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评价的对象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评价的时机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评价的依据是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评价的范围是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并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预评价报告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1、概述: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辐射源项及主要工程内容等。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情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概括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以及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人数、接触时间与频度、可能引起的职业病以及其他人体健康影响等。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给出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注意类比企业的选择 )

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给出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给出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针对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给出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3、 综合性评价:给出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辐射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及其法规符合性评价的结论,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4、 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应尽可能明确提出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施种类、技术要求等具体措施建议,以便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使用;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从建设工程的发包、施工组织设计、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监理等方面,提出原则性的措施建议。

5 、评价结论:确定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明确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二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关注的主要内容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对象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评价的时机为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评价的依据是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以及建设项目试运行阶段的职业卫生实际状况等;评价的范围是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等,并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以及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关注的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概况:试运行情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以及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简介等。

2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给出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注意工作写实、标准的应用及检测的质量控制)

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给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有效性评价结论; (注意职业卫生调查)

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给出所配备的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其符合性与有效性评价结论;

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给出所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评价结论。

给出建设项目所采取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及其法规符合性评价的结论,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措施及建议:针对建设项目试运行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

4 评价结论:明确建设项目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明确是否具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条件。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建设单位应当为评价活动提供符合检测、评价标准和要求的受检场所、设备和设施。 建设单位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三 现状评价报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价范围,要相对具体,不要写“某某公司全厂区”之类的话,要写到具体哪些项目,有什么配套设施等。

2、要有企业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如需请附上设备布局图。

3、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要标明接触危害因素的时间、人数等信息。

4、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除标明具体检测时间、地点、气象条件外,还应说明检测时是处于什么工作状态,具体检测点的位置,有可能的话,在平面布置图中标出。要特别注意把化验室列入检测范围。

5、职业病防护设施,除进行文字说明外,应采用列表的方式,需要标明防护设施的型号、安装位置、适用状态、生产厂家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平面布置图中标出。

6、个人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用列表方式列出,有型号的要写明型号。

7、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告知卡等,需要说明具体位置、具体内容。

8、查看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如果发现申报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发生变化的,应让提出要求企业及时变更申报。

9、职业卫生经费投入,除了总金额,还要有相对具体支出用途。

10、存在问题及建议,提出的问题和整改意见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11、结论页请盖服务机构公章。

12、服务机构要帮助企业完成问题整改,短期内无法整改的,要让企业说明原因和具体整改完毕时间。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前言不要太多,不要超过1页纸,要精简;

2、项目由来和项目意义不要太多,不要与前言中重复太多内容,项目意义要精练;

3、评价单元划分:可根据情况,可在评价范围处划分评价单元,也可以在后边根据类比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等情况进行划分,但应注意评价单元的描述、分析评价应在报告书中前后保持一致;

4、如果企业非新建企业的话,建议第二章将企业现状进行说明,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配发、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等方面内容;

5、表格尽量不要跨页,跨页表格要有表头;

6、项目组成和主要工程内容一节要说明的是各单元的主要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不是主要设备,可提到一些主要设备,但不要全写成主要设备;

7、在工程分析中应将选址分析进行单列,建议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放在选址中;

8、总平面布局叙述要尽量按功能分区进行位置描述,要确定方位;

9、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中,生产工艺应有简图,并简要说明,分析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情况;

10、对于改建、扩建的项目要有利旧单元,将本项目利旧情况进行说明分析;

11、工程分析一章要有分析内容,不能简单的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复述,不进行分析;

12、类比企业的选择对比要进行全面的比较,包括建设规模、生产工艺、气象条件、地理位置、项目组成、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作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原辅材料等,对于不同的要有分析说明,具有可比性的原因;

13、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类比企业要有监测数据,未检测的要予以说明未检测的原因;

14、报告中能用图、表说明的,尽量用图、表说明;

15、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及产品要尽量写全;

16、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体检人员要确认是否与建设项目一致,分析体检项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7、对类比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要进行详细说明,便于与建设项目进行比较;

18、建议增加一节对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分析;

19、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分析要根据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判定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岗位和工作场所,分析作业工人罹患职业病的可能性;

20、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关键的一章,最好能分开逐条列明;

21、对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但要列明设置的设施,而且要对其进行分析,尤其应结合类比企业该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判定防护设施能否达到防护要求;

22、如果企业制定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有防护用品发放、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等内容,在相应的章节中应肯定,但可以说不完善,不能说未制定该制度而给予否定;

23、配置的防护用品要分析是否和本项目相适应,尤其应注意超标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的防护用品配发是否达到要求;

24、拟设置的应急救援措施要对企业设置的应急救援措施进行简述,并分析是否能满足本项目的要求,尤其针对本项目有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和伤害事故,要包括有机构、分工、应急处置、物质和装备保障、通讯、交通、医疗救治、配置的急救箱等方面内容;

25、拟设置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要进行简述,包括机构、制度及分工情况;

26、拟设置的辅助用室要说明设置的辅助用室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未设立的辅助用室说明本项目是否有必要;

27、职业病防治经费要说明经费占总投资比例,并说明经费涵盖内容,对企业实际进行的投入但企业未予说明的,可以提到但应说明;

28、检查表检查结果要有针对性的分析,不能笼统概括,不能含糊其辞;

29、建议将检查结果作为结论放在检查表的最后一行,另外,对检查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0、建议将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在评价一章中放在一起进行评价;

31、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要根据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浓度或强度、罹患职业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对于识别出的但现场未检测出来的,并且不可能大量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即使毒性很强,建议也不要作为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是建议企业针对这些场所加强防护的,存在可能性不大的,不要要求企业去投入;

32、补充措施是根据对企业检查发现的问题需要企业去补充完善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内容要详细,能细化的要细化,不能细化的要指明方向;

33、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要根据前面的分析情况、类比企业检测结果、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综合提出;

34、职业健康监护补充措施要根据企业这方面的制度情况、已开展工作、仍欠缺内容综合提出;

35、应急救援补充措施对于老企业,要考虑对新项目是否适用,尤其是工作地点发生变化时,应注意进行变更,包括人员、医疗救治、设备等可能不能满足新项目,不能发挥及时救治的原则;

36、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补充措施最好能把各工作场所应设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用图表标示出来,便于企业操作;

37、建筑卫生学补充措施一般要求企业将采光和照明进行详细说明,并要求其符合标准。需要注意的是,采光和照明是两个概念;

38、结论一章要简练,不要太多内容,尤其不要把前面的评价内容、存在问题再在这里进行阐述;

39、建设项目分类要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浓度(强度)、作业人员接触时间、频度、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分类要准确;

40、建议中对于分类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要求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审查;

41、建议最好不要与补充措施相重复,应是后期的一些工作,如项目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治的宣传、职业健康监护、经费的专款专用等内容;

42、建议中应对外委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职业病防护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43、对于存在密闭空间作业的,一定要进行分析;

44、最后的综合分析不要说按照什么要求,等等,项目是可行的,只说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控制的就行;

45、对于有化学品的,要对化学品储存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46、项目要对事故通风和报警装置情况进行说明,没有的要在补充措施中提到,报警装

置的报警值、高报值等可按标准进行建议。

来自: 职业卫生()

详细参考出处/html/qybh/6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