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等等,都亟需加大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促进现有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增加“三农”金融供给、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

自20xx年以来,银监会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规范性文件。总体上鼓励金融机构向“三农“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三农“业务。财政部20xx年下发的《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财政部将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2%的标准发放补贴,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补贴资金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当年收入核算。20xx年,央行更是加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但针对当前“三农”发展对金融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而且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金融的支持力度。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足

农村区域广大与金融网点稀少的矛盾,农民存贷款难。从表面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字组织形式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很多农村都有农村信用社,但实际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数量极其缺乏。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国有商业银行为减少风险纷纷撤离转向城市,导致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寥寥无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的覆盖广泛也十分有限。当前的涉农贷款只能基本满足农田水利等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特色种养殖业等的信贷资金整体投入明显不足。

(二)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时间短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与原有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实力,农村地区贷款业务大多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同时农村地区需要融资的项目也普遍缺乏信用评级,这些都为它们经营农村金融业务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压力;村镇 1

银行资金来源于境内外银行资本、境内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些资本目标必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经营行为和目标受到经营盈利性、安全性、资本限额、员工愿意、股东会等因素制约,普及推广比较慢,发展很难保有持续性;由银行金融机构出资组建的贷款公司,没有与农村地方企业、自然人建立资本联结关系,同时受到经营成本、可批发资金模式、盈利性等因素的制约,支农活动难以持续化。

三、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增加金融服务功能

垄断不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必须要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采用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手段以满足农村地域广、信贷资金需求面多、量少的金融需求,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综合评估各地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条件以及当地风俗的基础上,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吸引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向“三农”倾斜,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三农”业务.

(二)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1.加快政府对“三农”扶持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支持农村金融建设的专项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运用贴息、补贴等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形式,用于对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业务中的损失补贴,改善目前农村金融经营不良的现状,实现农村金融支农的可持续发展作用。同时,财政对农户小额信贷实行利息补贴,减轻农户的还款压力,以拉动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促进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间接改善农村经营不良的问题

2.改革涉农金融机构的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营业税税率高达5%,就农业银行而言,营业税税收平均约占税前利润总额的71.52%。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xx年中国金融企业所得税收入为1081.1亿元,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收入比重为15.3%,占全国金融业税收入比重为53.3%,金融企业所得税已经高于韩国(25%)、泰国(30%)、巴西(25%)、俄罗斯(24%)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也高于英国、澳大利亚(30%)、德国(25%)、加拿大(21%)和新加坡(20%)等经济发达国家。合理的税收负担对于更具风险性、管理成本更大的农村金融领域而言具有更重的意义。因此,为了确保农村金融的平稳运行,应当考虑适当降低税收负担。例如对农业发展银行等非盈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免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对农村政策性担保公司(基金)实行税收优惠。

(三)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1.强化对农村分支机构的资源配置 金融机构必须密切关注农村经济发展,适 2

应新农村建设步伐,撤、并、迁、建,多管齐下,适时调整细化每个网点的功能定位和人员配置,通过内部调整和新增两种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地区的网点布局和人员配置。

2.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升人员的匹配能力;积极储备人才,建立跟踪培养、专门培养长效机制,为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3.实施服务优化战略 金融机构应该全面启动服务质量提升项目,引入咨询公司推进网点服务流程化和人员培训,有专业化公司深入网点实施“手把手”式辅导,建立标杆服务网点,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

四、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加强农村金融支持,引导资金合理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根据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度,农村金融支持的重点应该落在对涉农第三产业的支持上,大力发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服务业。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什么样的农村金融就会有什么样的农村经济。因此,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前提。要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使之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还要做很多。

3

 

第二篇:邮政金融发展调查报告1

邮政金融发展调查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邮政局在邮电分离后,实行企业化,在全市邮协部职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视企业的扭亏为盈,进入良性循环。做为邮政主要业务收入的邮政金融业务,也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较为突出的成功。在二十一世纪中,随着电子邮件量的不断增加,各种博客和微博的快速发展和通讯科技的发达,都离不开网络,发挥网络优势是邮政的希望。

邮政网点虽然遍布全世界,但各国邮政部门如果不加强合作,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就不能处于有利地位。为了加强各国邮政部门间新业务的开发与合作,使未来的邮政业务发展多样化、全球化,有关人士认为,发展全球性的通信网络,就是邮政未来要走的路。

一、目前邮政金融业务现状

1、电子汇兑:做为传统的邮政金融业务,汇兑传递—直是社会群众之间传 递资金的主要方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银行业间电子通讯技术的运用.加速了资金的传递速度,满足社会和用户的需要.为加强自身竟争力,从20xx年起,邮政国家邮政局的统筹安排下,实现了汇兑传递式的改进、开办了电子汇兑业务。此项业务的开展。取代传递的汇款传递方式、通过现代的电子网络,进行资金的传递,从而大大缩短传递时间,加强邮政汇兑业务的市场竟争力。

2、邮政储蓄。做为邮政金融的主打业务,从19xx年恢复开办以来,很好地完成收集社会闲散资金的任务,为国家收储,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储蓄选择。邮储蓄,从19xx年以来,立志于邮储的网络建设,通过数年来的精心打造,成功实现全市邮政储蓄系统之间和全国邮政储蓄系统的联网,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网络的一员。充分满足用户对资金流通的需要、通过全力打造、邮政储蓄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中屈指可数的重要部分,市场占有率为7%左右,在老百姓间留下不错口碑,形成良好群众基础。在近年来,邮政储蓄还相继推出邮政绿卡(储蓄卡)、参加POS消费系统、昼夜服务的ATM服务。通过这些举措的进行,有力地丰富了邮政储蓄金融服务的种类,满足了用户日趋增长的消费要求。

3、金融中间业务:做为受到银行业和邮政储蓄追棒的金融中间业务,受到

邮政局的广泛关注、西部经济发展增势明显.为西部地区金融中间业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带来无限生机。邮政局积极创新中间业务,不断推出新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有效地改善**邮政蓄资本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二、影响邮政金融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的制约:邮政金融经过IO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管理体制、业务经营上还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表现为思想上的落后。观念上的保守、认识上的模糊、行动上的迟缓,习惯于上面布置、下面执行,缺乏主动创新精神,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容易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术的制约:虽然这几年,邮政在金融人才、技术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实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术方面的制约。邮政金融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袭传统邮政做法,尽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适邮政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直接制约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受资金。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往往跟不上发展、程序开发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弱。

3、管理动作方式的制约:银行业的金融业务开展往都由总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全面推广,体现较强的研发和竟争实力。由于国家邮政局没有完整的整体规划,至使欧邮政金融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开发依然以省一级部门与商业银行竞争,开办业务种类单一,层面较浅,缺少特色。

4、国家政策的制约。受央行政策和体制的影响,邮政金融是一个准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很多银行业务不能开展,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商业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也使邮政金融在发展一直处于弱势。

三、通过直销媒体发展邮政潜力,主要途径有三个方面:

1、电信市场销售,在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邮政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开办代收水电费,代售戏票、飞机票,发放驾照等代理业务,使邮局的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

2、计算机互联网络, 目前在世界各地,信息通信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通过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共享各种信息。在这种形势下,邮政的网络应该显示其大众化服务特有的自身价值。在21世纪,多媒体这一高新技术从工业到行政管理都将成为社会方面具有影响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少国家的邮政部门积极利用和引进新技术,借用高科技通信平台发展邮政业务。在多

媒体信息时代邮政要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开发电子邮政等新业务已成为人们共识。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各国邮政伴随着通信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其主要体现在电子邮政的开发。一些国家的邮政部门除了传统的实物信息传递和小型货物的运输外,还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方式发挥邮政联系千家万户的网络作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邮政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发展新业务的过程中,邮政部门广开思路,自己不能独立承办的业务就主动与其它部门协作,从电信、运输和金融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3、商业广告,通过电视与网络媒体宣传邮政各种业务,加深普罗大众对邮政业务的认知,也可以使邮政走出世界。

四、普遍服务是邮政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商业化和企业化的一个最大问题。

邮政放弃垄断走商业化和企业化经营道路,不仅要从组织机构上进行改革,而且在财务制度等方面也要改变以适应新的机制。企业的经营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意味着纳入商业轨道后,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 离开这一基本原则,邮政商业化或企业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等于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但在世界上,社会性普遍服务基本上成为各国邮政不可放弃的前提条件,因此,邮政在承担普遍服务中需要得到相应的补偿和法律保护。目前一些国家采用的办法是:国家给予补贴或给予一定限度的专营权,以弥补邮政普遍服务中的亏损。除此之外,不少国家邮政部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许多国家正在形成新的观念,即利用邮政网络为社会提供“一站式”行政管理业务代理服务。这种服务通过把最新的信息技术融入邮政网络而完成。“一站式”行政管理业务是指几种行政手续和公共服务手续(例如代发养老金、办理交纳税收、水电费和发放驾驶执照等)仅在一个邮局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即可办理。“一站式”行政管理业务是邮政利用高新技术开辟新业务的一种尝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站式”行政管理服务的优点有:为民众提供方便服务,克服目前办理各种行政手续需跑好几个部门方可办理的缺点;国家无需增设或专设地方政府办事机构;减轻各级地方工作负担,使其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可节省人力和政府开支,同时这种新业务的开办能够给邮政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一站式”行政管理业务使邮局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澳大

利亚、英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邮政已开办“一站式”行政管理业务,办理代收水电费,代售戏票、飞机票,发放驾照等。以合理的价格办理此项业务,邮政部门都有所收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引进为邮政网络建设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邮政带来良好的机遇,在发展新业务的过程中,邮政部门广开思路,自己不能独立承办的业务就主动与其它部门协作。为了适应通信市场的发展需求,向商业化和企业化迈进,各国对邮政机制和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