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xx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文综,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3.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非选择题

4.(2015山东滨州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二……

三 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选

材料二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达拉第被当作凯旋的英雄得到迎接和欢呼。巴黎的报刊都在狂热地称颂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起“拯救”了和平。勃鲁姆甚至在《人民报》上写道:“没有一个法国女人或者男人会拒绝向尼维尔·张伯伦和爱德华·达拉第两位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生活能够重新合乎自然地进行下去。每个人都能重新恢复工作,高枕无忧。每个人都能享受秋天绚丽的阳光。”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材料中“‘拯救’了和平”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材料分析英法这一做法的目的。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

6.(2015河北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

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7.(2015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中外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材料一中,美国颁布《租借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主要动力;而法西斯主义就是20世纪在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瘤,是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

——李巨廉《战争历史运动坐标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雅尔塔体系。

9.(2015贵州贵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年5月,俄罗斯等国签约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由俄罗斯领导的欧亚大陆共同体。美国警惕俄罗斯想要实现欧亚一体化的企图,不愿意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于是帮助并公开支持乌克兰亲西方的反对派领导人的抗俄行动。乌克兰成为美俄地缘政治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前冷战对手又开始了新对抗。回顾历史,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20号文件就明确:“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加强苏联势力范围以外国家的亲美倾向;让美国公众充分了解并认识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使他们支持美国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质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面动员打好基础。”当时,北约就为自己定下了“挡住俄罗斯(苏联)”的任务。

材料二 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之间,如果他们想要达成协议的话,就必须分清:那是你们的势力范围,而这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当时,苏联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3》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决心“挡住俄罗斯(苏联)”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苏联在东欧建立“势力范围”的主要目的和表现。以史为鉴,你认为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场战争难以界定,但古往今来的世界性战争还是可以进行明确的: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是从15世纪出现的殖民战争开始的。这种以控制土地和资源、进行掠夺、奴役和剥削为目的的殖民战争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结束。

第二次和第三次世界性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大战把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战场。

发生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是一种世界性的军事对峙,可谓第四次世界性战争。

第五次是20##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的阿富汗战争。至今,全球性的“反恐”战争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尽头。

随着美国在20##年发布的军事战略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其“全球军事领导力”,这标志着美国正开启一场新的世界性的软实力博弈战——信息战。这场新战争可以认为是第六次世界性战争。

——摘编自新华网专家访谈:美开启“第六次世界

战争”争夺规则主导权(20##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六次世界性战争的各自特点。

(2)朝鲜战争持续四年(1950~1953),有近20个国家参与,但材料并没有把它视为“世界性战争”。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

11.(2015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联考)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2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材料 

1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材料看,日本声称对德宣战是为了保卫东亚和平、维护日英同盟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可以确定日本对德宣战的真正目的在于掩盖其参战意图并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故B项正确。A项是表象,没有具体指出两国矛盾之所在,故错误。 日本参与对德作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故C项错误。D项是日本参战的借口,故错误。

2.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后,苏联为了建立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先后占领了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国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

3.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A项错误;《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于1955年,B项错误;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号召各国人民不要等待和平,必须去争取和平,并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C项正确;D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排除。

4.参考答案:(1)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理由: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政治因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由: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2)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不公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结果。第(1)问,第一个因素,战争的发生和利益有关,一般体现在经济方面,工业革命后各国经济都发展迅速,但是英国最早建立殖民帝国,各国要发展,都要争夺世界市场。第二个因素,交战是对立的双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矛盾激化,故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军事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可知,《凡尔赛和约》把战争的罪责都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对这一认定的看法,要用史实来论证,合理即可。

5.参考答案:(1)事件: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目的: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的战争。

(2)认识:灾祸并没有消除。法西斯德国不仅侵占了苏台德地区,而且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英法自身来讲,很快尝到了绥靖政策的苦果,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们遭到了法西斯国家的进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问“‘拯救’了和平”所指事件,可根据材料“达拉第和外长博内,赞扬他们同张伯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得出答案;目的可根据材料“战争不会落到我们头上了。巨大的灾祸消除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2)问对“巨大的灾祸消除了”的认识可结合有关英、德、法、苏等国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回答。

6.参考答案: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已大举反攻;防止德国单方面投降苏联;遏制苏联在欧洲势力的发展。

解析:解题时由题中材料“落在……苏联后面”“投向共产主义”等信息可以直接说明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7.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原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阵营发生严重分裂;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决定在亚洲实行南进计划;罗斯福所做的巨大努力。

(2)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身的利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政策。第(1)问,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其原因可从国内、国际、罗斯福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依据图表可知,美国对华援助分为贷款和租借,并在某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美国对华援助的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进一步延伸可知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

8.参考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争霸;法西斯主义膨胀。

(2)评述: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但它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埋下了冷战的隐患。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追求霸权的一种最疯狂的表现”可知其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雅尔塔体系对法西斯国家及其仆从国进行了处置,联合国取代了无能的国际联盟,五大国共享‘否决权’”分析归纳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欧洲中心不复存在,美、苏分别成为半个世界的领袖”分析其消极影响。

9.参考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具备了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实力,成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的障碍;美苏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美苏领导人内心缺乏安全感。

(2)主要目的:保障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主要表现: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支持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扶持亲苏政权;扶植民主德国;组建华沙条约组织。原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克服民族利己主义,树立平等价值观;加强合作互信,减少误判对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第(1)问,解题时紧扣“冷战时期”这一核心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只有苏联,苏联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霸主地位的主要障碍,另外还需要从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问,“目的”可从保障苏联西部边界安全来分析归纳;“表现”结合冷战时期苏联在东欧的具体措施分析归纳即可;“原则”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可以从平等互信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10.参考答案:(1)特点:第一次是掠夺土地资源,奴役剥削他人的殖民战争。第二次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三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次是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其他一切对抗形式。第五次是美国发动的反对国际恐怖势力的战争。第六次是世界性软实力博弈战(以科技实力为基础的信息战)。

(2)合适。理由:朝鲜战争战场范围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并未涉及世界其他地区;参战国家间并未互相宣战,故仍属于局部战争。

或不合适。理由:朝鲜战争参与国家众多,背后是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具有世界性;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插手,组建联合国军参战,使战争不再是单纯的区域战争,故可视为世界性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战争。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等信息提炼内容即可。第(2)问,需要先说明自己的观点,合适或不合适;然后结合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在答题时先界定“世界性战争”的含义。

11.参考答案:主题1: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都产生在中小国家,并兼顾各个大洲。说明:联合国秘书长的产生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常任理事国无人担任,体现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协调各国矛盾,保证联合国机构的正常运作。

主题2: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说明: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为宗旨,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解宗教争端和领土纷争、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促进了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主题3:联合国曾一度受制于超级大国,作用有限。说明:联合国成立之初,或受制于美国,或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或成为强权政治的工具,在很多重大问题上难有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用不充分,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主题4:进入21世纪后,联合国不断推进体制改革。说明:因为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系列国际法不具有司法强制力,在协调冲突和矛盾时艰难无力。为此,联合国不断推进改革,力图通过扩大联合国大会的权力以及修改宪章等强化联合国的权威。

主题5: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发展上任重道远。说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如何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如气候、资源和环境问题,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全球金融危机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国际协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主题可以从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来源地进行分析,以及联合国在各个时期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积极贡献进行分析;联合国秘书长人选来源坚持地区轮任、小国优先等原则,恰当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积极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保证联合国各项机制的有效运转;联合国在协调美苏争霸、支持民族独立运动、调节宗教争端和领土纠纷、反恐等方面都有积极作为,发挥了联合国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影响力有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