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什么的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老人需要什么的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刘洪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人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那么,老人到底需要什么呢?我个人对此通过走访、访谈等调查方式对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镇齐家堡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老人需要亲情的陪伴,另一部分老人需要常年的医疗保障,还有一部分老人需要必要的生活补贴。调查中,老人时常会陷入沉思,那是对儿女们殷切的期盼……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吁全社会关注老人需求,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应政策尽量满足老人需要

关键字:老人    孤独    亲情    医保    生活补贴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社会.2020~2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人口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据人口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那么在如此行事之下,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在老年人的心中,到底需要什么呢?为弄清这一问题,本人于20##年8月对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镇齐家堡村的50多位老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镇齐家堡村老人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老人需求,呼吁社会更好的关注、呵护老人。

调查时间:20##年8月5日至20##年8月7日

一、被调查老人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在被调查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镇齐家堡村378户居民中,共计1043人,其中老年人308人,约占总人口的29.5%,其中男性140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5.5%。女性168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4.5%。另外,在这308人中,有退休金的有58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8.8%,他们大部分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十分需要身边有人照顾。有医保的有104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3.8%。他们中有一大部分老人虽有医保,但是不方便看病,都表示希望能开展下乡医疗活动。孤寡老人有43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4.0%,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每天能有个人陪他们说几句话,聊几句天。其他情况的占33.4%。还有另一些调查数据: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有128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1.6%,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子女每天在山上或者地里务农,所以每天都要为子女做饭,很是疲惫,希望子女们每天可以早点回来做做饭什么的……独自生活的有150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8.7%,因为他们没和子女住在一起,除了节假日之外,几乎见不到子女,所以他们希望子女们能经常来看看他们。没有子女的有30人,占老年人总数的9.7%。由于没有子女,他们希望政府能在节假日组织组织活动,让这些老人能聚在一起聊聊天。有劳动能力有102人,占老年人总数的33.1%,他们整日闲不住,想找点事做,但苦于没人愿意用老人,所以他们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老人的工作。无劳动能力的(但有行动能力)有171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5.5%,他们希望可以拿到能满足自己生活的资金补助。无行动能力的有35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6%,他们别无所求,但求温饱……

二、对调查问题的分析

根据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我发现,老人们会有这需求,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三点:

1、子女照顾不周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而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三、对调查问题的建议

1、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2、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4、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成为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第二篇:老人扶不扶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人“扶”与“不扶”问题的调查报告

                                             13材一第五组

                                             组长:王晶   组员:孙美玲  宋宪伟

                                                                马海涛  蔡鹏飞

摔倒老人该不该热心扶起,这个问题在几年前也许根本不算是个问题,因为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时候记事开始我们就被教育要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所能帮助的人,扶起摔倒老人这是一件根本不需要犹豫的小事。虽然近些年道德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在这件事上还是没什么可犹豫的。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在进行了数据分析后,发现大多数人有过帮助陌生人的经历,但在是否会扶起摔倒老人这一题上,选择“毫不犹豫的扶起”这一选项的并没有那么多,更多的人选择“在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的前提下会扶起”或“直接不会”。在后续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彭宇案”可以算的上是让人们从“毫不犹豫的扶起”到“在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的前提下扶起,打110或120”甚至是“不会扶起”的关键转折点。

1 毫不犹豫扶起老人,助人为乐是美德

2 先确定有人作证自己不是肇事者,再扶老人起来

3 装作没看见,尽快离开,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

4 通知询问他人

5 打110报警

说到彭宇案,那是20##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1.彭宇与老人是否相撞 2.应赔偿的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彭宇对此表示不服。该事件被报道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人们纷纷就“扶”与“不扶”发生了激烈的讨论。08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事实的真相是当时彭宇在20##年11月发生的意外中,确实与徐寿兰发生了碰撞。但是当时相关处理人员的态度及媒体的夸大报道对该事件的方向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导致这场风波并没有很快平静下来。

11年的“天津许云鹤事件”和“大巴司机殷红彬事件”使得这场风波持续增强。人们对扶起摔倒老人越来越犹豫。到13年的“三小学生扶起老人反被污”事件使得风波打到一个新高度。

20##年6月15日:达州城区,蒋婆婆摔倒在地,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蒋婆婆则称是3个小孩将自己撞倒。11月21日:家长报警警方以欺诈立案,其中一名小孩的家长江先生到南外镇派出所,以敲诈勒索为名报警。该派出所证实警方以欺诈立案。11月22日:3人作证婆婆及儿子被拘,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通过官方微博通报,蒋婆婆系自己摔倒,有3名目击证人证实。因敲诈勒索,公安机关给予了蒋婆婆和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不过,考虑到蒋婆婆已年过7旬,行政拘留依法不予执行。11月23日:要申请复议婆婆赌咒没骗人。老人仍坚称自己是被小孩撞倒的,她觉得自己被冤枉,甚至赌咒:“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面对公安机关的处理决定,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复议。

扶起摔倒老人后一开始的指证也许是当时老人没有看清楚或想是什么别的原因,但是这位蒋老太在有证人作证的情况下依然不认错,态度强硬。尤其是她的诬陷对象是三个只有几岁的小学生。帮助了别人却反过来被人指责甚至要告到法院,这将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后家长在对其进行相关的教导要怎么对孩子说?下次孩子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们还能毫不犹豫的扶起摔倒的老人么?

虽然“彭宇案”后来爆出了真相,但是随后不断曝出的热心扶人反被污事件使人们对扶起摔倒老人越来越采取一种看起来“冷血”态度——先可以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然后再对摔倒老人进行帮助。

1应该制定

2 无所谓

原来流传于我们骨子里的这种尊老爱幼美德现在却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来保护施救者的权益。在这次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也认为需要法律保护。

然而随着人们越来越漠视的态度,老人因没有被扶起而导致死亡的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多。20##年9月3日,武汉一名88岁老人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场摔倒,围观者无一人上前扶起老人,一个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事后记者采访围观群众时问到为何无人愿意伸出双手扶起老人时,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因为大家都害怕惹麻烦,怕被赖上,害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彭宇”。

在此次调查中同学们觉得造成“摔倒老人诬陷好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样的要解决该问题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1 受人教唆

2 生活无保障

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4 自身素质低

5 法律没有很好的保障施救者的利益

1 加大宣传教育

2 加强法律惩罚制度

3完善老人福利保障制度

4 奖励施救者

5 其他

在国外也有与之相关的法律,但是强制性的要求公民去救助摔倒老人,在我看来只是让公民在看到摔倒老人的时候在被讹诈与被处罚之间快速做出选择。如果在没有路人与监控的前提下,也就没有可以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的证据,同时也就没有可以指证其是视而不见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又会作何选择。所以说用立法来强制要求公民去帮助摔倒来人只是一种无奈之举。

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 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当下流行的“校长撑腰体”也是一种解决方法。“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你是地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人,地大校友办去帮你找温校友反映情况,要是败诉了,学校帮你找个金矿。”“你是郑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法学院给你提供法律援助,新传给你造舆论,就算是败诉了,商学院替你赔,然后让他住一附院,咱把钱加倍赚回来!”

虽说有几分调侃的意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到时我们一定也会希望有人能伸手扶我们一把。如果我们的社会能给每个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经济、医疗保障机制,那么出于经济角度的讹诈或将大为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而见义勇为者也无需过分担忧补偿与法律责任的判定。在这之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我们就人的风险:1搜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比如照片,监控等;2拨打110、120或通知其家人;3叫上其他路人给自己作证。虽说做这些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本意,但做好了法律准备又帮助了他人,这既是一种尊重法治精神同时也是向善的选择,这未尝不是法制社会对我们的培训,教育我们如何在合理规避风险的同时做好事。这也许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