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学习心理调研报告

中专生学习心理调研报告

中专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双双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面临着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中专的人生转折。然而在中国,中专的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的普通教育有着质的差别,升学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环境这一方面,学校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其次,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表现较差的学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体。他们的通性为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从而对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学习,与人交流造成极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 ,今年11月,我们对部分中职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收回330份,有效调查问卷为300份。现把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分析

通过对30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积极健康向上的。46%的中专生情绪稳定、性格乐观,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52%的中专生知道未来形势严峻,虽然现在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努力,却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只有1%的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彷徨?在接下来的问卷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这一因素: 1

学习压力。38%的中专生无心学习,15%表示中专没有像高中一样被学校重视,所以学习起来很没劲。16%觉得社会对中专生太过偏见,感觉很孤独,不被人了解。这些数据表明了中专生还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生的身份,依然希望寄托于学习,掌握求生技能,实现梦想。这与他们的年龄以及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相吻合,是积极的方面。但是, 从调查问卷数据中看出,大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专业与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77%的中专生认为中专生活一般般,对所学专业不满意。33%表示学习有压力。问及学习态度,只有13%的学生表示很努力学习,且学得很不错,其他都表示很想学习,但是没有基础,觉得自己不会学的很好或者无所谓,反正拿到文凭就行的。

总而言之,众多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过低,无心学习。“不愿学”(态度)和“学不会”(能力)是教学的两大难题,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出现偏差的最大原因。

(二)中专生存在学习心理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1)学习注意力。中专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如果没有运用多变化的学习活动与教学媒体,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经调查,71%表示老师的理论课很无聊。7%的觉得很不好,他说话好像不想让我们听到似的。20%的中专生甚至表示中专老师不如中小学老师负责人、体贴、教学旨在应付。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高度涣散。课堂上,上面老师津津乐道,下面学生也自娱自乐。70%的同学玩手机,讲话 2

或者看杂志吃东西。仅有10%至20%的学生认真听课记笔记,剩余的则趴在桌面上睡觉。情况不容乐观。

(2)学习关联性。中职生教育更加注重于实践的操作,而忽视了理论体系的建立,因此,课堂内容大部分讲求于一个点的讲授,所以在学习内容的衔接有缺关联性,其次,教学环节的互动方面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学生学习的重要性。48%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预习或者复习课本内容,对于老师布臵的作业完成一些或者不完成的占据50%。59%觉得老师教的这些东西对我都没有用。

(3)学习自信心不足。中职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被否定的弱势群体。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造成了对学习极大地自卑感。 “一听说要考试,我心里就紧张”,感到较严重和严重占参加者的17.82%。“考试时因担心成绩的事而影响了答卷”,感到较严重和严重的占参加者的22.489%。在“听课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在休息时和放学后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中,感到较严重和严重的占参加者19.631%。在考证方面,担心自己考不过的占据75%。平时,在与中职生交谈中,觉得自己成绩差、没有竞争力、非常自卑等负面情绪也时刻流露出来。中专生的学习表面上是轻松的,但事实上他们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不良心理现象。

(4)耐挫折力以及依赖性心理。在问卷里,“遇到不会解答的难题时,就不去思考了”中,感到较严重和严重参加者的32.691%。遇到学习压力向 3

家人、亲友、知心朋友请求帮助的占参加者的89%,仅有11%靠自己解决问题。现代的中专生,在父母地百般疼爱、百般呵护、寄予厚望的企盼中长大,极少独立解决难题,因此养成了遇事则逃或避的鸵鸟心态。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学生耐挫折力不强以及极强的依赖性心理。

(5)学习热情和满足感。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希望得到旁人的关注、倾慕甚至崇拜。同时,他们强烈要老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在得到老师肯定和重视这个问题上,感到非常希望和希望得占参加者的63%,90%的参加者曾经抱怨过老师很偏心,只帮成绩好的学生!从这一方面来说,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一样。

2.来自学校的因素。

(1)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和浪漫感进人学校,但在人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在家里倍受父母溺爱,初次过集体生活不适应,说话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情绪会转移到学习上,从而厌倦学习。在参与调查的330名同学中,16%的参与者表示人情冷淡,孤独,没有或者极少朋友最让人感觉到消沉。

(2)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强制灌输,不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学习,忽略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科学的学习使他们事倍功半,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心理。

3.来自社会的因素。中专生爱玩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社会混的时 4

间相对不少,自然也比普通高中生多机会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偏见。27%参与者觉得社会认为中专生学历低,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学习上也不想太用功。6%表示社会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成绩不好的差生,2%觉得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的人,所以得过且过。其次,社会发展飞速,人们对于教育也日益重视,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失业的大学生让中专生觉得自己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学与不学都不重要。

4.来自家庭的因素。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学生大多出在问题家庭。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三、改善中职生学习心理应采用的方法

(一)优化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以下方面:

1、良好的校风、班风。职中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学校和班级学习风气盛行,同学互相激励,学习紧张有序,老师跟踪教育,到处充满着好学、想学、一定要学的气氛,学生就能自然形成学习的心理。同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安全,有些学生的一些暴躁好斗、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等不健康心理都能得到抑制和改变。 5

2、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平等相处,彼此关怀,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信任感,在这样的心理环境里,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中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造主要靠父母。父母的心理素质高、心理修养好,就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父母的情绪积极,家庭就会出现喜气洋洋、生动活泼的气氛,孩子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学习有激情;如果父母情绪低沉、消极,满腹牢骚,家庭气氛就会紧张,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长期发展,孩子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然学习积极下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加强正面教育

学校和老师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和老师应充分认识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一切手段加强中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1)老师改善教学为主要环节。

a给学生施以适合他们认知能力和特点的教学。中职生直观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中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针对这一教学特点,老师应尽量在以新颖特别的教学活动引起他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发人深省的问题引起求知好奇心,多变化的学习活动与教学媒体保持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6

b教学与学生生活中重要的和有意义事情联系起来。老师以学习先行者的身份介绍学习经验,并让每个同学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利益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知道,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自己有关联的

c在学生中间树立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持正面的期望,设臵可望又可及的学习目标,同时,制造成功率高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提升自信心。

d保证学生对他们的经验和成就感到满意.确保学习环境的公平,提供外在奖赏,激发对学习的满足感。

(2)学校同时较强引领。

1、举办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的学习心理教育。可聘请专家主持,也可由班主任担任;可全校集中举行,也可由班级组织。讲课要有针对性,要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学习的厌恶程度,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还可以与学生就心理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有的放矢的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将心理健康知识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各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生理卫生课,可以由生理卫生知识扩展到心理保健知识,由心理保健知识的传授延伸到不健康心理行为的矫治,还可以进行必要的青春期性教育。语文、政治、历史课可以结合教材教育学生自信自强,面对挫折,不弃不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热爱学习,刻苦勤奋,让学生在学习 7

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和上课只能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则必须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讲知识,问问题,解疙瘩,因人而异。

(三)注重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疏导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疏导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倾诉,尽情地倾诉自己的苦恼,发泄心中的不平。学生倾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也可以用文字;可以用书信,也可以用周记和作文,总之,只要是便于学生表达内心苦闷的任何形式都行。对于学生用不同形式所作的倾诉,教师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语言疏导,它可以问得清楚,说得明白,讲得透彻。但有时因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不可能找每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面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运用写回信、写评语的形式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惑。老师要勤观察,多分析,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不要让学生的心理问题郁结于心,得不到排解,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学习,贻误终生。

加强职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老师、家长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8

 

第二篇: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