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岱岳区农机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机化发展状况,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区农机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农机服务生产一线,采取自上而下、实地座谈等形式,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农机手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段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我们对全区的农机化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找出了制约因素,研究分析了相应得解决对策,明确了今后全区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全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区农机化工作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到20xx年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69.0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9626台,大中型拖拉机1868台;玉米收获机22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385台;花生铺膜播种机120台,旱作农业机械等其它农机具2000多台(件)。随着各类农业机械的增长.全区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07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8万亩,其中深耕面积38万亩,小麦播种面积50万亩, 小麦机收面积达到了49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8%。小麦生产的耕耙播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2万多亩,同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60%以上。完成花生机械覆膜播种面积6.5万亩,机械收刨、摘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产力。

(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区农业五大支柱产业狠抓农业机械化。首先,通过发展农机突破了人畜力不能承担大生产规模,生产效率低的限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其次通过发展农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化服务业,培育了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农机服务者。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农机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德重要渠道。20xx年,全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各类农机经营户已达2.2万户,经营服务总收入2.8亿元。农机服务业的大发展,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工具带来的成果,实现了文明安全生产,为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农机补贴政策惠及“三农”,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坚持阳光操作,规范工作程序,严格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充分发挥了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我区享受农机补贴优惠政策已有三年时间,自20xx年以来,三年共争

取落实上级资金226万元,20xx年我们又争取到上级补贴资金325万元。据统计,目前,全区已落实各类补贴机具215台/套;其中落实大型拖拉机83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8台,落实小麦免耕播种机44台,现全区共落实补贴资金已达311万元,可为我区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5200千瓦。可以说,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调动了农民争先购机、用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力度,突破了制约玉米机收的发展瓶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率先走在了全市、全省的前列。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替代出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部分农民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和从事多种经营。二是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延长了农机作业时间,同时跨区作业也由原来单一的小麦机收发展到现在的秋季农业生产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等多领域,极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现在每年跨区作业机械己达到500余台次以上,年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000万元左右。三是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大面积推广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土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机具,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了循环经济,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四)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区农机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严格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了农机专项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十百千”示范创建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三项活动,认真落实农业部“六个一”农机安全要求,充分发挥农机协会和农机服务合作组织的作用,把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机械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逐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农机检审率、拖拉机上牌率,驾驶员持证率逐年提高。同时严格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和修理工准入制度,加大了农机维修、供应市场治理整顿,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机商品,积极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连续五年未发生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为全区农业大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当前全区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由于土地过于零星,大型机械使用率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小麦机械化水平高,玉米机械化有较大突破,但其它作物粮食机械化仅处于起步阶段;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作物、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没有破题;各镇街道农机化发展很不平衡。如20xx年,全区林业、牧业、渔业三业的农机动力仅占总动力的0.5%,山区林业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

二是农机重复购置和闲置现象严重。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发展现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有较大差距,而且农业机械多为低层次重复购置,机械利用率低下。据调查,有的地方拖拉机每年投入农田作业和短途运输的时间不足50天,其余时间被闲置,造成浪费。

三是农机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农业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几年,国家实行购机补贴政策,特别是购机只需交纳差价款,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确实是方便了群众,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但是,在调研中,群众还是感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小型农机具受政策影响,补贴得不到保证,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是农机执法力度不强,存在着较大的农机事故隐患。农机执法缺少法律依据;农机监理法规层面存在缺失和不足。调查中发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农机监理工作造成的困境,基层农机监理人员的认识相当一致,普遍感到无所适从,不干是不作为,干了可能是乱执法。同时,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加,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执法难度也不断增加,“黑车非驾”现象严重,农机市场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坑农害农、质量事故隐患等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五是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较缓慢。创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较容易。但是,如何有效地引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却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具备这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也短缺。这就导致了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滞后,特别是由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很少,符合《农民合作社法》规定的更少。

六是镇街道农机管理工作薄弱。个别管理人员兼职较多,责任心不强。镇街道领导也不是很重视,组织、人员不健全,给农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三、今后我区农机化发展设想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全区农机化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实施农机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目标,继续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布局,创新发展模式,要主攻玉米、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努力实现农机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科学发展。

(一)加大农机化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四个转变”。一是由抓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转变。在突出抓好小麦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施肥播种等全过程机械化的同时,全面推进保护性工作。近期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复式作业机具、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节水灌溉机械等;二是由抓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全面试验示范大蒜、蔬菜、水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重点发

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设施设备;三是由抓农田生产机械化,向畜牧、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畜禽、水产养殖设施设备;四是由抓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重点发展种子加工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机械化。

(二)突出抓好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促进耕作制度大变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仅是一项节本增效显著的重大先进实用技术,而且也是建立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大革命,必将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必将成为农机部门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重点工作重点抓,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加快全面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步伐,力争再用6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区基本实现小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三)集中精力抓好农机化创新基地和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大力加强农机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建设保护性耕作、大蒜种植收获、蔬菜、大棚田园管理、等农业机械示范创新基地,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一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的思路,创新更多更好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形式,把更多的农机户组织起来,走合作经营的路子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二要讲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与在五大支柱产业、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各类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要依托区里加强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好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体制不顺、队伍不稳、保障不足、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更好的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这一农机推广服务主力军的作用。

(五)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要求,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十、百、千”农机安全示范活动,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推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往全部乡村延伸,让全体机手参与,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变成一项经常性的安全措施,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平安农机、和谐农机,保证全区的农机安全生产。

(六)加大农机投入。一是认真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推动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确保党的惠农政策兑现于民。二是建议区政府加快对农机化扶持资金的投入。在实施好对农机补贴的同时,应对农机作业及农机燃油,农机创新示范,新技术推广,农机化示范区,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机耕道路、库房建设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三是建立农机信贷贴息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银行金融部门设立农业机械购置信贷资金,帮助急需购机而暂时缺乏购买能力的农民解决购机款。

总之,通过加大农机投入,围绕科技进步来转变农机化的增长方式,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结构升级,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实现全区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再做新贡献。

 

第二篇:岱岳区信息产业及软件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岱岳区信息产业及软件企业发展情况

调 研 报 告

一、我区信息产业和软件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把其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大事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多家专业通信网络公司为主体,以固定电话网、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高速互联网、无线市话网等为主要框架的多功能、多手段、立体化、适应信息化需要的现代通讯网络。全区发展各类相关电子信息企业、软件企业5 家,其中:相关电子信息企业2家,分别是北大先行、三信电子,职工约200余人,注册资金分别是650万元、3000万元。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手机电池)、军用电话、综合检测仪等,软件企业3家;软件企业分别是万力电子、中辉电子、旭日电子,万力电子位于泰安市通天街万力大厦,公司现有员工120人,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要生产远程图像监控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远程红外热成像监测系统软件等,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中辉电子、旭日电子是我区新引进的两个项目,目前正在筹备和建设之中,分别位于我区泰山青春创业开发区和粥店办事处司家庄村。

二、我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

1、领导重视,注重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我区历来非常重视工业发展和传统企业改造升级,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区发展实际,提出了“工业立区”的战略目标,把推进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并把利用信息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05—20xx年全区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根据全区实际,重点加强科技、市场、机械制造、服装设计、新材料制造五大领域信息化嫁接改造工程”的要求和目标;《岱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列为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四大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今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信息产业局,赋予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行业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为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区立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的实际,坚持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全区大力推广、应用、示范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库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和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利用计算机技术、嵌 2

入式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水平。如去年以来,在山东宏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泰安市海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推广应用了清华大学最新设计的PDM软件,有效提升了企业设计和管理水平。

3、注重信息产业和软件企业的引进。近年来,我区把招商引资列为第一号工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坚持引进附加值高、无污染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并把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企业列为重点引进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泰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旭日电子、中辉电子等三家信息技术企业。泰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是我区20xx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并列入泰安市20xx年重点项目,项目依托泰安万力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实施运作,落座于即将建设完工的万力大厦。山东万力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10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目前拥有员工120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工程师职称占40%以上,拥有一批电子、计算机领域的高级人才,技术力量雄厚。该公司主要从事高清晰视频会议设备、远程图像监控设备、远程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变电站事故预警设备等硬件及软件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是山东图像信息处理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旭日电子项目是我区粥店办事处新引进的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软件研发中心和数字化中控生产线,项目落于粥店办事处司家庄村,占地8.3万亩,目前正在建设中。

3

4、注重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强科技指导,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研发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为企业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著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牵线搭桥,建设技术共享平台和各种面向社会的研发、设计服务机构。立足我区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鼓励以各种方式为我区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创新。目前,全区75%以上的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机构,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处,省级研发中心2处,市级技术中心5处。这些研发中心以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和技术后盾,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以电子、数控为创新点的新产品开发,有力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区信息产业和软件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仍是我区的新兴产业之一,还没有成为我区的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产业总量少。目前我区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有5家,而且大部分是近几年新引进的项目,都正在建设之中,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二是软件企业少,大部分信息产业限于应用阶段,没有形成以软件开发、销售为主的企业。三是信息化的人才缺乏,特 4

别是缺乏高水平的软件设计开发力量,制约了信息产业和软件业发展;四是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导有待加强。区信息产业局挂牌成立于20xx年6月,按照编委文件与区科技局合署办公。市信息产业局成立于20xx年10月,与市行业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区信息产业局成立后,因上级体制、人员没有到位等原因,职能业务还没有全面开展。

四、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工作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导。将信息产业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健全推动信息化工作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经常总结分析和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抓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尤其要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以及年度财政预算,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要大力支持和加强信息产业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切实抓好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培训机构管理、相关行业和信息产业管理,使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加快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整合资源、确保安全”的原则,根据我区实际,统一规划全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工作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以 5

应用促发展,率先在政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等方面实施突破。大力扶持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省出台有关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扶持政策,想办设法帮助我区有关企业创造条件向上争取支持。

(三)加大电子、信息及软件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我区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发展仍十分滞后,因此,必须把信息产业作为全区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要制订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措施,加大信息产业和软件企业的招商力度,引导、鼓励外引内联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依托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电子产业工业园,把目标瞄准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项目,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区消费类电子产业和软件企业。

(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水平。大力开发和引进利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用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推广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产品数据库管理(PD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推行电子商务,积极引导企业用信息化来提高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的效率,以此调整我区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五)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人才。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待就业人员等开展不同形式、内容各异的培训活动,加快构建适应 6

信息化发展的培训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有利于各类信息化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努力完善信息技术人才的创业环境,加快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待遇。大力开展网上人才信息服务,积极采取柔性流动、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才国际化的趋势,吸引海外优秀信息技术人才来杭投资、创业和服务,形成支持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20xx年1月25日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