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休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格尔木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发展都市旅游休闲农业,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农牧厅通知安排,我们开展了格尔木市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特色产业基地日趋扩大。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我市观光农业基地快速发展,品种增多、品质提高,如今集生产、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民俗展示等为一体的民族风情乡村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格尔木现有蒙古包、休闲园、农家乐等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企业374家,其中较具规模的有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高科园等综合性休闲基地三处。休闲农业推出的特色产品主要有礼品西瓜、人参果、樱桃番茄、有机枸杞、鲤鱼、鲫鱼、金鳟、虹鳟、绒鳌蟹、半细毛羊、牦牛、肉驴、梅花鹿等农畜产品,突出了特色农牧业发展。

(二)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随着格尔木市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旅游模式从单一旅游向旅游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民族风情游、农家体验游成为旅游业新亮点,集生产采摘、餐饮娱 1

乐、休闲度假、民俗展示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效益农业和农庄经济三者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尝农家特色土菜、摘时鲜蔬果”已成为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每年,仅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就接待市内外游客8万多人次,并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

1、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据统计,我市观光休闲旅游企业374家,带动直接从业人员1536人,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完成农牧业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39.1%。仅水产养殖业可带动水产养殖户60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新增农业产值820万元。如郭镇中村马福元,过去是靠外出务工及家里薄田维持生计的农民,如今在金鱼湖旅游度假村经营骑马、沙滩摩托等项目,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2、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既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有机枸杞、青稞、蔬菜、半细毛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和加工、运输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休闲农庄,都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通过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专业种 2

养村12个,全市枸杞、青稞、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70.2%,特色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74%。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9家,带动农牧户3434户。农牧业实现总产值

2.81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枸杞销售产值达到7500余万元,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26.8%。

3、休闲旅游农业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20xx年到20xx年,格尔木整合资金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4.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牧区通路、通讯、人畜引水和居住条件,使新农村面貌不断呈现出新变化。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927.74公里,为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成公交候车亭102座,出租车临时停靠位100个,农村客运站8个,开通公交线路6条,城乡客运专线6条,乡镇卫生院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44个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个。二是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传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基地。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建立民族文化展示区,积极展示我市蒙古族、藏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和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

(一)集群式发展迅速。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方面,坚持在政策引导、规划设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集群式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郭镇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休闲旅游区,高科园、园艺场观光采摘区,大格勒乡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区为主的三大休闲旅游农业特色区。

(二)品牌特色突出。格尔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部分企业在品质、特色上有较大的提高,围绕民族风情、科技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逐步打造出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型、垂钓休闲型、草原风景旅游型、特色餐饮休闲型、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如金鱼湖旅游度假村通过举办农民运动会、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已建成以草原风光为载体,集水产、动植物养殖、民族风情展示、民族文化及建筑为一体的蒙古族民俗与草原生态的专题类休闲农业园。

(三)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由于休闲旅游农业市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既有乡镇企业家、公司、合作社,也有以村镇集体、农民广泛参与的模式,也有城市下岗职工联合举办等方式。据统计,目前格尔木休闲农业的投资构成中,财政扶持资金约占20%,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64%左右。

三、主要经验

4

格尔木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策扶持、管理规范提高和积极有效服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推动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

(一) 重视产业规划,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规模

“十一五”期间, 格尔木市休闲农业发展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立足打造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城郊型、都市型、设施型、休闲型农业。近年来,市政府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大力发展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逐步完成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建设、昆仑文化旅游景区改造、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休闲农业的规模,为创建特色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20xx年安排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专项资金800万元、城乡一体化专项资金1716万元、支农资金300万元,启动了大格勒乡新农村示范园区、郭勒木德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十二五”格尔木休闲农业发展按照《格尔木市关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乡发展观念,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乡村城镇化、农牧民市民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围绕区域功能定 5

位,进一步调优产业布局,引导生产企业向园区聚集、服务企业向生产生活靠拢、土地向规模经营流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合理流动,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发展休闲农业经济,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旅游,打造城市后花园,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换。20xx年已建设格尔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投资1832万元;格尔木市宝库村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573万元;计划20xx年投资2110万元建设格尔木市五子湖生态旅游水产养殖开发项目。规划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二)注重政策扶持。一是政策指导。20xx年下发了《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休闲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范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参与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等的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在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规模休闲农业企业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并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项目扶持。20xx年格尔木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在青海省农牧厅和格尔木市政府配套项目资金的扶持下,组建了高原绿色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用了500亩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 6

20xx年在市政府支持下投资2600万元打造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发展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产业;20xx年市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争取资金430万元,整合企业贷款资金20万元和自筹资金260万元,改善了度假村外部的条件和蒙古包的硬件设施,对农家乐的房屋进行了改造。同时,昆仑文化旅游景区改造和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开工建设。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休闲旅游农业是一个新的产业形态,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湖南在行政管理和中介服务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了由乡镇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主管、上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在政策引导、信息统计、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创造环境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二是重视打造服务体系。引导成立农业合作协会,协会根据企业的需求,重点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管理咨询、宣传推介、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通过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和宣传推介,提高了休闲农业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特色产业推介会、乡镇农民运动会、州级种羊大赛和大型民族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增强了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实际,通过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开办休闲旅游农业讲座、种养殖技术、休闲旅游就业人员上岗就业等培训班,从政策引导、基地建 7

设、服务质量等几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管理人才。

(四)积极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重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市政府筹资组织业务部门、乡村干部、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和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进行培训学习,协调当地休闲农业企业与外地休闲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了当地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四、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到休闲旅游农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平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布局有待优化,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多数企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低档次“农家乐”比较多,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四是从投资主体看,工商资本投资仍占主体,农民投资偏小,不利于农民创业。

8

2、从外部环境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到解决“三农”问题大局上考虑,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管理服务上不到位。二是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内部建设还可以,但周边环境建设落后,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进入。三是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持仍需加大。

五、对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应积极从以下方面抓紧抓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目前多数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认识不一致,影响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9

2、要重视科学规划。任何一个产业都要一个科学的规划,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科学规划入手,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上下工夫,文化功能要把重点放在文化传播和特色文化打造上,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农村和农耕文化;生态功能上要突出生态、安全特色,形成独特的生态休假平台;科技功能上,要不断打造生产、科研推广、休闲观赏、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品种展示平台;载体功能就是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举办各类特色节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一是领导环境,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规范企业的发展,清理涉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乱评比、乱检查、乱达标和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二是政策环境,就是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三是舆论环境,也是社会环境,就是要在全社会打造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发挥社会的力量支持、维护、促进产业的发展。

10

4、要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创业辅导、融资贷款、管理咨询、宣传推介、规划设计、教育培训上加大工作力度。要把服务始终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初期阶段,重视创业辅导和教育培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要突出在行业规范、规划设计、市场推广加强服务。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既要有政府主导的准公益性服务机构,也有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的商业服务组织,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5、要加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休闲旅游农业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项目开发,它的发展涉及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旅游、医疗、文化等,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链条上的经营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休闲旅游农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休闲旅游农业企业(中介组织)”,而基础是“农户”,其实质是“农户”通过休闲农业企业(中介组织)把自己与市场连接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产品价值链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以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农家乐等小型企业,城市工商资本可举办大型的休闲农庄、农业观 11

光采摘园,农业科研推广、企业单位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可采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创建,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确保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

6、要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12

 

第二篇:庞瑞香: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董集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庞瑞香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进一步挖掘黄河沿岸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黄河南展区改造工程,突出亲近母亲河、体验农家乐两大关键节点,着力抓好黄河风情游项目,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当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以风情游、文化游、观光游等体验式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游正在兴起,特别是黄河南展滩区沿岸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黄河风情游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寻求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绿色自然,畅享惬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推出黄河风情游恰恰迎合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黄河风情游项目西依黄河,北靠利津黄河大桥,东与“日湖”、“月湖”毗邻,离东营城区仅15公里。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是一个集地域特色游、民俗风情游、观光生态游于一体的旅游开发项目。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悠久的沿黄文明,为发展黄河风情游创造了积极条件。滚滚黄河的雄壮与长河落日的静谧交相辉映,悠远浑厚的沿黄文明与自然淳朴的民俗风情相互交融,雄伟壮观的黄河大桥横跨两岸,一望无垠的绿色长廊平覆千畴。听黄河涛声阵阵,观岸边杨柳依依,赏田园绿意青青。在这里,可以随心享受绿色自然的惬意,可以尽情体验休闲农业的快乐,可以静心感受沿黄文明的熏陶。方便快捷的交通,优越独特的区位,为发展黄河风情游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二、建设意义

建设黄河风情游项目,对于推进黄河两岸、旅游南线的开发建设,尽快打响内容独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黄河风情游品牌,加快黄河南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断提高黄河南展区群众生 1

产生活条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该项目开发建设与“日湖”、“月湖”景点建设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大大延长游客在此的停留时间,丰富旅游产品,发挥地域优势,创新运作方式,打造精品亮点,对发展黄河生态游将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存在不足

黄河风情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房屋建筑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公共汽车路线少,附近也少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到生态园观光,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

四、任务目标

该项目以黄河大坝为界,由东侧的“黄河风情”和西侧的“黄河假日”两大板块组成。项目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紧扣黄河生态旅游主题,依托自然环境优势,迎合城市人群消费需求,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黄河风情游项目建设成为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游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成为城市居民近郊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特色餐饮游的首选之地。

五、建设内容及建设年限

项目分为“黄河风情”和“黄河假日”两大板块。以生态假日游为主题,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一流的黄河风情旅游首选地和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

“黄河风情”,主要挖掘黄河沿岸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以民俗2

风情游、餐饮娱乐游为主题,突出黄河文化底蕴,系统整理历史典故、民俗文化,丰富文化内涵,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思想上得到很深的文化熏陶。建设民俗风情展馆、农具使用陈列展馆,集中展现黄河沿岸的民风、民俗、民情,介绍黄河及南展工程沿革。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黄河滩区特有的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且能够了解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民俗风情。同时,做好“小题大作”、“无中生有”、“以假乱真”、“借题发挥”四篇文章,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最佳配置。大力发展以“农家饭”、“小锅台”等为主的乡村特色餐饮业,进一步提高服务层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使城市居民在观赏黄河风景、了解民俗风情、品尝农家菜肴的同时,心身得到全面放松,思想得到不断充实,从而提高黄河风情游的整体档次和运作水平。

“黄河假日”,主要利用黄河滩区地域生态优势,充分挖掘黄河沿岸“新、野、奇、旷、美”的独特资源,以假日游、生态游为主题,分为私属菜园种植、特色果蔬采摘、休闲野炊垂钓、花木观赏繁育、野生动物养殖、黄河亲水游览等几大功能模块。私属菜园种植,主要鼓励游人认领菜地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特色果蔬采摘,建设黄河珍果园,让游人在浏览美景的同时,享受收获的乐趣;休闲野炊垂钓,在现有水产养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环境一流的休闲垂钓中心。依托花草绿地、缠藤树木,搭建简易的休息和野炊场所,供游人休息、品茶、野炊;花木观赏繁育,以繁育优质花卉苗木为主,既供浏览观赏又对外提供绿化苗木;野生动物养殖,以黄河口野生动物为主,推广人工养殖,满足城市居民喜欢尝鲜猎奇的心理;黄河亲水游览,主要采取认捐、认养树木,栽种“新婚树”、“纪念树”、“友谊树”、“生日树”,在见证幸福和友谊的同时也为绿化环境做出了一份贡献。同时,加快建设特色景点,如:黄河声涛台,黄河观日点等独有景点,打响黄河风情游特色品牌。

六、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3

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后方能挂牌营业。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运作,扩大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

(四)自力更生,加快发展

项目运作主要采取政府发动引导,市场主体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方法,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和加盟运作。并按照董集乡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相关规定,投资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一)项目区按底限收取县级土地出让金、综合开发费;(二)乡政府尽最大努力协助办理手续;(三)享受县开发区一切优惠政策。

七、发展前景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总体规划,随着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综合考虑私家菜园收入,游客在购买蔬菜和瓜果,门票、餐饮、交通、娱乐、购买旅游商品等方面的消费情况,预计年旅游人次达到5万次,年收入400万元,随着旅游条件的改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经济效益将会明显提高。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