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多数书中那种条条大道理更是让我没有勇气继续读下去。也正是如此,我对李开复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自己》特别的喜爱。

以前读过的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这次的感觉却很不同了,书中利用了身边发生的很多事情进行分析,以具体的例子来展现道理所在。比如,书中写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主动选择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和胸怀等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人生态度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中,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取得多元化的成功。这就是 “成功同心圆”的理念,如果要概括成功的秘诀,那就是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这里的给成功的定义就很饱满了,而我们只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努力去完善自己,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即是是一种很伟大的成功。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唯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让生命闪光。

正因为有了花儿,这世界才变得芬芳;正因为有了鸟儿,天空才学会歌唱;正因为有了风儿,柳枝才学会舞蹈;正因为有了树儿,炎夏里才有了荫凉。每件事物,在世界上都有着不同的位置,人,也是这样。也许,你不曾拥有出众的外表,也许,你不曾拥有敏捷的头脑,也许,你不曾拥有惊人的智慧,但是,要记住,你就是你,你在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着。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相信,你存在,就是一个奇迹!

记得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19xx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万里长城、有秦始皇兵马俑,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日本有富士山,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看后大笔一挥,只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我们有阳光就足够了。旅游局看了报告上总理的批文,细细思考,终于恍然大悟,总理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让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阳光大做文章。后来,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植花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国家”,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是的,上帝我们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上帝给了你阳光,你就要让它照亮远方,

上帝给了你雨水,你就让它把彩虹铺上。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是颗小小的石头,就不要去羡慕大山的巍峨,一颗小小的雨花石,也能铺成星光大道。是棵柔弱的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繁多的绿叶,小小的青草,也能见证大地的春天。你要相信,你是这世界上伟大的一员,你会让这个世界上因为多了一个你,而变得更加精彩。

珍惜你所拥有的吧!把上帝给予你的一切都变成财富,做最好的你,还等什么?是颗星星,就尽情的闪光吧!

再者,我们可以谈一个很简单的名词“态度”,态度有很多种,自然也可以影响很多东西。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让我们一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起走向成功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热情去重燃工作的激情,再来一次触动心底的反思,都能够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引用一句李开复博士的话: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分辨两者差异.

在纷繁的现代社会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个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寻成功,

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拥有完整、均衡的人生态度,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妥善地处理好身边人际和沟通问题。或许无论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结果,这种努力本身就是最可嘉许的成功了。

作为如今的大学生,面对的是更多的压力与竞争,能准备的只是不断给自己充电,读一些像开复老师写的励志书籍,从中感悟一些体会一些。因为读书,能洗净心中因现代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积淀下的灰尘包袱,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升华,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艰辛。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好一面,更好的享受生活。

 

第二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修

美好自己遐思

——读《做最好的自己》后感

刚刚拿到这本书名为《做最好的自己》时,我就想什么样的表现或者心理和身体上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自己呢?或者说是不是有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我是否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现在的我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自己?假如现在的我不是最好的自己,那么我是否还有理由开心呢?假如现在的我不是最好的自己,那么我如何用合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我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从书中不难看出李开复博士是一个自我认知非常深刻的人,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一个人成功是不容易的,是值得庆贺的,但一个人成功之后愿意帮助别人成功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上了成功道路之后,也正如他所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业,而是向青年一代传承知识和经验,他开始向青年学子传授知识和经验,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引导青年人走出困惑,走向卓越。也许这就是本书诞生的原因。

当代的青年人充满着活力,同时也掩藏不住浮躁和迷茫。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若不懂得辨别,极可能淹没在别人的眼光中,就像许多的人小的时候就有许多的梦想,后来上学了,开始谈论理想,再到后来,就开始为生活而努力,渐渐的梦想消失了,理想不停的在变,变得模糊了,最后剩下的只是为生活挣扎,在挣扎中消磨掉了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剩下的勇气只能用于抱怨,好像我落得今天如此光景全是社会的原因,全是别人的不好,实在无奈,只得说,是天注定。不能理解的人看到后可能会给这样一群人贴上“愤青”或者是“屌丝”的标签。可是世界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外界的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不会照着我们的想法运转,也许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哪里出了错误?

发现自己迷失了是件好的事情,好像是我们活在黑暗里,没有见过光的时候,不知道有光,也不知道黑暗。直到有一天光照在黑暗里,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活在黑暗里。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会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面目,是自信过度,而显得桀骜不驯?是谦卑过头而自卑,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一开始的价值观就错了?是自省的时候了。《做最好的自己》可以是一面镜子,从书上看到别人的时候,也

可以反照自己。书中提到仁爱、诚实、自信和自省、积极和同理心、勇气和胸怀等等,这些好的素养或是品格是来自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想这不会有人反对。价值观决定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他的生活行为。但是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呢?作者讲到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培养,比如诚信,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作者的观点很对,透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只是我觉得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由一个正确的信仰决定的。一个正确的信仰,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许多的时候我们的行为错了,不正是我们内心所坚持的错了吗?也许正是我们没有坚持什么,才会迷失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身处何处?

也许我们不需要去思考诸如:我为什么活着?难道只为一日三餐,到世界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来,走的时候也不能带什么走,最后归入尘土?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与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这个世界要走向哪里?我的过去去了哪里,我的将来又在何方?生命的意义是我自己定的吗?还是外在力量赋予的使命?之类古老的问题。我们只要努力的更好的活着。假如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每个人就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的意义,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非常的丰富多彩。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么想,但他们依然活的很精彩,活出人性的光辉,如本书的作者,有宽广的胸怀、乐于助人的美德、坚强乐观的精神等等。靠着我们天生的优良资质和后天的努力加上好的机遇,我们就可以成功,达成理想。我们说我一生实现了我的理想,我不枉此生,没有虚度人生。

何谓不虚度此生?也许是当我们躺在床榻上呻吟的时候说,我一生做成了自己想做的,在给别人带去益处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可以安然的离世,这样可以说我没有虚度此生吗?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才叫不虚度此生,也许对于成功的困惑莫过于对成功的定义。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们中国的青年陷入一元成功的误区,我也曾陷入这个误区中,被别人牵着走,越走越累,后来我发现我不过是要成为别人,却找不到自己。在中国大的背景下,大的国策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丰富,这就是我们崇尚的。可是我们都在追求金钱的时候,丢掉了精神,失去了自我。因为金钱和物质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意义感、价值感、幸福感,这些东西只是我们在努力走向成功或者是获得成功时的副产品。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眼中,相互比较,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战战兢兢地将自己

套入各种的桎梏当中,像《装在套子里的人》,连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的面目。这本书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帮助,帮助我们从那些面具下和心理的捆锁中走出来,重新的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格,不过分自信,也不自卑,而是谦卑;积极生活却不是自我为中心,而是可以拥有同理心,与人为善;有勇气追逐理想,也有勇气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失败,更是有胸怀接纳自己的错误,也可以接纳别人的不完美,看自己不过于自己所是所能,而是合乎中道。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内容莫过于“人际交流”,因为在这方面,我很欠缺。我试着努力的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我的信仰已经使我具备与人交流时应有的品格,欠缺的是交流技巧,读完本书后才发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那些人格我很难平衡,我的积极性不够,就是乐于去了解别人的心还不够,我的同理心还不足以使我能对别人的处境产生的情感而感同身受,我的自省太过,使我很容易陷入自卑中,缺乏勇气。这些都是限制我的人际交流人际关系发展的拦阻,我要鼓足勇气来改变那可以改变的,但我也要有胸怀接纳不可改变的事情,而这一切对我来说需要我重新回到信仰里找到力量,调整自己的眼光。

对于我而言,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不断把自己放小,使我的内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事物,如此我内心世界会变的很丰富多彩;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没有自己,更不是成为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是要先成为正确的人,这是最大的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活出人性的光辉,就可以驱走阴霾,生命就充满阳光。最好的自己不是在过去,不只是在明天,因为明天也会变成今天。今天的我向往美好的自己,而且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这样就是最好的自己,要为自己今天的努力庆贺,为自己的进步欢喜。因为不知道明天自己会在哪里,珍惜每一个今天,在今天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在我站在生命的尽头时,我想我可以满心欢喜甚至激动的说,我做到了,我活出了美好的自己,我拥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