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报告会听后感

巡回报告会听后感

今天,学校开办了一个有关“父亲的神圣责任”的讲座,我听后深有感触。王玲专家给我们讲述了关于父亲的责任。

专家讲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影响很重要,父亲的教育很重要,同是不可缺少的。 父亲好比是天,母亲好比是地,是不相同的两种爱;父亲的爱是纪律,而母亲的爱是体贴,缺一不可。

有一句名言说道:如果一个男孩跟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就永远不会走上邪路。所以我要多陪一下孩子,让他好好成长。

孩子的成长有:0—3岁有母亲建立安全感,3—6岁建立规则,小学建立好的学习习惯,而中学会有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中学时要多交流,学会倾听,不过度唠叨,与孩子平等,有事情与他商讨,争取平静度过青春期。

父亲是一个终身的职业,要对孩子终身负责。哈佛大学卓越的学生具有:自信心、终生学习以及跟智商无关的三个特点,所以孩子努力向好的方面做就会有好结果。

听完这次报告,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后与孩子的沟通要使用专家的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篇:《检阅》听后感

《检阅》听后感

三河市第三小学 孟庆美

听了冯涛老师上《检阅》一课,感触颇深。冯涛老师的课,在教材的处理、情境的创设、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借鉴,听后收获颇丰。

《检阅》是小学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是?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通过分析可看出本文主旨是告诉人们: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课文洋溢出的浓浓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使我难以忘怀。

由此,我想起了我们这代人读小学时的语文教材。到现在,还有记忆的是《小英雄雨来》《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革命英雄人物故事,选的即使有外国作品的也是揭露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如何腐朽、垂死和丑恶。在这种文化熏陶下,我们时时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夏天学?雨来?能在水中出没;冬天打雪仗,拼个你死我活;白天梦想自己穿上绿军装成为大英雄,夜里戴上柳枝条编成的掩饰帽作解放军。学校最爱搞的活动便是上山?抓特务?,?特务?写在纸片上,按敌司令、敌军长、敌师长到敌兵排下来,老师们把它藏在缝隙间,要我们去搜找,抓住的?官?越大,奖赏的糖越多。而老师爱把大官藏在隐蔽的角落,故意让我们找不着,

可好胜心强的我们,怀着?不怕牺牲?的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衣裤撕碎了,膝盖磕破了,谁都不哭,解放军战士怎么能哭?流血了,叫?挂彩?,一次我的同桌小胖挂彩了,看校医给捈上殷殷的红药水,竟羡慕得我们不得了。

现在想想,假如编教材的人还在,再看当时的教材,他(她)会是怎样想呢?

我想起了我们缺失人文关怀的教育。自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重大的活动重要的集会,我们是不许有残疾的人参加的,当然残疾人运动会等例外,健全的我们竟形成了共识,连残者本身也认为不参加是天经地义,这丢人现眼的事,是给集体、家庭、自己抹黑啊。我们也常把这种思维用到教学上,上面说要抓升学率,统计平均分,我们就把所谓?差生?动员起来,不让他参加考试,甚至编造谎言或恐吓,呜呼,这样的事,我在乡下见到的实在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我们的教育,尤其对一些病残的弱者教育,与西方相比,其人文关怀真是天壤之别!

由《检阅》,我还想起了我们有偏差的审美教育。我们总认为整体划一就是美,我们强求一律,我们不允许有?异类?的存在,有之,就群起而攻之,用武侠小说的话说,叫?清算门户?,你看七、八十年代那些大会和小会,赞成的全举手,反对的也全举手,难道就没有一个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吗?这不是明显的虚假吗?什么是美?多样的统一,才是美。一个城市,全是林立高楼,能是美吗?一个学校,都剪同一板式的头,能是美吗?大家同穿一种喇叭裤能是美吗?答案显而易见!美是多样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课文中写到:

?博莱克拄着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住检阅台。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这个掌声是他们美好心灵的自然流露,是对人性美的由衷礼赞!自尊自强,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是何等的宝贵!

翻开《现代汉语大词典》,?检阅?的意思是:?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其实,人还需要另一种检阅,即时时对自己心灵的拷问和检阅,这时的?高级首长?,便是你自己。

听 后

三河市第三小学感 《检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