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高二13班 王伯华 论文摘要:

一、中国的民族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我国民族分布的总体情况是汉族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东部、中部,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4、我国各民族除了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他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二、中国的民俗

1、民俗,即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象。

2、民俗大致可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四大类或心理民俗、行为民俗和语言民俗三大类。

3、中国民俗具有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四大特征。

关键词:

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土家族、.....等。

汉族

1

一、概况

1、汉族分布于中国的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荆蛮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称“华”、“夏”或“华夏”,汉代以后始称汉族。

3、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分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为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其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4、信奉主要宗教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二、民俗

1、汉族服饰,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

2、汉族饮食主要以米、面为主。注重烹调技术。

3、汉族的丧葬过去多为土葬,现行火葬。

4、汉族的订婚程序一般分为“六礼”,即纳彩、问字、纳吉、纳征、清期、迎亲。

5、汉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A、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古人在年初岁尾用一年的收获来祭祀众神和祖先的腊祭。

B、清明节称为清明寒食节,为汉族的传统节日。

C、端午节又名五月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 2

于阴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的战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香袋、采药材等。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流行于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之间。日期在每年阴历的八月十五,因恰值孟、仲、季三秋之中,故名中秋。中秋佳节期间的主要活动: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舞龙等等。

满族

1、概况

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和河北省,尤以辽宁最多。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和满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族信奉萨满教。

2、民俗

满族服饰,男子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不缠足,其传统的服饰是旗袍。

满族的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黏食有“萨其马”。

满族住房结构行似口袋,三面设炕,俗称“口袋房,万字炕”。西炕为供奉祖先神位。

满族的婚姻有“成不成,三瓶酒”之说。

满族一般实行土葬,忌在西炕和北炕死人,人死入棺后从窗户抬出。

3、主要禁忌:不准杀狗,不吃狗肉。满族人忌打喜鹊和乌鸦。以西为上。

4、满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蒙古族

3

1、概况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

民俗

蒙古族的服饰主要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族饮食大致可分为粮食、奶食、肉食三大类。

蒙古族住房牧区多为圆形穹庐顶蒙古包。

蒙古族葬式大致有野葬、火葬和土葬三种。

蒙古族尚白崇九。

2、重要禁忌:见到门前有火或挂红布条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要进入。来客不让坐西炕。禁止打骂守门的狗和猎犬。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有那达慕大会(“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之意,源于摔跤、赛马三项竞技)、敖包祭祀、小年和大年。

朝鲜族

1、概况

朝鲜族主要聚居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尤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数最多。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 民俗

朝鲜族喜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传统食品有打糕、冷面、大酱汤等。

朝鲜族婚礼仪式隆重,分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 4

叫新郎婚礼;新娘坐轿到新郎家后举行的婚礼,叫新娘婚礼。

2、朝鲜族的禁忌有:客人来访,忌进儿女的卧室。

回族

1、概况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

2、民俗

回族服饰,西北地区一般中年男子都戴白色小帽;妇女戴黑、白或绿色的盖头。

回族的饮食以米面为主,如“香油”、“馓子”、“八宝茶”。 回族习惯在居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

回族的丧葬实行土葬,讲究速葬、薄葬。

回族的主要禁忌有:禁食猪、狗、马、骡的肉。

回族的节日有: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维吾尔族

1、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自称“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

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2、民俗

维吾尔族的服饰,男子多穿长袍,称为“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为“朵帕”。

5

维吾尔族的饮食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食瓜果,有地区喜吃奶茶。

维吾尔族实行土葬。

3、维吾尔族的主要禁忌有: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等。

壮族

1、概况

A、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B、壮族是由我国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C、壮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文字系19xx年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D、壮族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E、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

2、民俗

A、壮族的服饰大部分同汉族,喜带银首饰。壮族的饮食喜欢吃腌制的酸食,喜欢做五色饭。

B、壮族的住房部分地区是独特的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

C、壮族的婚俗,婚前是恋爱自由。

6

D、壮族的丧俗,一般实行土葬,部分地区有“拣骨重葬”的习俗。 E、壮族的禁忌有: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F、壮族的主要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牛王节)、三月歌节、吃立节。

土家族

1、概况

A、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湖北省西部、山西省东南以及贵州省的东部。

B、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字。

C、摆手舞和土家锦并称为土家族的艺术之花。

2、民俗

A、土家族的服饰,男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

B、土家族习惯做腊肉、甜酒。

C、家族的住房多依山建筑,俗称“吊脚楼”。

D、土家族的婚俗最为独特的地方为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哭媒人等。

E、土家族实行土葬。

F、土家族的禁忌有:禁食狗肉。在屋内不能吹口哨。

G、土家族的节日有:赶年、八月四、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7

8

 

第二篇: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文化学院广告151班 陈柯欣

为充分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并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20##年12月20日我对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美食莜面进行了调查。

Ø  莜面的简介: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再经过精细制作而成的食品,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和药物成分,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同时可以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Ø  产地:乌兰察布市

Ø  历史典故:听这里的老人们和家人的述说,在汉武帝时期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无法继续。而汉军屡战屡败,粮食供应困难。所以汉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在当时的河套地区大量种植这种粮食供军所需,此粮食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便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

Ø  生产制作:莜面的制作讲究“三生三熟”,莜面收割脱粒为“一生”,将麦粒倒入锅中翻炒至黄熟为“而熟”;将炒熟的麦粒磨成面粉为“二生”,再用开水来和面为“二熟”;趁热将和好的面捏搓成所需的样子为“三生”,最后将其放入笼屉中蒸熟为“三熟”。

Ø  食用方法:莜面有蒸、炸、、氽、烙、炒五大系列,共有数十个品种,在我家乡这边普遍以蒸为主,常见的蒸莜面有窝窝、鱼鱼、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种多。制作莜面的手法有搓、推、擀、卷。像我家乡这边一般要把蒸好的莜面配上自己调制的汤,冬季陪热汤,夏季可凉拌,十分美味。

QQ图片20151212120642

QQ图片20151212120654

QQ图片20151212120659

饮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需求,但人类的饮食被赋予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创造了丰富的食物和文明的饮食习惯,并使饮食成为一种文化活动。而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无论是饮食的原料、烹饪的技术,还是饮食民俗、饮食文艺都趋于多样化、通俗化。中华饮食文化可算是一支独秀,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比更胜一筹,首先,因为中华传统美食历史悠久,地域性极强,更为丰富。就像我家乡的传统美食莜面,从汉代开始食用一直流传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个地方被广泛食用,更重要的是,虽然是同一种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演化出多种制作及使用方法。其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明中国人视吃为人生至乐,但西方人则是把食物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可见,美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最后,美食也是一个家族、家庭的象征,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着浓浓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侧面反映着传统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我们应该将这种传统沿承下去,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尽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