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适用于工科类、理科类专业)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背景(含文献综述)

液压传动是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的一种的传动方式。液压传动能传递能量和对系统进行控制。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称为流体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工农业生产中广为应用的一门技术。如今,流体传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即当代液压传动系统的雏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液压元件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1925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二十多年。但是在1955年前后,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二三十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是一门新技术,但是经过多年的改进发展,随着液压油液压元件的改进升级,使液压系统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更加安全可靠,成本也更加低廉。液压传动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折弯机分为手动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和数控折弯机。液压折弯机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皮带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利用电能转换成液压能,通过液压油推动液压杆,使杆端的压模压向工件,工件发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上也十分简便。

液压技术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以及液压元件和系统的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完善比例控制、伺服控制、数字控制等技术上也有许多成就。将液压传动应用于板料折弯机中,将优化机器性能,改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成本,降低噪声,控制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将液压传动应用到板料折弯机中,对减少能耗、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都有重大意义。

二、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介绍(主要内容)

1.进行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料的收集。首先进行图书资料收集,收集有关液压传动资料。了解液压传动的发展史及其当前的应用情况。通过资料的收集,进一步拓宽对液压系统的认识。从加快国家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舒适度的角度来思考液压系统的问题,并推广液压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收集有关液压系统和板料折弯机的中外文献以及其他有利资料,更进一步了解液压系统,关注国内外折弯机中液压系统的应用情况,认真探索液压系统应用于板料折弯机的必要性。

2.对板料折弯机的液压传动系统具体设计:

(1)明确工作循环并做工况分析。

(2)明确主机的具体性能要求,进行负载分析和运动分析。作出功率循环图,协调各个元件的动作时间和速度。

(3)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压力和流量,参照经验选取。

(4)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确定系统的回路方式、液压油类型、执行元件及液压泵类型、调速、调压及换向方式、“开”或“闭”式确定。

(5)液压元件选择。

(6)液压系统验算。压力计算、系统容积效率计算和发热估算。

(7)液压系统主要元件的设计。

3.图纸绘制以及进行整个液压系统设计的审查,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1]  廖林清.机械设计方法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士昌.液压系统设计图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张平格.液压传动与控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  黄安贻.液压传动[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5.

[5]  许贤良.液压传动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6]  张利平.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张利平.液压传动设计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8]  邵俊鹏.液压系统设计禁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  王益群.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0] 王守城.液压元件及选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1] 张利平.液压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 张利平.液压站设计与使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3] Johnson J.Introduction to Fluid power[M].NY:Delmar Thomson Learning,2002.

[14] Yeaple F.Fluid Power Design Handbook[M].NY:M.Dekker,1990.

[15] MWC Albert Beasley Jr.Fluid Power[M].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2.

四、审核意见

 

第二篇:第4章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广西柳工机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