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农业机械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农机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调查统计,截止20##年,我市农机总动力达76.65万kw,单位耕地平均拥有动力8517kw/万亩,农机化综合生产水平达63%(耕、种、收三大主要生产环节按4:3:3计)。农机的保有量和机械化综合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尤其是机械化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全省遥遥领先。具体情况如下:

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机保有量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始(小型化)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开始积极购买小型拖拉机,并于90年代初得到迅猛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耕作和农业生产运输的机械化。二是快速发展(大中型化)阶段。90年代末,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机械化联合收割技术的推广及跨区作业的开展,掀起了我市农民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的高潮,从1998年的7台套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猛增到20##年的1500多台套各种类型的收割机,三年多时间就基本实现了稻麦联合收获的机械化。三是由量向质转变(高新化)阶段。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向高性能和新式机具倾斜,加快了我市农业机械的更新步伐,一大批自走式、全喂入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正逐步取代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特别是插秧机和小麦免耕条播机的推广运用,正逐步实现我市粮食栽(种)植的机械化。

近十年我市农机化发展较快有五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推动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机插秧技术和小麦免耕机条播技术的推广工作。二是项目资金的拉动。近五年,市农机局共引进农机化项目资金600多万元,补贴推广了各类农机具2000多台套。三是市场化运作的带动。机耕、机播、机插、机收等市场化服务,既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四是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已成为许多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五是中低产田和农业基础实施的不断改造,有利于农业机械的作业。

二、存在问题

1、小型农机利用率低。小型拖拉机占保有量的95.6%,而大中型拖拉机仅占4.4%,小型化十分严重,形成了农民家家办农机,户户小而全局面,其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闲置浪费。此外,动力机械作业单一,也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机化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我市小型拖拉机有14200台,都是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购买的,机具老化,油耗高,动力性能低。

2、社会化服务程度低。除了联合收割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高外,我市农民的小型机械多是自用,农机化规模效益差,组织化程度低。

3、机械化插秧水平较低。我市小麦耕、种、收三大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耕、收也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机械化栽插才刚进入起步推广阶段。虽然今年我市插秧机的拥有量达458台,占滁州市的3/4,全省的1/3,机插水稻4.5万亩(含大圹圩农场),但仅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不到5%。由于农村劳动力十分紧张,年轻女性已基本上不再从事高强度的栽秧劳动,全面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已迫在眉睫。目前,该项技术已十分成熟,只是一些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有些地方受到水利条件的制约,使水稻机插秧推广进度不快。

4、高新机具少。如收获机械,我市拥有量是2490台套,其中背负式联合收割机1125台套,占拥有量的45%,且多是桂林6号、常柴3号、上海向明Ⅲ型等,已明显属于淘汰机型,接近报废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就有280台套。小型履带收割机有1365台套,其中高性能的洋马、久保田等只有210台。

5、水稻收割价格高。今年水稻收割价格高达150元/亩,导致农业丰产丰收不增效。造成水稻收割价格高的原因一是由于水稻倒伏较为严重,且田块较潮湿,许多普通背负式收割机难以下田作业,履带全喂入式和高性能收割机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二是由于柴油紧缺,价格太高;三是价格管理不到位。

此外,农机管理服务体制不顺,农机推广经费缺乏,农业机械供求信息不对称等也是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1、利用购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购买大中型及高性能农机具,变小而全为少而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及政府配套部分补贴资金,并积极引导,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高性能机具和新机具倾斜。

2、推广芦龙农事合作社的经验,以村为单位,整合农机资源,组建农机服务组织,走农机产业化、专业化道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充分发挥农机行业协会的作用,协会要尽快向民间化转变,让农业机械专业服务人员真正做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3、农机与农技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大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力度,同时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基础实施建设的步伐,适应机械化的需要。

4、农机部门会同物价部门进行干预,制定统一、合理的农机作业指导价格。政府尽快出台政策,根据各镇、村的耕地面积和农机总动力,合理、优先安排农业生产用油,并给予适当补贴。

5、健全农机管理体系,切实解决我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农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经费问题。保证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力争早日实现我市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第二篇: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科技质量处

近年来,我省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将设施农业机械化列入工作日程,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机化提前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大举措,不断采取措施,加大创新示范力度,使设施农业机械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面了解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我们先后深入泰安、枣庄、临沂、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市,重点考察了泰山区、岱岳区、台儿庄区、苍山、即墨、平度、寿光、青州、临淄、章丘等市县的蔬菜、花卉、果树和食用菌的典型设施生产情况;卷帘机、田园管理机、保温被等设施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观看了胡萝卜机械化收获和线播作业、大姜机械化收获等作业现场;考察了青州国际花卉一站式交易超级市场。并在寿光市、章丘市召开座谈会,与农机局、农业局以及科研院所、示范园区负责人、设施农业种植户、设施机具生产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山东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具相当规模。设施生产由单纯种植普通蔬菜发展到种植高档蔬菜、瓜果和花卉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由简易塑料大棚发展到日光温室,以及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由传统耕作发展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目前,全省温室面积达236360万平方米,约354.5万亩,占全省瓜、果、菜种植面积的10%。其中连栋温室10070个,规模3358万平方米,约5万亩,占总量的1.4%;日光温室98.7万个,规模86870万平方米,约130.3万亩,占总量的36.7%;塑料大棚203.6万个,规模141077万平方米,约211.6万亩,占总量的59.7%。全省累计总投入达204.45亿元。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6倍以上,有的品种高达20倍以上。全省设施园艺总产值达331.3亿元,亩均产值9334元,其中,连栋温室年产值达40亿元,亩均年产值8万元;日光温室年产值196.7亿元,亩均年产值1.51万元;同时,设施农业优化了种植结构,带动了蔬菜、瓜果、花卉和菌类等产业的兴起,吸纳从业人数350多万人。设施农业成为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经过农机部门不懈努力,日光温室的墙体建造、草帘编织、电动卷帘和喷灌、滴灌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人工补光、臭氧消毒杀菌等一批新技术、新机具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设施农业机械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电动卷帘机达到15.96万台,二氧化碳发生器21.9万台套,田园管理机4.37万台,微灌设备7.7万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逐步向“五化”迈进。

(一)建造标准化。根据种植蔬菜、瓜果、花卉等不同特点,通过对温室的保温性能、温度和湿度控制、使用寿命、经济性等方面的试验示范,我省探索出建造成本低、保温性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温室及大棚建造方案。配合温室建造,省农机办于20xx年专门制定了“设施农业—卷帘作业”、“设施农业—微耕作业”等技术规范,完善了相关标准体系。目前,设施建造已推广到第六代,日光温室多数采用机械构建厚土墙体,竹木或钢拱架结构,温室跨度一般大于12m,脊高5.5~6m,长度多在100m以上。

(二)卷帘电动化。日光温室的草帘卷放是冬季温室蔬菜生产的日常作业,正常天气情况下,冬季温室的草帘每天要卷、放一次。经过农机部门的示范推广,目前,全省连栋温室全部实现了电动卷帘,钢构日光温室电动卷帘机使用率达到80%。机械卷放草帘不仅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能够做到适时卷放,每天延长光照1小时左右,室内积温和光照相应增加,在同等条件下,蔬菜提前上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深受农民欢迎。

(三)土地耕整机械化。目前,我省温室内土地耕翻、旋耕、起垄、开沟等项作业逐步由田园管理机或者微耕机来完成,部分地区日光温室土地耕翻机械化水平已达50%以上。一个面积为1亩的温室,要进行翻地、碎土、整平等作业,需要4个劳动力干1天才能完成。而田园管理机或者微耕机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三口之家原来种植一个温室大棚还忙不过来,现在种植2~3个温室大棚都较为轻松,每户农民年纯收入也由2~3万多元,增加到4~9万元。

(四)灌溉节水化。日光温室内作物的灌溉不同于大田农作物的灌溉,如果进行传统的大水漫灌,容易造成地温下降快、温室内空间湿度高,农作物容易发生病害。而节水灌溉技术既能节水45%,又能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30%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全省连栋温室及新建日光温室都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

(五)相关服务产业化。设施农业的发展衍生出相关机械化服务产业,一是草帘编织机械化。草帘是日光温室主要覆盖物,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机部门组织研制出草帘编织机,不仅使草帘编织实现了机械化,还带动了几十家生产企业从事草帘编织机械的制造生产。寿光市洛城镇段家尧村草帘编织机生产厂达10余家,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帘编织机生产专业村。二是机械化生物制肥。生物肥料作为设施农业的主要肥料来源,需求量大,人工制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气味难以忍受。相关企业从中看到商机,研制生产了相应的生物制肥机械,目前,生物肥料从粉碎、混合搅拌到烘干,筛选、装袋几乎全部由机械一次完成。三是机械加工销售。我省所生产的蔬菜有一多半销往外省,现建有机械贮运批发市场几百处,拥有龙大、得利斯等机械化加工销售农业龙头企业650多家。

二、 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了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们从山东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依靠政策推动,促进规模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初期,受农民认识程度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缓慢。为此,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发展设施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省里把包括设施农业机械化在内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列入县域经济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使设施农业机械化逐步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过程中,注重统筹好相关设施和机具的发展,安排资金专门重于补贴发展电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仅20xx年全省就安排补贴资金2128万元,补贴设施农业机具1.12万台套。今年至今全省已完成设施农业补贴资金3987万元,补贴设施农业机具4.14万台套,补贴资金额度、补贴机具数量分别增加了87.3%、269.6%。潍坊、济宁等地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制定出台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每年下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建造及传统落后旧温室的改造任务,年底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奖惩。济南、威海、烟台等市安排专项资金、落实贴息贷款,用于设施农业建设。

(二)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为推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20xx年以来,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省财政累计拿出资金2100万元,用于包括设施农业在内的机具创新和技术示范。目前,全省已建立县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3处,研发推广各类新机具16种,通过机具选型、机具攻关和技术路线探索、技术规范制定,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20xx年,我办在日照市莒县召开了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工程现场会,各市农机局局长、推广站长和设施农业重点县农机局长参加了会议,会议既对前段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也对今后对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进行了重点部署。几年来,各地注重依托创新示范基地,组织召开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27次,印发宣传资料近5万份,有的还在电视台开辟设施农业知识栏目,多层次、全方位展示设施农业及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扩大了影响,宣传了社会,带动了农民。许多设施农业示范点坚持从市情县情出发,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初步总结形成了土洋结合,买、改、造并举,国家、集体、个人和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寿光、莒县等示范基地已形成产、学、研、销“一条龙”设施农业产业园区。

(三)推行“五改”技术,增加科技含量。针对简易日光温室的构造和材料不尽合理、难以进行机械化生产、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大力推行了日光温室五项改革:一是改立柱竹杆顶棚为无立柱刚架结构,不仅增加了光照,提高了室内温度,还便于机械操作;二是改土坯墙为砖砌体,并加保温层,增加棚内面积和温度;三是改人工耕作为田园管理机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耕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四是改人工卷帘为机械卷帘,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光照时间;五是改大水漫灌为滴灌,节约水源和降低棚内湿

度,减轻农作物病害,为生产绿色、安全、无公害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全省实施“五改”技术的温室面积达230万亩,占总温室面积的70%。

(四)狠抓机具生产,提高装备水平。把设施农业机具的研发生产列入重要日程,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定期召开生产企业座谈会,及时通报全省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引导企业搞好装备生产,努力实现机具和相关设备的配套跟进。目前,全省电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等设施农业机具生产企业发展到57家,89个产品型号,年生产能力突破万台,有10多种型号的设施农业机具进入了部省农机推广和补贴目录,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多样化需求。为了尽快提高全省设施农业装备水平,省里对设施农业机具实行了“三个优先”,一是研发项目优先立项,二是相关机具的生产优先鉴定,三是生产急需的产品优先推广,调动了企业参与研发生产的积极性。省农机办还与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联合,启动了农机类科技贷款项目,将设施农业机具的研发和生产列为重要内容,安排专项贷款进行扶持。全省已为8家企业办理科技贷款2.3亿元,加速了设施农业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多策并举,全省设施农业装备越来越多,机具型号越来越全,技术性能越来越好,覆盖面越来越广,初步形成了从卷帘、田间耕作管理、植保、灌溉到温室控制等较为完整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三、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

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我省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

二是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温室大棚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从山东的情况看,目前设施农业所需资金,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向高层次发展。

三是设施农业装备水平较低。虽然设施农业面积发展迅速,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劳动量还是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四是设施农业技术储备不够。设施农业涉及机械工程、农艺栽培、自动化、信息化、声、光、电等诸多领域,内容广泛。但目前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少,相关机具的研发滞后,制约了

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同时,掌握相应技术的专业人员少,缺乏系统的技术推广网络,设施农户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指导,致使一些先进的技术及设备难以推广应用。 从我省的设施农业发展状况看,广大农民和全社会迫切需求推广应用以下五项技术: 一是机械化植保技术。通过推广应用精准、高效植保机具和设备,用更加科学、安全、环保、有效的物理植保方法,代替化学药物植保的方法,从而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生产适用于设施农业日常管理的机械,解决目前人工管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机性强,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难题。

三是设施农业机械收获技术。由于设施农业生产空间小,亟需小型灵活的收获机械。 四是机械移栽技术。需要性能好、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日光温室农作物移栽机。 五是环境控制技术。目前的设施农业环境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在大环境下的小幅度调控,当大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与农业生产要求差距较大时,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如何提高环境控制能力,因地制宜的推广植物补光技术、声频控制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空间电场净化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是设施农业亟需解决的技术环节。

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龙头作用,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将设施农业建设列入政府补贴范围,优先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二)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机具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协调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机具。同时,对生产急需、农民欢迎、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和成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三)健全组织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涉及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林果、渔业、机械及科研生产诸多领域,为加强组织协调,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定期培训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推广服务能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