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调查报告

           关于塔里木大学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报告

随着塔里木大学不断扩招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使得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急剧增多,而且,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受到了影响,而且面临的心理压力比其他学生要大得多,有些还极易转化为心理上的问题,这就使得贫困大学生成为塔里木大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为此,在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中,加强贫困大学生各项工作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贫困大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和校园稳定,也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与塔里木大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对于民族差异化严重的新疆,贫困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为了更好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并有效推动塔里木大学贫困大学生的未来更好地发展,我们就塔里木大学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贫困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年4月18日

调查对象:塔里木大学学生

调查方法:按比例问卷抽样调查,在被随机调查的100名学生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调查问卷可利用率94%。

调查问卷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生存现状

1、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家庭压力较大。

    在被调查的94名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46名,占总被调查人数的55%。贫困学生家庭情况主要有:(一)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收入低、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600-1500元占绝大多数,经济基础差的学生;(二)父母亡故或离异、经济 失去依靠的学生;(三)父母年事已高、家庭遭遇意外或不幸、家庭有长年需要治疗的病人、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四)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因学致贫”的学生;(五)父母从企业下岗,无法提供经济来源的学生。这些情况对于从农村来的大学生非常普遍,这是“三农问题”的一个延伸。

   图一  塔里木大学学生家庭所在地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94名大学生中,家庭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0%,300-600元占总调查人数的41%,说明大学生整体家庭收入比较偏低,那么60%以上的大学生坦言,他们每月的生活费不足500元,却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这样来看,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要支持一个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费用经济压力相当大。

 图二  塔里木大学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查情况

3、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来源86%都来自父母供应,29%来自勤工俭学,11%来自奖助学金,7.8%来自国家助学贷款。贫困学生在生活方面比较节俭,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从消费情况来看,91%的贫困大学生将每月的生活费用以及得到的奖助学金主要用于购买生活用品,吃穿等方面。只有少部分人用于购买学习用品,请客等方面。如果遇到生病等情况则很难保证基本生活要求。由此可见,贫困大学生背负着严重的经济负担。
4、通过调查显示,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很难用到真正的贫困学生身上。45%的同学认为班里评选制度不合理,24%的同学根本对奖助学金的评选发放制度不了解。普遍认为班里贫困生评选不经过调查,或者深度不够,采取不合理的评选方式:直接由班主任或班长评定,或者采取轮流制的方式,或者按成绩评定,这样的做法导致很多真正贫困的大学生因为成绩不是特别优秀就难以享受国家奖助学金的帮助,国家奖助学金也难以达到到它期望的效果。

图三 塔里木大学贫困生评选合理程度调查

5、贫困学生总体上具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和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调查数据显示85%贫困生学习成绩较好、都具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他们对成功具有较高的期望,正是因为他们的贫困现状使他们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急切希望摆脱现在的贫困生活局面,进而回报父母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唯一可行途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此他们的学习日标非常明确,也就更加勤奋刻苦。他们对于身边给予帮助的人怀有感恩的心态,每天对生活充满激情,乐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任然有10%的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情况。他们不主动与人交流,有悲观情绪,极度敏感。调查显示,大学期间结交异性知心朋友有很少的占58%,其他40%的同学没有或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贫困生生活费很少,没有闲钱用于异性朋友交往;另一方面因为生活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很严重的自卑心理,无法与异性同学深入交往,从而不会有知心的异性。另外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承受力不足,经常勤工俭学,有的甚至耽误学习,得不偿失。贫困大学生的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二、对于本次调查的改善措施:
1.学校应深入了解大学生贫困程度,不要有弄虚作假行为。一方面,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机会;另一方面联系社会资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业。

2、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全面了解和掌握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每学年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更新数据库,对贫困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建议学校应该加大贫困生专项奖学金的发放力 度,适当扩大贫困生受益面,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3、完善学校奖学金评选和发放制度,并且更加透明化,使大学生充分的了解相关评选制度,并为之努力。使国家奖助学金发挥到最好的效果,真正的帮助到贫困学生。

4、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要做到物资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大学生自尊意识比较强,各方面力量在帮助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顾及学生的想法。如:加强以下几点教育:(一)教育他们树立缴费上学的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二)培养贫困生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全靠他人的资助是不可取的,也不利于贫困生的成长;(三)加大对贫困生问题的正确引导,尤其是要加大对贫困生自强自立、奋发成才先进事迹的报道和宣传,鼓励他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奋发图强。(四)关心、爱护贫困学生,使之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要使贫困生充分认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学校老师朋友激励贫困生要坦然面对困难,学会自立自强,讲究诚信,懂得感恩,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增强发展能力。
5、营造校园健康消费环境。在当前大学校园里,高消费被视为一种时尚,贫富学生之间的消费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不仅仅体现在吃穿好坏的区别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理上。学校的风气也受到了这“时尚”风的负面影响,这给贫困学生造成了无形的精神压力,这也是造成他们自卑心理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希望高校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重学识,轻奢华时尚的健康学习氛围。

6、除了这些生活基本问题外,贫困生最主要担心的还是毕业后就业问题,随着本科生的泛滥,现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学生求职成本过高,市场人才供大于求。人才供给的大量增加,形成了就业市场的严重买方市场化局面,用人单位不用外出招聘,登门应聘和邮寄简历的比比皆是。用人单位“坐收天下才”的同时,也将供需见面的成本转嫁到应聘者身上,大学毕业生无一例外地要为寻找工作付出更大的代价。

图四 贫困大学生压力最大情况调查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就是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通过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临近毕业的这笔求职支出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窘迫。同时,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往往很差,父母没有社会地位,缺乏社会关系,几乎不能给子女提供任何帮助,这使得原本就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贫困大学生们又缺失了一种竞争力。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对于求职成本过高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塔里木大学应该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第一,学校应积极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举办校园招聘会,为用人单位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同学们的求职成本。第二,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供需信息平台,最大程度上促进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对接,第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应尽量开展一些一对一帮扶的“春风行动”,资助在经济等方面有特殊困难的毕业生。

贫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属于无产阶级,却又有青年人强烈的自尊心,因而处理好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国家社会,都是一种挑战。因而希望国家、社会、学校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希望贫困大学生未来越走越好!

 

第二篇:西部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西部国家级贫困县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是那些双亲或单亲外出工作而留守家中的儿童,其中百分之八十在农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出现了大规模人口流动,尤其是西部人口到东部远海打工,致使留守儿童这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产生,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双亲或单亲的关怀和教育,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西部 成长

总体调查情况简介

本次调查抽取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广西蒙山县为调查地,深入农村、社区和学校(重点是农村),共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回收200份,并对6个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和部分学校老师进行采访,从留守儿童的学习、性格、生活等方面入手,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寻找他们表现出来的和潜在的问题。

谁来呵护你——祖国的花朵

1.营养改善却依然不足。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身体上稍显“单薄”,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虽然98%以上留守儿童无温饱问题,三餐准时就餐,但还有少数儿童受监护人工作时间的不定时影响,就餐时间不规律,同时,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依然是大部分儿童所向往的。

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都不会很富裕,他们的父母之所以抛下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虽然他们外出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众所周知,其付出与收入相比是极不相称的,因此,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饮食方面不敢奢求吃好,只要求能填饱肚子。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留守儿童们对此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2.性格偏内向,自主和懦弱矛盾并存。此次调查显示,与以往调查得出的结果稍有改变,性格内向者比例有所下降,低于20%,但依然不容乐观,中偏内向者占了50%左右,中偏外和外向者不多。在能力方面,多数留守儿童表示会主动去做一些事,但有时畏手畏脚,不敢放手做。

据调查采访和资料分析,留守儿童的性格比例的改变,得益于以前的调查并用之于学校等方面,在以前的调查结果基础上,学校和社会倾注了不少精力,还有就是现代的媒体技术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娱乐,使他们淡忘了些许悲伤。身边缺少父母,是他们不得不学会独立,但心灵没有外力肯定的支持,特别是父母之厚厚的爱的支持,心里没有足够的力量,又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所退缩,总之,留守儿童至于尴尬地位——自主与懦弱并存。

3.心理偏差问题严重。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中大部分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忧郁,哀伤,有的放纵。41%的存在部分自卑心理,10%的更存在着自闭和自虐心理,还有诸如自暴自弃、躁动等心理疾病,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堪忧。

西部的留守儿童本就缺少双亲之爱,这点打击着他们的心灵,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的自闭,心灵变得忧郁哀伤、有的放纵,加上家里生活的不富裕,其在与外界比较之下,内心阴影更是挥之不去,若遇事也不向任何人诉说,久而久之,会有许多心结郁积,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

4. 学习成绩有待提高。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一点,

在较好成绩的同学中,留守儿童仅占39%,剩余的多数则处于中下水平。

由于双亲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因此,成绩方面愈显下滑。

托举明天的太阳

社会总体方面。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因此,国家应有宏大的经济建设蓝图,保护各地区的利益。

农村经济发展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架起一座父母与孩子间心灵的桥梁。父母方面,应该主动和孩子联系,尽量与孩子经常通话,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血缘浓浓的爱。学校方面,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学校应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

健康的心灵,树立自信心。家庭、学校、社会应尽可能呵护和培植孩子们的自信心;赏识孩子——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正面引导,激励孩子上进心。

倡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出“我相信,我能行”的口号。如若可能,建设寄宿制学校,聘请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关心留守儿童,让孩子们把学校当成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庭里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

灿烂的未来——新式成长方式

通过深入观察和采访,并结合调查人员的农村生活经历,发现在在该县儿童中存在着一种新式“童工”现象,其人员为留守儿童居多。这种新式的“童工”现象,是儿童的邻居由于一时的工作需要临时叫邻里的儿童帮助并付一定金钱的方式,有点类似美国儿童的家庭金钱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留守儿童有过此类工作,其中34%表示经常帮助邻居干活,也道出这是其零花钱的主要来源。

正如上诉数据和现象所言,调查人员发现,这种带教育和关怀因素的教育方式应该做更深入的探讨。留守儿童,特别是双亲都不在的儿童,其除上课和课后学习时间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空余时间,这段时间如若运用得当,一方面不仅可以防止儿童向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更可促进他们拥有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生活金钱观。

这种似美式儿童金钱教育观的成长教育方式,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而偶然降临在留守儿童身上,其重要意义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期待明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在西部的山区里,又缺少父母的呵护,但依然无法阻止倔强的小笑脸们成长的前进步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