见2.1-2图。

2.1-1  **县区域位置图

圆角矩形标注: 项目位置

2.1-2 项目区位置图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2.2.1自然地理

**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之间。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库。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占74.8%;平原区面积522km2,占25.2%。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和16个居民委员会。

**镇地处**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关沟地势险峻。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431m。全镇总面积99.4km2,山地约占70%。

2.2.2水文气象

**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1m左右。陆面蒸发量400mm/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7.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1℃,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8.8℃,年日照时数为3120.8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3.0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

**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7.6℃,最低气温-18.9℃,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最高气温32.8℃。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354.4mm,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h。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3.4m/s,属风沙治理区。

2.2.3 社会经济状况

截止到20##年,**县共辖11镇4乡,376个行政村,11.26万户,其中农业户7.93万户;总人口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9万人,非农业人口8.21万人,人口密度为137.6人/km2。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1.74亩。20##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0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52373.1万元,同比增长5.7%;林业完成产值14573.5万元,同比增长34.7%;牧业完成产值80041.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渔业完成产值3178.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

20##年,**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1.36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345万元,同比增长13.2%;总财力突破70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支出完成62544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3亿元,同比增长10%。

2.2.4土地利用及节水灌溉现状

1、地形和土壤

**县内山脉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700~1000m,最高山峰海坨山海拔2241m,盆地、山前带一般海拔70~700m之间,地面坡度较陡,自然坡降1/50,冲沟发育,盆地全部为第四系堆积所覆盖,中部地势平坦,海拔高程500m左右,自然坡降1/100~1/1000,在山麓地带许多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扇裙。县内山区多为中山,且地势较高,山地陡峭,其他属低山丘陵。

褐土土壤类型约占全县土壤80%。淋溶褐土亚类分布在山上;石灰性褐土在山下和山前;潮褐土亚类分布在平原,地势较低的部位。在1000m以上是棕壤,海坨山顶2000m以上是高山草甸土,项目区基本为壤土、中壤土。

2、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状况

**的粮食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1.4 %,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5.5个百分点。20##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1.2%,严重地阻碍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

根据“**县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和《**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结合**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6 个重点产业:奶牛、蔬菜、马铃薯、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将现有粮食型玉米种植转向饲用型玉米生产,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将经济效益差的品种转向种植专用型马铃薯或药材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逐渐向都市型农业转变。

2.3项目区背景

本项目区位于**西南部的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村。

**镇位于北京**长城脚下,**县南端。该镇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的南大门。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距**县城约12km。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北部、东部分别与本县的康庄镇、大榆树镇、井庄镇为邻。

**是北京西北旅游经济带,镇域总面积9937.3hm2,约70%是山地,30%为平原和丘陵,农业生产用地不足6%。**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举世闻名的**长城所在地。既有享誉世界的**长城及野长城,又有多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旅游产业在该镇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保护长城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整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地区集聚了众多市级、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是北京五大风沙治理区之一,京北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景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将突出体现“保护长城,生态建设,现代旅游设施与古老长城游览有机结合” 的指导思想。以保护文物古迹为核心,挖掘景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以彻底解决长期制约**景区发展的“有景无区”的困扰,使旅游者“变游为住”,实现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使**镇真正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旅游、休闲、会议度假基地;**县旅游业的龙头

**镇的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位于**镇西南部一条沟谷与镇区过渡地带,三个村庄沿着这条河沟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地势逐渐降低,沟南端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残长城,河沟全长4公里,三村村域总面积32860.5亩,其中耕地1876亩。总户数406户,总人口1019人。河道贯穿整个项目区,东沟村山场广阔,但耕地不足,南园、西拨子村人口密集。

项目区主河沟全长4公里,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道因其他工程施工完全填筑,部分河段边坡高达7m,如遇特大洪水,将危机三个村庄的居民和附近农田;整体农业观光优势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风貌存在部分残损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涵养,作为一个生态镇和旅游重镇,相对较少的耕地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之后显出的经济价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有限的耕地发挥更大价值;由于旅游业兴起及常年以后灾害对周边植被破坏严重,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绿化美化环境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对河沟周边生态进行修复和治理,有利于整个地区生态修复和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观光农业等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章 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3.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

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3.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

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3.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3.1.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结合,**镇古长城河道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整合山区资源,以生态观光旅游带动农林产业以及民俗旅游产业的局面,促进乡村逐渐退出以外出打工产业为主体的局面。同时由于当地农户能切实参与经济活动,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山区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当地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

因此,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部分硬件设施条件。

3.1.5项目实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

项目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处于无业或部分就业阶段,项目实施本身能吸纳一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由于项目设施后,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和环境,为观光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而旅游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平台,因为它具有几大就业优势,第一,从业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只要身体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从事接待服务工作,从现有情况看,旅游从业人员从刚出校门的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均有分布。老年人做农家饭的手艺和年轻人的热情反而形成经营手段的互补,使人力资源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二,从业不受文化层次限制。旅游经营凭的是农家文化和农村生活的经验,可以没有更高的文化程度,也不必照按星级宾馆服务模式,有热情和真诚,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不断进步的餐饮制作水平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从业者。第三,旅游从业者可守家待地,免有奔波,即前所说“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因此,旅游就业,不仅有吸引力,而且可以使农民逐步抛弃小农经济思想,确立自身的“投资、经营、市场”三个主体地位。所以拓宽旅游领域,规范发展旅游,就可以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3.2.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地农户的积极拥护,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地点处于**镇,它的实施不仅可以疏通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道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设施,有效地挖掘中低产田所蕴含的经济潜力,而且还能够优化和整合当地资源,提升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收入,因此将肯定得到当地农户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的改造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把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随着农业综合整治事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多年来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治理、多功能农业、深加工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激发了广大群众进行生态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的积极性;通过村庄综合整治,逐渐实现**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3.2.2基础资料准确,施工技术可靠,为项目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项目的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资料,采用1/10000地形图、航拍影像图、实地调查勘测及室内量算汇总取得。水文、气象等资料应用项目区附近地区观测记录并结合**多年平均气象值取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在**县已经实施多年,参与项目的各个阶层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项目开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把握并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也是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能够对工程质量、进度全面负责,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设计,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同时为了使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当地农民也经过了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在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项目的建设施工。

3.2.3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良好,使生态环境、河道功能、设施农业综合优化,达到最大综合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项目区3.3公里河道得到疏浚和护砌,保障洪水畅通,维护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社会效益显著;节水灌溉改造工程设施有利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经济效益良好;通过林业措施加强安全林栽种,水土保持林实施和生态经济林的补种,将修复项目区内毁损的生态林木,有利于生态功能恢复,生态效益明显。

在项目实施当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技能、提高群众的农业科技意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将有重要而深刻的提高与认识。

第四章  规划设计布局

4.1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生态治理方针。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作为重点,把防灾减灾、美化环境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开发;以村庄和居住聚集地为单元,以流域河道治理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生态治理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构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

4.2工程等级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确定**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和《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意见,同时结合《**镇整体规划》相关内容,确定古长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年,校核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

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4.3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未来**进行发展与竞争的重要资本,今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协调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各地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防治方针,把预防和监督放在生态治理工作的首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预防监督和监测,坚决防止因土地不合理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3)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

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措施与治沟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通过科学配置各项措施,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在“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围绕水资源保护,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土资源。

(4)协调发展的原则

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各小流域水土保持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与其它各业规划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种植业规划、旅游规划、水利防洪规划、林业规划、绿色产业规划等。

(5)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县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7)景观多样性原则

针对**县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4.4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筹安排,据项目区生态现状及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1)中山以上地区

实行山区生态林补偿、全面禁牧、圈养的基础上,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自然修复,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

(2)低山丘陵区

在山麓、坡脚等农业种植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同时在乡镇、村庄等人类活动和聚集区设垃圾桶。

(3)平原地区

在平川的小流域内,以疏浚排洪河道为主,此外,以村庄段排洪沟为重点,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功能,维系河道周边生态系统,改善水质。同时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河道疏浚工程

5.1.1河道疏浚原则

  对河道治理范围内河床进行清淤疏浚,清淤疏浚工程遵守了以下原则。

1、河道行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设计河道清淤要尽量与上下游进、出口河段平顺连接,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坡度。不对河道作过多挖填,不过大改变河道自然纵坡。

3、对河道内部分地段进行裁弯取直,疏浚后的河底高程需满足现有桥梁基础的防护。

4、对河道内已有的但未经河道管理部门及防汛部门批准的影响行洪的建筑物予以拆除。

5.1.2河道疏浚导线布置

河道治理的目标就是确定合理的治导线最终形成固定而平顺的河床,使两岸形成固定的河岸。治导线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河道整治中工程规模,投资和整治后河流的稳定情况,因此治导线的确定是河道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次河道治理治导线的规划遵守了以下原则。

1、因势利导,顺应天然河流的流势,尤其是比较稳定的河段,它们是流域水沙和河床边界长期作用的产物,是确定治导线的基本依据。

2、河槽尽量顺直,但应遵循河流走势的自然规律,保持必要的弯道,不强求裁弯取直。

3、结合河道岸边的特点,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河道依托在基岩、陡岸,以便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

4、以河道主河堤间中心点和主要建筑物中点作为河道治理设计横断面的中心点。

5、尽可能利用已建堤坝,节约投资,但已建工程影响到行洪要求时,应予以拆除。

5.1.2河道纵坡设计

河道纵坡设计和河道中心线的设计皆为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其设计的原则是:

1、规划的河道纵坡要和原河道纵坡基本一致,可以在局部地段进行调整,使河道纵坡变化趋小,纵坡趋于更合理。

2、河道纵坡设计要兼顾上下游,尽可能使河道纵坡变化小一些,较陡和较缓的坡段要给于适当的调整,以利水流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流态发生大的不均匀性,以利于河床的相对稳定。

3、考虑到近年来,降雨偏少,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洪水,河道多数是淤积,而不是下切的情况,在设计纵坡时,尽可能不要填方或少数地点填方,挖深一般控制在2m左右。纵坡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0.0095、0.0069。

4、河道纵坡变化起始端不允许放在弯道内,尽可能远离弯道。

5.1.3河道清淤

  本次河道治理段中,部分河段河槽乱石堆积,建筑废渣和洪水冲积物堆积在河道中,严重影响行洪和河道景观,河道清淤处理段长1500m,采用机械清淤方式,平均清淤深度为1.8m,清理宽度为4-5m,疏浚后主河槽深度4-6m。

5.1.4河道断面设计

根据踏勘的情况,本次河道治理主要采用两种断面,一是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上接贴坡生态护坡断面,二是贴坡生态护砌的梯形断面。第一类断面河底宽度大于5m,直立浆砌石梯形挡墙基础开挖0.5-1m,采用浆砌石混凝土基础,梯形挡墙下底宽0.8m,上底宽0.4高3-4m,挡墙顶部接生态护砌,采用六边形生态砖铺砌,坡比为1:2,种草绿化。第二类断面河底宽度大于4m,横断面坡比为1:2.5.河道平均疏浚深度为1m,疏浚后平均深度为3.5m,疏浚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尺寸,采用从河底往上2m为混凝土护砌块,上接嵌草砖生态护坡。

根据实地踏勘测量,本次河道疏浚为3000m,其中第一类断面形式为1400m(单边),第二类断面形式为1600m(双边)。

5.2防洪护坡工程

通过实地踏勘,从河道现状情况来看,单一采用工程治理措施,以能够阻止河水冲刷岸坡,控制边岸进一步坍塌,以减轻或减缓河道泥沙淤积现象,工程作用明显,见效快,但是成本较高,同时不能起到净化河水和减轻面源污染的作用。单一采用生态治理措施,利用植物根系在土壤中交织及与土壤中粘粒结合等功能,固土保墒,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成本低,但受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要达到整体防护要求,还需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只有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结合起来,互为条件,互相补充,才能使治理效果扎实、深入,才能实现河岸稳定,将塌岸危害尽可能减少到最小。因此,本次设计采用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计划工程对沿河防洪公路一侧岸坡和西拨子公路沿线河道疏浚后的岸坡进行护砌,护砌采用浆砌石护坡和生态护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河段采用纯生态护坡治理,采用种植植物的方式来护岸固土,减少冲刷。

防洪护坡工程总长1400m,其中浆砌石护岸1200m,生态护岸200m。

浆砌石护坡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坡度较大处采用浆砌石梯形挡墙,梯形挡墙上底宽0.5m,下底宽1m,高3.5m,基础开挖0.5-1m,素土夯实,10cm碎石垫层,采用浆砌石混凝土基础,护坡较高处可采用缩进式分梯设置梯形,靠防洪路一侧采用直立浆砌石挡墙上接1:2生态护坡,生态护坡采用嵌草砖护砌,增强绿化面积和生态景观性,挡墙护砌共1200m;二是在西残路与防洪公路连接处及坡度平缓处,采用生态护坡,坡比为1:3,长200m,增加绿化面积。

5.3护村坝工程

护村坝总长260m,位于东沟村临河一侧,提高岸堤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防止特大洪水对河岸冲刷危机村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浆砌石挡墙和生态护岸相结合的方式护砌,与对岸已砌筑岸坡协同。

1、浆砌石护村(护地)坝断面尺寸设计

护村坝断面尺寸设计直接关系到其稳定性能。本设计中的浆砌石护村坝,其断面直立梯形断面。

2、浆砌石护村(护地)坝抗滑稳定计算

根据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按无地下水作用的直立式挡土墙要求处理,采用类比法,基本参数如下:填土内摩擦角φ=30°、粘聚力c=0、填土容重γs=18kN/m3、挡土墙容重γ=22kN/m3、假设墙后填土与挡土墙间无摩擦力存在。

根据重力式挡土墙安全系数验算规范:

抗滑移稳定性验算:K=(Gn+Ean)*μ/(Eat-Gt)≥1.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K=G*x/(Ea*z)≥1.6;

通过挡土墙抗滑及抗倾覆安全系数验算,其系数分别大于规定的 1.3和1.6临界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护村坝设计采用梯形挡土墙形式,顶宽0.6m,底宽1.2m,高4.5m,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水泥砂浆勾缝,浆砌石档墙上接生态护坡,采用嵌草砖,坡比为1:2。

5.4景观跌水工程

在东沟村修建景观跌水5座,总长230m,其中1、2、3号跌水长50m,4、5号跌水长40m。景观跌水基础开挖为0.5-1.5m,宽2.5m,坝高1.5m,采用浆砌石砌筑坝体,坝面进行景观装饰,风格与周边山区绿色风景统一协调。

5.5河道护砌工程

由于道路施工及多年沉积等原因,原有河道淤积及挤占填筑严重,部分河段需要重新开挖河道并进行护砌。

新开挖河道从西拨子村水源三角地起,沿路一侧向北开挖1000m。

河道采用梯形断面,底宽2.8m,深2.5m,采用1:2削坡,采用河道至2m处采用浆砌石贴坡护砌,上接1.5m生态嵌草砖至公路。

三角水源地进行疏挖清理,形成生态水面,涵养水源。采用浆砌石护坡和生态护坡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砌,坡长3.5m,坡比1:2.5。

5.6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在东沟村果园区配套节水灌溉150亩。根据目前已经成熟的节水灌溉经验模式,果树园区节水灌溉采用小管出流。

1、概述

东沟村果园地块面积约为150亩,地面高程相差0.3~1m。据农业调查资料显示,该设计地块土壤主要为壤土,土壤容重约为1.39g/cm3, 最大冻土层深度1.0m。成年果树耕层深60~100cm,田间持水量约为22.5%(重量)。种植方向为东西向种植,要求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限,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90%;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5%为宜,

目前该地块已有1眼机井,井深120m,出水量80m3/h,可为该地块提供灌溉水源,水质良好。

2、参数设计

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取得的成果和当地水务部门的实践经验,初步选择果树灌溉采用小管出流灌溉方式。

根据有关设计规范及果园的实际条件,选用如下设计参数:

 ①平均日耗水量:      Ea= 4.5mm

 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h =0.90

 ③土壤干容重:        g =1.39t/m3

 ④计划土壤湿润层:    Z=0.8m

 ⑤土壤设计湿润比:     p=50%

 ⑥土壤田间持水量:    b=22.5%

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90%为20.25%

土壤适宜含水率的下限取田间持水量的65%为14.62%

2.1灌水器的选择

据灌水器的种类和水力性能拟选用:由1个流量调节器和1根长1.0m的DN4 PE管组成,流量调节器工作压力为5~40m,水压的变化对其出流量几乎没有影响,本工程设计工作水头为10.0m,小管出水流量q =70L/h。

2.2 需水量计算

根据灌溉面积和设计耗水强度计算小管出流灌溉系统所需的最小供水流量。

                     Ia=Ea-P0

式中:Q~需供水流量,m3/h;

A~灌溉面积,200亩=10hm2

Ia~设计供水强度,mm/d;

Ea~设计耗水强度,Ea=4.5mm/d;

P0~有效降雨,mm/d,取P0=0;

t~水源每日供水时数,t=12h/d;

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

经计算得所需流量Qmin=41.66m3/h,已有水源井单井流量为80m3/h,完全能够满足本设计中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流量设计要求。

2.3灌溉系统的管网布置

a干管布置

果树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的干管(DN110PVC-U塑料管)从地块南侧机井处引至地块内后,沿地块中间由南向北布置一条DN110PVC-U干管,具体布置见图。

b支管布置

由DN110 PVC-U干管分出DN63 PE的支管引入灌溉小区内,支管首部设有控制阀,具体布置见图。

c 毛管布置

灌溉小区内的毛管为DN25,灌水毛管采用沿种植方向单行单向布置,单条毛管长40m,毛管间距为4.0m,灌溉小管间距为3.0m,每棵树下设1个灌溉小管。

d管网保护设备的设置

为使灌溉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在系统首部设置了进气阀、压力表、叠片式过滤器、数字式水表等安全保护、量水装置。在支管首部设置给水阀门,同时为防止冬季灌溉管道因气温低而冻坏,在管网最低处设置了排水设施。

3、灌溉制度

a 设计灌水定额                     

m=0.1γzp(θmaxmin)/h

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mm;

γ~土壤容重,1.39g/cm3

z~计划湿润层深度,80cm;

p~小管出流灌溉设计土壤湿润比,50%;

θmax、θmin~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

θmax=22.5%×90%=20.25%,

θmin=22.5%×65%=14.625%;

h~灌溉水利用系数,h=0.90。

经计算得到设计毛灌水定额:m=34.75mm=23.17m3/亩。

b 设计灌水周期

作物在全生育期生长过程中,其日耗水量随着不同的生长阶段而改变。日耗水强度按照《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取用耗水高峰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为4.5mm。依据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公式:

    T=(m/Ed) h

式中: T~设计灌水周期,d;

m~设计灌水定额,mm;

 Ea~设计耗水强度,Ea=4.5mm/d;

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

据计算果树的灌水周期为6.95d,取实际灌水周期T=7d。

c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m*Se*Sl/q

式中: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m~设计灌水定额,mm;

Se、Sl~灌水器间距与毛管间距,m;

q~灌水器流量,70L/h;

经计算实际一次灌水延续时间为t=5.96h。

5-1    小管出流灌溉系统灌溉制度表

d 轮灌组的划分

轮灌组的划分:N≤CT/t

式中:N~最大轮灌组;

C~每天最大工作时间,12h;

T~灌水时间间隔(周期),h;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计算得N≤14,取N=14。

本系统采用轮灌的灌溉形式由1个水源井,并配备变频器控制水泵控制,将每个阀门控制的对应支管设为一个灌溉单元,则该地块共有14个灌溉单元,即可划分为14个轮灌组。灌溉时必须按顺序灌溉,轮灌组的划分及轮灌次序见表3-3。

5-2 轮灌制度表

4、管网水力计算

a 毛管的水力计算

式中:

H~毛管实际总水头损失,m;

S~分流孔间距,3.0m;

S0~多孔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1.5m;

N~分流孔总数,14;

qd~单孔设计流量,70L/h;

f~摩阻系数,0.505;

m~流量指数,1.75;

b~管径指数,4.75;

d~毛管内径,22mm;

K~考虑局部损失的加大系数,1.1;

  计算得:ΔH=0.61m<1.81m则毛管进口压力水头为h毛进口=hd+ΔH毛实际=10.61m。

小管出流流量:qa=70L/h,毛管上分水口:N=14,则毛管进口流量为qa×N=980.0L/h

b支管水力计算

支管铺设长度为100.0m,共有分水口25个,每个毛管流量为980.0L/h,则每条支管内流量为24.5m3/h,确定支管可采用管径为DN63,壁厚为2.0mm,0.6MPa PE管。

式中:

ΔH~支管实际总水头损失,m;

S~分流孔间距,4m;

S0~多孔管进口至首孔的距离,2.0m;

N~分流孔总数,25;

qd~单孔设计流量,24500L/h;

f~摩阻系数,0.505;

m~流量指数,1.75;

b~管径指数,4.75;

d~支管内径,59.0mm;

K~考虑局部损失的加大系数,1.1;

由上式计算可得支管的水头损失为3.75m。支管进口压力水头则为10.61+3.75=14.36m。

c干管水力计算

干管上同时开1个出水口,干管内流量为24.5m3/h,干管分别采用管径DN110、 0.6Mpa、PVC-U管,壁厚为3.2mm。

以最不利情况进行水力计算。

式中:

f~摩阻系数,0.464;

m~流量系数,1.77;

b~管径系数,4.77;

d~分干管内径,103.6mm;

K~考虑局部损失的加大系数,1.05;

最不利情况下干管铺设长度L=370m;计算得hf=2.58m。

干管进口压力水头:14.36+2.58=16.94m

  5-3   果树小管出流节水灌溉工程水力计算结果表

d水泵及动力配套核算

从前述的过程及表5-3中的计算结果可知,各灌溉小区在最不利轮灌组工作的情况下干管进口压力应不低于16.94m。

若水源首部水头损失按10m计,则系统进口压力水头:16.94+10=26.94m

机井地下动水位29.0m

则水泵的设计扬程:26.94+29.0=55.94m

故设计水泵流量为30.38m3/h,扬程为55.94m,经与项目区村委会调查核对,该地块现有水泵型号为200QJ(R)40-65,电机功率13.0KW。流量和扬程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5-4 水泵性能及配套电机表

东沟村农业设施园区用电负荷已超出原有变压器功率范围,且农业用电和生活用电公用一台变压器,本项目设计在东沟村新增80千伏安变压器一座,解决村庄农业用电问题。

5.7围栏防护工程

为加强园区管理,维护园区安全,修建园区围栏,共修建围栏1000m, 护栏采用pvc塑钢护栏,该类型护栏为新型环保护栏,具有品色彩鲜亮 抗老化 耐腐蚀 规格齐全. 网面平整,强力张紧,不易受外力撞击变形等优点。

围栏做法:立杆用混凝土基础,安装2.5m×2mpvc塑钢围栏。见下图:

 围栏设计施工、护栏、隔离栅安装

5.8防洪道路工程

防洪堤两侧山区和耕地有序布置,村庄集中居住,为有利于防洪抢险物资运输人员输送,方便农田耕作和交通及附近居民沿河散步休闲,在河堤一侧设置堤顶防洪公路。防洪公路路面采用砼结构,东沟村防洪道路硬化长2400m其中谷底道路宽3.5m,长900m,从谷底连接灌溉果园上山道路宽3m,长300m,河道右岸道路长1600m,路宽6m,南园村防洪道路长300m,宽3.5m。

1、防洪路设计原则

a.道路中心线以平直线为主,路长最短,联系简便。

b.道路坡度、转弯角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c.应与周边环境协调,有利于防洪抢险和田间生产管理。

d.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平面设计

本次道路平面设计结合沿河道路现状条件,本着满足规范要求的原则,结合道路现况,少占用耕地等因素做出路线平面设计,考虑防洪路抢险时车辆通行较多,平面设计中考虑道路会车,因此结合实际情况,路面宽度设计为5m。设计过程中,根据地形、地物条件,因地制宜,使线形设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纵断面设计

道路硬化考虑实际需要,与原有地形走向大体一致,纵断面随坡就势。

4、横断面设计

山谷上山道路横断面具体布置为:0.5m(土路肩)+3m(路面)+0.5m(土路肩)=4m,横坡按照2%向两侧散水放坡,硬化路面高于地面0.2m;

谷底道路标准横断面具体布置为:0.5m(土路肩)+3.5m(路面)+0.5m(土路肩)=4.5m,横坡按照2%向两侧散水放坡,硬化路面高于地面0.2m;

沿河防洪道路标准横断面具体布置为:0.5m(土路肩)+6m(路面)+0.5m(土路肩)=7.0m,横坡按照2%向两侧散水放坡,硬化路面高于地面0.2m;

5、路面结构方案

根据路面结构设计弯沉值、沿线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原有旧路的结构层厚度,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为依据,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硬化设纵向分缝,按照1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0.5cm,伸缩缝采用杉木板或沥青进行填充。设计道路结构如下:

20cm厚标号C20砼路面

15cm厚粒径10mm-30mm碎石垫层

10cm厚3:7灰土夯实

5.9安全防护林工程

由于砍伐和自然原因,河道两侧现有防护林成片性,整体带状连续性不够,为增强防洪能力,提高堤防稳定性,增强生态功能和美化环境,对现有防护林进行补种植。沿东沟、南园河道一侧防洪公路补种植防护林4000株。其中杨树3000株,垂柳1000株。

栽植整地方式为水平阶+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为上口0.8m×0.8m,下口0.6m×0.6m,穴深0.8m,沿地形布设。植入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培土踏实,浇足植苗水。

5.10水土保持林工程

由于其他工程施工和原材料取材,东沟村靠河一侧有两块左右砂石空地,分别为45亩和25亩,共计70亩。该地位于河道周边,水流冲刷携带砂石进入河道,为恢复和保护当地的生态,进行水土保持林工程。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综合整治措施,因为临近道路一侧,既保证期水土保持功能,又增强景观性,整体进行公园式规划种植。

栽植整地方式为水平阶+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不等,沿地形布设。植入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培土踏实,浇足植苗水。

5.11生态经济林工程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项目区植被部分地区破坏严重,为进一步修复当地生态植被,因为在古长城景区,增强景观性、观赏性、实用性,主要采用经济林木进行补种植。补种植总面积约50亩,主要种植及嫁接杏树、山桃、核桃、榛子等经济林木。

5.12生态管理房工程

为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良性发展,新建4座生态管理房,其中东沟村3座,南园村1座。

1、建筑设计

园区管理房建筑面积35㎡,按照园区需要进行布置,为砖混结构,层高2.900mm。

2、结构设计

1)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ω0 = 0.45 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基本雪压: s0 = 0.40 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标准冻深:0.8m。

2)活荷载

屋面和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            

 3)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 C10;基础 C30;柱,梁,板 C30;楼梯 C30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二b类环境

钢筋:直径≤12mm,为HPB235级钢筋(Φ12仅用于箍筋);直径≥12mm,为HRB400级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的有关规定。

钢材:(型钢、钢板钢管)Q235B,Q345B

焊条:E43(用于HPB235级钢筋,Q235B焊接);E55(用于HRB400级钢筋,Q345B焊接)。

4)填充墙

加气混凝土砌块。

5)结构选型

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暂按Fak=120KPa,基础采用独立基础。

结构形式:采用砖混结构,地上1层。

6)结构计算

整体分析:整体分析计算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 PMCAD,SATWE》(20##年3月版),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结构嵌固点为基础顶标高。

基础计算: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采用PKPM-基础CAD软件计算。

5.13输配电工程

项目供电配电工程4套,电源电压:380V/220V三相四线制,对于一群单体建筑物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小面积单体,则采用从变电所低压室引出一路,树干式供电。

整个供电系统采用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制,插座线路加装漏电开关。

5.14 区域环境整治工程

在项目区内,分散堆积各种建筑垃圾、废料、生活垃圾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居住环境,污染土地和水源,合计约13340m2的地面需要进行环境整治,主要是建筑及生活垃圾清理,填筑夯实,适度硬化和绿化,设置垃圾池和设置垃圾箱,设置生态保护旅游警示标志,提示游人不要破坏生态环境。

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

6.1 施工条件

6.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 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

6.1.2 对外交通

**镇境内有110国道复线、**高速公路(上、下线)、京大高速公路、**到**县城的快速路、京包铁路几条交通干线作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110国道复线南北向从**景区穿过,南北两端与**高速公路相连接。**高速公路分上、下线,上线由南口到**,西接京大高速公路,北接**到**县城的公路。下线由**到南口再到北京。从南口到北京、从**往西到张家口、大同、从**往北到**县城均为双向车道,通过**高速公路向南把**镇与北京市区及沿线地区,向西与张家口、大同及沿线地区,向北与**县城及沿线地区方便地联系起来。京包铁路从**镇域中部南北、东西向穿过,沿途共有5座火车站、是**景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旅游交通干线之一。

良好的区域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项目区工程建设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均可得到保障,因此,可行性研究中未对施工道路进行单独设计。

6.2 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水泥、钢管、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及生活物资。由于本工程项目各类建筑物点多、线长、面广,各单项工程施工相互独立、干扰少,布置分散及单个工程量不大的特点,故施工所需材料均由当地料场购买运输至施工现场,而且施工区内的施工场地均可满足建筑材料堆放的需要。

6.3 施工水、电、施工导流

工程用电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采用就近接线,用水由附近农户拉水管供水,本工程为农业综合性开发建设,无需考虑施工导流问题,工程施工方法简单。

6.4 主体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面积较大,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文件进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中应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施工质量;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器设备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在物料方面,应根据设计准备充足工程物料,管材、连接件及附属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抛扔或剧烈碰撞;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施工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应根据设计核对工程物料的数量、规格、并检查质量;施工应避开雨季,物料场地应开阔,便于运输和操作。

1、建筑物砌筑

混凝土、砌石建筑物施工,可参照GBJ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回填应在砌筑待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凝固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回填,回填应干湿适宜、分层夯实与砌体接触紧密。

2、沟渠土方开挖回填

沟渠土方由人工进行开挖,开挖后的土料应放置沟槽一侧,以备回填,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外运平整。

6.5 施工总布置

**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共涉及3个行政村,根据本类工程的特点,本着有利于施工、易于管理的原则,施工期间以村为单元分别设置综合加工厂、材料仓库、设备库等施工生产用房,并由受益村自行解决。

6.6 施工总进度

项目从20##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年5月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

项目从20##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总工期154天。

6.6.1 施工准备

本工程拟安排在施工年5月上旬分别在各施工区(村)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完成临时房屋搭建,水、电及通讯系统建设工作,为主体工程施工做准备。

6.6.2 主体工程施工

施工年6月初~10月中旬完成河道治理、边坡护砌、节水灌溉改造、防洪路面硬化、植树绿化、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

表4-1 **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总进度表

第七章 水土保持设计

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综合整治、防洪道路硬化、节水农业改造、林业综合措施、生态管理房、围栏建设及整体区域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必须布设水土保持措施,防止由于项目建设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7.1 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建设涉及到项目本身占地和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7.1.1 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项目区内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在项目建设期由于大挖方、临时堆土以及其他施工临时用地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物理结构和物质组成,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下降,在大风或暴雨的作用下,将不可避免的产生新的土壤侵蚀。

7.1.2 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

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分为沟渠开挖区、临时道路用地和临时堆土区三个单元。

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主要为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施工期为5个月,自项目建设开始起,至项目建设完工时止为施工期,即从20##年6月起至20##年10月。

7.1.3 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水土流失量

预测范围为施工中所有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包括沟渠开挖区、临时道路用地和临时堆土区三个单元,根据在地形图上量测的面积结果和项目施工现场勘测,开挖土方在施工结束后就地填平利用,故弃土、弃渣量为零。

根据**县《北京市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和《**县水土保持规划》中资料,确定项目区所在地土壤侵蚀模数为200 t/km2 a。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受到施工影响,土壤侵蚀模数必然发生较大变化,松散的挖方等废弃物处于松散堆积状态下,其侵蚀模数将增大到1000t/km2 a以上,

7.1.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1、对项目自身的影响

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镇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开挖土方95670m3,但工程分布在3个村,加之工程分段施工,挖方堆放时间较短,及时填埋,故具体到每一个村数量较小,就每个村而言,项目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比较轻微。

2、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根据项目工程位置比较分散的特点、项目避开雨季,采取分段施工工艺,临时堆土堆放时间较短,故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甚微。

7.2 水土保持措施

7.2.1 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特点,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建成后剩余土方平整措施和局部地段植被恢复措施。

7.2.2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项目建设中剩余土方2523.9 m3,根据项目本身要求采取就地回填平整的处理方式,将剩余土方回填于田块低洼地带,由于项目建设区地处平原地段,避免由于回填平整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现象。

在项目建设中管线穿越一些非农田地段,此类开挖地段回填后必须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为了避免植被恢复造成景观的不和谐,在开挖过程中,表土要与底层土壤分开堆放,便于使用原来表土覆盖,使其达到自然植被恢复效果。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8.1 环境与社会影响预测

(1)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最终带来经济效益;

(2)通过项目建设,可以提高当地农业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3)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可实现水土保持的功能,涵养地下水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该地区向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节水型“两高一优”农业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在工程施工期间,可增加当地农民的劳动就业机会。

8.2 施工期环境影响

(1)施工期内,由于沟渠开挖等,会破坏原有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施工期间土体剥离、挖方、土石料堆放等,会造成占用农田的现象;

(3)施工期间会存在一定的噪声、扬尘污染,但一般远离居住区,影响不会太大。

8.3 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减少沟渠周围的植被破坏,对施工中扰动的土体要及时进行平整、恢复。

(2)对施工中临时堆放的土体、沙石要实施必要的防冲措施,对固体废弃物要集中并采取临时(围挡等)防护措施。

(3)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及其他有害物质要进行集中处理,抑制扩散。

第九章 风险管理

9.1 项目风险概述

项目风险分析是为了识别拟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揭示风险来源,判别风险程度,并提出规避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9.2 风险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

本项目的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技术方案的确定与客观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对当地的自然状况了解和掌握深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的主要表现状态调查不明、对当地生态发展的方向和规划认识存在问题;

(2)工程风险

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延误。工期延误绿化工程当年不能进行,必须推迟一个年度才能实施,其次河道工程受汛期影响,汛前如不能完成,汛期来水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3)资金风险

本项目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资金风险主要在于资金能否做到专款专用;

(4)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国家土地、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或其他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政策性补贴或其他优惠条件的取消,使得项目财务紧张;

(5)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供水、供电等主要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给项目建设造成困难。

9.3 风险防范对策

风险防范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等方式,对于本项目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技术风险,设计单位深入实施建设的香营流域进行详细踏勘、访村走户了解民情、察看河道现状、农业种植情况、村庄耕地水土流失现状,与村长畅谈农村规划宏图、探讨香营镇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期达到做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可研设计;

(2)深入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可靠性及技术成熟度;

(3)强化法人责任制,全面落实资金到位;

(4)深入进行地址勘探,减少因地质情况不清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实行工程监理,提高工程质量;

(5)做好工程招标,降低工程造价。

9.4 控制建设工期风险

(1)建设单位应组织较高水平的管理机构,协调各单位、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工程顺利进行。

(2)深化设计深度,减少方案变更,避免因方案变更延误工期。

(3)做好招标工作,选择技术强、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和设备先进的单位,保证工期按时完成。

9.5 建设工程风险转移

签订合同时,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合同方承担。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9.1 组织机构

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是**镇人民政府。项目组织和实施由**镇政府负责。项目审批后,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镇政府由主管负责人牵头,组成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主要是项目所涉及的村庄及相关部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具体建设,如参与项目设计的审查工作及施工、监理招标的监督工作;参与工程验收;监督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单位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实施完成通过验收合格后,委托项目建设所在的村进行生产经营,并受**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本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核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备和材料采购及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确保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工程竣工后,由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竣工验收。

9.2 项目实施方式

9.2.1 工程招标

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招投标规定确定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报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后严格遵照执行。拟进行委托招标,由具备招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对该项目的工程、监理及设备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拟通过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行为来选择条件优越者进行项目建设,力争用最优的技术、最佳的质量、最低的价格和最短的周期来完成该项目。

9.2.2 实施方式

项目领导小组授权项目办公室行使项目建设法人权利,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以及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项目独立建帐,专款专用,由发改委、财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验收前进行审计。

第十章 项目建后管护措施

10.1 管理机构设置

项目建成后实行分级管理。建成镇、村(或基地)三级管理组织,镇政府负责宏观管理。工程运行的具体管理交村委会,村委会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管理者负责所辖范围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并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农业经营者(主要为农民)既是建设主体,又是管护和使用主体。

10.2 管理措施及办法

工程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为:

(1)以村为单位,成立古长城河道综合环境管理小组,一般3~5人,负责农耕路养护、园区管理、绿化养护等工作。

(2)农耕路定期检查保养,出现损坏及时报告维修;排洪沟渠防止垃圾堵塞,及时清理沟渠内杂物;田间绿化派专人负责看管,及时修剪枝叶、浇水,防止损害。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1 估算编制依据

(1)估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为20##年6月份。

(2)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3)京财经二【2003】305号文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4)计价格【2002】10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5)计价格【2002】1980号文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6)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7)京财综【2003】1137号文关于《清理、整顿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8)京建法【2004】0243号文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办法(试行)》的通知。

(9)设计工程量。

11.2 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1434.22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1325.5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08.69万元。详见下表。

11.3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第十二章 综合评价

12.1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疏通河道、加固河堤、绿化美化河岸,将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植被盖度将得到大幅提高,防冲刷能力增强,起到了蓄水保土、净化水质的效果。生态平衡得到加强,增加绿色植被,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观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垃圾清理及美化环境等工程,引导村民减少污染物排放,对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形成村容卫生、村民健康的新农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整个流域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将进一步提高,可抵御10~50年一遇的洪水。项目区的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建设生态清洁河道、美化项目区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

12.2 社会效益

通过**镇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一是提高河道行洪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可接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为农民解困和劳动力转移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三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逐步完成后,将为地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旅游环境、投资环境,有效地促进该地区的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利于维护地区生态涵养和当地水质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肯定能培养一批生态治理工程的科技骨干,为后续的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储备科技力量。

12.3 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交通道路更为便利,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增加观光农业、餐饮接待、种植业等农业生产收入,使来**景区旅游的游客在充分领略长城历史文化、景区自然的原生态景观后,吃得好(吃得到当地的野味和特色)、住得下(居住标准舒适),其经济效益较好。

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

13.1结论

1.本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改善**的整体生态结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符合北京市、**县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

2.通过对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地区水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影响、水土保持防护、项目风险管理等分析,项目是必要且可行的。

3.项目各项建设条件都已具备,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位。

13.2建议

1、项目建设应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环境改善、农业种植调整和居民生活的相互统一协调。

2、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方应精心组织、科学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应注意建设过程中不要超标准、超范围,合理安排,避免重复,以确保控制费用节约资金。

3、本项目建设内容涉及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的建设单位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保证资金、进度的同时严把工程质量关。

4.建议该项目尽早实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