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情况调研报告

赣州市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情况调研报告

赣州市农业机械局副局长 李雅荣

20xx年10月20日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建设工作,是加快赣州市农业机械化、现农业建设重要途径。

一、赣州市农机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又称赣南,东临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邻本省吉安、抚州两市,现有人口890万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江西省的1/5和l/4,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管辖1区15县2个市和1个副地级开发区。

赣州市农机化水平大提高。20xx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47.26万千瓦,增长15.41%;20xx年全市农机原值197120万元, 农机净值149850万元。机械化综合水平比20xx年35.65%增长2.79%,达到38.44%。20xx年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可达148978万元,比20xx年增加13911万元,增长10.3%。其中农机户经营纯收入可达101733万元,比20xx年增加11024万元,增长10.8%。 赣州市高度重视农机信息。在“十一·五”期间,赣州市农机局高度重视宣传信息工作和赣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设。全市各级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从事农机化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宣传信息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二是宣传信息工作逐步走规范化;三是对涉及农机化的不良信息舆论纠正纠偏与向正确方向的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四是运用和应对新媒体的能力逐步加强,特别是对网络涉及农机化工作的焦点舆论进行监测,为主管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做到胸中有数。 在“十一·五”期间,赣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取多种措施办好赣南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升级改版进展顺利。通过对栏目重新规划、采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优化内容和形式、加强硬件和软件配置,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受众需求满足率。同时也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宣传信息工作环境。二是宣传信息工作有力。年初制定信息网宣传计划,明确宣传任务;结合农时季节定期发布宣传重点,为信息员提供了指导;突出落实国务院《意见》等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宣传报道。三是创新工作思路。信息网与各县市工作动态相结合,做到即时消息和深度报道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有关领导和观众的普遍好评。市农机局2006-20xx年连续五年全省农机化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全市新农村建设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赣州市利用《新农民》周刊、赣州电视台、赣州广播电台、中国赣州网、赣州三农网、赣州市人民政府网、赣南农机化信息网、赣州手机报、江西省农机化信息网、江西省农业信息网、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等媒体认真及时报送和发布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20xx年全市上报国家部委农机化信息328条, 上稿率达到17.51%;上报省及厅局农机化信息1680条, 上稿率达到89.69%;上报市各部

局委办、宣传谋体部门农机化信息1873条, 上稿率达到98.15%。市农机局连续四个季度为全省农业机化宣传信息工作第一名。

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机化政策法规、推进措施、工作经验、先进典型等,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关注、舆论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全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

——农机信息化服务,将致富信息送到了农民家门口。在农村,由于受到地域、市场信息的限制,农机户在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性和被动性比较大。为此,市农机局采取有效措施,于20xx年11月9日正式开通了赣南农机化信息网,架起了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服务和农机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平台。赣州市农机化信息网辟有15大类45个栏目,突出开放性、服务性、快捷性、便民性和时效性,每年向农机科研者、生产者、推广者及广大农机户提供了权威、及时、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1000多条,把信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农民家门口,开辟了为“三农”服务的新途径。

——农机信息化服务,打开了一扇了解农机政策、信息的窗口。赣州市农机化信息网将《赣州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推广先进农机产品目录》、《农机购置补贴问题答记者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及时予以公布,成了广大农机生产者、拥有者、使用者了解农机化最新政策、最新动态的一个重要渠道。

——农机信息化服务,推进了跨区作业向纵深发展。跨区作业中,机手最迫切需要的是信息。全市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机化信息网,发布跨区作业信息,与外地签订作业合同,并整理印制成“明白纸”,发给农机手,使其来去有目标,作业有保障,深受机手欢迎。市农机局通过农机化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全国跨区作业机械数量、作业进度等动态信息,尤其是今年“三夏”期间“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的开通,大大减少了了农机手外出作业的盲目性,促进了机械有序流动。

——农机信息化服务,促进了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通过农机化信息网,我们将先适用的农业机械,如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挖掘机、滴水灌溉设备、果品加工机械等发布后,不但市郊有条件的农民随时都可以了解到机具的性能和国内外最新农机动态,而且全国各地购机户前来电话询问的也达几千次。目前,四个新农机产品全部落实了生产合作单位,正在批量生产。秋冬季节,我们又及时推广了植树和果业挖穴机,目前,全市植树、果业挖穴机达到200多台,有力地促进了植树造林和果业发展。

——农机信息化服务,打造了农机招商新平台。赣州市将“赣州建成最大的农机市场(占地300亩)”的信息发布后,国内145个厂家纷纷要求进驻该市场。 ——农机信息化服务,促进了对外合作与交流。通过赣南农机化信息网,我们将赣州市农机工作中的好做法在网上发布,同时刊登全国各地农机工作的好经验,促进了相互交流。

农机化信息网的建设像星星之火,带动了一大批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学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机系统的普及应用,提高了干部的整体科技素质。利用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建起了连通市与县(市、区)农机

管理部门之间公文往来的电子公文收发系统,初步解决了传统办公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共享程度低、查询利用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机工作提速、提效,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三、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市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市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多数地方领导已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地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地市领导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信息资源严重不足。这是目前网站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直接关系到网站存亡的大问题。虽然赣州市农机局下发了《赣南农机化信息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提出了各科室(站)及18个县市区每周至少报送综合处1条信息的要求,但实际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4、网站某些栏目信息更新不及时。网站有些栏目更新不及时,有的市(区)信息更新速度太慢,影响了赣南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的整体形象。

5、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农机信息采编队伍力量较弱。目前,我们的网站没有专业信息采编队伍,农机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都是由兼职人员来完成,且兼职人员也存在人员数量少、基层一线人员少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网络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6.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稿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7.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

解决“梗阻”现象。三是各地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要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把农机信息工作当作农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来抓。要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地应成立以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是:①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②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③吸引域外投资者,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④争取国家和地方无偿、有偿资金或贷款投入。⑤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

2.加大对农机信息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农机信息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机信息化的良好氛围,真正解决好认识问题。加快提高服务对象农民对计算机网络这一最具潜力的信息传播载体的认知程度。要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农机信息化宣传,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全市农业、农村、农民,特别是农口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3.重视信息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要规范信息收集、审核、发布程序。要通过抓窗口、抓资源、抓延伸、抓队伍,统一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形成高水平的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4.加快培养农机信息化人才。要实现农机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因素,农机信息化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农机技术,又善于经营现代信息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培训是当务之急,具体可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

5.大力推进农机产业化进程。农机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农机信息化产生的背景要求在农机发展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时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实现产业化的情况下,才会形成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6、增设服务项目,拓展信息服务范围。为农民致富提供准确、高效、权威的信息。根据我市农机企业和农机大户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中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帮助其建立农机化信息网页,使他们的发展搭上信息快车道,拓展发展致富空间,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好农机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架起农机科研、生产、推广、管理服务和农机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致富

和促进农机化发展提供准确、高效、权威的信息。要对已开通网页的有条件的大户和企业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农机化信息的应用水平,加快致富步伐。

7、加强信息报送督察力度。《赣州市农机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赣州市农机中心信息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对信息的报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动态考核力度,建立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农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要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工作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8、加强信息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赣州市农机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任务,也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环节。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每个科室站支队都设立了信息员,各市县区农机部门1名信息员),进一步拓展到在各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强村、农机企业、农机市场、农机大户、热心于农机信息服务的经纪人以及农村干部中发展。建立一支横到边、纵到底、责任感强、熟悉情况、信息敏感、业务过硬的农机化信息队伍。要对信息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把来自最基层的、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上来,确保有充足的信息资源。要加强对农机化信息网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信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素质。使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能够处理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能够熟练地维护农机化信息网。信息人员能够及时地提供各类有效信息。

9、切实加强网站维护管理。目前,加强网站的更新维护成为网站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赣州市农机局已把所有的栏目切分到局属各科室(站、支队),办公室负责网站的规划、正常运行和基层网站建设工作。局内各科室(站、支队)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网站相关栏目的正常管理、维护、组稿、信息输入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下大力气办好一批精品栏目和专题,靠一批高质量、高品位、有深度的栏目吸引网民。栏目做准、做快、做深、做活,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促进农机化信息网建设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10、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随着农机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已刻不容缓。为此,要继续加大网络安全监管工作力度,防止人为信息事故,杜绝内部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建成中心局域网后,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信息和网站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内网信息网络安全运行。要加强整个系统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人员素质。要落实信息网络安全责任制,逐级抓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整个网络安全运行。

 

第二篇:农机化和信息化调研报告

师宗县农业局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情况调研报告

农机化信息工作是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农机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信息体系将在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我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然而,信息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普及,通过信息化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还没有被提上一些地区政府的议事日程,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领域、范围、主要成效和经验 目前,我县的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领域和范围主要是在: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培训三个方面。其中,农机安全监理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落户、审验及档案管理;农机购置补贴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购机户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农机技术培训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机手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我县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技术培训两个方面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情况与我市其他县的情况基本一致。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基础得到一定加强,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改观,拉进一条

10兆光纤,购置了多台电脑,安装了基本的管理软件,和省、市农机管理部门牵了线、搭了桥,更加方便、快捷的更新、报验农业机械基本管理信息。

二、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瓶颈及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县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领导已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县、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 2

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4.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由于大部分地区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的乡镇、村还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信息传输在县一级到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二是在信息发布和传输方面缺乏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信息台、简报、报刊、集市、会议、讲座等各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和搭配,因而无法解决“梗阻”现象。三是各地农业主管部门与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同级涉农机构、兄弟地市、网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稳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渠道。此外还有处理手段落后,传输工具落后等。很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手段,在信息处理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手工阶段;对搜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三、农机化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3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畅通信息通道,扩大信息来源,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各级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在信息传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各个领域的今天,能否提高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本地区“十二五”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目标及措施

大力加强农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网的整体效能,以适应全国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

1.加强组织领导。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地应成立以农机管理部门一把手为组长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4

对农机化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检查。

2.多渠道筹集资金。①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②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谁联网、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的方法筹措资金。③争取国家和地方无偿、有偿资金或贷款投入。④利用资本运作,通过入股、挂靠等形式,筹措资金。

五、对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1.提高对农机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

2.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与并举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 5

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重视信息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力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发布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是信息 6

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4.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农机化科技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省级要做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对下级工作的信息指导作用;市、县要做好对基层部门及农民的信息提供与反馈作用

师宗县农业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3120440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