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局部绿化状况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绿化景观调查报告

【摘要】现如今,大家对绿化关注的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多,园林景观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绿化,更深一步的对园林景观进行了解,做了此次调查。校园绿花景观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和改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的作用。

调查的目的:现如今,大家对绿化关注的越来越多,园林景观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绿化,更深一步的对园林景观进行了解,做了此次调查。

调查的方法:图片采集、观测、与同学交流

调查的时间:某年某月2某日

调查人员:某某

调查的内容:

进学校近三年,从未认真的关注学校的绿化,今天漫步校园,发现了十二教学楼后面的一处景观,才发现学校有这么好的一处绿化景观休息区,漫步其中才深知绿化对我们起到的作用是如此之深。

校园绿地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和改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的作用。其绿化植物是构成绿地的第一要素,通过观察采集图片及与同学交流也不难发现,绿化植物是很重要的。所以主要就其绿化的功能做了一个调查

校园绿化应有的功能应包括:

最基本的:生态功能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作用的生态力量是很大的,它的变化就像是个天气预报一样,只要你细心发现就会了解到。在校园内种植一定规模的植物,就可以改善校园内的空气,起到调节温度和湿度、防风减尘、降低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可使广大教工和学生有一个较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其次是景观的功能:

正所谓红花配绿叶,所以绿化也需要一些景观的相衬,通过校园内各种植物的合理配植,水景、石景、雕塑、小品等点缀, 可在校园内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景区、景点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使广大师生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 情绪得到调节, 心情得到愉悦,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

再者就是育人功能:

作为学校教育机构,一切都以人为本。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就应该有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样才学生公共道德、环保、卫生习惯的培养。一个优美、幽静的校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修养和文明程度, 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因为各方面所形成的潜在的心理压力,通过优美宜人的环境也能抑制使其变压力为动力。把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校规等融入到校园绿化、雕塑、石刻等硬环境中,可以每天都对学生产生刺激和影响, 日久天长就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烙印,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文化功能

学校是教与学的场所,是培养有素质有文化人才的源地,因此对绿化的要求就随之不同,就会比一般的绿化景观要高;由于校园空间毕竟有限,所以绿化的规模不可能太大,因此就要求绿化的设置要精; 又由于校园是育人的场所, 因此要求校园绿化的针对性的要有一定的寓意。

形象功能

每到一所学校,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绿化环境。从中可以看出绿化环境它就像一个标志一样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它最直接地反映出了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和精神风貌。 分析结果:

从生态功能上讲,

优点:十二教后面的园林绿化景观的植物还算合理,主要是以大的乔木为主,有:广玉兰、樟树、雪松、棕榈等。因为树木特别是大的乔 木,各项生态指标都远远优于草坪,而且后期养护成本却较低。

缺点。草坪现状不是很好,面积较大且比较杂乱。

从景观功能上讲:

优点:放置一些置石,以其奇特的形态、与植物或水的搭配和质感上的反差, 组成奇特独秀的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观。还建了人工湖,还有亭子、花架等。

缺点:原本水景可使校园内充满生机,富有灵气。配上假山,可说是有山有水,但是水确是一滩死水,而且脏乱浑浊,山也是如此,

完全看不出灵气生机所在。花架原本是供人观赏和休息的,可是在此却看不到一个人,因为实在太脏,花架上的植物也只有几只枯藤。

从育人功能来讲:

这么美的地方,我想原本应该有很多人会在这边学习、休息,可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导致无人临近,也更无什么激励大家的校园绿化、雕塑、石刻等景观小品。

从文化功能上讲:

优点:设计比较精致,休息和学习的地方都有涉及

缺点:绿化不够有校园的影响力

从形象功能上讲:

优点:代表了一定校园的悠久历史

缺点:养护不够好,大部分植物已枯萎接近死亡,对学校的建设不太好。

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讲,园林绿化是需要精心爱护养植的,植物是生命的物体,因而养护工作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植物的不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要建立一套绿化养护管理的计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不断满足植物生长规律的要求。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植物被好好维护后,他所体现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觉得可以叫更多的同学融入绿化建设中来,通过实践让大家更加爱护自己的学校。使校园变得有活力有生机。校园里的雕塑,可使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 在环境育人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雕塑可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 也可

记载学校的历史和名人, 运动场附近还可做一些与运动相关的雕塑。抽象的雕塑,可给学生遐想的空间。校园通常都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校园内古树名木和成形大树较为常见。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学校的珍贵资源,也需要我们好好爱护。

 

第二篇:绿化校园环境

绿化校园环境 深化环境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岳麓区杜家塘中心小学 林英

我校今年在创建区“绿色学校”过程中着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落实岳麓区“健康生活十素养”——“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共创绿色生活空间”,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素质。在区“绿色学校”验收中评定分为96分,达到区示范性绿色学校的标准。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视环境教育工作,形成环保氛围

学校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和工作计划之中,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坚持把班级环境教育活动,列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和学校奖惩条例中,以班主任量化管理考核办法为载体,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纳入班主任等级考核范围。内容如下:第一、规定重大环境类纪念日各班进行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有小报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墙报比赛等。第二、花坛划归班级管理。第三、规范各班公共区,每班坚持早晚清扫校园一次,由值日行政老师负责检查登记,并纳入教师当月考核内容。第四、坚持一周一次大扫除制度,要求星期二各班都要进行彻底的大扫出,旨在将环保意识贯彻到常规工作当中,以强化每个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切实做到平时有检查、有督促、整改措施、有总结,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形成绿色校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校领导极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筹集资金一百多万元,投入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工作。修建了庄严大方的校

绿化校园环境

门和标准美观的国旗台;硬化学校地面,修建了绿化带,还为办公室贴了磁砖,

把腐朽的木制窗更换成铝合金窗,并安装防盗门,学校的环境越来越美。

学校不仅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学校环境建设,而且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把50米的围墙改为文化墙;张贴凸现学校特色的宣传画,创设环境教育宣传栏;张贴了“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等宣传标语,教育学生做到净化校园、美化校园、绿化校园,自觉主动保护校园清洁优美;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学校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师生养成了节水、节电的好习惯,校园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师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无折枝毁木现象。校园育人环境优美如画、清新怡人,学生在花园里健康成长。

三、 重视课堂主渠道,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学校抓住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在不改变教材体系,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学科教师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结合点把环境知识寓于其中,适当拓宽、补充或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环境知识,掌握环保技能,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环境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 如语文科的作文,就专门给学生写了关于家乡、校园环境美的题材,组织全校性的环保作文比赛,以此达到教育学生热爱家乡,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美术课讲到鱼及其它动物的图案设计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中的各种赖以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动物,提高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课,讲到鱼、青蛙时,教育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老师们精心设计教案,力争通过课堂主渠道的渗透达到教育的目的。彭莎老师说课《地球爷爷的烦恼》省三等奖 ,案例《 关注“岳麓旅游”》《给手机做个“家”》获市一等奖。

四、拓宽环境教育渠道,培育绿色意识

学校拓宽环境教育渠道,在学校《牵手岳麓书院》校本课程课题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岳麓书院的过程中以“岳麓书院文化”为中心,以“调查、参观、访问、绘画、书法、写作“为呈现形式,辐射到礼仪、爱家乡、环保、传统美德的活动的设计,延续、补充。我们开展了“大学城的道路变迁”“校园白色垃圾的调查” “岳麓区名胜景点调

查”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对岳麓文化、湖湘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形成了环境教育研究、环境调查的大好局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与能力,着重提高学生对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使素质教育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 《大学城道路的变迁》《岳麓区名胜景点调查》《白色污染调查报告》等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获区一、二、三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在牵手岳麓书院》获市一等奖,王彦老师牵手岳麓书院” 《我是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获市二等奖。

五、组织多种形式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环保实践

学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与少先队活动紧密联系,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我校的一个环保口号是“大手拉小手,大家一起搞环保。”各班级成立了环保活动小组,各中队辅导员担任辅导教师,定时间、定内容走向社会在社区开展正常活动,张贴环保标语,参加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在居民区捡拾白色垃圾,在路上清扫道路,参加社区的调查,定期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共同参与环保活动,共同开展家庭绿色行动和绿色消费活动,做到“环境教育在学校,环境意识进家庭,环境行动到社会”。学生们写环保,讲环保,干环保,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受教育,人人拥有健康的环保宗旨。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有益于学校的发展,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有益于社会的影响。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获区特等奖,廖腾等4名同学获“我时尚、我环保”征文竞赛一、二等奖。4-6年级的同学深入社区、工厂、街道,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体验生活、发现新鲜事,将其记录下来寄给《三湘都市报》,通过活动,锻炼了胆量,扩大了视野。尤为突出的是五乙班的陈浩天等10位同学的体验日记发表在7月31日的《三湘都市报》上,有幸成为该报的“小记者播报”栏目的特约小记者,利用假期契机,开展了“小鬼当家”实践体验活动。廖腾等20人获区小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答辩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大队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大队活动:开展“红领巾”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

智慧 ,体验合作的愉快。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开张“红领巾护绿保洁体验”活动,教师们带领学生走进“绿色课堂”,让学生接触并亲自经历自然环境,在实践中体会绿色与文明的密切联系;开展“红领巾”资源回收活动,各班按照可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各中队组织红领巾义卖活动,少先队员们将自己读过的书,用过的玩具等一些用不上的物品带到义卖现场互换,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的意识;开展“保护地球、珍爱绿色”杜小红领巾环保绘画活动让学生把搜集的环保知识、新闻和自己在环保方面的亲身经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环境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拓展美誉的教育途径,使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在学生中形成共识,从而增加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开展“绿色、健康、环保”杜小红领巾读书活动,加强队员的学习意识,增加环保知识,培养队员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 重视环境教育作用,谱写绿色文明新曲

环境教育给学校教改不断带来新的成果。在环境教育的实践中,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坚持环境教育成果是丰硕的,在育人中的作用也是积极的。

1、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环境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还锻炼了同学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具有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全体学生在校内外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全校师生都具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

2、环境教育促进了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环保课外活动小组的蓬勃发展,黑板报、宣传栏、讲座等使学校增添了教育气氛,使学生在学校特有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我校的学习文化,历来立意高远、内涵深刻。

3、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学校的教育改革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带来了机遇,并为他们成才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我校不少学生对环境教育感兴趣,每个年级均有学生参加校环保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学生刻苦钻研,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4、绿色教育还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改,促进了环境教育的教育科研。绿色教育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中营造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气氛,大大推动了我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了素质数育。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寻求课程的“生长点”,创造出富有特色的、适应学生需要的课程,教师对环境教育课程设计的思想和理论依据,对各种需求的分析、教育方针的理解、开发和设计学校课程的主流理念、相关教育课程理论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自主精神、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视野不断扩大,教师成为环境教育主题选择中的“淘金者”,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者”,活动评价中的“赏识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