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神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郭考平

为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动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实施,按照《关于做好休闲农业调研及收集休闲农业宣传资料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神木县农业局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组,深入到各村组、庄园、农家乐现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休闲农业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蒙陕晋三省交界处。总占地面积7635平方公里,县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休闲农业作为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建设农村的一项战略产业来抓,截止20xx年底,全县休闲农庄和农家乐旅游点55个,从业人员1589人。其中现代特色农业园区1个,休闲农庄2个,休闲农家乐52个。20xx年接待游客75.8万人,直接经济收益1.8亿元。

(一)发展形态

1、休闲采摘型。在原有的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出西瓜、葡萄、香瓜、油桃、番茄等休闲采摘项目,如盛园绿色蔬菜、马镇绿色果园、金元绿色蔬菜等。

2、农业观光型。依托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神湖”红碱淖、大漠景观、新农村建设等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基地,创建了6个万亩特色农业示范片,形成独具农业观光旅游特色的示范基地。

3、乡土饮食型。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保留着原生态的乡村农耕文化风味,不论是从建筑风格,还是饮食习惯等,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农家风味与乡野风情。

4、体验认知型。在休闲农业活动中融入农业科技推广知识,重点围绕优质小杂粮和设施果蔬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如西沟沙哈拉沙海明珠旅游度假村的“开心农场”体验休闲模式,丰禾生态农业科技园、赵家沟和墩梁小杂粮、高家沟山旱地西瓜种植基地等休闲观光基地。

(二)经营形式

1、个私经营户。单纯地由工商私营个体户投资现代休闲农业开发,利用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闲置的农村劳动力,提供餐饮服务、乡土饮食、游船娱乐、农耕体验、拓展训练等服务项目。这种模式以陕北民俗大观园和西沟沙哈拉沙海明珠旅游度假村为代表,为神木休闲农业开发的主要模式。

2、公司+农户。部分公司在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和种植示范基地上获得了成功,农户们受雇用纷纷加入种植管理基地行列,并从示范户学习经验和技术,短暂磨合后,形成了此类开发模式,以小杂粮、红枣种植、加工、销售为主,这种模式主要以“四妹子”、“兰花花”、“陕北汉”公司为代表。

3、政府+企业。联合政府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开发,首先由政府成立专门管理委员会管理,通过招标与企业合作,企业对基地设施情况依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合理布局利用。这种模式以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为代表。

(三)产业优势

1、环境条件。首先,神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少,土地广阔。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以农耕为主;北部以风沙草滩,以养畜为主,形成农牧过渡地带,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了发展休闲农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次,从20xx年起,依托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积极倡导、企业自愿参与,坚持互惠互利,给予政策扶持,结对三年不变”的原则,在全县积极实施“双百帮扶”工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农民增产又增收。第三,重点抓好尔林兔万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扎实抓好丰禾生态、盛园绿色蔬菜、马镇绿色果园、金元绿色蔬菜、赵家沟旱作农业、陕北民俗、王家洼小杂粮等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进一步推进墩梁等1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优质高产粮食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区七园十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2、民俗文化。神木县地处中国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历史文化在礼仪、饮食习惯、服饰居所、民间艺术、方言、地名等方面都体现了民俗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而陕北民俗文化“六大怪”,即羊肚子手巾当帽戴、洋芋当饭不当菜、挖个洞洞当家宅、斜跨毛驴走得快、唱着酸曲谈恋爱、羊肉按件不零卖,这些都丰富了神木民俗文化,为打造神木民俗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神木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共展出包括面花、酒曲、晋剧、秧歌、油坊、地毯、石雕、编织、剪纸、炕围画、小吃、铜艺、刺绣等6大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断丰富了民俗文化内容,促进神木民俗文化发展。同时,神木县在春节、元宵、端午、鬼节、中秋、冬至、腊八等节日里,开展迎财神、猜灯谜、包粽子、捏面花、吃月饼、吃饺子、腊八粥等活动,充分展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吸引游客领略神木民俗文化风情。

3、交通情况。神木素有“塞上明珠”之美誉,神木县位于榆林市北部,陕晋蒙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中心区。神木县城距榆林机场、鄂尔多斯机场100多公里左右、属于西包铁路、神朔铁路的交汇,包茂高速、榆神高速、神府高速为神木县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从根本上打造神木全新的区位格局,并成为神木游客到外地和外地游客到神木旅游的最佳通道。

二、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1、夯实工作责任。近年来,我县农业局把休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定专门领导负责抓此项工作。特别是20xx年,我县已把休闲农业作为全县农业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乡镇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目前,全县各镇及办事处都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能,夯实了工作责任,积极认真抓休闲农业的发展。

2、加强规划引导。我县为了规划实施,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明确了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产业目标、规模目标和空间目标。坚持农业产业与休闲产业的融洽,不断丰富和拓展休闲农业综合功能和文化内涵,重点推广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镇、休闲农庄、休闲农家四种发展模式,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3、加大投资扶持。近几年我县紧抓“工业反哺农业”、“双百帮扶”、“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等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政府积极倡导,投入超过千万元资金扶植休闲农业产业。20xx年我县更进一步加大了休闲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将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300万元对规模化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大力扶持,特别在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品种引进、新技术开发、标准化管理和经营水平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拉动群众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促进了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提升了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

4、创新经营方式。休闲农业的经营项目综合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集餐饮、棋牌、表演、培训、会议、客房等项目为一体的传统经营方式基础上,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休闲农业经营成为发展主流,农业产业为休闲产业提供了蔬果、盆景、水果、山野菜、特色小杂粮等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业休闲体验观光资源,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尽管神木休闲农业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毕竟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开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性

神木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缺乏整体规划,在开发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造成发展休闲农业目标不明确。个别投资大的休闲农庄照搬城市休闲经营项目,脱离了朴素、自然、农家风味等基本原则;而相当一部分农家乐开发层次较低,品位不高,在经营时间,方式上也存在很大随意性,缺少统一管理。

(二)产业规模受到土地制约

土地是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性因素。随着近几年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十分严格,加之土地流转程度还没有达到最大化。很多有意于投资休闲农业产业的资本无法放心投资,投资者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投资难、经营难的现象。土地制约因素导致的结果直接表现为农业休闲产业规模小、投入少、品位低,目前,神木休闲农业主要以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形式为主。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休闲农业基础设施不全,存在着很多游客“吃过不回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主要问题包括:部分休闲农庄或农家住宿条件差;可游玩景点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多;特色休闲体验项目缺乏。游客只能是吃吃饭,根本无法享受真正的农家风情,无法满足外来游客所需的标准房、取暖、降温、洗澡、水厕等要求,在饮食卫生环境等方面也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习惯。

(四)休闲旅游宣传力度薄弱

神木休闲农业规模较小,还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对外宣传推介与旅行社联系接洽能力等明显不足。同时,大部分农庄经营户推介意识不浓,在推销景点、推销农产品方面的表现也远远不够出色。少数单位投入资金借助报纸、电台、发布广告、网络论坛,其余几乎没有任何宣传措施。

(五)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薄弱

神木县大部分休闲农庄或农家均存在从管理到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从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的仅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目前,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不是正规的高校毕业生,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户、私营个体户,整体素质偏低,除了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单位,其余的均存在经营过程中既是管理员,又充当服务员的现象。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的出发,经营者多雇佣低廉的劳动力,由于缺乏必要的休闲从业技能,导致服务人员不能提供给游客高质量的服务享受,造成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既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又影响了旅游形象。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以开放为先导。

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各方面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各级党政及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以改革开放为先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政府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项系统、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二)合理规划,稳妥解决土地问题

发展休闲农业,要从长计议,系统筹划,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自然、人文、农业资源和经济状况,合理划定休闲农业发展类型,以“农”为景,注重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使休闲农业发展与旅游规划相协调。利用当前土地规划的机会,适当地调整部分土

地供休闲农业开发使用。同时,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只对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农业项目。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确定其土地使用年限,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宣传服务

在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坚持“软硬”设施两手抓两手硬。一要加强休闲观光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道路、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农业发展、村庄整治等项目与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的软件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它观赏性动植物。宣传服务方面,要借助各种形之有效的方式,提高休闲农庄和农家的知名度。一是广泛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开发市场资源,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二是借助特色农业产业活动进行推介。如:利用举办西洽会、农高会和民博会,扩大神木县休闲农庄和农家的知名度。

(四)打造特色精品,加快农产品开发

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结合本地资源特点,打造一批“端得出来、走得出去”的精品项目。近年来,涌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商品,如“四妹子”系列农产品、“丰和五谷”小杂粮、“陕北汉”红枣等都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并获得各类奖项,深受旅客青睐,具备了较好的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要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弊端,以农业旅游促农产品销售,借助农业旅游放大品牌知名度,让游客尽兴游玩,满载而归。

(五)强化人才培训,提升经营水平

要利用当前神木教育的优势,加强农业的相关研究和人才培养,重点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乐负责人、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休闲农业的带头人,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组织成立休闲农业协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升经营水平。行业协会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制定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使休闲农业走上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

神木县农业局

20xx年6月1日

 

第二篇:关于广平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广平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农产品打破季节性限制实现反季节均衡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也是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走向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最终目标是实现较高的效益。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养殖,狭义的设施农业一般指设施栽培。我县设施农业(栽培)的主要类型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为全面掌握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状况,进一步促进设施果蔬栽培产业的长足发展,县人大常委会把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作为调研专题,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焦守香、吕恩成和有关委室的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调研组首先于5月3日—4日到山东寿光考察了该地蔬菜产业发展,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随后深入到胜营镇、东张孟乡、十里铺乡、广平镇等乡镇,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访农户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有农业、水利、扶贫、开发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探讨、

研究进一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有关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以广平镇大马庄、胜营镇邵村为中心的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区,初具一定规模,仅大马庄最多时就有日光温室大棚300多个。后来由于市场、天气、比较效益等多方面的原因,大棚蔬菜种植业逐渐萎缩,除邵村、马宋固几个村外,其他村所剩无几。

近几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群众种植大棚果蔬的热情日益高涨,县、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十里铺乡以发展大棚错季瓜果为抓手,通过组织农民集体到山东寿光、昌乐和永年南大堡等地学习参观,长年聘请山东技术员做指导,成立错季果蔬协会为农民筹资金、找客户、跑销售等有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该乡大棚错季瓜果种植的发展。目前,全乡现发展大棚错季果蔬面积2380亩,年产错季西瓜(哈密瓜、香瓜)1000万公斤、错季蔬菜1500万公斤,年产值近3000万元,产品主要供应京津冀高中端超市,部分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广平镇依托原来种植基地的基础优势,引进艺峰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建了高效生态农业观光园,新建16个现代化日光温室、13个大棚和加工包装车间,申报4项专利和

11个绿色产品品牌,提升了设施农业的内在素质和水平。胜营镇针对部分大棚棚体落后老化的情况,协调电力部门配套电力设施,帮助农民改造温室大棚,推广自动卷帘机、微滴灌设施,提高了日光温室大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针对重茬及病虫害严重、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积极进行大棚种植模式改造技术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生产的升级换代。东张孟乡在设施农业农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大棚葡萄种植,组织农民到山东寿光、衡水饶阳学习参观,引进先进的葡萄品种“红无核”;为解决农户缺乏建棚资金的难题,乡主要领导积极联系农发行为种植户协调小额贷款,并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担保,在资金上给种植户强有力的扶持;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扶贫办、开发办等涉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日光温室360个,拱棚 1173个,总占地面积4000亩,年产各类瓜果蔬菜4200 万公斤,年产值 5700多万元,从业人员3370人,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 一万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当前制约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影响了全县设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用水困难、道路不便、通不上电等问题依然存在。如十里铺乡金安村20xx年发展生姜种植,有些地块因不能及时浇水而导致生姜的产量低、商品率低,严重影响了种植效益;胜营镇马宋固村距离公路较远,遇到雨天大棚黄瓜运不出去,下一场雨全村损失几万元;十里铺乡后堤等几个村,因肥馆路年久失修,道路交通不畅,瓜果蔬菜向外运输受到影响;另外,现代新型温室大棚的自动卷帘机和微滴灌设施都需要用电,低压电路不配套也是制约发展因素之一。

2、投入资金短缺。设施农业产出高、效益高,但栽培设施上的投入也大。目前,新建一个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需要投入4到5万元。我县多数农民自有资金有限,加之贷款门槛较高、担保手续繁琐、限制条件多等原因造成贷款难,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缺少资金投入。如十里铺乡后堤村种植哈密瓜、西瓜等错季瓜果,效益十分显著,今年计划发展拱棚200个,总投入需400万元,农民可自筹100万元,资金缺口达300万元。

3、用地流转困难。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首先需要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另外日光温室大棚和拱棚的建造也对地块的走向、长度有要求。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经营使大面积土地流转、臵换较为困难。这

种情况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新建日光温室大棚和拱棚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4、技术服务不到位。我县目前设施果蔬种植的技术支撑力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寿光、永年等地聘请的外来技术员,二是像大马庄马千国、后堤上郝全金等这样的“土专家”。农业部门中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从事常规粮棉生产技术指导,对新发展的以设施蔬菜瓜果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服务力量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和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5、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我县缺乏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全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6、农民思想守旧怕担风险。设施农业基础性投入较大、生产技术要求高,客观上存在着经营风险。因此,在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中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不敢、不愿投入资金搞大棚种植;在年轻一代农民中则对发展设施农业认识不足,认为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产品销售难,不如外出打工保险,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性不高。少数乡村干部对推广设施农业有畏难情绪,态度消极,宣传发动不到位、不充分,束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三、关于进一步发展设施农业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领导,积极扶持。一是县、乡、村三级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工作的领导,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好,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建议成立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或进一步明确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机构、编制和职责,牵总负责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工作。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要将设施农业发展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真正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资金奖补,助推发展。要研究出台推进设施农业新一轮发展的促进办法,加大对设施农业资金补助,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农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增强乡、村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搞好产业规划布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县域、乡域的实际和特点,突出特色和重点区域,制定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统一协调涉农部门项目规划,统筹农业、水利、扶贫、开发、电力、交通等部门的项目编制申报,整合涉农资金向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倾斜支持,形成合力重点支持,切实改善全县农业生产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全县设施农业的大发展。

3、强化措施,切实解决好两大瓶颈难题。在解决资金瓶颈制约方面:一是县农业银行、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支

农主渠道作用,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房屋抵押和建立农业专业担保公司等担保新机制,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银农”的双赢。二是探索尝试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信用协会等新型农村金融互助互扶的组织,激活农村金融资本市场,解决农民筹资难问题。三是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寻求如金安村谢文山、十里铺乡台湾丰沃公司、马艺峰高效农业合作社这样的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经济能人和企业投资参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在解决土地流转难题上,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臵换。尽快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调整,促进土地资源向设施果蔬种植龙头企业和大户集中,推动设施农业连片经营,规模化发展。

4、搞好技术服务,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一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人才技术培训战略。县乡两级技术人员要“走出去” ,参加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同时,“引进来”外地发展设施农业的行家里手,利用农广校、“阳光工程”等技术培训形式,加强对设施农业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强“四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要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提升产品质量,提

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设施农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三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业部门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检验检测和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营,做好对我县农业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强化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确保我县的设施农产品达到20xx年新的市场准入标准。另外,还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有机绿色产品,培育我县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扶持和壮大现有设施农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如艺峰专业合作社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十里铺乡为农蔬菜种植合作社、丰沃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峰海植物克隆公司的经营水平和能力,同时要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积极培育和发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集中力量新建一批蔬菜、瓜果专业批发市场,支持现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发展“ 农超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是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积极鼓励和扶持广大农民围绕设施农业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调动经纪人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这些中介组织加快设施农业产品的流通速度,推进设施农业市场化进程。

6、促进产业转变提升,做大做强设施农业产业链。要把设施农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安全高效型转变;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向环境友好型发展。通过标准化大棚温室、钢架拱棚、无滴膜、微滴灌、防虫网等生产设备的升级来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将设施农业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形成生态设施型农业和观光设施型农业,结合冷藏、贮运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设施农业发展空间。

7、营造氛围,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一是宣传发动。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专题报道、技术讲座、各类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设施农业的再认识,鼓舞他们的干劲。二是参观学习。要继续把参观学习作为发动群众、提高认识的手段,通过对县内外典型的现场观摩,让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视野、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坚定信心。三是利益诱导。要通过一手抓规模、一手抓效益,保证所建棚室都能够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让建棚户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调动更多农民靠设施农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四、注重减少和规避设施农业的风险

设施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仍然承受着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存在

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减少和规避设施农业的风险,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积极探索自然风险的保障机制。协调我县保险部门,逐步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和覆盖面,开拓新的保险产品,县财险公司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幅度降低设施农业的保险费用,吸引农民投保,降低经营风险。政府要探索将设施农业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建立风险的长效保障机制。

2、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积极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完善多渠道农业气象信息传播平台。

3、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服务。县乡两级要大力加强农业信息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种农业信息,多渠道收集、分析和发布市场信息,积极引导生产,努力解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扭曲的现状,为全县设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建设,实施重要农产品价格监测制度,对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和天气变化等趋势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实施先兆预警,并提出相应预控对策,最大限度减少市场波动对设施农业经营产生的风险。

20xx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