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突出重点 服务大局

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合水县文化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社会进步的智力源泉,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髓与灵魂,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从20世纪90年代起,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为提高人们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全面掌握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工作思路,打造出具有合水特色的科学发展品牌,增强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我们对我县文化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力求为我县的产业政策、文化政策和相关企业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文化产业经过探索、起步、培育,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独户零星生产到成立公司、建立生产基地产业化生产,从摆地摊到开门面、出外销售、参加展会,从分散生产到集中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形成了以文化馆站、艺术团体为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娱乐、网吧、音响、书刊为主的文化市场经营体系;以香包、刺绣、根雕、香道产品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以人文景观、文化遗存为主的文化旅游体系。同时县委、县政府把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1

依托我县我作为全国重要红色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文化特色鲜明,人力资源丰富这些优势资源,与其他行业工作同部署共安排,突出民俗文化产业资源,开发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和艺术含量的适销对路产品,畅销国内外,受到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的青睐。制定下发了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了合水县民俗文化研究所、箱包刺绣协会等组织,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指导、管理、服务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懂文化、有创意、会创新,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性、技能性、实用型、实践性人才,重点加强文化产业领域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树立了打造区域品牌的思路,采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机制,坚持走产供销一条龙,重点开发香道产品、刺绣作品两大类的路子,积极搭建了交流平台,建立了销售网络。在小额贷款和资金援助等政策方面向文化产业生产大户倾斜,部分缓解文化产业生产户的资金困难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理智地看到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更加昂扬饱满的工作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闯一流的进取精神,负重奋进、攻坚克难的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狠抓落实。

二、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规模、经营水平、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发展速度较慢,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远,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文化 2

产业整体规划不科学、产业布局不合理,对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市场相对分散零乱,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绝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经营管理不善,项目单一。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和研发型人才奇缺。三是投融资体制不完善、渠道不畅,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投入少,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不到位、不配套,导致文化产业发展资本短缺,资本结构单一化。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产业意识薄弱,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的关系,盲目建设、重复投资、一哄而上现象严重。五是文化产业还未形成产业链条,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力度欠缺,市场竞争力弱。

成绩令人振奋,前景令人堪忧,任务繁重艰巨,困难在所难免,机遇弥足珍贵,道路艰难崎岖。但是,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止,为此我们必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高远的工作目标,制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创造持续的政策支持与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增强品牌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创新型、研发型人才,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总体思路

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既要认清我县文化产业现有的结构、特点、发展水平、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我县产业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加强与省内外特别是周边地区及其它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相对接。还要按照“明确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重点、 3

确立发展模式和打造发展特色”的总原则,加快实现文化产业与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与周边城市及地区文化创意的相互融合。努力把合水文化产业打造成合水县国民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合水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一)发展思路

1.明确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各项政策,加强文化产业指导。

在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率先发展的关键时刻,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高举跨越式发展的旗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振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见》的精神,更新理念,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以产品研发为核心,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健全完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开发体系。

2.明确工作思路,实现率先发展。

按照省委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紧盯推动全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围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建设这条主线,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项目两项建设,搞好节会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主题文化活动和重点文化产品展销活动四大活动,突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文物普查,深化文化体质改革“五个重点”工作,一手抓公益性文化 4

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努力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规模化、集约化、跨越式发展。倾力打造“庆阳香包中国香道”品牌,把以香包刺绣为重点的民俗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县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实现文化产业率先发展。

3.明确发展方向,加强战略规划。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既要在合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规划合水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布局,更要在陕甘宁蒙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态势中考量合水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针对合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分布广,民风淳朴,历史厚重,环境优美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以及文化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完美融合,让文化产业不仅成为合水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成为庆阳市经济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战略

1.特色发展战略。

面对文化产业在全国全面发展的形势,切不可实施“你有,我也有”的“赶超战略”,而要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选择战略”,充分利用自己特有的资源,具备的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寻找独特的突破口,找准切入点,走一条具有合水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5

2.资源整合战略。

一是历史人文资源的整合。二是人力资源的整合。三是文化企业资源的整合。四是资金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四大资源,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3.双向开放战略。

一方面要大力吸收社会资本,另一方面要扩大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走出去”,形成双向开放态势。

4.品牌战略。依托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创意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进产业融合与联动发展,培育和引进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塑造合水文化产业的城市品牌。

5.深化对外合作战略。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生产、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彰显出明显的地域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一些优质、高雅、品牌卓越的产品,推动了科技进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而我县在人力资源经营成本、历史资源、特色文化以及物理空间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和优势互补,既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弥补资金不足,还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名优企业、名牌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6

1.总体目标。

经过5到10年左右的努力,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合水经济的支柱产业,并确保合水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庆阳市处于前列。实现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全县文化产业占全县GDP4%左右的目标。

2.建立三园二基地。

即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的红色产业园;以传统民俗文化产品为源泉的民间工艺产业园;以名人书法、字、画为基础的书画产业园;以四通打印,方正印务,天马广告为基础的“印刷复制业生产基地”和以香包刺绣为基础的“文化综合产业基地”。

3.优先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三类文化产业。

一是教育培训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懂文化、有创意、会创新,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性、技能性、实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县大部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技能差,创新意识不强,尚未真正掌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技能,要掌握这些先进技术和技能,增强从业人员素质,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就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因此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培训产业。

二是会展服务产业。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承办各种节会活动能力明显增强,会展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县应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抢占发展会展服务业的先机,将会展服务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新的突破口,努力形成对外交流的窗口。

7

三是香包刺绣产业。香包刺绣产业作为陇东地区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我县作为陇东的组成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更是积累了丰富的民间经验和传统技能,这为发展箱包刺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发展原则

1、三力合一,多管齐下。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臵力”三力合一的作用,建立多管齐下、广泛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2、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渗透带动作用,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以创意园区为主要载体,逐步形成一批空间高度集聚、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区。

3、培育特色,错位发展。充分挖掘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合理规划,打造功能错位、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4、突出重点,项目引领。结合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旅游带动战略),确定一批重点发展项目,着力打造一批重点行业与重点园区。

5、树立品牌,开放合作。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名优品牌,形成我县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大公司、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在看清形势,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思路,把握大局的情况下,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突出薄弱环节,握紧拳头, 8

集中攻坚,开拓创新,以强有力的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抓落实,干到位,确保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和办法

“十二五”时期,在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放手发展各类经营性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养文化产业的名优品牌的基础上,努力开创我县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局面,我们必须做到:

(一)选好切入点。

1.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我县作为黄河古象的发祥地,不仅有让世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巍巍子午岭,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陇东古石刻专题博物馆尤为著名,我们要加大对景区旅游资源的整合,改革景区的管理体制,建设、修缮景区古建筑物,丰富景区旅游内容,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提高接待档次和水平,促进人文资源通过艺术的形式附加融汇与山水资源之中,并以此来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2.以加强改革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为切入点,提高文化产品艺术含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改革和完善现有文化产业发展制度,大胆创新,设计研发新颖独特、具有地域特色、创意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竞争力强、适销对路的产品,挖掘文化产业领域比较优势和优质资源。提倡手绣、机绣并举,更加注重手绣,体现手绣的价值。努力生产精致、有品位、上档次、便于运输和观赏的新产品。全力打造合水特色文化创意品牌,拓 9

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3.以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开展培训活动为切入点,强化人才培养,壮大人才队伍,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人才数量短缺、质量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瓶颈之一,特别是人才结构和质量问题尤显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成立人才培训基地或中心,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县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培养拔尖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年轻创新型人才,尤其要培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力度;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专业技能人才加入到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队伍中来;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人才、技术、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全力推进我县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4.以体制创新为切入点,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深化传统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政事、政企分开,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功能与职责。成立专门管理文化产业的部门和协会,由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形成独立、有效的文化产业管理监督体制,消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社会 10

资本进入,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激发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把握住关键点。

1.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要认清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所处的阶段与水平,全面掌握全市文化产业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从我县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借鉴别人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改革与创新,推动我县文化产业发展。

2.文化产品要有创意、有特色。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加强文化产品创新,生产有创意,技术含量高,品质卓越的特色产品,以新颖、独特走出一条具有合水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3.讲究营销运营策略,学会营销文化产品。

明确文化产品的目标定位,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注重文化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深入实际探寻市场供需,疏通产品销路,努力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最大限度降低销售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4.引进和培养人才。

改革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人才是关键,因此要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关键要加强高层次、技术性、实践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组织具有一定技能基础的人到高校和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11

(三)抓好着力点。

1.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

科学制定和认真实施《合水县20xx年-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范围、内容、发展数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确现阶段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现实手段和措施。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甘肃文化发展的政策,有序发展文化产业。对市场饱和、需求萎缩、濒临淘汰的项目,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要强行发展;对富有市场前景,且有潜力可挖的文化经营项目,要给予支持和扶持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快速发展。同时要在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培养和扶持一些骨干文化企业,突出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 创建集群式与辐射式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文化产业园,引导规模企业入驻产业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使集聚效应向其他产业的辐射和渗透,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使得产业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创意、知识、技术、信息及资金的集聚区,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出合水特品牌,走出合水特色发展之路。

3.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投资领 12

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建立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防止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全面落实财税政策,用好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协调配套扶持资金的落实,实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投融资体制,细化和完善政府专项贷款贴息、贷款担保、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和后期奖励等举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和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4.强化考核奖评。

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调查工作,定期发布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合水特色的产业管理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测评产业运作状态和水平,建立相关考核督查制度,重点对园区和企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产品质量和品牌等进行考核督查,开展文化产业先进单位评选活动,鼓励先进,激发创新,为园区和企业发展与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依据,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综合性参照体系和横向可比指数体系,为社会投资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量化参考依据。

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与需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和广大消费群体的精神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打造出特色品牌,名优品牌,努力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而充分发挥消费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

6.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管理层次。

13

在整合社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技术培训、服务,人才培养、推荐,信息咨询,行政服务,法律援助、对外交流合作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社会服务方式,提升整体服务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系统、完善、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以此提升文化产业管理层次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 设立专项基金,整合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将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自职责,实行管理与监督两分离,确保“专项资金”的预决算、资助申请、项目考察、资金拨付、使用评估、管理监督等环节均体现“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精心选择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和品牌产品进行扶持培育,并发挥其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把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组织起来,改进工艺、提高技术,带动整个产业水平提高,最终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产业品牌。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成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组织,建立健全产权登记、检索、展示、发布、保护、策划、服务等制度,进一步理顺知识产权执法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改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发展环境,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产品专利、产品传播和销售,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行为,从源头抑制侵权行为的发生,维护生产单位的合法权益。形成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及商标权全面多维保护的 14

模式,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

(四)突出重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既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又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毋庸臵疑,要想保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柱作用,必须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大支点和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主攻方向,文化事业是以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而文化产业是以赚取利润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活动。这就决定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精神特征,文化产业的经济性质与物质特征。他们既有各自的性质、特征、功能,又有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为坚强后盾,事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基础,事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推进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事业,二者不可偏废。

2.精品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

无论是精品文化还是通俗文化在教化人、塑造民族品格、塑造民族精神、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等方面都是并存、互补、互动、互渗的关系。通俗文化直接地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面向普通大众的 15

口味,直接感应流行与时尚的最新动态,进而影响和回应着人们的普遍心理状况,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通俗文化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会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人们对现实的批判意识与清醒认识,误导消费者的审美情趣。而精品文化是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导价值观,引领和代表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文化整体发展方向,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们在引导通俗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时候,应更加注重精品文化的发展。

3.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我国,并渗透到我县,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打乱阵脚,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老区革命精神,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开放的文化心理和批判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保持民族文化自身价值观和基本传统,又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同时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构建出一个具有后续发展能力的、开放的、与当今世界相互兼容的文化价值体系,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共存、竞争中,既具有强大的发展、扩张能力,又具有强大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4.正确认识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16

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经营性文化产品具有经济属性,是文化产品的一般属性,我们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就忽视其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就排斥其商品的一般属性,而是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视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越好,社会效益就越广泛,所以我们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不能单独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5.发挥政府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既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保障、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开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6.管理与繁荣的关系。

大发展大繁荣是推进文化发展的目的,是着力追求的目标,无论改革还是管理,都要以繁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只抓繁荣,不抓 17

管理,或重繁荣轻管理,也是不行的,因为管理是推进繁荣的手段和保障,是繁荣的条件,如果只强调繁荣,不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加强管理,粗制滥造、质量低劣、格调低下、结构失衡、生产重复,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要求,而且也会造成市场的无序和恶性竞争,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因此繁荣和管理二者不可偏废,只有以管理促繁荣,以繁荣强管理才能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7.改革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要善于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厚文化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强改革创新,创造优质产品、名优品牌、特色品牌,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因此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为继承增添活力,二者一脉相承。

8.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主旋律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是主流。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只要其他方面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8

就应该大力提倡,所以弘扬主旋律必须提倡多样化,提倡多样化必须弘扬主旋律,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五)做强闪光点。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赵星创办的文化产业总公司和王万红创办的万红绣坊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县文化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新产品设计、研发、创造、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走在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前面,引领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代表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他们研发的丝绒绣,质地优良,经济效益好,受到消费者得欢迎,带动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我们要继续加强改革创新,做大做强这些龙头企业,继续发挥其亮点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

2.做大做强品牌,

充分挖掘我县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黄河古象故里,刘志丹太白起义革命据点、秦直道避暑山庄、巍巍子午岭、古石刻专题博物馆,箱包刺绣大县。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旗臶,走特色产业之路,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品牌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并逐步做大做强品牌产业,努力实现在庆阳文化产业发展中别具一格。

3.做大做强香道产品。

近年来,全市民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经济效益良好。在全市集中精力发展香包刺绣的时候,要想使得我县文化产业走在全市前列,我们必须利用优势,独树一臶,依托子午岭丰富的中药材资 19

源,文化馆齐全的设备,民间精湛的技艺,研发、生产具有治疗疑难杂症、特色鲜明,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香道产品,并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中一大闪光点。

4.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

当前大力推进我县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源于我县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拥有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遗存,每种文化产品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域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做到“量材为用,就材加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培养农村文化产业队伍,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提高农民文化艺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农村手工艺的科学发展及民间文化遗产代表的传承,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发挥区位资源优势、传统手艺资源,完善手艺产业链条,实施手艺品牌战略,加强农村文化产业的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源整合,资金扶持,人才培养,把农村的手工艺编结、石刻、根雕、面塑等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并逐步做大做强。

放眼当前,合水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千载难逢;展望未来,合水文化产业美好的前景令人振奋。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文化产业战线上的全体同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全面开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