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肖 彬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近年来,全国休闲农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

一、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

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四个特点。

(一)起步较早 湖南省是发展休闲农业较早的省份之一,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自我发展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随着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需求的增加,农户利用自家条件,纷纷创办“农家乐”。二是转型发展阶段(2000—20xx年)。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农家乐”转变为休闲农业企业,创办休闲农庄。同时,一些从事建筑、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积极投资兴办休闲农庄。三是规范发展阶段(20xx年至现在)。20xx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组建了省休闲农业协会,创办了专门的网站和简讯,开展了星级农庄评定和大规模的培训,对推动我省休闲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迅速 到20xx年底,全省休闲农业庄园发展到3811家,其中星级休闲农业企业296家;另有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15000户。接待休闲观光人员7184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9.5亿元;带动建立种养基地81.5万亩;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安置农民24.2万人。近年来全省正在新建和扩改建的休闲农业项目500多个,其中计划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左右。

(三)形式多样 我省休闲农业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一是参与体验型。主要

是在城郊或景区,利用山塘水库、果园菜地等开辟休闲农庄,吸引游客入内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气息,经营内容以传统的垂钓、棋牌、餐饮为主,目前我省大多数规模以下休闲农庄都属于这种模式。二是休闲度假型。依托山地、森林、湖泊、水库等优美的自然风景,通过兴建较高档、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前去度假观光、健身游乐等。如千龙湖度假村、润泉山庄等。三是复合经营型。以农业园区、农业产业为载体,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科普知识教育于一体,以百果园、滴翠山庄等为代表。四是民俗风情型。一些民族风味浓郁的村落、山寨,通过挖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歌舞等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这种农庄以湘西德夯农庄、怀化日月湖农庄、张家界绿色大地等为代表。

(四)特色明显 与外省比较,我省单个农庄规模不大,但数量较多,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自然环境较好,离城市较近,与农业开发联系紧密。从全省布局来看,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经济发展区、湘中南区、环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如长沙市已形成“一环四带”休闲农业布局。

尽管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规范,但已经对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把农业与休闲相融合,使普通的农产品演变为高附加值的旅游休闲商品,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增值。二是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企业要租赁农民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农民通过出租土地获得收入,同时,休闲农业增加了农民就业,带动了交通、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三是促进了城市资本下乡。休闲农业能充分开发农村资源、满足广大城镇居民休闲需求,很多在城市中完成资本积累的老板看好并投资休闲农业,为城市资本下乡寻求了有效载体。四是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大量市民到休闲农庄观光、消费,既满足了城镇居民的生态休闲需求,又带动了农村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了城乡交流互动、融合发展。同时促进了乡风文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五是美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很多休闲农庄为

吸引市民前去休闲,投入大量资金建公路、修水利、搞绿化,实施“三改五清”,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

二、当前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省发展休闲农业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虽然我省有休闲农庄3800家、农家乐和民俗接待户15000户的规模,但从总体上来说,还远远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据对千龙湖、润泉两个农庄定点调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每个农庄预约前去休闲的人达1800人,实际只能接待1000余人,仅占预约的55%。二是建设起点不高。大多数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制定发展规划,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开发。据对长沙市1600家休闲农业企业统计,制定了发展规划的仅占10%。三是经营服务不够规范。无论是服务设施还是服务人员的素质层次都还很低,服务人员经过正规培训的不到三分之一。四是特色还不十分突出。很多休闲农业企业没有农业主导产业,个体特色不明显,休闲产品单一,同质化趋势严重,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休闲农业企业大都布局在城市周边,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却比较落后,交通并不十分方便。造成交通不便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干道到农庄的连接线属于谁都不管的地段,不能纳入乡村公路建设范畴。

调查发现,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制约 一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是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二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的延伸、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就是乡村旅游、属于旅游业范畴。三是没有树立休闲农业是一项刚刚兴起的社会事业、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大力扶持的观念,认为休闲农业是市场行为、可以放任自流。由于认识不一致,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中遇到的阻力不小。 第二,土地流转的制约 目前我省尚未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影响了农庄发展。如

株洲市休闲农业企业共流转土地5000亩左右,签有流转合同的仅占20%,极易引发土地纠纷。

第三,发展环境的制约 对这样一个新兴产业还有许多政策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税率偏高。长沙附近的农庄反映,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税按不同类型用地的实际面积以每平方米3~5元收取,房产税按基地房屋造价的1.5%收取,营业税按实际营业额上浮30%的5%收取,再加上教育附加费、城市建设费,实际税率达7.1%(不含所得税)。还有很多农庄反映,自己生产的鱼、禽、蔬菜等土特产品出售,也按以上税率收取税金,没有享受农产品免税待遇。二是农庄利益缺乏法律保障。目前国家与省里均未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方面的行政法规,尤其是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权益得不到保障。调研中很多农庄反映,由于大多农庄是租用土地兴建的,地面建筑物没有产权证,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没有养殖证,属于“三无”经营状态,业主难以放心发展。三是水电费收取不合理。休闲农业实质是高效农业,但其水电费却按商业用电计算,如长沙市休闲农庄用电50%~80%按商业用电计算。四是存在乱收乱罚现象。目前全省没有强有力的部门对休闲农业实行统筹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缺位的现象,一些相关职能部门动不动就到农庄执法。如不少农庄主反映,农庄要办的证件多达23种,每年用于各种检查、罚款等达5万~60万元不等,增加了农庄负担。

第四,资金投入的制约 由于休闲农庄的土地、住房等不能作贷款抵押,休闲农庄到银行基本上贷不到款。休闲农业涉及种养、加工、三产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企业自身积累远远不够。同时,我省各级政府安排发展休闲农业的扶持资金很少。我省至今未设立休闲农业专项资金,全靠企业自筹解决,休闲农业企业在完成了首次资金投入之后,难有第二次投入能力,使休闲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三、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我省农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发展休闲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的基础也很好,只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富民强农的重要产业。为此,我们建议:

1.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 首先要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湖南国民休闲发展纲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其次,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推进休闲农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要引导休闲农庄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休闲产品,拓展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四是要突出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切实提高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休闲农业强省。五是要加强宣传引导,每年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休闲农业工作会议,鼓励新闻部门进一步强化宣传报道。

2.加强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指导 各市、县、乡、村都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把休闲农业融入城乡发展规划中。特别是要指导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避免随意性和同质化发展。

3.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要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编制规划、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和示范创建等。二是要合理解决用地。加快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配套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对租用1000亩以上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休闲农庄,应采用整合闲置宅基地、滩涂荒坡废弃地等形式,提供一定的土地让其发展加工、餐饮等配套设施。三是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信贷扶持力度,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要实行税费优惠。目前常德、郴州等地对休闲农庄在所得税、用电等方面实行优惠,取得较好效果。建议推广这些做法,使休闲农庄享受到有关农产品税费优惠政策。

4.进一步打造湖南休闲农业特色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引导休闲农业向农

业产业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我省的农业资源,促进种植和养殖等产业向

二、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三次产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坚持规模经营,引导休闲农业向园区方向发展。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引休闲农业向主题休闲农庄方向发展。每一个农庄都有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主导产业。四是坚持开拓创新,引导休闲农业向创意休闲农业方向发展。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运用到休闲农业中,使休闲农业更好地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升休闲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

5.加大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工作力度 一是开展统筹规划行动,全面启动全省各县、市、区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各县、市、区休闲农业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规范休闲农业准入机制,新建休闲农业庄园一律实行“规划先行,无规叫停”的管理办法。二是开展示范带动行动,启动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与评定工作。三是标准创建行动。依照农业部《休闲农庄建设规范》,结合湖南实际,尽快出台《湖南省休闲农业庄园建设标准》,修订《湖南省星级休闲农业庄园评定准则与管理办法》,制定《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评定准则与管理办法》,推动湖南休闲农业朝建设标准化、管理法制化、指导常态化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四是绿色创建行动,启动休闲农庄农产品原料基地绿色认证工作,形成以绿色食品认证为主体,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五是引资引智行动。制定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引进500个企业投资休闲农业,力争引进资金200亿元。六是组织创建行动。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调控,协会指导、行业自律”的原则,构建全方位的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休闲农业协会组织,强化协会服务功能,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局长)

 

第二篇:格尔木休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格尔木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发展都市旅游休闲农业,是有效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升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省农牧厅通知安排,我们开展了格尔木市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特色产业基地日趋扩大。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我市观光农业基地快速发展,品种增多、品质提高,如今集生产、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民俗展示等为一体的民族风情乡村旅游景点初具规模,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径。格尔木现有蒙古包、休闲园、农家乐等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企业374家,其中较具规模的有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高科园等综合性休闲基地三处。休闲农业推出的特色产品主要有礼品西瓜、人参果、樱桃番茄、有机枸杞、鲤鱼、鲫鱼、金鳟、虹鳟、绒鳌蟹、半细毛羊、牦牛、肉驴、梅花鹿等农畜产品,突出了特色农牧业发展。

(二)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随着格尔木市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旅游模式从单一旅游向旅游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民族风情游、农家体验游成为旅游业新亮点,集生产采摘、餐饮娱 1

乐、休闲度假、民俗展示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效益农业和农庄经济三者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尝农家特色土菜、摘时鲜蔬果”已成为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每年,仅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就接待市内外游客8万多人次,并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

1、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据统计,我市观光休闲旅游企业374家,带动直接从业人员1536人,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完成农牧业增加值1.73亿元,同比增长39.1%。仅水产养殖业可带动水产养殖户60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新增农业产值820万元。如郭镇中村马福元,过去是靠外出务工及家里薄田维持生计的农民,如今在金鱼湖旅游度假村经营骑马、沙滩摩托等项目,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2、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既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有机枸杞、青稞、蔬菜、半细毛羊等特色种养殖业和加工、运输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休闲农庄,都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积极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通过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专业种 2

养村12个,全市枸杞、青稞、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70.2%,特色作物种植比重提高到74%。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9家,带动农牧户3434户。农牧业实现总产值

2.81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枸杞销售产值达到7500余万元,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26.8%。

3、休闲旅游农业也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20xx年到20xx年,格尔木整合资金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4.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牧区通路、通讯、人畜引水和居住条件,使新农村面貌不断呈现出新变化。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927.74公里,为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建成公交候车亭102座,出租车临时停靠位100个,农村客运站8个,开通公交线路6条,城乡客运专线6条,乡镇卫生院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44个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个。二是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传播。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基地。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建立民族文化展示区,积极展示我市蒙古族、藏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和新农村建设成果。

二、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

(一)集群式发展迅速。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方面,坚持在政策引导、规划设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集群式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郭镇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休闲旅游区,高科园、园艺场观光采摘区,大格勒乡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区为主的三大休闲旅游农业特色区。

(二)品牌特色突出。格尔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部分企业在品质、特色上有较大的提高,围绕民族风情、科技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逐步打造出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型、垂钓休闲型、草原风景旅游型、特色餐饮休闲型、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如金鱼湖旅游度假村通过举办农民运动会、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已建成以草原风光为载体,集水产、动植物养殖、民族风情展示、民族文化及建筑为一体的蒙古族民俗与草原生态的专题类休闲农业园。

(三)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由于休闲旅游农业市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既有乡镇企业家、公司、合作社,也有以村镇集体、农民广泛参与的模式,也有城市下岗职工联合举办等方式。据统计,目前格尔木休闲农业的投资构成中,财政扶持资金约占20%,农民家庭投资约占16%左右,民间私人资本和工商资本约占64%左右。

三、主要经验

4

格尔木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策扶持、管理规范提高和积极有效服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推动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

(一) 重视产业规划,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规模

“十一五”期间, 格尔木市休闲农业发展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立足打造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城郊型、都市型、设施型、休闲型农业。近年来,市政府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资大力发展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逐步完成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建设、昆仑文化旅游景区改造、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了休闲农业的规模,为创建特色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仅20xx年安排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专项资金800万元、城乡一体化专项资金1716万元、支农资金300万元,启动了大格勒乡新农村示范园区、郭勒木德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工作。

“十二五”格尔木休闲农业发展按照《格尔木市关于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乡发展观念,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乡村城镇化、农牧民市民化、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围绕区域功能定 5

位,进一步调优产业布局,引导生产企业向园区聚集、服务企业向生产生活靠拢、土地向规模经营流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合理流动,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着力发展休闲农业经济,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旅游,打造城市后花园,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的转换。20xx年已建设格尔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投资1832万元;格尔木市宝库村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573万元;计划20xx年投资2110万元建设格尔木市五子湖生态旅游水产养殖开发项目。规划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二)注重政策扶持。一是政策指导。20xx年下发了《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休闲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范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参与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等的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在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规模休闲农业企业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并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项目扶持。20xx年格尔木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在青海省农牧厅和格尔木市政府配套项目资金的扶持下,组建了高原绿色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用了500亩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 6

20xx年在市政府支持下投资2600万元打造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发展特色民族休闲旅游产业;20xx年市政府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改扩建项目》争取资金430万元,整合企业贷款资金20万元和自筹资金260万元,改善了度假村外部的条件和蒙古包的硬件设施,对农家乐的房屋进行了改造。同时,昆仑文化旅游景区改造和五子湖生态旅游观光园开工建设。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休闲旅游农业是一个新的产业形态,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湖南在行政管理和中介服务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了由乡镇政府和企业管理部门主管、上下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在政策引导、信息统计、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创造环境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二是重视打造服务体系。引导成立农业合作协会,协会根据企业的需求,重点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管理咨询、宣传推介、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通过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和宣传推介,提高了休闲农业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举办特色产业推介会、乡镇农民运动会、州级种羊大赛和大型民族那达慕大会等活动,增强了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结合实际,通过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开办休闲旅游农业讲座、种养殖技术、休闲旅游就业人员上岗就业等培训班,从政策引导、基地建 7

设、服务质量等几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管理人才。

(四)积极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重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市政府筹资组织业务部门、乡村干部、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和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进行培训学习,协调当地休闲农业企业与外地休闲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了当地休闲农业发展水平。

四、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到休闲旅游农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平衡,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从产业内部看。一是布局有待优化,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多数企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低档次“农家乐”比较多,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三是人员素质不高,大多数员工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原来多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四是从投资主体看,工商资本投资仍占主体,农民投资偏小,不利于农民创业。

8

2、从外部环境看。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到解决“三农”问题大局上考虑,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管理服务上不到位。二是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地方的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内部建设还可以,但周边环境建设落后,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进入。三是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财政支持仍需加大。

五、对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的有效举措,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应积极从以下方面抓紧抓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目前多数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认识不一致,影响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9

2、要重视科学规划。任何一个产业都要一个科学的规划,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科学规划入手,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上下工夫,文化功能要把重点放在文化传播和特色文化打造上,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农村和农耕文化;生态功能上要突出生态、安全特色,形成独特的生态休假平台;科技功能上,要不断打造生产、科研推广、休闲观赏、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品种展示平台;载体功能就是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举办各类特色节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一是领导环境,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规范企业的发展,清理涉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乱评比、乱检查、乱达标和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二是政策环境,就是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三是舆论环境,也是社会环境,就是要在全社会打造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发挥社会的力量支持、维护、促进产业的发展。

10

4、要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创业辅导、融资贷款、管理咨询、宣传推介、规划设计、教育培训上加大工作力度。要把服务始终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初期阶段,重视创业辅导和教育培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要突出在行业规范、规划设计、市场推广加强服务。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既要有政府主导的准公益性服务机构,也有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主的商业服务组织,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5、要加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休闲旅游农业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项目开发,它的发展涉及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旅游、医疗、文化等,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链条上的经营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休闲旅游农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休闲旅游农业企业(中介组织)”,而基础是“农户”,其实质是“农户”通过休闲农业企业(中介组织)把自己与市场连接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产品价值链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以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农家乐等小型企业,城市工商资本可举办大型的休闲农庄、农业观 11

光采摘园,农业科研推广、企业单位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可采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创建,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确保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

6、要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