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农机维修现状调研报告

东明县农机维修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东明县农用机械及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维修需求也随之增加。几年来,东明县农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我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了了维修质量,维护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农机中心针对当前本县农业机械维修点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对我县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 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05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35415台套。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72个,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二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专业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维修点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是我县农机维修的主力军,我县85%以上的维修业务依靠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根据调查,其中大多数是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者,约占总数的90%以上,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大多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2~3人;合作社维修网点规模较大,从业人员一般达到3~6人。

2、维修业务范围及维修能力状况

目前,我县农机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目前,我县有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2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8家,占全部维修点的12.2%,星级网点维修能力较强,可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3、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受其维修能力、维修质量、所在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经营收入还受到农机配件销售量的影响,即同时从事修理及配件销售的维修点,其经营收入较高。因此,我县各维修点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存在一定差别。根据调查,各维修点的全年维修量从500~4000台次不等,而全年中“三夏”、“三秋”是维修高峰期。在这种维修业务量情况下,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4万元之间。

但是,星级维修网点业务量和收入都高,例如我县武胜桥镇占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去年维修毛收入就达33万元。

二 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维修点分布不均匀,村级农机维修点短缺

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而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 交通比较便利的三五个村中有一两处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农民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到县城修理。由此看来,没有或离农机维修点较远的村 ,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

2 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目前,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甚至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维修网点的水平只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具经他们“动手术”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具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 参加培训少,维修技术水平低

实际中,由于多数农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成为维修人员,因此使我县农机维修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这种无证上岗的现象使农机维修过程普遍存在无规范、无质量标准、修后无监督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维修点无法提升自身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我们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同时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

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提升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

把我县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3、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管理模式

随着我县农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机维修网点修理业务也逐渐增多,因此农机部门应联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建立合理分工、密切配合的农机维修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严格对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进行依法取缔,才能确保我县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尹建立)

 

第二篇:关于农机维修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中方县)

关于农机维修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许多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取代传统手工工具,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高效运行的保障,农机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技术状况和资源节约,也关系到维修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农机维修能力建设是县农机部门一大重要工作任务。

一、中方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现状

为加强全县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在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户中就农机维修方面深入调查研究,走访中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农机坏了,懂得修理的人难找,笨重的农机具不方便运出修理,即便拿到镇里或县里去修,修理人员对现在的一些新机器也无可奈何,折射出了当前我县农机维修、维修网点建设落后的现状。

(一)、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全县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网点有18个,经工商注册维修点2个,以个体经营为主。基础实力差,维修工具设备简单,都存在着清洗拆装设备少,通用设备老旧,发动机修理专用设备没有,试验、检测设备不用。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5人,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能力一般,多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带徒弟学出来的。维修服务

项目广杂不精,都是多项服务,大到汽车、拖拉机、三轮车,小到柴油机、电动机,全年维修农机数量2077台(套),单一的农机维修收益较少。

(二)、农机维修服务情况。

1、通过维修店维修,除锦溪东半县等个别乡没有网点,其他乡镇都有,可以进行零部件的维修、更换和整机保养,但要把已坏的农机具搬运到乡镇驻地有维修点的地方,不能、不会拆卸的就是整机搬运,维修成本较高。

2、售后服务维修,新购机具都有一年的售后维修服务,包修期内有经销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服务。但中方县城区无农机产品销售商,县域内只有一家从事农机补贴产品及其它产品的经销商,经营活动点在铜湾镇,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售后维修服务能力,其它的都是代销点,无专业技术人员,售后维修服务都是上级经销商派专业技术人员。但大多数农机经销商在怀化城区,到各个乡镇比较远,检查、修理机具可能要用上几天,会耽搁农业生产时间。

3、请附近懂修理的师傅维修,但这师傅一般都很少,部分村有,他们能到机械发生故障现场进行检查,处理一般性问题,进行零部件的更换,但这些师傅多是自己积累经验或从部队其它途径学到了一些,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有限,

(三)、农机维修监管情况。

近几年,农机部门大力宣传《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条例》等关于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管理规定,提高了业主法律意识,店主自觉依法经营,自主提高维修质量。在规范农业机械维修业务,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农机维修店投入小,收入少,大多数是开到1、2年就不干了,干其它的去了,或搬到其他地方经营,更换快、流动性大。致使了农机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实行许可审批和技术标准落实工作年年搞,但效果不明显,只完成了一般性的行业统计工作。在农机经营维修质量监管方面,每年春耕时期,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农机经营维修打假活动,加强对维修网点检查,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同时,以乡镇农机站为平台,建立农机经营维修质量投诉站。

二、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在20xx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两点: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促进了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引导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全面化发展。从近年中方县农机补贴购置机具情况来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吊车、农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插秧

机、烘干机等智能设备,果蔬、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成套设备为农民购买使用,然而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快速增长和高技术发展的需求,成了阻碍县农机化健康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真是“购机容易维修难”。仔细分析,当前中方县的农机维修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的不能修,新的不会修,多的不想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由于没有大型车床,发动机修理专用设备,试验、检测设备,只能进行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工作和焊铆工艺。插秧机(特别是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农业机械。既有农机工程技术,又有农艺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是不会修、修不好的。耕整机、微耕机、抽水机等农业生产常用设备一般发生故障都在田间地头,一般离维修点较远,维修作业环境差,维修人员不愿意修,就是搬到店子里也因维修收益比较低,维修的积极性不高,维修质量难保证,无形中缩短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成本支出,也使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有浪费。

三、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构建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农机维修网,解决农机维修小问题于村、大问题于乡、难问题于县。

1、建立一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分担一部分农机监管工作职责,指导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科学发展。同

时,还利用中心有设备、有技术的优势,进行农机维修市场化服务,提供整车修理、总成修理和农机维护,从事农业机械整机维修竣工检验等工作,特殊情况可深入现场处理故障,解决全县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困难的问题。

2、提升乡镇农机维修点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农机维修监督管理,规范行业服务,使经营体达到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具备农机维修资格,并根据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针对地定性为一级、二级、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同时,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能解决现有农机出现的普遍性故障。

3、培育一批村级农机维修员。

不定期开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与指导实际相结合教学,经常农机大户、农机户提供农机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资料,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维修工的技术素质,提高农机操作使用人员的自修水平和机具保养水平,还可以以村部为依托,让技术精湛的机手设立村级农机维修点,就近进行维修服务。

中方县农机局

20xx年6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