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帮扶中心的调研报告

大名县总工会

帮扶中心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转型,改革的深入发展,下岗失业后的困难职工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一大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稳定、人员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要由政府来化解。工会作为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承担这一工作任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仅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所以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围绕我县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困难职工978人,其中因企业改制、停产、破产致困的有380人;因身患大病、重病致困的有321人;因子女上学致困的有236人;因单亲家庭收入低致困的有41人。

关于帮扶中心的调研报告

二、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传统行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转变,逐步淘汰了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企业改制工作的进行,使得许多职工除少部分能在岗工作以外,大部分由于无法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又因企业困难无法领取工资,成了“无岗位、无名分、无保障”的“三无”人员,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科技创新对劳动力的代替以及对职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企业减员增效。一方面导致大量劳动力被不断更新的生产设备所取代,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低技能、低素质人员的淘汰。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劳动力富余现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职工下岗失业,而“4050”

人员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了被淘汰的主力。

(三)因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上百元治疗费,如果患大病、重病,尤其是尿毒症、恶性肿瘤等,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由于困难职工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心理压力往往也很大,因而他们的患病几率往往高于非贫困者,形成了“因困致病”—“因病致困”的怪圈。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四)因子女上学所致。

子女就学费用使困难职工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学费高涨,教育收费项目增多,使每个家庭为子女教育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给普通职工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由于困难职工大多是困难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没有足够积蓄来支付子女高额的教育费用,远远超出了困难职工家庭的承受能力,使困难职工家庭不堪重负。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五)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部分职工家庭遭遇不幸,离异或丧偶形成单亲家庭。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三、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党委、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的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县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将帮扶、服务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日常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

(二)加强管理,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县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对特困职工的动态管理,做到了“一人一底一策”,实现了掌握动态指数最新,掌握困难情况最新的目的。

(三)强化指导,搭建平台,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县帮扶中心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

1、集中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重新上岗。协调有关部门为特困职工提供公益岗位,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困难帮扶,维权服务等工作。

2、联合就业局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举办职业培训班,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

3、利用职介拓展再就业。完善职介组织,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服务。

4、及时为符合条件享受政策减免、社保资金减免的困难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认证服务,最大程度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和关心传达到困难群体当中。

(四)雪中送炭,建立“送温暖”机制。

每年积极做好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今年以来,共救助特困、困难职工489人,发放救助金21万元。使他们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五)金秋助学,建立就学救助机制。

针对特困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圆大

学梦想。积极配合上级工会广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大力宣传动员,通过上级工会资助,企业赞助,使困难职工子女的学费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充分感受到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几年来,我县共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大学生76人,发放助学金20余万元。

(六)整合资源,建立“一日捐”救助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全县广大职工和特困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致困、因病返贫,我县开展了“救助困难职工一日捐”活动,对患有10种重大疾病的特困职工、捐款职工本人和未就业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医疗费自负部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救助。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救助34名特困职工和捐款职工,发放救助金14余万元。

四、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困难职工群体数量庞大,帮扶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导致困难职工群体总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部分困难职工困难程度加剧,而且农民工进入工会工作范畴以后,可以说困难群体数量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帮扶资金筹集困难。

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当前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二)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宣传不到位。

在帮扶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也就无法享受到这些政策了。

(四)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出现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五、思考与建议。

困难职工群体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需要各方面持久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使困难职工群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赢得广大职工群众

的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一些当前政策惠及不到且较为突出的困难,尤其是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对这一弱势群体带来新的冲击,需要积极面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对策,加大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主要内容,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对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

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落实好已经制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

把下岗职工就业率作为各级党委考核政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困难职工的就业援助,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困难的职工,并逐步提高公益性岗位工资标准;建立特困职工子女就业优惠政策,确保大学毕业的特困职工子女优先就业,尽快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尽快将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纳入社保体系,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

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推动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覆盖,确保新建企业职工全员入保,防止因社会保障缺失产生新的困难职工。

(四)进一步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

工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不断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的创新发展。

1、立足源头参与,实现主动帮扶与科学帮扶相结合。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带着感情做好帮扶工作,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调查了解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从源头上推动问题的解决。

2、立足自身优势,促进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自身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多方位的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

3、立足机制建设,推进临时救助与长期帮扶有机结合。继续完善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龙头的困难职工日常救助体系,通过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法律援助、职业介绍等多种形式,为困难职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救助。大力开展具有工会特色的“金秋助学”活动,逐步提高助学标准和范围,确保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的全覆盖。

4、立足提高素质,办好实事与提升帮扶能力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帮扶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困难职工服务的思想,怀着对困难职工的真情实感,真心投入到帮扶事业。

(五)、进一步倡导和谐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困难职工群体的生活和发展的权益。然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大力倡导和谐发展理念,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爱困难职工群体,使困难职工群体和全体人民一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执笔人:连 超

工作单位:大名县总工会

形成时间:2012-09-17

通信地址:大名县总工会保障部

邮政编码:056900

联系人:连 超

电 话:0310-6582172

邮 箱:damingbaozhang@163.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