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o

二、实验设备

    1、游标卡尺

    2、球铰式引伸仪

    用来测量微小线变形的仪器称为引伸仪,它可以将微小变形放大许多倍,提高测量精度。引伸仪种类很多,现介绍常用的球铰式引伸仪,此仪器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试件夹持于上、  下标距叉内,当试件标距L伸长△L时,下标距叉绕球铰B转动,试件伸长△L=AA’,由于AB=AC,所以CC’=2AA=2△L,千分表(或百分表)测出的距离则为2△L,又因千分表(或百分表)的放大倍数为1000(或100)倍,故球铰式引伸仪总的放大倍数

为K=2000倍(或K=200倍)。仪器标距有L=100mm和L=50mm两种。

    3、油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油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可以作拉伸、压缩、弯曲等多种试验,其构造可分为加载、测力和绘图三个部分。试验机的类型很多,下面以实验室使用的WE—10B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为例说明,图2是其构造原理示意图。

    (1)加载部分

    拉伸试件夹紧于上、下横梁1和2的夹头之间,上横梁1通过前后两光杆3与试验台4固结在一起,下横梁2则通过传动螺母支持在前后两丝杆5上。开动油泵电动机带动油泵6工作,将油箱中的油经油管(1)和控制阀7送入工作油缸8,推动工作活塞9使试验台4、光杆3及上横梁l上升,下横梁2不动,从而使试件受拉伸。如将试件放在下横梁2和试验台4之间,则试验台上升时,试件将承受压力。

为便于装夹不同长度的试件,可开启升降电机,通过减速器10传动链子,使丝杆5旋转,从而使下横梁2快速移动到适当位置。必须注意:

当试件已经夹紧或受力后,严禁再开启升降电机,以免损坏机器。

(2)测力部分

加载时,工作油缸8中的油压与试件所受的力成正比,如用油管(2)将工作油缸与测力油缸11联通,此油压推动测力活塞2向下移动,带动拉杆13,使摆锤14绕支点转动,同时摆上的推板15便推动线轮架16沿导轨移动,使指针17旋转,指针转动的角度与试件受力大小成正比,于是在测力度盘18上便可读出试件受力的大小。理换三种锤重,可改变测力度盘的三种测力量程。该试验机的三种量程是:0~20KN、0~50KN、0~100KN。

加载前应消除上横梁、光杆与试验台的重量,办法是开动油泵电动机送油,使上横梁1升起1cm左右,转动调零旋钮调整度盘使指针对准零点。

(3)绘图部分

用于绘制试件受力P和变形△L的关系曲线。加载时,线轮架16移动,其上装的绘图笔随之移动绘出载荷P,与此同时,试验台4上升,现之相联的齿杆19也上升,经齿轮传动而使绘图圆筒20旋转,绘出试件的变开△L,从而P-△L曲线即被绘制下来。

三、实验原理

在比例极限内,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其关系式是

为了验证虎克定律和提高测量精度,采用等量加载法,即每次增加相等载荷△P,由引伸仪观察其伸长增加量也基本相等,同时观察P-△L曲线为—斜直线,这就验证了虎克定律的正确性。

设试件横载面积为A,引伸仪标距L,各级载荷增量为△P,各级伸长增加量为△(△L),则得到增量法测弹性模量公式为: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试件尺寸,记下横载面平均直径d。

2、拟订加载方案,用等量加载法,逐级增加等量载荷,最大应力值不能超过比例极限,碳钢一盘取屈服极限σS的70~80%,加载级数至少应有4~5级。

3、根据最终载荷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调整测力指针,对准“零”点。

4、装夹试件。将试件装夹在试验机的上夹头内,开动面器使下夹头移到合适位置,夹紧试件下端。

5、小心、正确地将引伸仪安装在试件上,调整引伸仪指针至“零”点。

6、开动试验机,缓慢均匀地逐级加载,逐级记录引伸仪的读数,同时计算前后两次读数差,以此判断实验是否正常,直至最大载荷为止。

7、卸载,取下引伸仪。

五、注意事项

1、  试件夹住后,不得再调整下横梁的位置。

2、  加载、卸载均应缓慢进行。

3、  机器开动后,操作者不得中途离开,听到异声或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

4、  实验过程中不得触动摆锤,以免影响读数。

拉伸时材料弹性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数据记录

试件直径:d=      mm,横载面面积A=      mm2,引伸仪标距:L=     mm,放

大倍数:K=

二、弹性模量E的计算

三、思考题

1、  如何从测试的数据验证虎克定律的正确性?

2、  测定E时,最大载荷如何确定?为什么最大应力不能超过比例极限?

实验二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压缩过程中的变形及破坏现象,并绘出P-△L曲线。

2、  测定材料的强度指标及塑性指标。

3、  比较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设备

1、  游标卡尺

2、  油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三、试件

1、拉伸试件

实验表明,试件尺寸和形状将影响试验结果,为了避免这种影响和便于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质,在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6397-86中,对试件尺寸和形状作出了统一的规定。试件可制成圆形或矩形载面,圆形载面试件如图3所示。

图3  圆形载面拉伸试件

拉伸试件按尺寸又分为比例试件和定标距试件两种。比例试件是指标距长度与横载面面积间具有下面比例关系的试件。

式中系数K通常为5.65或11.3,前者称为短试件,后者称为长试件。所以直径为d的短、长圆形试件的标距L应分别等于5d和10d。定标距试件的标距与其载面面积无上述比例关系,其标距由制品(薄板、细管、型材等)的尺寸的材料的性质决定。

2、压缩试件

根据国家标准GB7314-87,金属材料的压缩试件一般制成短圆柱形,如图4所示。试件长度L=(1.5~3.5)d。为了使试件尽量承受轴向压力,试件两端面必须平行并垂直于轴线,两端面还应加工得光滑,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四、实验过程

1、试件准备

分别测量拉伸与压缩试件的尺寸,记下最小横载面平均直径d,其中低碳钢拉伸试件还要刻划出标距长度L=100mm。

2、安装试件,拨动测力度盘上的从动针使其与主动针重合,调整好自动绘图仪上的纸与笔。

3、低碳钢拉伸实验

(1)开动油泵电机,缓慢匀速加载,注意观察自动绘图仪上绘制的P△L曲线(图5)及测力指针的转动。拉伸图的第一阶段应是直线,因为拉力与变形成正比,但因开始加载时,试件头部在夹头中的滑动很大,所以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2)当测力指针停止转动,接着倒退并来回摆动,P-△L曲线形成锯齿形,此时为材料的屈服阶段,记下测力指针回摆所示的最小载荷,即为屈服载荷PS

(3)继续加载,试件明显变长变细,P△L图呈曲线上升,为强化阶段。当加载达到最大载荷Pb时,测力指针发生倒退,P-△L曲线下降,试件局部产生颈缩,直到断裂。试件断裂后立即停机,由从动针读出最大载荷Pb,并记录下来。

(4)将断裂试件的两段对齐并尽量靠紧,测量断裂后标距的长度L1及颈缩处横载面的最小值径d1

4、铸铁拉伸实验

开机,缓慢加载,当载荷达到最大值Pb时,断裂突然发生,记下最大载荷Pb停机,观

察P-△L曲线(图6)的特点,曲线微弯,无屈服及颈缩现象,变形极小,断口位于横载面,呈晶粒状。

5、低碳钢压缩实验

将试件两端面涂以润滑油,然后准确地放在试验机球形支承垫板中心处,开机,缓慢均匀加载,注意观察测力指针的转动,当指针出现短暂停留,表示达到屈服载荷PS,但是这时并不象拉伸那样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故常借助绘图仪上绘出的压缩图(图7)来帮助判断,压缩图中直线段后出现变形增长较快的非线性小段时,表示材料到达屈服。继续加载,试件塑性变形迅速增长,横载面积增大,承载能力也随之增大,P-△L曲线呈向上翘起的曲线形式,试件最后被压成鼓形而不断裂。

6、铸铁压缩实验

铸铁压缩时没有屈服现象,变形较小(图8),达到最大载荷Pb时突然破裂,断口与轴线约成45°。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报告

一、拉伸实验

1、试件尺寸记录表

2、实验数据记录表

3、实验资料整理结果

二、压缩实验

1、实验数据记录表

2、实验资料整理结果

三、思考题

1、  低碳钢的P-△L曲线的初始加载阶段为何不为直线?

2、  低碳钢拉伸实验测出σs和σb是不是试件在屈服和断裂时的真实应力?为什么?

3、  试分别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  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所表现的力学性能有何不同?破坏断口有何不同?为什么?

实验三  圆轴扭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在比例极限内验证扭转虎克定律,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2、  观察低碳钢的扭转破坏现象,并测定其剪切屈服极限τ。和剪切强度极限τb

3、  观察铸铁的钮转破坏现象,并测定其剪切强度极限τb

二、实验设备

1、  游标卡尺

2、  扭转测G仪

 

1、左横杆     2、左悬臂杆     3、固定支座

4、试  样     5、百 分 表     6、右 横 杆

7、右悬臂杆   8、右转动支座   9、力臂     10、砝码

技术规格

1、试样:直径d=10mm

标距:Le=60-150mm可调

材料:A3钢

2、力臂:长度a=200mm

产生最大的扭矩T=4N·m

3、百分表:触点离试样曲线距离b=100mm

放大倍数K=100/格/mm

4、法码:4块,每块重5N;砝码托作初载荷,To=0.26N·m,扭矩增量△T=1N△m

5、自重(不包括砝码):3kg

6、外形尺寸:264×250×250mm3

7、精度:误差<5%

3、K-50型扭转试验机

这种试验机由加载、测力、测扭转角和自动绘图四部分构成。试验机的外形见图10,其传动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K-50型扭转型试验机传动系统

在剪切比例极限内,扭矩M和扭转角φ间保持正比关系,其公式为

式中IP为圆载面的极惯性矩,L为标距。现测E实验相同,采用等量加载法逐级加载,如每次增加相等的扭矩△M,扭转角的增量△φ基本相等,这就验证了扭转虎克定律。根据测得的各级扭转角度△φ,则由上式可算出剪切弹性模量:

2、低碳钢扭转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试件受扭转时,试验机可自动绘出扭矩和扭转角的关系曲线M-φ曲线。图12所示为低碳钢的扭转图。

图12   低碳钢扭转图

在试件受扭的初始阶段,扭矩M与扭转角φ成正比关系,即M-φ图的直线部分。当材料进入屈服阶段时,扭矩M突然下降,测力指针几乎不动或摆动,指针摆动的最小值即为屈服扭矩Ms。随后,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变形增加,扭矩随之增加,直到试件破坏。因扭转时试件无颈缩现象,所以M-φ曲线一直上升而无下降,试件破坏时的扭矩即为最大扭矩Mb。根据国家标准GB10128-88规定;扭转屈服极限τs及扭转条件强度极限τb分别为

(1)加载部分

试件装夹于活动夹头1和固定夹头2之间,两夹头间的距离可通过调距手柄3调整。

手摇加载:转动手摇柄6,带动变速箱7中的蜗轮蜗杆转动,经传动轴8传动箱18驱动活动夹1旋转,使试件受扭。

电动加载:取下手摇柄6,按下电动机开关9,起动电机10,经变速箱7中的齿轮、蜗轮蜗杆以及传动主轴8传递,试件便获得快速加载。

(2)测力部分

固定夹头2与摆杆11安装在同一轴上,当试件受扭时,扭矩通过固定夹头使摆杆11抬起,摆锤13的重力矩与试件所受的扭矩始终保持平衡,因此摆锤力矩就是试件所受之扭矩。摆杆11抬起时推动测力度盘12下面的齿条,从而使测力指针转动,指示出试件所受扭矩的大小。

更换摆锤的重量可得到测力度盘的三种量程,0~100N·m、0~200 N·m、0~500 N·m。

(3)测扭转角

传动主轴8除带动活动夹头1转动外,还带动另一端的测角度盘15转动,度盘上的刻度便指示出试件扭转角的大小。度盘量小刻度为1°,因此只适用于测量大变形。测量度盘上还附有一个计数器,可以指示出试件扭转的总圈数。

(4)自动绘图

自动绘图器17的笔夹由推动测力指针的齿条带动,而绘图圆筒则与传动主轴8联动,因此能自动绘出M-φ曲线,纵坐标为扭矩M,横坐标为扭转角φ。

三、试件

圆轴承受扭矩时,材料处于纯剪应力状态,因此常用扭转试验来测定不同材料在纯剪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国家标准《金属室温扭转试验方法》GB10128-88规定,扭转试件可采用圆形截面,也可采用薄壁管,并且推荐,对于圆形截面试件,采用直径d=10mm,标距L=50mm或L=100mm,本试验采用圆形截面试件。

四、实验原理

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低碳钢试件的破坏断面与轴线垂直,断口平齐,有回旋状塑性变形痕迹,这表征试件破坏是在剪应力作用下引起切断的结果。

2、铸铁扭转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铸铁的扭转曲线如图13所示,从开始受扭至破坏,变形很小,M-φ曲线上近似为一直线,试件破坏时扭矩为Mb,则扭转强度极限。

铸铁试件的破坏断面与轴线成45°螺旋面,断面呈晶料状,这是在正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脆性断口。

五、实验步骤

1、桌面目视基本水平,把仪器放到桌上(先不要加砝码托及砝码)。

2、调整两悬壁杆的位置大致达到选定标距。固定左悬臂杆,再固定右悬臂杆,调整右横杆,使百分表触头距试样轴线距离b=100mm,并使表针予先转过10格以上。Bb值可不调,而按实际测值计算。

3、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标距,作为实际计算用。

4、挂上砝码托,记下百分表的初读数。

5、分4次加砝码,每加一块,记录一次表的读数。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

6、卸装砝码。测G实验结束。

7、开始扭转破坏实验。选择合适的测力盘,并配置相应的摆锤。调整测力指针,对准零点。

8、将试件装入试验机夹头内。

9、用手摇缓慢加载,逐级增加载荷,直到低碳钢屈服极限,记下屈服极限值。

10、根据低碳钢的剪切强度极限τb,估计最大扭矩Mb,选择合适的测力度盘。调整好自动绘图器,将测角度盘调零。手摇缓慢加载,注意观察测力指针的转动情况下,当指针停顿或后退时记下主动指针摆动的最小值即为Ms。经过屈服阶段后,可用电动快速加载直到剪断为止,停机,记下从动指针所指数值即为Mb,同时记下总扭转角φ的数值。

11、安装铸铁试件,手摇缓慢加载至试件断裂,记录最大扭矩Mb和总扭转角φ。

六、注意事项

1、  电动加载时,要先取下手摇柄。

2、  试件要夹紧,以防开车后打滑。

3、  试验过程中不得触动摆锤。

圆轴扭转实验报告

一、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的测定

三、思考题

1、  低碳钢和铸铁试件的扭转破坏断口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  低碳钢的拉伸屈服极限和剪切屈服极限有什么关系?

3、  试根据铸铁试件扭转断口,判断扭矩M的方向。

 

第二篇: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船建学院力学教研室


实验一  拉伸实验报告

同组成员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1.圆截面试件:长试件                或短试件             

2.低碳钢拉伸试验经过          个阶段,请在图中标出各特征点数据:

 

3.写出各阶段的特点:

(1)           阶段:

(2)           阶段:

(3)           阶段:

(4)           阶段:

4.绘制铸铁拉伸曲线并标出主要数据:

 

四、实验数据记录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计算

1.低碳钢:

2.铸铁:

六、思考题

1.试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机械性能。

答:

2.试就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说明破坏的原因。

答:


原始数据记录

一、   低碳钢

1.试件尺寸:

2.载荷:

二、铸铁

1.试件尺寸:

2.载荷:

审核:               


实验二  扭转实验报告

同组成员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1.低碳钢扭转实验经过      个阶段,并在曲线上标注各特征点数据:

 

2.画出低碳钢在屈服极限过程中的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过程

 

(1)                   (2)                  (3)               

3.推导低碳钢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

4.画出铸铁试件受扭转时曲线: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1.测低碳钢的强度:

2.测铸铁的强度:

五、思考题

1.根据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和扭转三种实验结果,分析总结材料的机械性质。

答:

2.利用所做的拉、扭实验结果说明低碳钢拉伸屈服极限和剪切屈服极限有何关系。

答:


原始数据记录

一、试件尺寸:

二、载荷及断口:

审核:               


实验三  纯弯曲实验报告

同组成员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1.矩形梁的受力及电阻应变片的分布情况(在图中标明梁的相关尺寸、应变片的编号及其离中性层的距离)。

 

2.电桥的连接方式(画出示意图)。

3.理论公式:

4.实测公式:

四、实验测试数据

1.已知:

2.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五、画出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并进行比较。

 

六、思考题

1.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答:

2.采用多点公共温度补偿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


原始数据记录

一、矩形梁参数

梁 宽                梁 高

力与支座间距离      弹性模量

二、测点位置(离中性层距离):

三、测试数据

审核:               


实验四  弯扭组合实验报告

同组成员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简图(标注相关尺寸)。

 

2.测点B应变花示意图(标明各应变片的编号)及应力状态。

3.理论公式:

4.实测公式:

四、实验测试数据

1.已知:Ⅰ-Ⅰ截面       扇壁长

          

2.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

五、思考题

1.本次实验误差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原始数据记录

一、薄壁圆管参数

外  径           内 径

弹性模量         泊松比

Ⅰ-Ⅰ截面         扇壁长

二、测试数据

审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