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具体。爱国,即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对生养自己的故土家园的挚爱之心和服务之行,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敬业,即敬仰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就是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共同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就是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友善,即对人亲近和睦,就是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每个国家都要求其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不仅要依据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而且要有更高的品性和要求,以与这一先进制度相适应。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明确了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应尽到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人们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必备的优良品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追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爱国是前提和基础,敬业是爱国的具体体现,诚信是敬业的道德基石,而友善是形成诚信的土壤。在实践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内化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和普遍价值遵循,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从而使每一个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 产 党人的革命道德,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公民道德的精华提炼,必将在全社会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在利益多元和诉求多样的现实中,一些人的价值追求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公民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基础工程,必须自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和普遍价值遵循,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理应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并以此指导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人们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机械反映,青年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对一个我们

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感。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明辨是非、甄别真假、判断对错的能力,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诠释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紧跟时代步伐。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大学生的敬业,最根本体现就是勤奋学习。在淮师这座美好的象牙塔里,我们应当珍惜这段时光,努力学习。要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体验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学校的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诚实守信,健康成长。诚信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现代公民而言,诚信已不再局限于个体的道德修养层面,它已拓展为建立在现代公民意识之上自觉的公德。诚信是人生立身之本、国家立业之本、人类发展之本。大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要时时刻刻用诚实守信来规范言行,做到诚信于己,诚信于人。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它无形胜似有形。友善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如果我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舒畅。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是一句喊得响亮的口号,应该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活动中去,将其内化于思想、外化于行动,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自觉践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

 

第二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之四

61、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要采取哪些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一是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二是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6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两个同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为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6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针、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6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二是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四是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五是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六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七是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八是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65、怎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一是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二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四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五是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六是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七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八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6、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一是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二是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三是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四是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67、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容,还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保证。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尊重和爱护,是中华文化和谐理念的当代彰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68、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69、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70、怎样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

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一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是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71、什么是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72、如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推动能源

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五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六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73、如何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一是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三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四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五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74、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是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

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75、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76、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77、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78、怎样加强军队的“三化”建设?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一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二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三要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四要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79、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一是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二是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四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五是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80、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

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