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对果实形成有影响的器官

实验目标:

找出对果实结出有影响的器官。

工具: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5朵完整的花、剪子、昆虫、放大镜。

方法步骤:在花中分别让昆虫要掉花瓣、雄蕊、萼片、花托、雌蕊。找出对果实结出有影响的器官。讨论与交流。

认识结构:

1.花瓣:

花瓣(huaban)能保护花的内部。有颜色,或有香气,一些花还具有显著的斑纹,或有蜜腺可以分泌蜜汁,产生含糖的花蜜(nectar),吸引昆虫。花瓣可以是分离的,或是合生的,合生的下部称为花冠筒,上部称为瓣片或称冠檐。 花瓣的英文:a petal 花瓣是花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花被的内部组成部分,是花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花被的内部一般分花瓣和花萼,但有些花的花瓣和花萼非常相似,这时它们就统称为花瓣了。典型的花的花瓣的颜色和形状非常鲜艳,它们环绕花的生殖器官。花瓣的数目往往是花的分类的一个标志:双子叶植物一般有四或五枚花瓣,而单子叶植物一般有三枚或三的倍数枚花瓣。

2.雄蕊:雄蕊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是雄花器的一部份。其作用是产生花粉。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的器官。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位于花被的内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轮状或螺旋状排列。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原始的种类数目多而不一定,较高等的种类数目趋于减少并达到一定 的数目。一朵花中全部雄蕊总称雄蕊群。

3.萼片:花的最外一环,能保护花蕾的内部。 一环完整的萼片组成了花萼(calyx)。常为绿色。萼片彼此分离的叫离萼,萼片彼此合生的叫合萼,合萼下端称萼筒,上端分离部分称萼裂片;两轮萼裂片的外轮称副萼,如大红花等锦葵科植物。

萼片通常早落,但也有开花后还存在的,如柿、茄、蕃茄等,称为萼片宿存,或宿萼。

萼片在花朵开放前起保护花的作用。

4.花托:花托(Receptacles)

植物学中:花托是花柄或小梗的顶端部分,一般略呈膨大状,花的其他各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上面,由外到内(或由下至上)依次为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也是花的各部份著生处,形状不一,依各类植物而定。 5.雌蕊:

藻类学中: 雌蕊(pistil)种子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位于花的中央部分,由1至多个具繁殖功能的变态叶——心皮卷合而成。由1个心皮组

成的雌蕊称单雌蕊,如豆类、桃等;由数个彼此分离的心皮形成的雌蕊称离心皮雌蕊,如草莓、芍药等;由2个以上心皮合生的雌蕊称复雌蕊或合心皮雌蕊,如棉、瓜类等。雌蕊常呈瓶状,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一朵花中全部雌蕊总称雌蕊群。

预期猜测:

1. 咬坏花瓣,对果实无大碍。

2. 咬坏雄蕊(花药、花丝),无法散出花粉,不能传份。对果实有影响。

3.咬坏萼片,对果实没有太大的伤害,可以结果。

4. 咬坏花托,与萼片一样。

5.咬坏雌蕊(柱头、花柱、子房),子房壁无法发育成果皮,胚珠无法发育成种子,受精卵无法发育成胚,无法结果实。

结论:只要破坏植物的生殖器官果实都无法正常生长

 

第二篇: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物理系实验报告

题目  实验2.3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姓名 朱瑛莺      201444日    学号 111120230

一、    引言

等离子体作为物质的第四态在宇宙中普遍存在。在实验室中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是从气体放电开始的。朗缪尔和汤克斯首先引入“等离子体”这个名称。近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有了较快发展,并被应用于电力工业、电子工业、金属加工和广播通讯等部门,特别是等离子体的研究,为利用受控热核反应,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诱人的前景。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三、    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ne,正离子密度为ni,在等离子体中ne≈ni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

(5)空间电位分布。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正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阴极辉区。

如图1所示,其中正辉区是我们感兴趣的等离子区。其特征是:气体高度电离;电场强度很小,且沿轴向有恒定值。这使得其中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胜过它们的定向运动。所以它们基本上遵从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由其具体分布可得到一个相应的温度,即电子温度。但是,由于电子质量小,它在跟离子或原子作弹性碰撞时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电子的平均动能比其他粒子的大得多。这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因此,虽然电子温度很高(约为105K),但放电气体的整体温度并不明显升高,放电管的玻璃壁并不软化。

捕获.PNG

图1

3. 等离子体诊断

测试等离子体的方法被称为诊断。等离子体诊断有探针法,霍尔效应法,微波法, 光谱法等。本次实验中采用探针法。探针法分单探针法和双探针法。

(1)单探针法。单探针法实验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探针是封入等离子体中的一个小的金属电极(其形状可以是平板形、圆柱形、球形)。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改变探针电位,测出相应的探针电流,得到探针电流与其电位之间的关系,即探针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对此曲线的解释为:

image006

图2

在AB段,探针的负电位很大,电子受负电位的排斥,而速度很慢的正离子被吸向探针,在探针周围形成正离子构成的空间电荷层,它把探针电场屏蔽起来。等离子区中的正离子只能靠热运动穿过鞘层抵达探针,形成探针电流,所以AB段为正离子流,这个电流很小。

过了B点,随着探针负电位减小,电场对电子的拒斥作用减弱,使一些快速电子能够克服电场拒斥作用,抵达探极,这些电子形成的电流抵消了部分正离子流,使探针电流逐渐下降,所以BC段为正离子流加电子流。

到了C点,电子流刚好等于正离子流,互相抵消,使探针电流为零。此时探针电位就是悬浮电位UF。

继续减小探极电位绝对值,到达探极电子数比正离子数多得多,探极电流转为正向,并且迅速增大,所以CD段为电子流加离子流,以电子流为主。

当探极电位UP和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US相等时,正离子鞘消失,全部电子都能到达探极,这对应于曲线上的D点。此后电流达到饱和。如果UP进一步升高,探极周围的气体也被电离,使探极电流又迅速增大,甚至烧毁探针。

由单探针法得到的伏安特性曲线,可求得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


对于曲线的CD段,由于电子受到减速电位(UP-US)的作用,只有能量比e(UP-US)大的那部分电子能够到达探针。假定等离子区内电子的速度服从麦克斯韦分布,则减速电场中靠近探针表面处的电子密度ne,按玻耳兹曼分布应为

式中no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Te为等离子区中的电子温度,k为玻耳兹曼常数。

在电子平均速度为ve时,在单位时间内落到表面积为S的探针上的电子数为:                     2.3-4.1        

得探针上的电子电流:

2.3-4.2

其中

2.3-4.3

取对数

048

其中

可见电子电流的对数和探针电位呈线性关系。

234

图4

作半对数曲线,如图4所示,由直线部分的斜率,可决定电子温度Te:

2.3-4.5

image026

电子平均动能Ee和平均速度ve分别为:

式中me为电子质量。

由(4)式可求得等离子区中的电子密度:

式中I0为UP=Us时的电子电流,S为探针裸露在等离子区中的表面面积。

(2)双探针法。双探针法原理图如图5

捕获5

图5

双探针法是在放电管中装两根探针,相隔一段距离L。双探针法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6所示。在坐标原点,如果两根探针之间没有电位差,它们各自得到的电流相等,所以外电流为零。然而,一般说来,由于两个探针所在的等离子体电位稍有不同,所以外加电压为零时,电流不是零。

随着外加电压逐步增加,电流趋于饱和。最大电流是饱和离子电流Is1、Is2。

235

图6

双探针法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流到系统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由双探针特性曲线,通过下式可求得电子温度Te:

式中e为电子电荷,k为玻耳兹曼常数,Ii1、Ii2为流到探针1和2的正离子电流。它们由饱和离子流确定。是U=0附近伏安特性曲线斜率。

电子密度ne为:

式中M是放电管所充气体的离子质量,S是两根探针的平均表面面积。Is是正离子饱和电流。

由双探针法可测定等离子体内的轴向电场强度EL。一种方法是分别测定两根探针所在处的等离子体电位U1和U2,由下式得

式中l为两探针间距。

另一种方法称为补偿法,接线如图6所示。当电流表上的读数为零时,伏特表上的电位差除以探针间距L,也可得到EL。

捕获

图7

四、    实验内容

本实验用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组合仪(以下简称组合仪)、接线板和等离子体放电管。

放电管的阳极和阴极由不锈钢片制成,管内充汞或氩

实验参数:

探针直径(mm):        0.45

探针轴向间距(mm):    30.00

放电管内径(mm):      6.00

平行板面积(mm^2):    8.00

平行板间距(mm):      4.00

放电电流(mA):        90

单探针序号:          1

取样电阻值(Ω):      1000

1.单探针法测等离子体参量

本实验采用的是电脑化X-Y记录仪和等离子体实验辅助分析软件,测量伏安特性曲线,算出等离子体参量。实验接线图如下

图8

接好线路并检查无误后,使放电管放电,测量时采样电阻设定为,放电电流设定为90mA,启动计算机,运行电脑化X-Y记录仪数据采集软件,随着探针电位自动扫描,电脑自动描出U-I特性曲线,将数据保存。

用origin作图9如下:

图9

在做半对数曲线如图10:

图10

做切线,找交点,如图11:

图11

读出交点坐标为X=6.25,Y=1.1978,即U=6.25 V,I=101.1978=15.769 mA,带入公式;

0.44

而导入标准分析软件,有结果为:

U0 =   3.64 V

I0 =16291.70 uA

tgΦ= 1.05

Te  = 1.11E+004 K

Ve  = 6.54E+005 m/s

Ne  = 3.91E+018 n/m^3

Ee  = 2.29E-019 J

可见计算结果有些微差别,但是数量级并没有发生改变。

2.双探针法

用自动记录法测出双探针伏安特性曲线,求Te和ne。

双探针法实验方法与单探针法相同,接线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验结果导入origin里作图13,如下:

图13

用origin对曲线进行Boltzmann拟合,如图14:

图14

拟合后的参数有:

可以读出,A1=-0.67,A2=0.75,即I1=670 uA,I2=750 uA。

实验中用标准分析软件得出的结果为:

I1 = 724.35 uA

I2 = 624.22 uA

tgΦ= 2.7E-004

Te  = 1.42E+004 K

Ne  = 3.07E+017 n/m^3

可以看出I1和I2在同一个数量级且相差不大。

而且双探针法测出的电子温度与单探针法也处于同一个数量级。

五、    误差分析

单探针法与双探针法测出的数据在数量级上是一致的。由于实际实验中并不能达到饱和,因此软件对实验数据处理时是在曲线两边各取一点做该点切线交与电流为零所对应的直线,交点的数值分别取为I1和I2。所以在取点时仍然会产生较大误差。观察图像发现的误差均在正负10%左右,分析公式可计算误差范围为,其中,得相对误差为-10%-10%,可见双探针法大大降低了实验误差。若用玻尔兹曼函数拟合法,更加降低实验误差。

双探针法的优点:双探针法不需要参考电位,受放电系统接地情况的影响较小。另外由于流到探针的总电流不会大于饱和离子电流,从而探针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大为减小。

单探针法的优点:单探针法可以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得到双探针法无法获得悬浮电位及空间电位

由数据处理可以看到单探针法的误差较大,因为实验所得图10没有明显的线性区以及饱和区,因此在计算以及确定时误差很大,这是因为单探针法因为探针的点位要以放电管的阳极或阴极作为参考点,而且一部分放电电流会对谈及电流有所贡献,造成探极电流过大和特性曲线失真。对于双探针法,流到探针的总电流决不可能大于饱和离子电流。这是因为流到系统的电子电流总是与相等的离子电流平衡。

但是我们任然可以看出,无论是但探针法还是双探针法,计算出的数据都

在同一数量级上。

六、    思考题

1、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有什么特征?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当系统尺度L>λD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λD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有哪些主要的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Te。

(2)带电粒子密度。

(3)轴向电场强度EL。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e。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探针法对探针有什么要求?

(1)探针必须要有较高的熔点,由于在电子温度比较高,玻璃管里的温度比较高,所以探针必须要要较高的熔点,防止探针在高温下融化。;

(2)探针材质的化学性质要稳定,在高温下要求探针不易发生化学变化。

(3)抗干扰能力强。探针必须是电的良导体,在高温的等离子气体中任然要保持电的良导体的特性。

七、    参考文献

1、黄润生等,近代物理实验(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2、陶孟仙,等离子体特性的静电探针测量技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Vol.18 No.3,2000。

3、steven-shi,气体放电中等离子的研究实验报告,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EdOCrRk1KcIOvLdiVES8GhfbVOjnnIJkYbpLQyiSpm9BtxKjfLyV4-NXXPi8DREfEz9rnn-I4gCQ_zRq1d86tAbLB__9044Dy5Z3enw8H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