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题报告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体现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艺术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艺术、学习艺术、享受艺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艺术课堂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是当今教育的主题。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艺术教学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强调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教学方法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来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标新立异。特提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并在泸州市纳溪区普教科研区级立项,在此,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向关心帮助支持本实验的各位专家、领导以及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本课题的“目的意义”、“课题的可行性论证”、“研究的内容”、“具备的条件”、“采取的主要措施”等情况作以下报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课题来源:区级立项资助金项目

承担单位: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

项目负责人:杨顺龙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交融。

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就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如果我们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二)更新教学方法,把枯燥与创新形成对比,彰显魅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作

为一线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积极动脑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浓厚的兴趣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敏锐的观察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丰富的联想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独特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大胆的想象是创新能力的翅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特别是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创新精神更加成为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而艺术教学过程不同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新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艺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一种可能。当然这首先要求艺术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自始至终把培养人才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育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本课题的研究为农村初中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辟出一条科学的道路和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

“农村初中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国家政策、法规的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5)条规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

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创造教育理论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如果发挥得好,那么就能促进经济、科技、社会乃至人类的全面进步,所以教育要努力挖掘人的这种潜能,培养创造思维,创新精神,研究创造规律,传授创造技法。

(三)现实依据

我校建校十多年来,经过《农村初中校风建设研究》等近二十个课题研究成果的取得,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开展《农村初中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旨在探究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艺术教学的操作模式,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究,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四、课题的界定:

(1)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理念,创新是一个外来词,它含三层意思。①前所未有的。②重新组合的。③再次发现的。

(2)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含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①创新精神:

精神的意义非常广泛,但在个体层面上通常指动机、勇气、情绪、态度、倾向、心理状态、智慧等。由此推之,学生创新精神基本内容包括与发现新关系相关的学生的动机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

②创新能力:

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能力含以下五个方面:

⑴批判性思维能力。

⑵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学习能力。

⑷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国际竞争能力。

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具有::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和想象力等特征。 ③创新人格。

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综合表现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做人的意向和意志方向。 艺术创新教育,旨在运用创新与创造的特征,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点燃他们内在的火花,发展智力,启迪思想,发展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预计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一)目标:

1.探索和研究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艺术教学的操作模式。

在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总结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提炼出艺术教学的一般操作方式,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艺术教学模式。

2.创设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研究。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表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二)成果:

1.构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1)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巧引开拓--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3)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展现个性,创新中培养音乐能力

(5)增强创新实践,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深层挖掘,适时点拨,促进创新。

(3)对学生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促进创新。

(4)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

3、构建中小学生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1)在课题形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总结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炼出“创新教育研究”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种实践——音乐表现;自主探究——情感体验——多向交流——发展能力,并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创新性音乐教学模式。

(2)构建新的美术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方法。

欣赏课:相关素材——引导欣赏——学生评述——模仿创造的教学模式。 造型、表现:以看——摸——记——欣赏——尝试——想象——动手操作为教授的模式。

整体课的设计的教学过程简单为:联想的感悟——理解艺术语言——直观激情——动手实践——探究设计思路——交流讨论——完成项目——点评。

4.开发音乐、美术教育创新能力的校本课程。

六、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2.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3.构建中小学生音乐、美术创新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4.艺术教育创新能力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

(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 研究法、教学反思法。

七、研究的过程:(起止年限)

本实验规划三年,即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在微型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论证分析,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准备。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开题实施研究,进一步学习理论,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构建课堂教学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 善艺术课堂教学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构建艺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开发形成校本课程资料。

第四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总结升华阶段。收集整理、完善各类资料,以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课堂教学模式,校本教材课程资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为系列成果资料,申报结题。

八、具备的条件

1.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组,有专门负责教育 科研工作人员,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学校有先进的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本实验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技 术的补充。

3.本科研是在小课题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4.课题组有相应的经费保证。

九、承担的单位

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校

十、课题的指导单位

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局、区教培中心

十一、课题的管理形式

区校共管、以校为主

十二、课题的组织管理和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拟设下列三个组

1.课题专家顾问指导组:

潘盛明 泸州市教科所理论室副主任

杨 剑 泸州市纳溪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太龙 泸州市纳溪区教培中心主任

汪红云 泸州市纳溪区教培中心副主任

刘旭相 泸州市纳溪区教培中心科研室主任

2.课题研究领导组:

组长:刘彦殊

成员:刘黎明 陈文选 杨顺龙 刘平 代超 谭清宇

3.课题研究组:

组长:张琼

主研:尹文秀 孔晓辉 李冰 田宪芳

(1)定期研究,调查分析实验,课题组召开研究例会和学术、经验报告会,在顾问组的领导下,研究解决实验中的新问题,以便调控进程,完成研究任务。

(2)明确重点,分阶段实施,按计划完成各阶段研究任务,总结经验,形成 资料,以利结题。

十三、参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成果、论文、著作等

1.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资料一套

2.区级立项课题:《农村初中校风建设研究》资料一套

3.区级立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初中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实验研究》资料一套

4.校级微型课题:《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 究》、《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资料

5.获奖论文、刊发论文

获奖论文:

杨顺龙撰写的论文《转变角色,更新观念》一文获省级三等奖。

杨顺龙撰写的论文《初中数学总复习经验谈》一文获市级二等奖。

杨顺龙参与的《农村初中校风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获市级二等奖。

杨顺龙参与的《农村初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获区级二等奖。

杨顺龙参与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及实施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获市级三等奖。

尹文秀撰写的论文《沟通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尹文秀撰写的论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的教育科研之路》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张琼撰写的论文《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一文获市级二等奖。

张琼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

张琼撰写的论文《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张琼撰写的论文《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 张琼撰写的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初中教育现代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一文获国家级一等奖。

尹文秀撰写的论文《浅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方法》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

刊法论文:尹文秀撰写的论文《沟通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中国教研交流杂志上刊发

十四、经费概算

经费预算:课题研究经费共5000元。20xx年500元,20xx年1000元,20xx年1500元,20xx年2000元。

 

第二篇:“中小学办学特色”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建设小学课题组

一、 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中小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可用“热情有余,理性不够”八个字来概括。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办学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是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名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它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上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老师,总计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

直接反映,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

(二)选题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

要。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那么也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那么也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特色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对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它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特色,指的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对学校特色要作全面而客观的分析,既要考虑经验层次上的通俗用法,也要考虑抽象层次上的内在标准,而独特、优质、稳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标准。

二、研究目标:

(一)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探索与实施在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结合历史,提炼经验。

(二) 探索在特有的社会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律、基本要求、基本任务。

(三) 构建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真正将独特、优质、稳定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在标准。

三、研究内容:

1、确立办学特色是以学校教育哲学为灵魂、以课程教

学改革为基础、以独特优良的校风为标识、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这一认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实践操作框架,为中小学校长提供决策咨询。

2、归纳总结、分析、提炼特色

我们既要尊重过去的办学历史,又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其次就是校风、学风,这些方面的内容也是提炼特色的重要参考内容。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这些内容来提炼特色,那么提炼出来的特色可能就难免空谈,或者说不符合我校实际。

3、多方考虑影响办学特色的主要因素,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等。

4、提炼办学特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研究思路:

把握课题研究的问题域,梳理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背景情况,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课题的总体

框架包括有机联系的三个部分:理论研究、行动研究与案例开发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整理出一些符合课题

要求的资料,加以比较分析。同时不忘结合我校历史,从中吸取好的经验。

2.实地调查法。

理论工作者深入基层学校,参与调查,了解一些特色

中小学的特征,总结其经验。

3.行动研究

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校长、教师一起参与课题,共同讨

论,互相促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案例研究

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中小学,开发典型案例。研究者以

一种“价值中立”文体描述案例所处的真实情境,分析其中的特殊状况、典型事件和冲突,然后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六、实施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个阶段,即从2011.10——2015.10)

(一)准备阶段(2011.10——2012.3)

1、形成课题方案,上报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省立项为“十二五”课题;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

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状况;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2.4——2014.12)

1、了解办学特色的意义,确立具体的工作目标。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上下一致,形成“办学特色”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使学校各方面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2、尊重过去的办学历史,又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总结提炼出符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并将其发扬、巩固和完善。

3、坚持“校园园林化、环境育人化、行为规范化、活动系列化、校风优良化的有机结合,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其综合效益。

(三)总结阶段(2015.3—2015.10)

1、对三年的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对整体阶段进行评价,上报并申请结题。

2、将实验成果在全区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白先杰 (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

王艳玲(攥写课题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刘 俊(负责攥写结题报告)

李常花(负责攥写两篇调查案例)

张佳梅(负责攥写课题总方案和每年的课题方案)

赵淑丽(负责填写课题申请书,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及可行性分析,撰写开题报告。)

韩广胜(负责攥写两篇课题组研究报告)

崔吉芳(负责攥写每阶段的课题计划和课题总结)

黄 艳(负责填写课题研究手册)

李佳娜(负责填写结题申请表、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论文和经验材料。)

姜丽丽(负责日常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包括收集并保管课题材料,开题报告,每年的计划、总结、方案等,同时制作相片集、金点子集等)

此外,每人每年都要写个人的计划、总结,每年还需写一份有关课题的论文或经验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