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现状实践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

了解码头村村环境问题现状,分析其成因,找到解决方法;学习实践调查的方法,步骤,了解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成因,对农村环境问题有总体把握。

二:实践内容

1:码头村概况

 地理位置:码头村隶属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鸦滩镇地处怀宁、太湖、望江三县结合部,背山面湖,地处大别山余脉,位于望江县境西北部,东邻高士镇,东南临武昌湖梢,南与长岭镇毗邻,西、北分别与太湖、怀宁县接壤,总面积158平方公里,镇区距县城约40km,距怀宁石牌镇约15km。

气候:鸦滩镇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6.3℃,无需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330ml左右。气温宜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盛行东北风。

地质:鸦滩属扬子淮地台—下扬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安庆凹断褶束,属于望江县6个区域地貌中心西北丘陵区和北部低岗区。

地质构造方面,望江县境因基岩出露少,褶皱、断层仅见于两处:

徐家桥复式背斜  从太湖伸入县内。由志留系、三叠系组成次一级的褶皱,如石灰山倒转向斜、方家庵(安元乡)背斜。产生的断层有石灰山断层,走向北东60度,断距7.5公里,方家庵断层,走向北西57度,断距1.4公里。

香茗山背斜  由中侏罗系构成。背斜轴走向北东70度,呈狭长形,长15公里,宽2公里。斜向截切香茗山背斜为—组北东向断层。

鸦滩——宿松佐坝有断裂带长达70公里。

地形地貌: 全镇地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倾斜状,西北为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东南为平圩区,地势平坦,境内最高点为香茗山,高程为375.0米(黄海高程),最低点为武昌湖圩区,高程为8.40米,全镇河流、沟渠纵横交错,库塘堰星罗棋布,大部分为第四系砂土覆盖,基岩出露甚少,地层不全,构造简单。

土壤: 县境处于红壤——黄棕壤过渡地带,土壤类型较多。根据1985年县境耕地、林地及江心洲的土壤普查,有7个土类,10个亚类,63个土种。其中以红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4个土类分布面积较广。

红壤类   分布于丘陵、低岗的二、三级阶地,是县内生产林、果、茶、棉基地。主要成土母质以第四纪红色粘土为主,受中亚热带气候影响,脱硅富铁铝作用明显,其中97.5%的黄红壤PH值4.5~6.5。

紫色土类   零星分布于泊湖、武昌湖两岸低丘,土壤组织疏松,含有石英砂粒,PH值5.0~5.2。

黄棕壤类  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翠岭、茶安、太慈、沈冲、桃岭一带低岗。土壤发育在特定的下蜀系黄土母质上,淋溶作用明显,粘重结实,透水性差。垂直节理明显,棱柱状和棱地状结构,内部铁锰结结核较多。PH值5.4~5.6。适于油桐、柑橘等经济林生产。

石灰(岩)土类  分布于南山、象山等地。土壤富含碳酸钙,土体红色,石灰反应弱。PH值7.0~8.0。

潮土类  分布沿江及河流两侧。成土母质发育在河流冲积物及湖相沉积物母质上,PH值7.4~8.2。沿江岸河岸至圩心,质地从砂土、砂壤土渐向轻壤土、中壤土过渡,近砂远淤的沉积规律明显。土体潮润,光照、水分等成土条件均较优越,土层深厚肥沃,为县内棉花、油料主要基地。

草甸土类  主要分布于江心洲和江外滩地,为长江冲积物在地下水和季节性江水浸渍的影响下,经过草甸值被作用发育而成的一种半水成土。江心洲多以粉砂为主,江外滩以泥质为主。

水稻土类  是县内最重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河流两岸平源和丘岗的冲畈。起源于第四纪红色粘土和下蜀系黄土发育的水稻土,土体通透性较好,渗而不漏,肥力较高,PH值5.0~7.0。

2:环境污染现状

   水质污染: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码头村各大河流,水塘,水库,均存在水质污染情况,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在水体中存在现象明显。对选取的几个水井调查显示,码头村地下水质污染不严重。

   大气污染:由于码头村大型工业没有,唯一的大气污染源就是码头窑厂,因其烟囱很高,对周边影响较小,另外农民焚烧秸秆,垃圾等会造成少量大气污染。总体大气环境较好。

   噪声污染:周边无大型建筑工地,噪声污染较小。

   固体废弃物污染:由于码头村较落后,没有正规的垃圾场,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是随地乱倒,不集中,固废污染较严重。

   土壤污染:码头村主要收入依靠农业,土壤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污染,其他污染较小,土壤污染不太严重。

 3:环境污染原因

    码头村的环境污染成因主要是农民没有环保意识,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对环境保护没有观念,政府在其中或多或少也有原因,村里各种设施不全面,宣传不到位。根本原因是落后,没有现成规范的村落,新农村建设没能实施完全。

4:码头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码头村新农村建设虽然不全面,但是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范屋示范点。

   鸦滩镇码头村范屋自然村,位于武昌湖水系的杨树圩边,原有的宅基地地势低洼,水患频发,村内房屋凌乱,居住条件较差。为改变生存环境,从20##年起,该村群众开始实施整村搬迁新建,搬迁至地势较高的岗地,规划面积52.8亩,规划建房87户,户均用地209m2。20##年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范屋自然村进行村庄规划整治,现有农户76户,320人。在社区党支部和村民理事会的示范带动及各级的大力支持下,(1)启动兴建沼气池62口,并完成了“一池三改”配套;(2)村内修通了1500m主次干道和环村水泥路;(3)砌有公用下水道;(4)宅前路进行了整修;(5)兴建了1200m2的村民休闲广场及相应的辅助设施;(6)占地800m2的村民运动场已完成土方工程;(7)栽种香樟、塔柏、紫荆、茶梅等绿化树2000株,种植草坪300m2。经过整治与创建,范屋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指导方针,实现了这些要求的农村必定面貌一新,而“面貌一新”的农村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现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鸦滩镇码头村范屋示范点已由昔日“‘脏、乱、差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发展成靓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5: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收回90份,回收率90%。调查人对象为码头村居民。

附表:

                                                          农村环境现状调查表

                 ( 调查单位:黄山学院生环院      调查人:章春海)

 1. 你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吗?                                                    (     )

    A 知道                   B 不太清楚                     C 不知道

 2. 你所在村的空气状况如何?                                                    (     )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太好

 3. 你觉得村里的饮水条件好吗?                                                  (     )

    A 不缺水,水质也好       B 一般                         C 缺水季节困难

 4. 本村耕地面积和以前比起来                                                    (     )

    A 多了                   B 差不多                       C 少了

 5. 本村林地面积和以前比起来                                                    (     )

    A 多了                   B 差不多                       C 少了

 6.本村有没有生态农业区                                                         (     )

    A 有                     B 不清楚                       C 没有

 7.本村有没有水土流失现象                                                       (     )

    A 有                     B 没有                         C 不知道什么是水土流失

 8. 本村周围有没有工业区或厂房                                                  (     )

    A 有                     B 没有                         C 不清楚

 9. 本村大型饲养场,发酵场废料处理情况                                          (     )

    A 好                     B 较好                         C 不好

 10. 本村农用地膜回收状况                                                       (     )

    A 每家都回收             B 大部分人家都回收             C 多数人家都买新的

 11. 你认为本村生活环境和以前比起来                                             (     )

    A 变好了                 B 差不多                       C 变差了

 12. 你认为改变本村环境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 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B 全民环保          C 不知道,上面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调查结果表

三:调查结果

    对于码头村的环境现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其次要增强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保护环境的方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水污染方面的防治。

1、 改善目前的环境管理体系及农技推广体系。

    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

    这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害。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是以减少农技推广经费和鼓励自我创收为特点的。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拨款,农技推广系统不得不从事与业务无关的经营活动以获取收入,包括卖化肥和农药等。由于激励不相容,导致一些推广人员对指导农民提高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缺乏积极性,以致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情况一直在加剧。

2、 扩大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由于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

3、改善扶持措施,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

4、改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由于其污染排放的集中性、污染物相对的单一性和企业经营相对的大规模等特点,末端治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适用的甚至惟一的。而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四:调查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太多,收获了太多,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拓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让我更近一步学会了如何打开与他人沟通的局面,如何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了解了农村环境的现状,增强了对农村环境状况的了解,熟悉了社会调查的步骤,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刻体会。

 

第二篇:电大实践报告: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电大实践报告: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实践课题: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至关重要。八亿多农民,占据了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决定着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政府提出“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为发展农村,活跃农村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显现。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其中农业农药、化肥污染和畜禽养殖是目前造成我所在的城镇周边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农村治污体系尚未健全,环境污染已不仅小污变大污,而且业已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很多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相关调查并得拟写此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一)时间:

(二)调查对象:XX乡干部和村民

(三)调查方式:实地查看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

三、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为了防治植物病虫害和增产增收,全球每年有500多万吨化学农药被喷洒到自然环境中。据有关文献介绍,全世界每年使用的500余万吨农药,实际发挥效能的仅10%,其余90%都散逸于土壤、空气及水体之中。我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且以使用杀虫剂为主,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水果、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大大超过国家安全标准;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轻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对农村环境及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据专业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在农村,畜禽粪便经自然晾晒,臭气熏天,蚊蝇滋生,若有下雨天,水就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三)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其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还有很多人家都挖了下水道,但可悲的是,生活污水会直接排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四)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环境污染现状

一方面,许多城区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也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

四、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面对全国雾霾的严峻形势,在加大治理城市污染的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

(一)统一思想,以强大的合力组织整治。

环境整治不像项目建设那样创造财富、不像城市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事关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和强大的合力组织实施。因此,我们要抓住全国上下目前治理雾霾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的力度抓环境治理工作,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全县“一盘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

一是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要以营造环境保护氛围,提高环保意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环境整治宣教力度。向广大村民广泛宣传,让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增强农村群众爱护生活环境的自觉性,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广大村民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二是环境治理治牵涉的职能部门多,各级县委、县政府要统一指挥调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各单位和各乡镇要将行动迅速统一到环境治理的工作安排上来,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坚决打赢环境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强化工作举措,以有力的措施开展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组织开展,推动深入,达到效果。

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应该多派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乡村去,给村民推广普及畜牧方面的知识,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畜禽养殖和处理技术,对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消除养殖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牌,确保饮水安全。

三是要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应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再有就是继续实施生态绿化攻坚,加快路边、水边、山边生态建设,美化居住环境。

四是要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治理污水,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景气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

一是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二是按照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理步伐,实现城乡综合治理。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调查感悟

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时仰天或者俯瞰河水,又叹息“昔日风景如画、安静宁和的地球如今变成伤痕累累、乌云笼罩的人间地狱”。当然,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能无所作为,更绝不可以无动于衷,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基于保护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资源,保护我们生存发展的最起码条件。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担负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