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发布特别报道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特别报道 20xx年12月14日 09:58:52 房地产行业网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经济网12月14日讯)1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联合主办的“建成?住有所居?的小康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报告对20xx年房地产市场进行解读同时制定了20xx年房地产调控目标与任务。此次论坛中,各经济学专家对国内居民住房现状进行了解析,还以辽宁棚户区改造经验对保障房建设进行讨论。

明年房地产市场趋势稳中有进仍有崩盘风险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课题组成员倪鹏飞博士介绍《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时表示,今年宏观经济增长受到了房地产的拖累,但是它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从公布出来的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来看,全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7%,这样就可以超出我们年初预定的7%的目标的0.7个百分点。在这个过程中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增速加快,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好的变化,消费需求成为了第一驱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前两年,1-10月份是15.7%,20xx年达到 30%多,显然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有所拖累。尽管房地产投资下降了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15.5%,宏观经济仍然增长了7.7%。对此,倪鹏飞认为,宏观经济增长受到房地产的拖累,但是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今年宏观经济之所以没有20xx年那么高,与房地产投资有一定的关系。宏观经济初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也就是说明年可能形势更好一点。

关于明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倪鹏飞认为,20xx年住房市场的总体趋势将会稳中有进,大稳定中有小的振荡,同时也面临着总体反弹和局部崩盘同时发生的风险。

“明年住房市场量价有可能有些调整,但是即使有一些增长,可能也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之所以这样判断,有几个原因,一是宏观大环境为继续从严房地产调控创造了条件。二是短期基本面来看,供求阶段性释放减弱了供求矛盾。三是从长期背景来看,住房发展的潜力仍然较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宏观调控执行得不好,有可能出现一些城市房价继续上涨,另一些城市不仅下降了,而且是泡沫破灭、崩盘这样的局面。”倪鹏飞说。

保障房建设应用“政府+市场+社会”三轨制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表示,根据以往多年的追踪研究,住房和房地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问题,研究住房问题不能单就住房谈住房,不能单就房地产谈房地产,一定要统筹安排,系统考虑。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目前我们国家还有12%的城市家庭居住在19xx年之前建设的住房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住在非正规住房里。据了解,国家已经在相关规划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100万城市及国有棚户区改造任务。

对此,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现在我国面临着体制的转型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曾经使得一度非常辉煌 的老的工业基地,出现大量的工人下岗失业等问题,很多人都同时面临着居住贫困和经济贫困的问题。辽宁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不仅仅解决了居民住房贫困的问题,还解决了社区的问题、城市的问题,甚至整个区域发展的问题。它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棚户区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水平。

对于如何解决住房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认为,应从体制上进行变革。他表示,辽宁在棚户区改造中间最大的亮点就是体制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新的改革,不仅仅是“政府+市场”,最终是“政府+市场+社会”,进行三轨制,通过这样一个体制,解决了成片的、上百万人的棚户区改造,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实属罕见,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第二篇:20xx_20xx年度中东发展报告权威阐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

20xx20xx年度中东发展报告权威阐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

20xx20xx年度中东发展报告权威阐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

过眼

2012~20xx年度中东发展报告

权威阐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

《中东发展报告No.15(2012~2013)》

杨 光/主编

20xx年11月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20xx年中东发展报告》是中国社科院“皮书”系列权威产品之一,迄今已出版15辑,是国内中东学界惟一的年度研究报告成果。本年度的《中东发展报告》的作者来自西亚非洲研究所,以及商务部研究机构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内容分为主报告、专题报告、市场走向和资料数据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了中东的快速变化和热点问题,分析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最新发展、地区热点问题以及中东国家的货物贸易、建筑工程承包和投资金融市场的趋势,介绍了中国学术界中东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提供了中东形势大事记。

本报告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作为主题,比较全面地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关系发展的历程;对于影响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性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对于中国在阿以关系和中东和平进程、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埃及变局、叙利亚危机、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和亚丁湾和索马里反海盗巡航等一系列中东热点问题上采取的立场和举措,都分别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报告指出,纵观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具有战略合作性质。这种战略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双方战略利益的一致或互补基础之上的。革命与战争时代,双方的共同战略利益主要表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方面。

74

和平与发展时代,双方的战略利益基础从政治领域进一步扩大到经济和安全领域。第二,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超越双方关系本身。中东历来是大国博弈的舞台。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在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时,都必须在这个舞台上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目前,美国在中东仍居优势地位,但大国在中东的力量对比正在悄然变化。美国因国内财政吃紧、战略重心东移、地区盟友减少等原因,在中东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已从伊拉克撤军并即将从阿富汗撤军,而俄罗斯等国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有所上升。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分歧还会存在,但在地区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大国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加。中东问题对中国调整大国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增添了双方关系的战略意义。第三,中国对中东国家关系不断面对新的挑战。“阿拉伯之春”运动推翻了一些中东国家的威权主义政权,也使这些国家长期受到重压的五花八门的政治势力获得释放,从而开启了这些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局面。国家间的冲突与国内的动荡相互交织,使中东局势更加动荡复杂。这种情况难免会给中国在该地区维持全面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行径,以及推行和平外交,提出新的挑战。中国和绝大多数中东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某些产业存在竞争关系,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双方的人民也还缺乏足够的相互了解。这些问题虽不能反映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性质和主流,但也是双方关系发展绕不开的现实障碍。坚持维护和平的外交方针和国家形象,推

动和参与地区和平机制的建设;综合平衡双方的经贸利益,灵活处理“取”和“予”的关系;加强双方的直接文化交流和智库合作,提升中国在中东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对中东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关于地区政治局势的发展,报告重点分析了西方国家在中东推行新干预主义造成的影响,认为新干预主义以“人权高于主权”和“保护的责任”为理论依据,打着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地区组织支持的旗号,以“协调外交”、集体军事行动和武装反对派等为主要途径达到推动政权更迭的目的,增加了中东地区的动荡和安全困境。

关于中东经济形势和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报告认为,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石油输出国依靠国际市场的高油价,继续保持中速的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可能受到国际油价下降的不利影响。非石油输出国经济受到高油价、高粮价、欧洲经济低迷以及地区局势动荡等负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有的国家甚至陷入负增长。尽管如此,中国与中东国家,特别是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因经济互补性很强,投资、贸易和建筑工程承包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需求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以及中东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经济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不过,中东国家的安全风险增大、经济增长趋缓以及加强对本国就业的保护,也给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提出新的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