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报告

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作报告

一、      工程概况 

工  程  概  况  表

                                           

二、施工项目工作总结:

1、顶面施工:

      为营造实验室整体环境效果,实验室展厅采用顶面整体喷黑,铝格栅吊顶,顶上电子设备较多,在安装铝格栅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的难度,所有电子设备都应预留孔洞,不得碰撞或移动电子设备,吊筋安装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格栅间距均匀,接缝统一。机房间顶面施工,因机房间和展厅有隔断,机房间会产生机器工作噪音,所以采用矿棉板吊顶,具有吸音效果。

2、地面施工:

    根据实验室设计理念,地面施工采用8cm找平层,然后自流平,铺设PVC地胶,此实验室同时还有很多测试功能,所以地面会有很多强弱电线布置,在地面施工之前,所有管线必须铺设到位。施工过程中,会有机器工作噪音影响业主方正常工作,因此我们选择在双休日和晚上加班施工。施工完毕,及时清理和保洁现场,做到对外无任何环境影响,多次受到物业部门表扬。机房间因电器设备较多,因此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铺设,保持安全卫生整洁。

3、主体结构施工:

墙面造型墙制作。采用轻钢龙骨隔墙,双层木工板基层,密度板面层,批腻子三度,喷油漆六遍(其中底漆两遍,面漆四遍,每次油漆都均匀打磨),做工精细,效果明显。所用材料都具有检测报告,符合环保标准,木质材料都已涂刷防火涂料,金属制品同时涂刷防火和防腐涂料,做到严格按标准规范实施。两侧墙面安装黑色烤漆玻璃,预留洞口安装电子设备,并制作灯槽,暗藏LED灯带,灯槽制作不仅要效果美观,而且要便于灯带的安装和检修。灯带整体效果贯穿三面墙体,要求墙体接缝处必须相互对称,讲台背景墙为3*3液晶拼接电视墙,做好预留显示器洞口和包边处理。墙体管线采用镀锌钢管布置,线材均使用国标名牌产品,并都具有检测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圆形地台制作。钢管支架,双层木工板制作基层,上部和下部是钢架结构木工板造型,中间是12 cm厚热弯钢化通电玻璃,玻璃尺寸较大,造型是弧形,运输安装难度大,所以采用平均分成四块安装,圆台造型上下对称,必须尺寸精确,中间的玻璃才能安装。在制作过程中,特殊岗位施工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现场配备消防设备,设安全员。

在展厅整体施工中,严格用电、用水管理,每个步骤施工自觉接受监理和业主人员的监督,在学校考试期间,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施工,不给学校造成任何有关我方施工方面的影响。施工废料及时清除,施工现场时刻保持环境整洁,在业主和监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并已试运成功。

 

第二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示范建设

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完成)基本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对十八家建筑企业及监理单位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的要求;建筑行业用人单位今后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企业文化及职业行为准则等。从而形成了《企业调研报告》。

2)为了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专业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情况和实验实训开设合理性与条件先进性情况,向2006届、2007届毕业生寄发了50份毕业生调查问卷,收回了40份,形成了《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3)在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我系于20xx年11月1日及20xx年11月18日分别邀请建设企业/行业专家举行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及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研讨。

4)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以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我系于20xx年4月27日-4月29日组织相关教师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进行学习交流;以及系领导及重点专业主任于7月2日至7日随同学院考察团,到浙江省四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从而完成了《同类院校调研报告》。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调研和研讨,从而制定和完善了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职业导向、校企合作41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基于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等6门优质核心 1

课程建设责任书。

2)09年2-6月份,《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课程负责人张凡老师到福建省建筑科学院建材研究所建材检测室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实践与调研,与企业的专家、工程师一块学习交流,共同探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并制定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

3)20xx年6月我系召开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课程建设座谈会。各位专家对《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核心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4)现已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与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建成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

已上网的资源有:课程标准、课件、教学录像、习题集、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参考资料(相关规范)。

3、网络课程建设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等6门网络课程建设责任书。

2)20xx年2月我系召开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课程建设座谈会。各位专家对《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共同制定了网络课程建设方案,

3)09年2-6月份,《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负责人丁雪艳老师到建筑企业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实践与调研,与企业的专家、工程师一块学习交流,制定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

4)现已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与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建成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

已上网的资源有:课程标准、课件、教学录像、习题集、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参考资料(相关规范)。

4、特色教材建设

2

1)我系与教师签订了《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等6门特色教材建设责任书。

2)《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建设负责人石晓杰、李萍老师走访调查了福建二建建工集团,福建六建建工集团等著名施工企业,主要调查了包括教师在实习(训练)中的作用,实习实训目标,学习情境设置,市区内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情况等方面情况;并会同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专家学者,共同制定了教材建设方案。

3)现已完成了《砌体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编写任务及配套教辅材料。

5、培养专业带头人

1)通过参加学习、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对林起健、张新民等2名专业带头人进行了培养,提高其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把握专业发展和改革方向的能力

2)张新民老师从事了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参与了《钢筋工程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探讨》、《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研究。

3)专业带头人林起健老师09年4月到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6、培养骨干教师

1)通过教改研究、主持核心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及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了李萍、丁雪艳、张凡、叶爱银4名骨干教师,丰富其实践经验,提高其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

2)李萍老师近3年内利用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学习实践,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到建筑施工企业省二建融侨项目部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丁雪艳老师近3年内利用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学习实践,20xx年2月至7月在企业挂职锻炼。

张凡老师20xx年2-6月份到省建科院建材所建材检测室锻炼(调研、实践)。

3

叶爱银老师20xx年暑期及20xx年暑期下企业锻炼。09年6月份到了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3)张凡老师负责了《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丁雪艳老师负责了《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网络课程建设;李萍老师负责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实训指南》教材的编写;叶爱银老师20xx年至20xx年主持《建筑制图与CAD》课程改革、20xx年至20xx年主持《建筑制图与CAD》精品课程建设、20xx年至20xx年参与《建筑材料》核心课程建设,并发表教改论文2篇。

7、“双师”团队

1)整体情况

专兼职教师具有“双师”素质23人,占88.8%,较建设前76%增加12.8%。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10人, 具有“双师”素质9人, 占比例90%,较前70%增加20%。

2)实施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为期不少于2个月的顶岗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2008-20xx年学年,共选派9人下企业锻炼,其中5人不少于2个月以上。

3)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内的各种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试,使教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得到提升和扩展。本学年共有张新民等5人取得CAD等专业考评员证书。

8、兼职教师

本学年专业聘请理论课兼职教师7人,实习指导兼职教师30人,计37人,兼职教师数超过专任教师数,较建设前增加。

9、测量与监测实训平台建设

已投入125万元资金完成了测量实训车间内实训设施购置、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数字化成图实训室实训设施的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满足了本专业有关课程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试训练、建筑施工测量基本训练的教学需求,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

10、基础工程实训平台

围绕基础工程实训平台建设目标,本子项目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方案编制、施工平面图设计及实施方案制定等工作, 4

且已完成桩基检测设备(高低应变动测仪)的采购调试与人员培训工作。

由于我院新校区建设已在筹建中,螺洲校区将会较早迁入新校区,学院经过统筹慎重考虑后认为本子项目建设成果不具有可迁移性,若实施后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遂决定本子项目暂不实施。

1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系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数量总共有28家,超出建设目标5家。

12、实验实训软环境

1)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设

结合建筑工程专业特色和校内外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以保障校内外实训的有效实施。

2)加强实验实训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

通过建设,目前实验实训教学与环境具有工程性与高仿真性、能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在得到了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与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将来能很快的容入到企业中去。

3)加强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指导实训能力。 结合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及兼职师资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要负责指导并参与专业实践教学、选送教师进修培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科研等途径提高教师指导实训的水平以及基地管理水平。具体参见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相关资料。

13、专业群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情况:

培养李椋京、陈信华、王群力等三位专业带头人,以及黄丽彬、林君强、肖萍等三位骨干教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培训、进修、校际交流以及下企业实践等。例如派出李椋京、王群力、肖萍、黄丽彬、林君强老师等到厦门参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 5

的培训;派出王群力、陈信华老师等到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际交流;派出王群力、肖萍老师到厦门参加08清单贯标培训;派出李椋京老师等到苏州参加课程改革的培训。

2)专业群精品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情况:

目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钻探工程技术》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等三门课程已完成了课程及教材建设的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总结。主要采用的调研方式有走访企业及用人单位、院际交流、企业专家座谈及问卷调查、查找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两门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已完成。

3) 培养方案编制情况:

专业群各专业均已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的过程中,不仅经过了专业教师的多次讨论,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调研,如企业专家座谈、到示范性院校调研以及走访用人单位等。新的培养方案重新规定了学生的总学分、总课时,解决了周学时太多的问题,对主要专业课加强了实践性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的比例更加合理化。 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具体支出情况)

目前本项目已使用的资金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设备购置方面,大约已用了165万,其它大部分子项目的费用正在报销中,尚无法统计资金具体支出情况。

三、项目建设成效

1、已制定和完善了本专业的“专业平台、职业导向、校企合作41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基于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08、09人才培养方案已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定。

2、已完成了一门核心课程、一门网络课程、两门特色教材(不含核心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教材)。

3、教师的思想观念有较大的改变、实践经验有所提高、课程建设能力有所加强。

09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4、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得到改善,目前实验实训教学与环境具有 6

工程性与高仿真性、能与企业接轨,使学生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在得到了专业实践锻炼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与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将来能很快的容入到企业中去。

08年,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增加,目前已达到28家。

5、通过下企业实践、参加学习考察,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课程建设能力得到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资金使用难度较大,报销麻烦。

2、部分教师仍不能进入示范建设状态,示范工作落实困难,不能有效开展示范建设。这主要是没有激励机制,建议学校加大这方面的激励工作(如定期考核后,计算工作量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自愿投身到示范建设工作中。

3、专任教师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4、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安排需进一步细化,需要相关制度及政策跟上。

5、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编制需进一步加快建设,确保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五、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建设思路

1、进一步完成未完的工作,继续提高现有成果质量,迎接验收。

2、按三年期建设方案开展建设。

3、组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4、组织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团队,共同编写项目化教材,实施项目化课程。

5、选择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