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风电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 风电行业整体分析.... 1

1.1 对风电行业的基本认识... 1

1.2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变革历程... 2

1.3 我国风电的特点... 3

第二章 宏观环境分析.... 5

2.1 政策法律分析... 5

2.2 经济分析... 6

2.3 技术分析... 7

2.4 社会分析... 9

第三章 风电行业市场分析.... 10

3.1 行业产品供给分析... 10

3.1.1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及其分布.... 10

3.1.2 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12

3.1.3 风力发电量分析.... 14

3.2 行业产品需求分析... 16

3.2.1 产品市场需求量.... 16

3.2.2 区域市场分布.... 16

3.2.3 风电上网电价.... 17

3.3 风电行业发展优势分析... 19

3.3.1 资源优势.... 19

3.3.2 环保优势.... 20

3.3.3 技术优势.... 20

3.3.4 建设优势.... 20

3.4 风电产业风险分析... 21

3.4.1 市场风险.... 21

3.4.2 成本风险.... 21

3.4.3 技术风险.... 21

3.4.4 政策风险.... 22

第四章 风电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23

4.1 风电产业集中度情况分析... 23

4.2 风电行业“波特五力”竞争分析... 25

4.2.1 上游行业的影响.... 25

4.2.2 下游行业的影响.... 26

4.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27

4.2.4 风电替代品的威胁.... 27

4.2.5 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 29

4.3 风电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29

第五章 主要厂商分析.... 33

5.1 金风科技... 34

5.1.1 公司概况.... 34

5.1.2 经营情况概述.... 35

5.1.3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36

5.1.4 企业的竞争力评价.... 36

5.2 华锐风电... 38

5.2.1 公司概况.... 38

5.2.2 经营情况概况.... 39

5.2.3 企业经营战略.... 39

5.2.4 企业竞争力评价.... 40

5.3 东方电气... 41

5.3.1 公司概况.... 41

5.3.2 经营情况概述.... 42

5.3.3 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43

5.3.4 企业竞争力评价.... 43

第六章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5

6.1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竞争激烈... 45

6.2 风力发电机组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海上风力发电会是重点... 45

6.3 上下游一体化,零部件能够自给的企业会更具竞争力... 46

第七章 水电行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47


第一章 风电行业整体分析

1.1 对风电行业的基本认识

风力发电是指利用风力发电机组直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在风能的各种利用形式中,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我国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能密度可达300W/m2以上,3-20米/秒的风速年累计超过6000小时。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是沿内蒙古至新疆一带,风能密度也在200-300W/m2,3-20米/秒风速年累计5000-6000小时。

风力发电与核电相比,投资周期短、不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与太阳能相比具有成本优势,更接近火电与水电的成本;与生物智能和潮汐能相比,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目前,风能是除了火电、核电、水电以外的第四大电力来源,是近几十年内实现电力清洁化、满足电力消费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风电行业作为新能源发电行业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风力发电具有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投资少;装机规模灵活和技术相对成熟的优点,所以很受市场的青睐。但其也有一定的缺点,即有噪声和视觉污染;占用土地量大;不稳定不可控而且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仍然较高的。

1.2 我国风电行业发展变革历程

中国的并网风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总装机容量年增长将近40%。总体来看,中国的并网风电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示范阶段(1986年-1993年)

此阶段主要是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风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

(2)产业化建立阶段(1994年-20##年)

原电力部1993年底在汕头“全国风电工作会议”上提出风电产业化及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规范化的要求,1994年规定电网管理部门应允许风电场就近上网,并收购全部上网电量,上网电价按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高出电网平均电价部分,其差价采取均摊方式,由全网共同负担,电力公司统一收购处理。由于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贷款建设风电场开始发展。后来原国家计委规定发电项目按照经营期核算平均上网电价,银行还款期延长15年,风电项目增值税减半。但是随着电力体制向竞争性市场改革,风电由于成本高,政策不明确,发展缓慢。

(3)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20##年至今)

为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风电,国家发改委从20##年期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每年一起,通过招标选择投资商和开发商,目前已经进行了四期,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开发规模,提高国产设备制造能力,约束发电成本,降低电价。从20##年开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事实细则,包括要求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发电上网电价优惠以及一系列费用分摊措施,从而促进了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中国风电不如了快速增长时期。

1.3 我国风电的特点

(1)设备国产化率提高

设备国产化率快速上升,如600kw和750kw机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而1.5MW的机组国产化率也超过85%,同时更大功率的机组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另外,国内企业设备市场占有率也得到快速提高,如整机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已从20##年的不足50%提高到了20##年的70%以上。

但目前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如机组主要轴承、风机控制系统等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主要轴承的可靠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而其它如叶片、齿轮、电机等虽也有一些差距但相对较好。

(2)风电行业的供应商的产业链延伸

目前风电行业的整体态势是,风电行业的上游供应商-整机制造向上游延伸做零部件,零部件制造向中游延伸做整机。而随着风电整机制造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整机制造企业开始涉足风电行业下游风电场开发,希望以此带动自身风机销售。

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事风电场开发,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只负责风电场前期测风,并不直接进入风电场运营。由于测风时间往往需要一年,一些想进入风电行业小型电力企业,往往不具备相关人才,又想节约时间成本,便选择与整机制造商合作的方式,待测风与风机安装完成后,便接手风电场。另一种模式则是整机制造商先将风电场运营一段时间后,再伺机找下家出手。无论哪种方式,核心都是以开发带动风机销售。目前风电开发的前十二大开发商都是央企,这些企业资金雄厚,中游的整机企业与他们合作绑定是整机企业开发风电场更为现实的路径。


第二章 宏观环境分析

2.1 政策法律分析

为鼓励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政府推出了包括税收、补贴等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其中的主要政策导向是:

一、鼓励大功率风机实现国产化,加强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轴承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如给予风电整机、零部件企业首50台兆瓦机补贴;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等,这使得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二、通过事先公布标杆电价,规范风电价格管理,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投资预期,从而进一步推动下游风电运营商加快风电场开发建设,如给出四类资源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的风电标杆电价,此外风电场经营企业还可获得增值税50%返还的优惠,以及08年后所建风电项目在获得第一笔风电收入后享受“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而事实上,一些大型风电场运营企业如龙源电力、中国风电在获得上述优惠政策后,已经开始盈利,龙源电力增值税返还优惠和CDM收入分别约占净利润的17%和15%,若考虑风电占整体盈利比重影响,这两项合计比重将上升到50%左右,而另一部分企业由于早期特许招标上网电价较高,以及CDM项目所带来的收益,也已实现盈利。

三、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禁止落后技术产品和非准入企业产品进入市场。

2.2 经济分析

“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财政部长指出,财政部门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面临抑制通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两难选择,“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八字调控思路将指导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20##年,国家在稳定物价的同时,货币政策逐渐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是国家整个调控转型的开始。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调控也有可以逐步转向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方案。另外,国家的投资仍会保持适度的增长,但是投资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国家将严控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将更多地投向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国家也将更多地关注民生领域。由此可见,国家现在对改善民生、节能减排事业、绿色或低碳经济的政策倾斜度在逐步加强,国家财政资金的安排、贴(低)息贷款的安排在这些领域会有较大份量的体现。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但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风电装机的快速增长更多的是一种“补发展”,与经济关联性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密切,因为目前国外平均的风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相差甚远,鉴于我国丰富的风电资源,从机会成本角度看,不开发就相当于变相消耗大量煤炭,在这种思维下,风电获得政策支持和大量企业追逐;第二,我国在取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电网负荷大幅提高,而电网建设则相对滞后,这导致某些地区尤其是风电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电网负荷根本无法满足风电全额上网的要求,从而“变相”出现了风电过剩的局面;第三,某些地区风电场大量建设到期是适应我们经济发展现状,还只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目前难以确定。我国目前的风电场大都是路上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并网的仅有两个,而路上风电有个致命的缺陷是:我国是有风的地方就有沙,风沙对风力发电设备磨损非常厉害。现在风能发电风机应该是20年的寿命,但是如果有风沙的侵蚀寿命还到不了20年。

2.3 技术分析

我国从1985年开始研制并网型风电机组,产业化的道路也由最早“引进采购”发展到目前的“引进消化+自主研发”。中国的风电产业走过了20多年的荆棘之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世界各国及中国风电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无可质疑的一点是,风电技术的发展是决定风电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兆瓦级风电机组的制造技术。全国已经生产或准备进入大型风电机组制造的整机生产企业有70多家,产品已安装到风电场的约30家,初步形成了入围全球风机制造十强的东汽、华锐、金风等龙头企业。1.5MW风电机组已经能够批量生产,单机容量最大达到了3MW。同时,风电设备制造和配套部件专业化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能够批量生产发电机、齿轮箱、叶片、控制系统、变桨和偏航轴承、叶片等零部件。

总体而言,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继续增大

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旧式机组单机容量仅为20-60kw。而今天在风电市场上销售的商业化机组容量一般为600-2500kw。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是由德国Repower公司生产的,容量为5MW,叶轮直径达130ITI,安装在120131高的塔架上,预计20##年将开发出l0MW的风电机组。目前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主要有定桨距失速型和变速变桨距型。对变速变桨距型风电机组,从风轮到发电机的驱动方式又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通过多级增速箱驱动双馈异步发电机,简称为双馈式;第二种是风轮直接驱动多极同步发电机,简称为直驱式或无齿轮箱式,直驱式风力机具有传动链能量损失小、维护费用低、可靠性好等优点;第三种是单级增速装置加多极同步发电机技术,简称为混合式,混合式设计旨在融合双馈式和直驱式机组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芬兰WinWinD公司已开发出容量1.1MW、叶轮直径56in的混合式风电机组。

(2)海上风电悄然兴起

海上风电场是国际风电发展的新领域。开发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动机是因为海上风速更高且更易预测,海上风电场的发电量比陆地高出20%-40%。且随着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稀缺性已经有所显现。

(3)变桨和变速更具发展优势

因为变桨距调节提供了更好的输出功率品质,因此变桨距调节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选择。而通过控制发电机的转速,能够使风力发电机的叶尖速比接近最佳值,提高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效率。

(4)直接驱动和混合驱动技术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齿轮传动不仅降低了风电转换效率和产生噪音,同时是造成机械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为了减少机械磨损需要润滑清洗等定期维护。采用无齿轮箱的直驱方式虽然提高了电机的设计成本,但却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以及运行可靠性。因此,直接驱动和混合驱动技术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2.4 社会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增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第三章 风电行业市场分析

3.1 行业产品供给分析

3.1.1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及其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将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如果陆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0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5000亿千瓦时电量,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按等效满负荷2500小时计,每年可提供1.8万亿千瓦时电量,合计2.3万亿千瓦时电量。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就各种新能源发电方式在储存量上对比来看,虽然太阳能的资源量是最多的,相当于2.3万亿吨标准煤,不过,其现在发电成本很高,还有待技术上的改进和成本的缩减;水电发电是我国现在在新能源中利用最高的一种发电方式,而且在技术上已经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过其资源总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其资源量为1.8亿kw,可开发量为1.28亿kw,相当于1.4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小水电的开发量为20%左右,预计到20##年,我国小水电资源将开发完毕,届时可以形成1亿千瓦的装机水平。然而小水电在缺水的西部和北部受到了约束;而我国北部和西部风电的资源量相当的丰富,利用的空间还很大。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

图表3-1 全国平均风速分布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局

图标3-2 中国陆地1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就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风能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区: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包括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近200KM宽的地带,风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可达500W/m2以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2亿KW,约占全国可利用储量的79%。

该地区风电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的开发风电场。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2、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

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的影响,每当冷空气南下到达海峡时,由于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区。我国有海岸线约1800KM,岛屿6000多个,这是风能大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地区。

沿海及其岛屿风能丰富带,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风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功率密度在500W/m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仅在距海岸50KM之内。

3、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地区

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风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可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风能也较丰富,如鄱阳湖附近较周围地区风能就大,湖南衡山、湖北的九宫山、河南的嵩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黄山、云南太华山等也较平地风能为大。

3.1.2 风电装机容量分析

20##年风电装机容量实现了大的跨越,截止20##年底,并网运行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80.43%,占全口径总装机的1.85%,较20##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涨幅为近几年来最大。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截止到20##年底,中国(不含台湾省)风电累计装机超过1000MW的省份超过9个,其中超过2000MW的省份4个,分别为内蒙古(9196.2MW)、河北(2788.1MW)、辽宁(2425.3MW)和吉林(2063.9MW)。内蒙古20##年当年新增装机5545MW,累计装机9196.2MW,实现150%的大幅度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风能协会

图表3-3 20##-20##年风电装机情况

从风电分布地区看,风电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2009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省市为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达503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98.81%,风电装机容量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对内蒙古电网形成很大压力,电网负荷透支严重,而调峰装机容量偏低及风电外送通道狭窄,导致风场“弃风”现象严重。

其次是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装机容量分别达163、141、140万千瓦,占当地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达6.42%、8.81%、7.31%。20##年东三省风电装机容量也实现高速增长,各主要风电集团纷纷进驻,但东三省面临的问题同样突出,最为重要的还是风电并网问题,电网建设落后,电网负荷透支,完全不能满足电网全额上网的要求。

装机容量位居第六的是江苏,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同比增长83.33%,占当地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仅为1.74%。江苏处于东部沿海风电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带,具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预计未来将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主阵地,而且此处发展风电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上网不成问题,东部地区处于发达地带,电网负荷承受量远远高于东北西北地区,大规范风电上网对电网的冲击较小,而且东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很容易建造抽水蓄能等调峰工程,而且东部地区太阳能、生物质、水电等都比较发达,对解决风电不稳定问题相对容易,风电全额上网易实现。

位居第七和第八的分别为新疆和甘肃,虽然目前两地风电建设“风风火火”,但目前并网的装机容量仅为81万千万和75万千瓦。但两地也开始出现并网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值得庆幸的是两地已经认识到其风电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始对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并建设超高压电网。如20##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了新疆与西北地区的电力联网工程——750千伏哈密-安西输变电建设项目,这意味着新疆至内地的“电力高速公路”建设将全面展开。甘肃兰州—酒泉—瓜州的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也于20##年3月开工,河西走廊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规划研究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随着这些超高压电网的建成,将部分缓解西北地区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但它也只解决了部分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弃风”问题,智能电网的建成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出路。

3.1.3风力发电量分析

截至20##年底,全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87407万千瓦,同比增长10.23%。其中,水电19679万千瓦,占总容量22.51%,同比增长14.01%;火电65205万千瓦,占总容量74.60%,同比增长8.16%;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同比分别上升0.74个百分点和下降1.45个百分点;风电并网总容量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

截止到20##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7万千米,同比增长11.38%,其中,500千伏线路回路长度为12.19万千米,同比增长12.85%;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设备容量16.51亿千伏安,同比增长17.09%,其中500千伏公用变设备容量为6.28亿千伏安,同比增长19.44%。

20##年,全国基建新增生产能力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基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8970万千瓦,其中,水电1998万千瓦,火电6076万千瓦,风电897万千瓦,在新增设备容量中,水电占22.17%,火电占67.73%,风电占10.00%,分别较上年降低1.16、3.39和上升4.58个百分点。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4.03万千米、2.72亿千伏安,其中500千伏及以上分别为1.65万千米、1.36亿千伏安,新增特高压(含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为2078千米和850万千伏安。

3.2 行业产品需求分析

3.2.1 产品市场需求量

图表3-4 1999年—20##年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市场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3.2.2 区域市场分布

20##年,宁夏、青海、内蒙、新疆、广西、河南、甘肃等省用电增速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2%)。而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等省用电增速居全国后列。

图表3-5 各省用电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3.2.3 风电上网电价

自20##年以来,国际发改委价格司为了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依据资源开发成本来确定电价的制度,核准了10多了省市、70多个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20##年7月24日,在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中,首次按照资源区设立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20##年8月1日以后,在四类资源区新建的陆上风电项目,统一执行所在风能资源区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今后根据建设进程另行制定。四类风能资源区具体情况如下:

图标3-6 20##年全国风电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在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之前,风电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这表明,我国开发建设风电场全部采取特许权形式来完成,即能源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上网电价,由上网电价最低者中标。按照有关规定,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招标定价,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核准定价。由于收购上网风电的电网企业均为中央企业,其利润与地方政府关系不大,从而使大部分地方政府核准项目的电价高于组织招标项目的电价,市场的公平竞争受到破坏。

招标形式确定上网电价存在着很多技术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预期上网电价的确定。风电项目通过可研阶段的设计,基本能够推算出较合理的上网电价,但在招标确定电价的过程中,任何投标方均不可能将其投标电价在开标前提供给发改委,而且发改委在开标之前也很难拿到详细的测风资料,因此,发改委在评标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来辨析各家报价的合理性,导致电价制定过程中不确定性增加。

同时,还会影响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由于招标上网电价政策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风电行业对投资的吸引力减弱,这势必会影响到风力发电机组的需求量。此外,由于最终确定的上网电价很可能低于项目所能承受的最低电价,这样投资方降低总投资的主要途径就是压低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使得机组厂商的利润下降,盈利能力变弱,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变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风电机组厂商可能被逐渐拖垮,进而导致我国风电行业与国外风电行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此次发布的的《通知》,对于风电领域而言是长期的利好政策。明确了标杆上网电价以后,如果统一招标,核定投资成本,估算出有一定利润空间,风电场可以盈利,就会激发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加大风电企业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商的积极性。风电设备制造业方面,在标杆定价前,在招标过程中,为了拿到电厂经营权,投资方和设备制造方都竭力压低价格,利润空间压缩。另外,国产风机在技术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而现在大部分风场设备是由风电设备商负责维护,必然会影响运营。标杆电价的确定,使风电企业能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在风机整机制造与竞标中,技术过硬、规模大的企业有相当大的优势,真正实现优胜劣汰,能够促进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整合。

风电实行标杆上网定价以后,将使龙头企业占有优势。风机运行环境比较恶劣,所以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在政策的推动作用下,小的风机厂没办法与大的企业竞争,会在以后逐渐消失。而整机企业,自身零部件配套能力越强,产业链越完善,可能以后占绝对的优势。如金风、华锐等,市场变大后,只要产能跟得上,必然会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这个利好政策的出台,调动了风电产业的积极性。可以预计,如果再有大规模的风电场招标,风电企业盈利空间会提高。

3.3 风电行业发展优势分析

3.3.1 资源优势

太阳对地球的辐射能约有2%转变为风能。世界气象组织预计全球风能总资源量约53万亿千瓦时,约是水力资源的10倍,相当于10800亿吨标准煤产生的能量,约是全世界目前能源消费量的100倍,目前已开发的风能仅占全球风能资源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我国风力资源列世界第三,排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估,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而截至20##年底,中国已开发的风电资源仅占可开发风电资源的0.5%。

3.3.2 环保优势

目前,国际社会日益感觉到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纷纷采取措施试图遏制环境问题的恶化,措施之一就是扶持清洁新能源的发展。风电是一种可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清洁新能源,因此在CDM涉及的项目中风电占比极高,占到了一半以上。

目前中国的CDM项目交换绝对量仅有风电发展规模更大的印度的五分之一左右,中国风电的CDM项目潜力远远没有充分挖掘。而风电场CDM项目的实施又提高了风电场经营者的盈利空间和积极性,每交换1千瓦小时风电碳排放权,可获利0.07-0.1元左右。

3.3.3 技术优势

化石等一次性能源的特点如环境成本增加、不能再生等决定了成本将不断上涨;而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效应的发挥,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而在众多新能源中,风电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近些年,随着风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并网性能不断改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风电设备在全球能源设备中脱颖而出。

风电机组约占风电投资的70%,随着风电技术的成熟和规模效应的显现风电机组价格不断下降,由此带来风电成本的持续降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风电成本下降较快;90年代中期以来,成本下降趋缓,即使这样,风电成本也达到每5年下降20%,照此速度,到20##年,即使没有补贴,风电的成本将接近常规的能源。

3.3.4 建设优势

风电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建设周期短,不像火电、水电的建设,需要用年来计算;在有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建设只需要以周、月来计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风场的建设,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布局。同时,风电场的装机规模灵活,可根据资金多少来确定,为筹集资金带来便利。

此外,风电场建设实际占地少,对土地要求低,在山丘、海边、河堤、荒漠等地形条件下均可建设。风力发电运行简单,可完全做到无人值守。并且在发电方式上还有多样化的特点:既可联网运行,也可和柴油发电机等级成互补系统或独立运行,这对于解决边远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3.4 风电产业风险分析

3.4.1 市场风险

我国风电项目建成后面临着较大的无法并网的困境,造成风机利用小时数的不断下降,提高了风电场的正常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让企业承担了极大的偿债压力,将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还款风险。

3.4.2 成本风险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仍依赖进口,这将提高了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最终使得风力发电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而在特许权招标过程中,开发商一味的相获得开发权,不断压低投标价格,最终将使企业所报出的上网电价无法承受高昂的发电成本,严重影响了风电场建成后的投产运营。

3.4.3 技术风险

风电设备国产化的提出对国内风机行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给予,行业规模扩大速度惊人。同时,由于风机运行环境恶劣,对质量的要求加高。但是为了抢占市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没有完全掌握技术便盲目投产,不顾风机的质量。造成风机在运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降低了风电场的运营效率。

3.4.4 政策风险

我国风电产业缺乏商业化运作机制,风力发电企业的主体是电力公司的直属企业或独资子公司、电力公司控股的股份公司及与电力公司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而完全独立的风力发电企业还是极少数。

整个风电市场是基于政府优惠政策、国际赠款或优惠贷款以及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旦这些扶持措施不能再保持下去,整个风电市场将迅速萎缩,从而给整个产业带来风险。实际上,风电场的建设在中国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缺乏商业化运作,风电项目需要各级政府层层审批,机构和体制上的复杂性往往使项目陷入尴尬的境地。


第四章 风电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4.1 风电产业集中度情况分析

从宏观区域分布来看,由于风电受限于自然条件,我国风电场区域集中度较为明显,风电装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甘肃、江苏和新疆这8个地区,20##年和20##年这8个地区总装机并网量分别达735万千瓦和1323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量均超过82%。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很难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考虑供需平衡,政府明确提出产能过剩可以对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低端风电机组设备制造的企业起到警示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浪费,同时也有利于产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产品和技术升级,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20##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风电设备制造业也显示出集中化趋势。随着国家限制低端产能策的陆续出台,风电设备制造业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

20##年风电整机制造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三大风电整机制造商在新增风电装机中的比例分别为18.12%、22.45%、16.86%,总计达到57.43%。20##年风电装机中,华锐风电新增装机349.5万千瓦,金风科技新增装机272.2万千瓦,东汽新增装机203.5万千瓦,三家企业合计825.2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市场的59.7%,独据大半市场。排在第四位以后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最高不到80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在10~80万千瓦的企业有16家,占我国新增市场的36.1%。20##年新增装机低于10万千瓦的有20多家企业,多数企业刚刚进入样机试运行阶段。这些企业合计装机55.12万千瓦,仅占全国新增市场的4%。这表明风电整机市场集中度在逐步提高,梯队层级越发明显。第一梯队的华锐、金风和东汽,与第二梯队差距越来越大。其中,第一梯队的三家制造企业均超过200万千瓦,而第二梯队中,没有一家超过100万千瓦。而第三梯队大多数尚处于样机生产阶段

一系列的风电设备制造业行业规制和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风电产业的集中。我国目前涉足风电整机制造的企业已经超过80家,但真正能够批量生产的制造商只有10家左右。限制低端风电设备产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导向不言而喻。作为新兴产业,风电产业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现在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到风电设备整机制造领域的企业有七八十家。而在国际风电设备市场上,知名企业也就六七家。我国的风电设备市场过于分散,每家企业的产量过低,竞争力薄弱。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指出,要引导风电设备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低水平扩张。在我国众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真正形成批量生产的只有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风汽车3家。政府将支持风电领域并购重组,希望能够产生3-5家跻身全球十强的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并且表明要严格控制风能设备的产能低水平扩张,要严格控制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低水平扩张。政府鼓励生产成本更低的3兆瓦、5兆瓦风电设备,加强风电设备制造业招投标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加快风电设备制造业标准检测认证和公共技术体系建设,加强风电设备制造业自主化工作,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这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相吻合。德国和美国市场上前三大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分别高达85%和73%,中国的竞争格局亦将朝此方向演变。同时,预计国产风机份额会继续增大,原因主要是外资设备价格提高,且无法参与特许权招标。

4.2 风电行业“波特五力”竞争分析

4.2.1上游行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比较集中,真正能够批量生产的制造商只有10家左右。而发改委为了抑制风机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支持风电领域的并购重组,以产生3-5家跻身全球十强的国内风电设备企业,并且表明要严格控制风能设备的产能低水平扩张,要严格控制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低水平扩张政府鼓励生产成本更低的3兆瓦、5兆瓦风电设备。在我国众多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真正形成批量生产的只有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风汽车3家。国产风机的相对垄断能力会有所提高。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风电设备对国外厂商有较强的依赖。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前几年我国风电市场开发迅猛,开发商大量采购国外风机设备。由于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欧美各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纷纷提高产品售价,并严格控制技术转让。在2006至2008的3年间,进口风电设备的价格上涨了20%以上。目前这种局势在逐渐好转,20##年由华锐、金风和东气提供的新增装机占总新增市场的59.7%。来自国外的风机垄断压力有所缓解,但国内风机的发展趋势显示国内风机产业的集中正在逐步增强,二者之间确又相互制衡。预计在短期内,风电行业来自上游产业的负面压力减弱,这主要是,上游行业中国内国外企业的竞争逐渐展开。

4.2.2下游行业的影响

风力所转化的电能能否上网送出对风电存在的意义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即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我国电网建设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年7月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37.5万公里,电网规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电网线路损失率从20##年底的7.52%下降到今年1至7月份的6.44%。然而,在风电项目中,电网仍然是个问题。

由于目前电网建设问题会造成某些项目暂时无法并网,给投资商带来一定损失。电网接入滞后于风电场建设的原因是风电的发展快于电网发展,风电项目的审批快于为风电配套电网项目的审批。风电项目的审批、投资和建设由风电投资商负责,与其配套的升压站及输电线路项目则由电网企业自行审批、投资和建设。一般情况是先有风电项目,电网公司同意该项目的接入方案后,风电项目基本可以申请核准了,而电网公司才开始进行自己负责建设配套部分的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审批、资金准备等,配套项目的审批与风电项目的审批过程一样,所以电网配套会慢一拍。风电和电网项目之间迫切需要协调。这一问题,目前正越来越收到政府的重视。

另外,大规模风电并网及运行调度技术仍然需要中国自己想办法解决,国外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风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是其固有特点,无法改变,只能通过风电场功率预测技术使其变成有规律可循并且在一定准确度内预报,变被动为主动,而“智能电网”或将成为改善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智能电网具有更为强大的兼容性,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然而,智能电网的建成时一个漫长的过程。

4.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风能的开发利用。从2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开发方式,旨在通过风电开发权招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风电上网电价,并推进风电设备国产化。20##年初,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招标权由国家能源局发起。20##年3月,国家能源局向辽宁、河北、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省份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申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这标志着,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开始启动。

风电行业受到政府较为有力的支持,目前通过特许招标权进入风电行业,竞争机制较为完善。然而,由于风能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区域来看,我国风能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内陆一些湖泊或特殊地形区域,海上风能也较为丰富。风电场必然在这些区域建立,故自然条件的因素也对进入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另外风电场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总体而言,对潜在进入者而言,有一定门槛,但并非高不可攀,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4.2.4 风电替代品的威胁

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替代品为水电、核电和光伏发电。

水电:20##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87407万千瓦,同比增长10.23%,其中,水电19679万千瓦,增长14.01%,约占总容量22.51%,较20##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我国水电成本低廉,运行可靠性高,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我国水力资源丰富,20##年水电开发程度只有36%左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水电是中国是十分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目前经济条件下实现节能减排的首选。

然而水电存在其固有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移民安置问题。目前水电建设的移民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问题。中央层面也重新审视水电开发战略,从“大力发展水电”战略转变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发水电。”我国移民政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移民政策正在从“一次性补偿”向“长效性补偿”的过程转变,而水电上网电价的上涨给“长效性补偿”机制提供资金支撑。由于水电建设必然要截断河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但需要客观对待该问题,开发水电除了发电企业追求发电效益以外,还有灌溉、防洪、航运等综合效益。

核电:核电并不受到电网调峰瓶颈的限制,使得核电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头。自从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于2007投产以来,截止到20##年底,我国未有新的核电站投产,全国核电装机容量保持在885万千瓦,占全国装机容量的1.01%。20##年核电产量为692.6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7%,占总发电量的1.90%。

核电的发展受制于技术研发水平。我国现有6座核电厂11台机组,却有5种堆型,影响了技术研发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增加了运行管理成本。相比与我国同时开始发展核电的韩国,已经开始在海外拿核电建设项目,我国的核电技术水平还过分的依赖于国外技术。另外,目前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核原料是铀金属,但铀资源极为稀有,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有万分之二左右,同时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根据预测,到20##年,世界核电站对铀的年需求量将达到7.5万-8.5万吨,20##年将为8.5万-10万吨。长期来看,铀资源未来将是非常短缺的。

光伏:太阳能发电,可能是最早进入中国老百姓家中的新能源技术了。20##年四季度金融危机给光伏产业带来的严寒一直影响到20##年一季度,20##年第四季度和20##年第一季度,情况迅速恶化,光伏电池出货量环比增幅分别降至-13.89%和-20.78%。20##年第二季度,情况才有所好转。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光伏市场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欧美众多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乐观预计,至20##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都将保持在50%以上,届时光伏电池的年产量将达到35GW。

然而光伏的发展难点在于光伏上网电价难产。虽然很多地区有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然而光伏电价政策的迟迟不退出,使很多投资者按兵不动。目前,国家对太阳能发电的整体规划仍未出台,总体的发展规模要做多大直接决定了补贴扶持力度。目前的政策形势还不确定,导致光伏产业发展步骤趋缓。

总体而言,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风电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行业。风电替代品对风电造成的威胁不大,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新能源始发展的热点,近年风电正是得到大力推广的时期,另一方面就在于核电、水电的发展都有社会负效应,并且核电需要的铀金属也十分稀缺。

4.2.5 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

从目前来看,风电行业还处于高成长期,目前不存在明显的竞争。

4.3 风电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产业的生命周期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创阶段,公司总是试图吸引客户对其产品的注意力。当产业进入到增长阶段,潜在的竞争者被吸引并进入该产品市场,市场竞争加剧了。当这种产品满足了市场上所有的客户需求时,增长率开始降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这时尽管增长有所减缓,但新的竞争者可能还在进入该市场。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每一个公司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逐渐变成了更小的碎片,市场份额已经变得非常分散。行业进入了衰退阶段后,整个产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产业中的竞争者通过转产逐渐推出该行业。

图4-1    产业生命周期

风力发电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风力发电不消耗矿产资源,发电过程对环境没有破坏影响,在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今天,风电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

综合我国风电近年的发展状况,可以认为我国风电产业正处于成长期,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潜力。

一是,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中国综合资源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合作,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支持与资助下,对我国部分地区的风力资源进行了详细测算。根据该测算结果推测,我国陆地可以安装14kW的风力发电装备,如果考虑海上,总资源量将达到20亿kW以上。另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10m高度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7亿多千瓦。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25~30年,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随着海上风电场技术的发展成熟,海上风电将来必然会成为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二是,我国风电装机量正在迅速增长。风电技术的逐渐成熟:20##年风电装机容量和锋利发电量都实现了大的跨越,截止20##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80.43%,占全口径总装机的1.85%,较20##年末提高0.72个百分点,涨幅为近几年来最大。从风电装机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20##年我国风电发电总量达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16%,增幅创新高。这点可以详见第三章第二点的分析。

三是,风电大发展的政策东风迎来风电行业的美好前景。风力发电从“十五”开始写入我国电力装机规划,而“十一五”、“十二五”期问,规划容量大幅增加。从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风电行业出台的一些列政策,可见风电行业正面临大好前景。尤其是风电上网定价和能源法等相关政策(具体政策详见第二章第二节),对风电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信息。提高了风电行业的积极性。

四是,能源问题推进风电的长足发展发展。除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外,另一主要的驱动力在于京都议定书的实施。采用了绿色电源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在于供应设备的安全性,使风力发电设备在全球能源设备中脱颖而出。预计到20##年底,全球累计安装量达235000MⅣ风电占全球总供电量市场的2.3%。我国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高效利用新能源节能减排是当务之急,风电行业作为技术成熟的新能源产业必然受到青睐。

目前,风电行业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广阔,正处于成长期。预计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然而不可忽略其存在的风险。


第五章 主要厂商分析

20##年底,全国共建设423个风电场,总容量达2268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2.6%。实力强的几家整机制造商都陆续在江苏省进行了产业布局。在江苏省大丰县的3块风电场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并分别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龙源电力和华电国际获得,大唐国际、广东核电和华润电力等国有企业还在争抢其余的11块风电场。

(1)风电场开发形式及定价

风电场的开发主要由两种形式:特许权招标和地方政府审核的非特许权招标项目。从20##年开始到20##年我国共进行了5次风电特许权招标,20##年又进行了内蒙古525万千瓦的重大项目招标。

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通知》规定,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将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制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今后新建陆上风电项目,统一执行所在风能资源区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今后根据建设进程另行制定。

此次标杆电价的确立激励风电企业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国有电力集团对风电行业的垄断,民间资本进入风电行业。

(2)风电场运营商盈利空间

目前我国风电已经实施并网,在目前的风机成本下,我国大型风电发电企业的风电平均成本约为0.35~0.40元/千瓦时,而风电电价在0.51~0.61元/千瓦时,大部分风电场能实现盈利。

假设风电场的规模为100万千瓦,运营的时间为20年,风机价格采用20##年5月内蒙古525万千瓦招标的除税平均价格4500元/千瓦,按照0.51元/千瓦时的电价,年平均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为2700小时,我们假设采购风机的成本为风电场20年中总成本的70%。据此进行测算,可以计算得内部收益率IRR为6%左右。

风电场的盈利空间将存在于管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年满负荷利用小时数增加和风机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下降。因此,未来随着风机供需状况的改善,风电场较强的议价能力将得以体现,风机的价格将继续下降,风电场的盈利水平将在未来稳步提高。

5.1 金风科技

5.1.1 公司概况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风科技,英文名称:goldwindScience&Technology)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10000万元,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是经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20##年12月31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并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2001]29号文批准,在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采取整体变更设立的方式,于20##年3月26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为3230万元,分别于20##年、20##年和20##年三次增资扩股至45000万元。公司的发起人为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即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新疆风能研究所、新疆太阳能科技开发公司、北京君合慧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武钢等九位自然人。发起人以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3,234.35万元折股,整体变更设立本公司。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及销售;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引进与开发;风力发电机零配件的制造及销售;风机制造及风电场建设运营业务的技术咨询服务,中试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及运营。经营本企业资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主要产品。主营业务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开发研制、生产及销售,中试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及运营。

公司目前在全国设有四个总装厂,分别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面积6000m2)、河北隆化(面积4600m2)、浙江温州(面积2200m2)及广东惠来(面积3000m2),可实现年产500台套风力机的装配与试验。

5.1.2 经营情况概述

20##年,金凤科技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6.28%、70.39%、71.21%、90.87%,主要原因是国内风电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公司业务规模符合行业整体变化趋势,保持快速增长。

20##年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1.5MW机组进入批量化生产,实现了规模效益,同时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是公司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为应收账款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较上年大幅降低。

20##年公司总资产、股东权益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4.52%、39.43%,主要原因是公司20##年度业务规模扩大,利润增长。

20##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上升,每股净资产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股本较上年同期增加40%,20##年4月公司实施了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20##年末总股本100,000万股为基数,按10:4的比例派送红股,每10股派2.80元(含税)现金。

5.1.3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金风科技充分利用中国风电产品的高速发展,规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低成本和接近市场的优势,建立了“以研发、市场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风电系统解决方案,整合制造资源的发展路径,同时利用自己在行业沉淀多年的经验以及与政府形成的关系,积极向风场运营发展。

在金风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是经营战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积极地的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优化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在公司股权结构当中,公司高管持有金风约10%的股权,治理结构完善,激励充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年12月,公司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建立了资金平台。企业通过收购德国VENSYS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更加奠定了公司研发和制造环节的国际化优势。此外,金风管理团队拥有二十年国内风电开发经验,是国内最早涉足风电产业开发的企业,拥有国内经验最为丰富的风电技术开发和管理团队,这一宝贵的经验使得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开发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销售以及风电技术产品的销售等附加值极高的盈利模式,从而使公司成为国内风电行业的唯一。在持续不断提供优质风机产品的同时向客户提供风电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形成金风核心竞争力。

5.1.4 企业的竞争力评价

由于风电用户对质量风险高度敏感,品牌以及完善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对维护客户关系,长期发展风电设备业务极为重要。金风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的公司之一,走过了进口整机、风电场运行维护、引进技术生产、共同开发到自主研发的道路;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有多年积累的丰富风电行业经验。国际化水平是决定风电设备企业成长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公司通过收购德国Vensys并在德国建厂,为金风建立国际化的品牌和服务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在竞争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市场竞争风险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上主要风电设备制造商先后在国内设厂,国内企业也以各种方式进入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公司未来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

技术的可持续开发也存在风险。风电设备技术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开发周期长的特点,技术含量较高,近年来全球风电市场出现的机组大型化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等趋势对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公司已基本完成了研发布局,拥有比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部分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跨国风电制造商会加快推出来冲击中国风电市场,如果金风不能持续及时地推公司深度研究报告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则可能在未来新的竞争格局中丧失竞争优势。

盈利模式创新带来的风险。公司采用轻资产运作模式,公司大部分配套零部件都采用外协的生产方式,国内具备相应生产能力的供应商数量较少,因此公司主要零部将的供应商比较集中。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大,存在零部件不能及时足量满足的风险,这种模式究竟会为金风科技发展带来多大的制约,还不能完全确定。另外公司业务延伸到风电场开发是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公司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此项业务,可能会带来其主营业务的风机的制造带来经营上的风险。

客户与供应商相对集中带来的风险。公司产品销售对象是国内各类风电投资商,主要客户为大型电力集团及其下属的专门从事风电投资的企业,客户相对集中。如果这些电力投资商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或调整投资战略,放缓风力发电投资的增长速度,将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和经营业绩。

总体而言,金风科技在行业中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存在的风险不可忽视。

5.2 华锐风电

5.2.1 公司概况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2月,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

华锐风电从20##年5月至今已先后完成了sL1500系列化和SL3000系列化风电机组设计开发、样机安装、调试、运行和批量生产等工作,并全力推进sL1500和SL3000系列化风机国产化配套供应链的打造。公司在国内首家引进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通过消化吸收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再创新,开发了适用于不同风区类型、不同温度范围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并全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MW海上、陆地和5MW的海上大型风电机组。20##年底,华锐风电3MW海上风电机组将满足装机条件,为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场项目批量供货。华锐风电科技有限红丝现已跨入世界十大风电设备供应商行列。

华锐风电肩负以“挑战、创新、超越”为核心企业文化,以技术创新、国产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创造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多个第一和奇迹:第一家引进国际先进的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第一家打造完成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第一家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规模化生产;第一家开发了可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第一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主流、技术先进的3MW系列陆地、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并批量生产;第一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MW风电机组的科研开发工作;同时,完成了欧洲以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全部34台3MW风电机组的供货任务;正在建设全球技术水平最高、设备最先进、研发和实验能力最强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等等。

5.2.2 经营情况概况

华锐风电发展迅速,20##年20##年华锐风电占据了国内新增装机容量的22.5%,实现当年新增装机1.5MW风电机组935台(140.25千瓦),目前已形成1.5MW系列和3MW系列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企业,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20##年新增装机1.5MW风电机组2294台同比增加145.3%,3MW风电机组23台,新增装机容量3510MW,占当年国内新增总装机容量的25.5%,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

5.2.3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的经营战略就是“三三五一”,也就是要在3年内进入全球前三甲,5年内挑战全球第一。企业以向全世界全人类奉献更加清洁的能源为己任,以技术创新、国产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为发展战略。

首要战略就是科技创新。企业在新的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年华锐风电预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占销售收入6%-7%。目前企业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中心,包括北京研发中心,主要以设计为主;江苏研发中心,以验证和测试为主;上海研发中心,主要研究并网和软件。目前正在建设的欧洲研发中心和北美研发中心,主要以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技术和产品为主,主要针对当地风资源特点对风电机组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研究。第二个战略是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企业认为关键部件要靠国产化推动,产业链一定要有中国供应链支持同时也要有国际的补充,这样才能稳步发展。第三个战略是规模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生存空间,对产业就没有话语权。第四个战略是国际化。这是企业真正成为国际领先企业的前提也是一个标杆。20##年起,华锐风电就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企业在印度的市场出售的1.5兆瓦的风电机组已经并网发电,目前正在进行美国、欧洲的制造中心建设和市场开发。企业第一步的目标位力争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到国际市场营业额占到总营业额的30%左右,逐步向40%、50%推进。第五个是人才信息战略。人才是支撑企业未来向更高、更快发展的核心。

5.2.4企业竞争力评价

华锐风电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企业,但生命力成长力很强,目前风电新增装机占全国首位,经过几年的发展,赫然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企业竞争力较强,但不得不考虑资金融通、创新尝试等带来的风险,特别是企业股份目前还没有上市交易,融资渠道受限。

5.3 东方电气

5.3.1 公司概况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简称东方电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同时公司还是党中央确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是党中央确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44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东方电气集团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中一流的综合技术开发能力。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及二次开发,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积极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已形成“五电并举”的产品格局,具备了大型水电、火电、核电、风电、燃机等发电设备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设备供应及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可批量生产300MW、600MW、1000MW大型火电机组;400MW、550MW、800MW等级水轮发电机组;1000MW等级核电机组;1至2.5MW风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及大型电站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大型化工容器等产品。20##年,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设备产量35997MW,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20##年3月31日,东方电气获得一份价值14亿美元的合同,将在越南南部兴建一座燃煤发电厂。

公司于1993年12月始进行股份制改组,1993年12月28日,“东方电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4年6月在境外发行17000万股H股,并于1994年6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1995年7月4日增发A股6000万股。

5.3.2经营情况概述

20##年公司发电设备产量达到2903.38万千瓦。其中水轮发电机组33台494.9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45台2228万千瓦、风电1203台180.43万千瓦、电站锅炉49台2215.1万千瓦、电站汽轮机67台2716.75万千瓦。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电力设备市场大幅调整的形势下,东方电气20##年度新增订单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新增订货568亿元,其中国际合同约21亿美元。新增订单中,火电46.3%、核电25.5%、风电14.6%、水电5.1%、其它8.5%;订单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截止20##年末,公司在手订单达1300亿元人民币,其中:火电52%,水电8%,风电7%,核电29%,其它4%;在手订单中,出口项目占15%。

在国际市场上,东方电气首次进入巴西、沙特和博茨瓦纳等国家电力市场。其中巴西杰瑞项目为我国水电成套设备出口单笔合同金额最大订单;沙特阿拉伯拉比格火电项目是中国60Hz火力发电设备首次进入中东高端市场。

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世界首台最大容量的四川白马600MW等级超临界CFB示范工程等一批重要合同。风电订单充足的同时,核电市场也取得新的突破,一举获得桃花江百万千瓦第三代AP1000项目、台山EPR部分核岛主设备分包合同,使东方电气成为首家同时承担CPR1000、ERP和AP1000核岛和常规岛设备的制造企业。

20##年风电产品的销售收入达62.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9.9%,销售比例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19.17%,营业利润率为17.50%,较上年同期上升了6.02个百分点。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随着风电产品规模化生产,产品的规模经济日益凸显,同时随着风电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风电部套国产化率的迅速提高,使得风电产品的成本降低明显。

5.3.3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东方电气是国内研究、开发及制造水力、火力发电设备的重要基地和最大的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厂商。目前东方电气正与世界著名厂商合作进行联合循环、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机组以及核电技术的联合开发研究,并积极涉足高新技术、环保、交通运输、石油化工、房地产等其他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企业逐步形成以工业为基础,商贸为龙头,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逐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日益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东方电气坚持走自主创新和技术强企之路,通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提升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力和影响力。目前已形成了“火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五电并举的战略发展格局,同时强调做强水火电,做大风电,领跑中国核电,占领电站改造和服务市场,加大发电设备的出口。

中国华电的发展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协调,坚持走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把公司建设成为以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为两翼,国内先进、国际一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5.3.4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东方电气目前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好的表现,即使是在危机的情况下,这说明了企业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获利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企业涉及的业务广泛,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投资的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也表现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自强,这恰恰是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能沉淀下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20##年11月27日东方电气还入选中国经营报和中国经营网共同主办“2008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中国最具竞争力上市公司20强,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在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业权威高端产经月刊《装备制造》杂志、中工联创(北京)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设立评选的“装备制造业年度大奖”中,东方电气集团获得20##年装备制造业年度大奖“特别贡献奖”。

总体而言,东方电气是较为成熟的企业,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六章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6.1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内资风电企业以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三家为首,形成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第一梯队,这三家企业无论是从生产规模、技术、资金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中国竞争对手,上海电气、浙江运达、广东明阳、保定惠德、湘电股份等企业组成了第二梯队。

从2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市场份额来看,前三家合计占57.4%,其余内资企业占18.2%,而Vestas、Nordex、Re-power等外资企业占24.4%,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在08年首次超过外资企业,考虑到国家支持重大设备本地化制造的发展策略,未来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基于新能源发展良好预期,中国风电产业盲目投资现象己显现,据工信部装备司统计,中国现有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近70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7家,民营企业23家,还有近20家中外合资或者外方独资企业,若20##年上述风电制造企业产能完全释放,将达到3500-4000万千瓦,对于今后两年每年100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来说,显然产能过剩,中国风电三巨头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三家企业09年产能就可达到1200万千瓦,中国风电整机行业竞争相当激烈。

6.2 风力发电机组不断向大型化发展,海上风力发电会是重点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风力发电机组正不断向大型化发展。20##年前后,国际风力发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经达到1.5MW,而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MW风力发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MW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的规模一直在不断增大,国际上主流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2—3MW,显然,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主流机型是0.75-2MW,略滞后于国际主流机型发展趋势。由于同样的装机量,大容量单机可以减少机台数量,省去安装、运输、基础设施等多项成本,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故风电场安装大容量单机将是趋势。

6.3 上下游一体化,零部件能够自给的企业会更具竞争力

由于行业竞争日渐激烈,风机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金风科技、风电企业,并预计未来订单集中度将会提高中材科技、株洲南车电机公布的合同价格来看,20##年风电整机约有10%-15%的下滑,发电机定子、叶片等零部件约有6%-8%的降幅,总体来看,零部件的价格降幅还是略好于整机,风电整机企业为了保证更具竞争力,除了扩大规模,降低单位折旧外,纷纷向上游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具有上下游一体化,零部件能够自给的风电企业将会更有竞争力。

我们认为由于供大于求日趋明显,所以对于整机企业来说,与五大发电集团的关系,以及国家的政策导向将直接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预计订单集中度会更高,未来难免出现“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


第七章 水电行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总体而言,我国风电建设规模扩张迅速,但相应配套建设跟不上,比如风机设备技术和电网问题。目前,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在接下来的一个时期,鼓励开发风电技术,提高并网容量,以提升风电的有效利用率,解决弃风问题将成为重点。所以鼓励和支持大型风机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将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共同认可。在风机设备制造业中,注意优先选择企业学习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以及开发新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淘汰技术水平落后,停滞不前的企业。

另外,海上风电是近年我国利用风能发电的新突破,解决沿海地区海上风能浪费的问题,进一步合理利用我国的风能资源。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年利用小时长,风速较陆上更高,风切变更小,湍流强度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因此机组运行稳定、寿命长,不需要很高的塔架,单机能量产出较大。除此之外,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且接近沿海用电负荷中心。发展海上风电,可以有效避免陆上风电远距离传输问题,有利于风电并网送出问题的解决。我国加快海上风电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海上风电将是今后我国风电发展的重点之一。

对于部分地区的风电产业应控制规模。比如风电场建设速度过快,弃风现象较严重的地区,风电场的建设在短期内效益并不会有所好转,加之弃风问题的解决亦非一日之功,所以应谨慎对待风电规模盲目扩大确无法全部消化利用的地区。

对风机设备制造企业中不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情况,目前国内风机产能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依然有风电技术相对更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需要设备,寻求海外市场是风机设备制造企业的很好的出路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