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市委*届*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刚才,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对***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准确、客观的总结了我市20xx年各项工作,是一个实事求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中部崛起、皖北振兴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出市委高瞻远瞩、善谋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执政为民、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也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体现了市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家纷纷表示, 会后将紧密各自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以实际行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宿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家还对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决议(草案)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决议(草案)高度概括了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所

做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进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士气,坚定加速宿州崛起的信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建议将决议(草案)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第二篇: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摘要)

20xx年的思路目标:高点起步创先争优

强力实施十大突破

(一)在解放思想促崛起上求突破。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20xx年初开始用半年时间,以“乘势崛起、奋勇争先”为主题,在全市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打破制约崛起争先的思想桎梏。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在对标先进中理清思路,在学习经验中完善规划,在破解制约中找出办法。

(二)在高标准规划上求突破。完善领导决策机构。尽快将现有的规划决策机构升格,加强各级规划委员会建设,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规划。推进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启动城市控制性详规修编,抓紧制定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健全配套专项规划。高标准完成产业园区、智能城市、现代交通、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利用等规划。开展全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研究,推进各县(市、区)城乡统筹规划编制。

(三)在环首都经济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争取廊沧高速、密涿支线建成通车,提速京台、密涿高速建设。力争完成京燕轻轨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谋划推进京廊、京固轻轨建设,做好京沪高铁通车后的商贸物流开发。谋划与首都新机场路网对接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强化发展要素支撑。推进金融对接,建立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与京津的共享合作机制,尽早实现京津廊互认互通。做好城市品牌营销。突出“京畿新廊坊〃北京新空间”主题,增强廊坊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力。

(四)在提升项目质量上求突破。强化项目谋划。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低排放项目;围绕提升在环首都地区产业分工地位,谋划一批独具优势的项目;围绕发展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和项目;围绕宏观政策导向抓机遇,谋划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列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强化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富士康、华为、中兴等龙头项目建设工作,促其扩大在廊坊投资规模,吸引更多投资伙伴、上下游企业乃至总部落户。加快浙商新城、新奥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等大项目建设进度,促其早日投产达效。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倾斜力度,推动苏宁广场、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中华电动汽车、航天科普城、10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港中旅海泉湾温泉度假区、奥特莱斯购物乐园、安邦财险后援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项目推进。落实省、市、县三级招商引资责任制,继续实行观摩调度、领导分包、考核奖惩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组建专业的项目谋划和招商团队,提高招商的专业化水平。面向驻京津的央企、“洋企”,以资金进入、项目落地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强化园区支撑。坚持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吸附力和承载力。推进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中科廊坊科技谷、河北廊坊新兴技术产业转移基地等加快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

(五)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求突破。加快建设上水平。投资960亿元、重点实施9大类100个子项工程。推进万庄新城、中科廊坊科技谷、九州商务新城建设,大规模拓展城区面积,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商业中心区二期、新世界商务中心、

银河新区、光明商务岛等旧城改造,加快龙河中心区、会展中心等“八大中心”建设。新建市区光明互通互联立交桥等路桥工程,优化公交线路,形成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城区路网布局。提升魅力出品位。充分挖掘和体现城市特有的自然、历史、人文元素,形成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特质鲜明、个性魅力彰显的城市风貌。实施道路景观整治,建设精品示范街区,塑造“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的城市形象。“智能廊坊”出成果。在现有数字城管基础上,加快智能管理、精细管理向县级延伸。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和通信新技术建设“智能廊坊”,为打造生态、平安、和谐的幸福城市奠定基础。

(六)在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稳步建设新民居。创新举措推动村庄整理,积极稳妥推进一批新民居组团,建成180个省级示范村。积极发展新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大金丰农科园、永清有机农业园、汇福粮油等农业龙头,建设香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华北国际食品博览交易中心等服务京津的流通基地,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大力培育新农民。完成20万名农民培训任务,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文明素质、创收能力。加快构建新机制。提高农村社区化水平,研究制定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措施,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13%以上。

(七)在改善民生上求突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全面救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医疗救助基金,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新建、续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村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贫困学生助学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扩大农村卫生“三基两化”成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城区的公共交通要完成改革发展任务,解决好基层群众出行难问题。

(八)在打造特色文化上求突破。培育廊坊文化特色品牌。开展既有廊坊特色又有广泛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强化对“廊坊精神”的认知,深挖、提升和渲染龙凤文化,形成有利于崛起争先的浓厚氛围。抓好亮点示范工程。支持大厂评剧团做大做强,推进三河成功大广场、文化创意产业园、万科欢庆城、香河阳光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霸州文化戏曲大观园、文安新农民书屋等基层文化品牌,构筑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梦廊坊”文化产业园,按照国家级水准建好主题大剧院、汉唐与西洋文化街、剧创中心项目,力争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九)在构建平安廊坊上求突破。全面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保障群众利益诉求,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落实好领导干部开门接访、领导干部包案、机关干部下访等工作制度,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密切关注社情民意,超前解决城建拆迁、土地征占、工资保险、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在提高执政能力上求突破。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把准创先争优活动与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结合点,研究制定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创先争优

长效机制的具体办法。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干部资源配臵,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眼界品位、能力水平。做好三级党委换届的各项组织工作,把好人、能人、能干事的人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强化考核及其结果运用,形成激先策后的工作导向。活跃基层党建工作局面。完善基层党建专项考核和定期述职制度,落实各级党委的管党责任。把“一好双强”型人才选拔到书记岗位,打造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动车组”。全面推行基层党员干部认责承诺,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加强行政问责,保证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巩固干部作风建设成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厉惩处,以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府放手工作,分工协作,全力推进事业发展;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工青妇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全市上下为廊坊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全力实施八大举措

确保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

(一)调优经济结构,发展高端产业。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以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突出抓好能够完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服务功能和水平的基础性、公共服务性重大设施项目。突出抓好主要为域外市场服务、能够确立更大更高区域产业分工地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已经和可能形成气候的产业和企业进行链条梳理,促进同类产业和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规模集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对接,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推动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新奥研究院等建设,打造国家级技术交易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自主产品和自主技术,催生更多的“廊坊创造”。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推动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等既有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上档升级,构筑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高端平台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阵地。抓好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临空经济区、东方国际创业园、汇福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做实硬基础、做优软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加快城镇建设,搭建高端平台。坚持科学规划引导。提高规划标准,聘请国内外顶级规划机构做规划,使廊坊未来城市在大北京地区城市分工竞争中确立至少规划上不落后的领先地位。完善规划体系,做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协调。优化城镇体系格局。按照北中南三大区域板块理念,以廊坊主城区为重心,构建起“一体两翼”的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初步形成老城区、开发区、万庄、九州、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组团发展的新格局。彰显城市特有魅力。继承历史文脉,突出现代元素,形成贯穿历史与现代的龙凤文化长河,打造特有城市风骨。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规划。做好新农村发展规划,解决好发展要素和发展空间的植新、整合、统筹、预留等问题。强化片区理念,科学确定分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农村空间、产业、人口布局。发展新产业。以“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的生态—集约型农业为基本定位,发展新农业业态。建设新民居。坚持民本、科

学、特色,鼓励多村联建或扩建中心镇区、中心村,建设一批错落有致、风格凸显、功能先进的万人小镇和新农村示范区。完善新体制。围绕联动解决城乡问题,建立完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工作机制。培育新农民。围绕减少农民、减少传统农民,建立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技能、表达利益诉求和参政议政水平。弘扬新文化。广泛开展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娱乐活动,培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竞争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地区特色精神风貌和健康高雅乡俗民约为主体内容的农村新文化。

(四)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支撑。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抓好对接京津交通建设,形成“三纵五横两翼”的高速路网格局,构建京津廊半小时同城交通圈。做好市域交通建设,基本形成“八纵十六横二联”的干线公路网络布局,建设市域1小时交通圈。抓好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建设市区南、北两个一级客运站,实现市区公交车与对外交通的合理衔接。推进水电煤工程实施。加快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一批防洪除涝设施和引蓄水工程。加快电力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北京东100万伏高压变电站、三河电厂三期、国电廊坊热电厂等,形成互联互供、灵活可靠的供电网络。推进太阳能、生物能发电项目建设及并网。加快大城煤田后期普查工作,尽快启动煤田开发。推广信息网络应用。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示范。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五)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加大新兴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强力实施节能减排。谋划建设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六)培育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廊坊精神的认知与弘扬,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确保创建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城区加快建设大剧院、美术馆等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功能设施,各县(市、区)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群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文化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廊坊特色、反映时代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积极培养群众文化自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更多创造力强、知名度高的群众文化组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软件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七)改善民生状况,建设幸福廊坊。织密民生保障网。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建立高效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救灾应急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年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做优

做强职业教育,增强区域内高等教育吸附力和影响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力促东方大学城建成中国国际化职业教育基地。加强“双拥”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老年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人口、民宗、资源、气象、地震等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及信访工作。

(八)提升执行能力,确保任务落实。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在全市营造争做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经常性动力。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力度引进干部,形成科学竞争、流动有序、有为有位、人人思进的良好氛围。推进工作机制完善。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保证书制度,将“十二五”时期的关键思路和重大事项分解立项,实行项目式、台账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评价考核制度,保证导向正确、结果公正,坚决奖优罚劣。下大力反腐倡廉,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惩防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