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 院:_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_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班 级:_ 09-1___

学 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 __ 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 __

20011年 12 月 7日

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

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资料显示,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主要损伤和危害呼吸系统,严重时则会导致呼吸疾病。本调查通过对中国近十年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含量的具体数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来展现中国近十年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

2.分析与讨论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以下内容将在经济发展与我国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上进行探究型的讨论。

2.1.近十年我国GDP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下面将通过图表的方式展现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大气环境变化趋势报告

图2.1.1

通过以上图标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以10%的增幅稳步增长,20xx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而到了20xx年我国GDP已增长为585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这十年中我国的大气环境状况又是如何变化的.本文将通过以下的讨论予以体现。

2.2.城市环境总体状况

近十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逐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下表为我国近十年城市环境总体状况的统计

二级

检测或二

城市级以二级以上三级所占劣三劣三级的年份 数目 上 所占比例 三级 比例 级 比例 2001 341 114 33.40% 114 33.40% 113 33.20% 2002 343 117 34.10% 119 34.70% 107 31.20% 2003 340 142 41.70% 107 31.50% 91 26.80% 2004 342 132 38.60% 141 41.20% 69 20.20% 2005 522 319 60.30% 293 29.10% 152 10.60% 2006 559 349 62.40% 159 28.50% 51 9.10% 2007 60.50% 36.10% 3.40% 2008 519 399 76.80% 113 21.80% 7 1.40% 2009 612 505 82.50% 99 16.20% 8 1.30% 2010 471 82.80% 15.50% 1.70%

表2.2.1

由表2.1可知20xx年城市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和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三分之一。 20xx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标准。20xx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好转,监测的340 个城市中,142 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 ,占41.7%,比上年增加 7.9 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 107 个,占 31.5%,比上年减少 3.5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 个,占26.8%,比上年减少 4.4 个百分点。20xx年监测的 342个城市中,132个城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占 38.6%,比上年减少 3.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141个,占 41.2%,比上年增加 9.7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有 69个,占 20.2%,比上年减少 6.6个百分点。20xx年 监测的 522 个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 319 个,县级城市203 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 22 个(占 4.2%) 、二级标准的城市 293个(占 56.1%) 、三级标准的城市 152个(占 29.1%) 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55 个(占 10.6%)。2006 年监测的 559 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以下同)322个,县级城市 237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 24 个(占 4.3%) 、二级标准的城市 325 个(占 58.1%) 、三级标准的城市 159个(占28.5%) 、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51 个(占9.1%) 。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 4.7 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 2.1 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07地级城市以上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占2.4%。二级58.1%,三级36.1%。低于三级占

3.4%。20xx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2%,二级标准的占69.4%,三级标准的占 26.9%,劣于

三级标准的占 1.5%。20xx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 空

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7%,二级标准的占75.9%,三级标准的占

18.8%,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6%。20xx年全国 471 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

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 3.6%的

城市达到一级标准,79.2%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15.5%的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1.7%的城市劣于三级标准。 全国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5%略高于地级及以

上城市的达标比例。 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 空气质量达到国

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3%,二级标准的占 78.4%,三级标准的占16.5%,劣于

三级标准的占 1.8%。

2.3.二氧化硫排放量与浓度分级比例变化趋势分析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主要危害:形成工业烟雾, 高

浓度时使人呼吸困难, 是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的元凶;进入大气层后,氧化

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形成

悬浮颗粒物,又称气溶胶, 随着人的呼吸进入肺部, 对肺有直接损伤作用。

下表为我国十年来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统计对比

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 列1 列2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1 1947.8 1566.6 381.2

2002 1926.6 1562 364.6

2003 2158.7 1791.4 367.3

2004 2254.9 1891.4 363.5

2005 2549.3 2168.4 380.9

2006 2588.8

2007 2468.1 2140 328.1

2008 2321.2 1991.3 329.9

2009 2214.4 1866.1 348.3

2010 2185.1 1864.4 320.7

表2.2.2

由表2.2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xx年到20xx年有增加

趋势,但在20xx年到20xx年间又有降低的趋势。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中主要为工业的排放,其中的增加趋势主要为工业排放量的增加所导致,其中的

生活排放量无显著变化。下表为近十年我国城市二氧化硫浓度等级比例统计表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二级 78% 77.60% 74.40% 74.30% 77.40% 81.70% 79.10% 85.20% 91.60% 三级 12.30% 22.40% 25.60% 25.70% 16.10% 13.90% 19.70% 14.20% 8.40% 劣三级 9.70% 7.90% 12.10% 9.10% 6.50% 4.40% 1.20% 0.60% 0.00%

表2.2.3

表2.23表明在01到04年全国城市大体上二氧化硫的浓度都在2级,只有2010 94.90% 5.10% 0.00%

三分之一以下为三级或劣三级,从05年开始达2级的城市逐年增多,而三级和

劣三级到20xx年已经降到1/10一下,而且从20xx年开始就已经没有二氧化硫

浓度在劣三级的城市。

2.4.酸雨的监测分析

下表为近十年来我国各地出现酸雨的地区所占比例以及酸雨PH在5.6(含5.6)

以下所占的比例

<=5.6 出现酸雨 未出现

2001 36.90% 58.80% 4.30%

2002 32.60% 50.30% 17.10%

2003 37.40% 54.40% 8.20%

2004 37.40% 54.40% 8.20%

2005 38.40% 51.30% 10.30%

2006 39.10% 54.00% 6.90%

2007 39.20% 56.20% 4.60%

2008 38.60% 52.80% 9.60%

2009 38.70% 52.90% 9.40%

2010 35.60% 50.40% 14.00%

表2.4.1

上表表明我国的酸雨污染仍较重一直处于较为严重的水平。

2.5.城市颗粒分级年际比较

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是另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主要危害:随呼吸进入肺, 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

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

绿色植物叶面, 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

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

杀伤微生物, 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

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下表为20xx年到20xx年可比城市颗粒分级

年际比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二级 64.10% 36.80% 45.60% 46.80% 59.50% 62.80% 72% 81.50% 84.30% 三级 29.20% 63.20% 33.20% 38.90% 35.00% 31.90% 15.60% 17.90% 15.40% 列三级 6.70% 29.80% 21.20% 14.30% 5.50% 5.30% 2.20% 0.60% 0.30%

表2.5.1

从表2.5.1中可以分析得知2001、02年大气颗粒污染物较为严重,其中02

年更是较01更为严重,但是从02年之后的9年间颗粒污染有所减弱,颗粒物浓

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有所增加,颗粒物浓度达到三级、劣三级标准的城市

比例有所降低。至20xx年颗粒无染情况与01年相比已有较大改善。

2010 85.00% 13.80% 1.20%

3.结论

现今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大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可以说人类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因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相矛盾。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不难发现,近十年来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酸雨污染。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培桐 《环境科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5 第二版 2:2001—20xx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大气环境部分

3:唐孝炎,张远航,邵敏 《大气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第二版 4:赵庆祥 《 环境科学与工程》 科学出版社

5:黄儒钦 《环境科学基础》 西南交大 2002,7第三版

6:李连山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6 第二版 7:单运峰《酸雨、大气污染与植物》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12 第一版

 

第二篇:中国近十年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    院:_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_

专    业:    资源勘查工程         

班    级:_   09-1___            

学    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       __     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            __

20011 12 8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随之变的更加严重。在我国的水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缺乏淡水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与之产生了矛盾。可利用淡水质的污染加剧,严重影响到人们的饮用水的质量,广阔浩渺的海洋水被污染,严重影响到水中的生态平衡,有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为了我们后代有干净的饮用水,我们有责任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比较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公报,来分析我国近几年来在水体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接下来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体污染   影响   责任

2水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水体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

  水体污染(water body pollution)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2.1 20##—20##年我国经济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图为我国20##—20##年的GDP的柱状图。

1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20##年间我国GDP呈逐渐增长趋势。20##年我国GDP为11964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20##年我国GDP为58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水体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对环境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如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2.2 下图为20##-20##年我国200多条河流的400多个点的国控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级别

2

 从图2可以看出,由于20##年较前的中国快速发展而忽略水体保护思想使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劣Ⅴ约占据了总体的43%,I-III级别只占据了30%,IV-V级别占据了27%。从20##年开始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一定的有力措施来保护水体。如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禁止向河流中丢弃固体垃圾等。

  从20##年来看,我国在保护水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20##年开始我国监测断面的地表水总体状况有所好转,I-III级别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劣Ⅴ级别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而IV-V级别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到20##年I-III级别所占比例达到了60%,较20##年劣Ⅴ级别20##年又有上升现象。但总体来看我国在20##—20##年保护水体环境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各个水系来说,最近10年所调查的河流中总体状况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良好,西北诸河水质为优。纵观七大水系的分布范围可以得到,如海河流域经过京津地区,由于该地区的工业较为发达,人类密度较,所以产生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垃圾,以及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海河水系的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如长江水系,虽然该流域流经像重庆、武汉等一些大城市以及沪宁杭发达地区,但是该流域的水流大,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所以长江水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小。

2.3下为我国20##—20##年国控重点湖泊(库)的水质级别所占比例和柱状况。

1

注记:(由于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是上没有查阅到20##年、20##年的I—劣V类的具体数字,所以只统计20##年—20##年的具体数据。下图为20##年—20##年的具体数字柱状图。)

3

2.3.1我国湖泊(库)的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的排放、生活来及和污水的排放以及水体富营养化。从表1和图3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湖泊(库)在最近几年没有处于I类级别的。II类级别从20##年到20##年显示增加趋势。III类级别在最近几年处于稳定状况基本上没有变化。IV类级别在20##—20##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从20##—20##年又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V类级别在最近几年总体上成缓慢上升趋势。劣V类级别在20##—20##年成下降趋势,但在20##—20##年又呈现出上升趋势。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湖泊(库)污染较为严重,在湖泊(库)的水体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显著,水体污染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有增加趋势。

  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的水体富营养化的较为严重。其中滇池每年都达到重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70),太湖和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在前几年有上升趋势,但在进几年又有小幅度下降趋势。但整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较大,还需要大力治理。

2.3.2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我国9个主要大型淡水湖泊中,从整体来看所有湖泊水质有下降趋势,所有湖泊没有处于I级别的。从整体来看洱海、兴凯湖和博斯腾湖水质较好,而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南四湖、镜泊湖等湖泊水质相对较差,所处级别较高。

2.3.3 城市内湖 昆明湖(北京)、西湖(杭州)、东湖(武汉)、玄武湖(南京)、大明湖(济南)等五大湖中水质也有所下降。由于湖所处在城市内,工业废水、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是使内湖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生活废水中含有的N、P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2.3.4大型水库 密云水库(北京)、石门水库(陕西)、董铺水库(安徽)、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千岛湖(浙江)、大伙房水库(辽宁)、于桥水库(天津)、松花湖(吉林)、门楼水库(山东)、崂山水库(山东)等从整体来看水库水质也有所下降,主要为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造成的。从水库的营养化程度来看,主要为中级营养程度。最近几年由于人们认识到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所以在最近几年大型水库水质呈无明显变化趋势。

2.4 下表为我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年际变化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年到20##年主要污染水体的来源。其中废水的排放为首,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都呈现增加的趋势。COD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其中的生活COD排放量呈现增加趋势。氨氮排放量也呈现小幅度下降趋势,同样生活的氨氮排放量呈现增加趋势。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由于国家对工业的各方面控制,工业方面的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人口的增加也给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途径。

3:结语: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产生水体污染物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在产生污染的同时应该去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它。以防对我们的生活、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危害。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淡水的缺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实事。我们只有通过节约,通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来增加我们的可利用资源。水体的清洁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的健康。让我们一块行动起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它!在此感谢刘老师和两位师兄的深深教导和指点。

4:参考文献:

1:刘培桐  环境科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5   第二版

2:

3:

4:

5:

6:

7:

8:

9:郭延忠  环境影响评价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8  第一版   P89

10:20##—2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淡水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