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念界定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三、研究内容设计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五、研究思路

六、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七、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一、课题概念界定

1.薄弱初中: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教学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的初级中学。

2.数学作业设计:数学作业是指课前、课堂、课后的数学作业。作业设计包括教师设计作业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通过研究探索不同类型的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感受自己的价值,乐于作业,提高对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1.本校数学学情的研究

调查全校学生作业情况,如:您喜欢哪门学科的作业?您喜欢什么类型的数学作业形式?您希望数学作业侧重于哪一个方面?您觉得现在的数学作业量怎样?等等。调查数学任课教师作业设计现状,侧重于发现存在的不良作业设计及纠正的对策。

2.本校数学作业设计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

从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入手,有针对性开展数学习题设计情况调查与分析。

3.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在实践中将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形成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练习设计。

三、研究内容设计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包括“数与代数”练习的作业分层、“空间与图形”练习的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作业分层等。

3.课外个性化作业分层,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遵循“设想——尝试——反思——提升”的研究思路,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先进理念,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邀请教研组全体教师一起制定方案,市教研室专家定期指导及时调整数学作业设计的行动方案。

3.调查研究法。通过教学中教师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分析,构建适合我校数学教学的作业设计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在理论上构建数学作业多元化的基本体系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作业设计方式。

五、研究思路

1.在前期准备阶段,拟定调查问卷,统计、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确定研究思路和具体方法。

2.根据确定的研究思路和具体方法开展研究。

3.对研究过程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调整,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开展研究。

4. 进行总结形成最终成果。

六、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规律,题目的编制甚至排列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题目的内涵及其表述要做到科学、准确。

2.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做作业的积极性。

3.生活性: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标教材中己有很多体现,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很多内容,都要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创作性: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数学创作形式多样,可以是数学习题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故事、数学乐园等不同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等及时记录分析,还可让学生记录对本章、对本节的收获等。

5.多样性:单纯的“计算”、“应用”这类作业是一种机械劳动,长时间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作业设计应遵循多样性原则,既要有书面的,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用脑思考的,又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既要有数学活动,又要将与其他学科联系融合在一起的;既可以有独立完成的,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的;既可以是老师提问,也可以学生写“疑问”,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

七、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初中学生每天作业量不得超过1.5小时,数学作业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书面作业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书写类型外,还应包括以下类型:

1.体验型:数学学习不能完全依赖课堂,还可以将学习范围延伸到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体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到超市、商店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后,围绕“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可用一次函数描述的具体事例,写调查报告。作业不要求规范,重在感受和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自学型:新授课前,要求学生针对所学单元的数学内容,设计自学提纲,自学课本,记下感兴趣或有疑问的问题,有时让学生自学课本后自己尝试做课后习题,有时让他们自学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求助的,也可以是考问同学或老师的。这样带着问题上课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

3.情景型:情景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通过情景,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通过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学生创编生活情景,让每位学生感悟数学来自生活,而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情景的设计,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主题型:主题型作业就是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每一单元布置一次主题型作业,这样可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这样的作业既富有针对性,又具有挑战性。如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类专题,写章节回顾与思考等。通过完成主题型作业,使学生在数学作业中了解数学,体味数学的特点和数学美。

5.拓展型:拓展型作业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作业,是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产生不同答案的作业,它具有多样性、启发性、挑战性、完美性及适应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在作业设计时注重开发和拓展,才能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载体。

6.日记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很好的念头,这些思想非常有用,但转瞬即逝。如不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便留不下什么痕迹。只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这些思想变得明确。数学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主要内容有(1)对课堂上学习的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及推理过程的理解和运用;(2)学生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及作业、考试等问题的意见;(3)自由表达学生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其中包括自己的收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

八、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本课题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规划课题研究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二)实践探究阶段:

1.开展问卷调查。

(1)开展我校学生学情研究,把握我校学生主要的薄弱环节。

(2)我校作业情况的调查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爱好,学生意愿出发来进行分析。

2.规划设置阶段,开展行动研究。

(1)进行学生分层研究,分组进行计算练习的作业分层研究、空间与图形练习的作业分层研究。

(2)分组进行计算练习(低年级)的作业分层研究,分组进行统计练习(中年级)的作业分层研究、空间图形应用练习(高年级)的作业分层研究。

(3)集中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研究策略。

(4)完成阶段性课题总结,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全面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

(2)进行课题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申请成果验收。

九、课题研究人员的分工及课题的管理

(一)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组成员:×× ×× ××

课题负责人:××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负责“薄弱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专题的选题、设计、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负责撰写“薄弱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的阶段性报告、专题性总结、论文、典型案例收集等;谢德强负责 “数与代数”练习的作业设计;负责“空间与图形”练习的作业设计;负责“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设计。负责“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作业设计及“数学作业的设计现状分析与研究,数学作业的设计问卷设计及现状调查分析”;××负责课题规划,对课题组进行理论培训、管理和指导。

(二)课题的管理

本课题由学校教科室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课题负责人组织实施,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请专家和有关教研人员指导,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研究方案。

十、课题预期效果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升有效课堂教学。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发展学生的智能,建立一个适合薄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案例集、论文集。

3.学生作业精选。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

           ××市××县××中学       ××

前言

××县民主中学是一所县直属农村学校,服务地域宽,服务人口杂。自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继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加重、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学习方法的不断改变、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各班都出现了数学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基于上述情况,我们数学教研组结合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素质教育需要有全面的育人观,人才观,质量观。从客观上看,教育所面临对象的水平并没在同一水平线上,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的学生群体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个等级,差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差生的相对水平,也可以使其中大部分有所转化【2】。后进生多,是制约初中数学教学的难题。研究并解决好这道难题,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标志。【3】差生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上的,也有人格上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社会的;有传统教育观念上的,也有现代教育意识上的。

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数学差生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出转化对策,最后进行了个案研究。以期能为以后有效开展数学后进生教育提供帮助。

(二) 数学差生的界定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两种较有影响的观点:

一 、以学科标准判断

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一定年龄或年级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所必须达到的水 平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差生 。学生经过规定时间内的学习之后,经过考试 ,如果 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合格的,达不到要求就被认为是 差生。学科标准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标准的. 【4】

二 、以发展标准判断

发展标准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生是好是差,关键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了潜能的就是好学生,否则就是差学生。【5】

学科标准的优点是:【6】

( 一 )能较好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要求。因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掌握教材为主的认知过程。

( 二 )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差生的主要依据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成绩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整体素质,高分低能者毕竟是少数。

(三 )学科标准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本研究持学科标准观点。数学差生涵义概括如下: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单一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亦即学业成 绩尽管落后,但从其智力程度预测,学业成绩可充分提高,至于智力明显低劣,学业成绩未达到平均标准者 ,原本不属于差生的范畴。【7】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1、  通过实践研究帮助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2、  通过实践研究结果,为以后提高后进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并能探索出对特定后进制订合适的提高成绩的方案。

3、根据分析结果和教学实践成果,指导帮助老师与数学后进生进行良性有效互动,并能在课堂上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管理。

(二) 研究内容

对数学后进生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后进生主要成因,根据成因制定具体实践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完善方案。根据最后结果提出提高后进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成绩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课题经县级立项后,我们立即着手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初一至初三    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

(一)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后进生;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后进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后进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3)个案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4)调查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需求等进行调查。 

(5)访谈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对“后进生”的典型行为观察;对“后进生”进行理性确定,转化跟踪;调整策略,激励进步。   

(二) 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研究、实施及总结分四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1)申报阶段(2012年4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1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年级,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12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四、研究成果

  

(一)           分析了中学数学后进生现状及成因

1、理论假设

数学差生是一个变化的特殊群体,其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是由外因与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学差生的成因是多样的,但存在一个最主要的关键原因。【8】

2、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比较研究获得那个导致差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关键原因.

(1) 研究步骤

1)      确定被试

由于研究力量限制,在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共15个班中各年级抽取一个班每班各选取20名实验差生,共60人.我校是一所县级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按小升初成绩随机编入5个班,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基础上会有部分流失,成绩中上会有部分转入县城学校。九年级学生在每年春季会有部分进入职业中学学习。学生成绩在整个县内处中等水平。因此这样选取被试有一定代表性。

为了 较合理选取被试,我们按下面方法操作:

a.按下式求出数学成绩

Xi=0.3a1+0.2a2+0.2a3+0.4a4

其中 :

a1为中考录取数学成绩 ;

a2为第一次月考数学成绩 ;

a3 为第二次月考数学成绩;

a4 为中期中考试数学成绩;

X i表示某班第i个学生的数学成绩.

b、将得到的成绩按降序排列,把后20位选为实验差生。【9】

2)      问卷设计

为了了解初中数学后进生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而探求数学差生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我们根据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开发了本问卷。问卷由32道选择题与2道问答题构成。在正式调查前我们对学生作了必要宣传。从实施情况看,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      实施情况

我们按事先确定的各班20个差生发放问卷,并保证充分作答时间。为了使调

查反映更真实,我们采取措施如下:请另外12个班的数学老师协助;发放问卷时作好情况说明。

我们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40份。对选择题按选项作统计,对问答题先把结果归类,然后作统计。

3、调查结果

1)      从数学基础进行分析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数学基础,基础越扎实越有利于后续学习。数学基础的内涵非常广。这里仅从数学成绩、独立看懂课本、听懂数学课三个方面来考察,见调查取样表。【10】

  从19、25、28、30题结果来看,90%数学后进生基础很差。基本上不会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课堂上的练习也属于当老师盯着时才会做,有时候盯着也不做。从平时课堂表现也能很明显显现出来。有的甚至连一百以内加减都搞不太清楚。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他们的数学基础非常非常薄。

2)      从学习情感体验进行分析

从兴趣、解题体验、成功体验、信心四个方面考察其情感态度。

从2、8、9、10、11、16、17、23题结果看85%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一部分是因为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用他们的话说:“学数学干嘛,只在买菜时用下算账”。一部分是原来想学,但后来由于成绩长期太差,形成习惯性失败心里,导致厌学。一部分是由于考试成绩需要而不得不学,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信心不足和兴趣之间有很强关系。两者之间会互相影响,而且影响比较大。90%在数学上成功体验几乎为零。有部分学生在交谈时问及这方面感受,还停留在小时候顺利数出数字。

3)      从学法上进行分析

从问题6、7、12、24、31回答结果看,98%数学差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5%有课外学习行为,主要表现自主完成课后作业。5%的学生能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笔记。从这个结果来看,数学差生基本上没有一个好的的学习策略。而这方面在进行后进生转化时将有很大提升空间。

4)      从学习过程分析

从18、20、22、27、29的回答分析结果看。数学后进生在课堂上于老师的互动非常少,不主动去学习。遇到难题不会主动去思考,思维迟钝。会很轻易就放弃问题,抗压力弱。外界影响对其会造成很大干扰。

5)      从最后两个问题答案来看,想学习的后进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但现实课堂上老师对他们关注度比较低,对他们的改变不能及时鼓励,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对于学生心理也造成很大影响。部分后进生有很强烈想参与课堂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与。这对其学习积极性打击也是非常大的。

(二)           提出了提高中学数学后进生成绩的研究策略

(1)调查了解后进生的方法

①观察法:直接了解差生的言论和行为

②调查法:为了弄清被调查的情况,主动向他人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又称为调查问卷法。

③谈话法:通过个别谈话能进一步了解差生的内心活动,减轻差生心理压力,更深层了解问题的症结。

④阅读资料法:有关文字材料帮助教师了解差生的过去表现和基本情况,有时还可能从中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特殊情况。

⑤群众反映法:积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供有关情况,使自己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差生。对于班级那些敢于坚持正义。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转化后进生

1、教师要有对后进生常抓不懈的思想准备。

2、平等地对待学生,应在人格尊严上平等对待后进生。

3、热情地关心学生。

 4、时常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遵循认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7、注重个别辅导,加强课堂练习。       

    8、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9、注重情感教育。

10、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11、发挥同伴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真正的友谊。发挥数学学业优良同学的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跟踪了解后进生转化效果

五、实践效果

(一)      家校协作,了解学生,制定转化计划实施完善。

在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三个问卷的调查:1、教师问卷调查。2、学生问卷调查。3、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一部分身心有缺陷的孩子;有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单亲家庭的孤儿;家境及其困难的孩子,阅读每个孩子的成长史,老师们的心情格外的沉重,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我们的老师对学困生充满了信心;也认识到90%学困生对学习缺少信心,但对教师充满期望;同时发现学困生家长对教育和转化他们的要求迫切,能够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然后,各学科老师选择转化对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我校采用全员参与策略,涉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方方面面,而且注重发挥教师各自专长,如班主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科任教师注重单科学习方法引导;主科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音体美学科教师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等等,大家从不同角度、依据个人专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转化学困生的尝试。

(二)      倾教师之爱,关注特别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师爱为魂,把“爱”化作转化学困生的动力并以“了解学生 ,因材施;关心学生,诲人不倦;尊重学生,平等相处;信任学生,培养自信;严格要求,促进发展。”

我校自2012年4月起成立了“数学差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课题活动研究小组,从学困生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关爱。学困生除了生活上得到关爱之外,最主要的是在学习上得到帮助。每个课题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学困生给予不同形式的转化,老师同学都夸奖他们,这在无形中给了孩子信心,性格开朗了,各科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三)      开展特色教育,凸显课题特点

要求每位教师有一个主题课题研究,初中年级教师就以学困生课题为主,以此凸显学校科研课题特色,在写好实施方案和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学,要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求 学困生课题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因人而异,做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质量要高达到精品课堂的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真正使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从而对自己,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 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继续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本学期我校以“质量提升年”为契机进行系列教研活动,将学困生转化内容作为评价标准的一大项,为的是足够引起各位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力度。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转化学困生搭建平台。

学生方面: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激发学困生成就感搭建平台。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优秀学生、进步学生的事迹。我们还设立了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树立自信,更加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我校利用每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15个兴趣活动小组,老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介绍并引导学生去选择活动小组,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开发了潜能,激发了情趣,发展了特长。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挖掘其特长,除课外活动外,我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中队活动,这又是一个展示提高的平台,高年级学生根据主题自己创设、组织、排练、开展,老师只是适时点拨。各班级互相观摩、互相学习都想表现好。每年一度的运动节、艺术节更是学生们盼望的,一部分学困生在体育方面是有优势的,他们在跑道上是众人瞩目的人物,同学们为他加油呐喊,鼓掌祝贺,到主席台前领奖时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这样的感觉在平时是没有的。在本学期又开展了一次数学智力竞赛,趣味数学给同学们带来新奇、乐趣。在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展示了各方面的才能。学困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各学科的学习成绩。

教师方面:

学困生工作开展以来我校特别注重交流反思工作,每周利用教研组活动召开转化案例的交流会。互相学习转化过程中可取的做法,借鉴他人的成功之处。

(五)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加大奖惩力度。

首先,完善学困生辅导记录,以便纵向了解学困生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动向。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能因为教师的变动而脱节,要直至转化成功为止,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第二,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纳入“常规”检查。对此项工作的检查不走形式主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检查,包括查学困生的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座谈、多方了解学困生的状况和变化等等。

第三,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将教师平时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以及转化的阶段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绩效工资中加大课题组教师的奖励比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在每月的检测活动中,对学习成绩提高快的学困生给予“达布希勒图”奖,同年段各班级互相比较,对成绩排在前列的教师在考评中加分,成绩排后的教师进行谈话帮助其分析教学中的不足点,提出下一步的转化措施,这一举措无形中给每位教师增加了干劲。

(六)      关注个体,沟通与转化同步

课题伊始,我们对每一个学困生进行初步诊断学困的原因通过对学困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学困生自身心理、品格、个性、行为习惯及能力的调查,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学困生中许多学困生是身心有缺陷的孩子,他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校领导经常告诫并要求教师:如果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其它学科入手,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要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月月考结束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该生的进步。经常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工作,孩子放在学校或别人家里代管,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据统计我校留守儿童就有302名。这些孩子在生活上,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心理上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由于亲情缺失,他们缺少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

六、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初中数学后进生成因复杂。就学校方面原因来说最主要问题是:(1)数学基础差。小学数学知识基础很薄弱,再往高年级后新的知识还没弄懂又有新的学习内容要学习,长期积累下来,没弄懂的越来越多,仅有的一点兴趣就这样逐渐被消磨光了。(2)兴趣缺乏,信心不足。这个原因与第一条原因有直接关系。缺乏兴趣,导致不想学习,又导致成绩不好,成绩差又导致学好数学信心的丧失。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当然兴趣的缺乏和信心的不足与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有很大关系。甚至有的数学后进生成绩差的直接原因是与老师沟通不足引起的。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在这两方面下大力气。

2、数学后进生是一个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的特殊群体。当前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数学后进生成长的因素。包括社会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缺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3、初中数学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也出现年纪差异,主要是由年级差易引起。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一、初二的学困生好。初中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为初三学困生的学习策略比初一、初二的学困生好。【11】初中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即使是后进生也普遍具有上进心和求知欲【12】。这使后进生转化变得容易很多。

(二)讨论与思考

首先,本研究被试的选取仅限于我所在学校初中年级15个班的部分学生,范 围相对很狭小,即使实验确实帮助部分学生提高了成绩,但对其他地区、其他学校是否同样适用,还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

其次,本课题从正式实践到结题只有半学期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因素复杂的课题研究而言,时间很仓促,不能面面俱到,存在疏漏和问题在所难免。特别是对某些学生而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期问题形成原因也不单一,半个学期的转化只能是刚刚开始而已。

再次,实践过程中,遇到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课堂学习认真,作业也是及时独立完成,但考试成绩总是不佳。投入与成效不成比例,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要如何帮助他们呢?有的学生个性偏执,听不进任何道理,完全不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各科的学习都缺乏动机和兴趣,这又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是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愿意学习,完全没有学习愿望,让他学习用他的话说“比死都难受”。有的学生智力反应没有任何问题,要是稍微努力学习就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但认为读书没用也很辛苦就放弃学习,只在学校等一个毕业证书。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赚不来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品性没有任何要求,只求混个毕业证书。给家长做工作也做不通。对这样的学生是该对其有要求还是放任自流呢?有些问题已经不是学校所能解决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最后,我们是否能使所有差生都能主动自觉地进行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学习、课后的复习呢?我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普适的方案呢?如果不能找到普适方法,那么,要对庞大的数学后进生群体进行转化,数学教师的精力该如何分配?

因此,本课题研究还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 验 )[M].北 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7月

【3】【4】【5】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8】【9】【10】周辉华:高一数学差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1】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2】付敏: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浅议【J】.《教师育人》1999年04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