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农办企[20xx]1号文件开展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xx]6号)文件要求,我市于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休闲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拉动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强力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xx年底,按《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出好客人家农家乐31家,其中五星级1家报省,由省旅游局评定,四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8家,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15家,二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17处,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家。创建旅游强乡镇9家,旅游特色村6家。全市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212家,带动4.75万户农民就业,年接待404.11万余人次,年利润3.14亿元。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调研督导。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工作,成立了市农业局休闲农业领导小组,马局长担任组长。坚持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基层化的方针,全年多次深入基层考察和调研,尤其对我市20xx年重点建设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实行跟进式调研,并形成多篇关于我市休闲农业的调研报告。

(二)科学编制规划,突出旅游特色。20xx年x月x日市委办公室引发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枣办发[20xx]20)文件,文件明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目标,依据我市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推出了:滕州市的“五朵金花”、薛城区的石榴山庄、山亭区的石板房“石府”、市中区的龟山农家乐、峄城区的王府山农家乐、台儿庄区的运河湿地农家乐等一大批优秀农家乐建设项目,20xx年底休闲旅游农业20xx年规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广泛开展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公民素质,规范公民行为。加强了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行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上岗制度,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支适应休闲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促销,打造特色品牌。全方位筹办以“墨子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柴胡店刘村梨园节”、“滕州马铃薯节”和“冠世榴园·匡衡故里”为主的各项节庆、会展、文化、体育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的

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质量,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质量的控制,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完善行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机制。扩大枣庄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影响力,打造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打响墨子、鲁班、匡衡等名人品牌,增强城市旅游功能,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特色城市旅游。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国内外如火如荼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完善。一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资金配套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三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显著;四是宣传力度不大;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等。

四、“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扩大内需、新农村建设及京沪高铁建设三大机遇,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和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品牌建设、线路统筹及产业化发展五大战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建“政府主导+农旅结合+精品带动+线路统筹+和谐乡村”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枣庄模式”,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加快推动枣庄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生产和谐、生活和谐、生态和谐”的全国乡村旅游产业(低碳产业)经济强市。

(二)规划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绿为衣”理念,竭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和谐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推动休闲农业朝三个目标努力: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经过五年努力,打造100个休闲农业园区,建设200个精品休闲农庄,500个农家乐,30个民俗村,休闲农业产值每年递增25%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市休闲农业企业累计发展 1000余家,带动就业 30万余人,接待国内外游客 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 100亿元。二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不断拓展农业的休闲、教育、示范、环保功能,达到建设一个休闲农庄,就能致富一方农民、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保持一方青山绿水的要求。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标。

五、休闲农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先行,保护在先,合理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健全完善《枣庄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合理编制《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建设,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

展。

(二)拓宽融资渠道。坚持走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方资金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通过转让一定期限的经营权,更好地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条件,吸引有实力的旅游集团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经营;同时,鼓励旅行社、外资企业和社会其他组织与乡村旅游点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三)强化行业自律。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加大规范化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快制定和推行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工作,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四)培育名牌产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创新思路、创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鲜明特征的休闲产品,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特色创建品牌,通过特色提高吸引力,进一步提高我市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推介宣传。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工作力度,搞好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坚持与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健全完善相关节庆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各类节庆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特色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努力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〇20xx年x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泰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了天然的“药库”,是山东省中药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上千种,有十几种属于“道地药材”或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名药材。我市地处沿海,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主要有丹参、黄芪、太子参、桔梗、当归、金银花等,特色药材有西洋参、北沙参、航天丹参等。其中,西洋参、丹参为国家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航天丹参被列为国家重点品种。这种优势在全国并不多见。此外,我市可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旱地、山坡地、林地、园地等能够适应种植多种中药材。

我市各县市区都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近两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不少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研发、推广、营销企业,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种植面积约3万亩,品种50多个(不含野生),年产值超过1亿元。以下为各县市区情况:

威海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偏少,大约在20xx亩以上,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温泉镇种植面积较大,约在1000-20xx亩间,分布在雅家庄村附近几个村。主要品种为丹参、板兰根等。

文登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上万亩,主要品种有丹参、西洋参等。文登已成为全国三大西洋参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先后建成西洋参

示范服务基地4处,绿色认证面积达8000多亩,西洋参种植面积已超过2万亩,从业人员达万余人。主要产地有张家产镇,界石镇等。 已成立了专业的技术联盟,主要任务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综合运用指导性资金、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研发投入后补助的各种方式给予支持。

乳山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几千亩,主要品种有金银花和丹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专业的技术和相当规模的种植基地。具有代表性的是午极镇建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荣成市: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多亩,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航天丹参。航天丹参是经过太空诱变改良额优良品种,亩产是普通丹参的2倍以上。现目前已将建成3000亩的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在崖西镇和上庄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