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与分析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专业: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

教室:A414

学生姓名:徐棒   夏凡女

学号:10350083   10350081

指导老师:龙天澄  张碧鱼 陈笑霞

日期:20##年5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蛙的体循环血压、心肌收缩和心电图(ECG)的同步记录

2.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二.动物与器械

青蛙;蛙心插管、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蛙心夹、YP100压力换能器、三通管、注射器、保护电极、露丝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固定针、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小烧杯;任氏液、石蜡油、肾上腺素溶液、乙酰胆碱溶液、肝素溶液;

三.实验原理

神经与体液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可通过心肌收缩力、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血压的指标直接反映了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可以较好的评价整体的心血管功能。

 本实验用青蛙主动脉插管法,直接测量血压,并同步记录心搏和心电图。记录和分析植物神经系统和重要神经递质对血压、心电(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和心搏(心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

四.实验步骤

1. 分离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

按常规方法用探针刺毁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动物背位放在蛙板上。把左侧下颌角与前肢间的皮肤纵向剪开,用镊子紧贴下颌角分离皮下组织。找到体轴走向的提肩胛肌,小心地将提肩胛肌横向剪断,即可见到其下方的血管神经束(皮动脉,颈静脉和迷走-交感混合干)。在迷走—交感混合干下方穿一线,用玻璃分针分离开神经,用湿生理棉球暂将神经覆盖,以避免神经干燥。

2. 暴露心脏

在胸骨柄后方的皮肤上先剪开一小的切口,再自切口处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方向剪开皮肤,切口成V形,把切开的皮肤掀向头端。在胸骨柄后方的腹肌上也剪一小切口,沿身体正中方向剪开剑突和胸骨(剪子尖向上翘以免损伤血管和心脏),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及提臂肌,使胸部创口也呈V形。可见到心包和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在心脏舒张时夹上蛙心夹。蛙心夹拴线的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一个输入通道相连)。 

3. 主动脉插管

未命名 - 2.jpg动脉血压-02YP100压力换能器的直端和侧端管上加装三通管。从侧管注入液体石蜡,将系统内气泡赶净。用装有50%柠檬酸钠溶液(肝素-任氏液)的注射器连接于侧端管上,直端管上连接心脏插管。

用线结扎动脉的远心端,在左主动脉分叉处穿线备用。用手术剪在结扎处与穿线处剪一V形口,将插管经V形口插入动脉圆锥适当深度。穿线结扎并固定于插管上。

4.  暴露腹主静脉

剪开下腹部有皮肤和肌肉找出腹主静脉,暂加保护,以备静脉注射用。

5.  实验观察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将保护电极放在迷走交感神经干上,连接压力换能器,将心脏微微拉起,并将一露丝电极放于心室部位。调整3个通道分别为压力,张力和生物电,并调节相关参数和刺激参数。进行以下实验:

(1)  同步描记正常的心搏、心电和血压曲线

(2)  用波宽1ms,强度1~2V,频率5Hz刺激迷走交感混合神经干,记录现象。

(3)  用1ml注射器向腹主静脉注射Adr(0.0001)0.1ml,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情况。

(4)用1ml注射器向腹主静脉注射ACh(0.0001)0.1ml,观察并记录曲线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同步描记心搏、心电和血压曲线

从上到下 分别为血压、心搏曲线、心电图。

(二)刺激迷走-交感混合干

    1.低强度刺激混合神经干

    用波宽1ms,强度1~2V,频率5Hz刺激迷走交感混合干,描记刺激引起的心搏减弱,血压降低的现象。见到现象后应立即停止刺激。

低频

刺激混合神经干后,马上出现心迷走效应,血压急剧下降;心搏几乎停止,收缩压消失;心电也同样减弱至消失,心率减慢但不明显。稍后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心交感效应,特别是血压可以看到有一小段时间内上升超过了刺激前的水平。刺激的电信号通过肌肉和溶液传导,干扰了刺激期间的心电波形。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血压的指标更能直接反映了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变化,从血压变化,即使是在低强度刺激混合神经干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感效益的作用,而以此同时,心搏和心电的变化并不明显。

     2.高强度刺激混合神经干

    用波宽1ms,强度5V,频率10Hz刺激迷走交感混合干,描记心搏先减弱后增强、血压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见到现象后应立即停止刺激。待心搏和血压恢复到对照水平后,保存图形。

高频

高强度刺激混合神经干时,心迷走效应如故,刺激后血压明显急剧下降,血压周期变化消失,心搏和心电减弱至停止,心率减慢。而后,血压、心搏、心电逐渐恢复,并出现更为明显的心交感效应。从心电图的变化中最能清楚地看到心交感效应的作用。

在此图中,血压的变化不及心电的变化明显,但从血压和心搏中依然能够看出微弱的交感效应,而相对于低强度刺激来说,交感效应更加明显,再一次证明了交感-迷走神经干在高强度刺激下,更能使心脏表现出交感效应。

(三)Adr对心搏和血压的影响

用1ml注射器向腹主静脉注射Adr(10-4)0.1ml,观察并记录血压和心搏变化

往静脉中加入肾上腺素后,由于药剂从静脉回到心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从加入试剂到发生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差。血压整体上升,心搏虽然变化不如血压明显,但也能观察到其基线上升的现象。心电则无明显变化。

(四)Ach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用1ml注射器向腹主静脉注射Ach(10-4)0.1ml,观察并记录血压和心搏变化

注入乙酰胆碱后,心脏立即停搏,血压急剧下降并失去周期性的变化,心搏消失,心电信号明显减弱,心率大大减慢。一段时间后,心脏缓慢恢复跳动,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电各项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但不是很平稳,有少许波动。

讨论: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  由于压力换能器放在右边,注射药品时,右臂常碰到铁架台,可能移动了张力换能器,影响到心搏曲线。

解决方案:通过滑轮连接传感器,使传感器能够放在左边。

2.  血管较软,注射器针头很难插入

解决方案:沿着血管通向心脏的方向缓慢插入,直到针头全部进入血管,再将药品推入。注意尽量先从远离心脏的地方开始,下一次则要在此处前方,以免药品由针孔处漏出无法作用于心脏。

3.  注入药品后无明显反应

解决方案:这可能是药品漏出或剂量本来就不足的缘故,需加大剂量再次注射。

六.注意事项

(1)注意用湿生理棉球保护神经,避免干燥。

(2)保持心脏表面的湿润,每一步骤的前后都应有对照曲线。

(3)药品注射量要适度,不可过量,避免造成心脏停跳。

(4)打开胸腔暴露心脏时,先剪开皮肤,观察腹主静脉的位置,注意切口不要向下延伸,以免剪(伤)到腹主静脉。

 

第二篇:运动性生理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理学》实验报告

学院:重庆工商大学 学院:体育学院 班级: 2011级2班

本组成员:宋东来、涂志国、方博、落实中、刘绍雄、肖曦

实验名称:实验五:运动性疲劳的特征、诊断与消除实验

【目的】学生熟练掌握和了解运动疲劳的特征、诊断与消除方法

【原理】运动性疲劳是指人体进行连续多次的大负荷运动后,机体在“预定或特定”时间、空间里不能重新建立适应平衡的、复杂的功能变化过程。由于运动的负荷和性质不同,会对人体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运动型疲劳的诊断须依据运动负荷的性质决定。不同时间的全力运动和不同代谢类型的运动项目,疲劳特征不同。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型疲劳,是由于肌细胞代谢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所致。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型疲劳,往往与能源贮备运用过程受抑制相关。非周期性练习和混合练习,其技术动作的不断变化是加深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一级运动中动作多变的练习,则较容易疲劳。静力性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持续兴奋,肌肉中血液供应减少以及憋气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是产生疲劳的主要原因。

消除疲劳的基本原则:依据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和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特点及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进行。

【对象】正常人

【器材】反应时测定仪 闪烁值测定仪 两脚规 旋转椅 肺活量计 血压计 听诊器 心电图等

【试验方法与步骤】

一、

1、肺活量的测定:

1仪器归零,令受试者取站立位,竭力深吸气后,由吹气口向筒内作最大限度的呼气,记录○

数据,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一次的数值作为肺活量值。

2运动后连续肺活量的测定(在较大运动负荷后测试或技术课后另行测量)○,连续5次肺活量,肺活量的变化。

1、 心率血压的测定:

1静坐五分钟。○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量三次,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

2运动后,以10秒为单位,连续测量三次,观察心率变化特征。 ○

2、 血压的测定:

运动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血压变化,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3、 心电图:

运动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心电图扫面,观察运动后心电图的变化。

二、不同形式的运动练习的疲劳机制不完全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无氧练习

1、受试者尽力全速百米冲刺3组,运动后即刻测试受试者的心率、血压、肺活量、心电图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二)有氧练习

2、匀速尽力跑1000m,受试者跑完后即刻即刻测试运动后心率、血压、肺活量、心电图变化,并记录数据。

【疲劳判断的方法】

1

(一) 主观感觉:

运动时的主观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故而运动时的自我感觉对判断运动性疲劳有一定的客观性。

主观感觉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可参照以下简易判断标准

自我感觉:

1、无任何不舒服

2、疲劳、腿痛、心悸

3、除疲乏、腿痛心悸外、尚有头痛、胸痛、恶心甚至呕吐等征象,且这些征象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排汗量:

1、不多

2、较多

3、非常多,尤其是整个躯干部分。

呼吸:

1、中度加快

2、显著加快

3、显著加快,并且呼吸表浅有时会出现节律紊乱。

动作:

1、步态轻稳

2、步态摇摆不稳

3、摇摆现象显著,出现不协调动作。

注意力:

1、较好,能正确执行指示

2、执行口令不准确,会出现错误的技术动作

3、执行口令缓慢、技术动作出现变形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二) 客观指标

1、 骨骼肌的指标

①肌肉力量,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最明显的特征是肌肉力量下降,一般常以绝对肌力为依据,运动后肌肉力量明显下降,不能及时恢复,可视为疲劳,测试时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有针对性的测试运动肌肉力量。

②肌肉硬度:肌肉疲劳时收缩机能下降,而且放松能力也下降,表现为肌肉疲劳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肌肉硬度增加。

③肌电图:肌电图是肌肉兴奋时所产生的电位的变化,也可反映肌肉兴奋收缩程度,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图变化可确定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机能状态,通过肌电图可反映出肌肉是否疲劳。。

2、心血管系统指标:

A心率:心率是评定运动性的最疲劳的最简易、最直接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和恢复心率对于疲劳进行判断。

①基础心率:反映机体最基本的机能状况,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如果大运动负荷训练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10次/min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现象,如连续几天持续增加则表明疲劳累积,应调整运动负荷。

②运动中心率:一般用运动后即刻心率来代替,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心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如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运动后心率恢复:如运动后心率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的时间延长则可视为疲劳。 2

B心电图:运动中心脏疲劳可使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T波下降或倒置,S—T段下移,可以以此来判断心脏疲劳。

C其他:

①皮肤空间阈来诊断,即疲劳时触觉机能下降,辩皮肤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下降。 ②闪光频度融合:即疲劳时视觉机能下降,根据闪光融合频率的阈值诊断疲劳。

③唾液PH值:即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唾液PH值下下降,因此可用测定唾液PH值来判断运动性疲劳。

C肺活量:运动后肺活量减小,以此来判断呼吸肌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一)心血管系统疲劳消除的方法

整理活动: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效果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一般是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进行。

(二)骨骼肌疲劳的消除方法

温水浴:

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为10分钟左右,勿超

过20分钟以免加重疲劳,也可在训练结束半小时后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度为15度,热水温度为40度,冷浴1分钟,热浴两分钟,交替三次。

(三)调节神经系统法:

按摩: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运用消除疲劳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具有针对形的进行。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