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侨联三万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市侨联驻村工作队参加“三万”活动

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5月30日)

为响应和落实省、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重大部署和“两个全覆盖”的要求,我们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自3月14日到5月19日,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对保康县黄堡镇龙王沟村、岞峪村、黄龙沟村、天鹅村23个村民小组,1038户(3695人)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完成调查问卷1038份,撰写民情日记120多篇,撰写民情体会50多篇,基本摸清了驻点村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个村的基本情况

1、龙王沟村地处海拔1000米,4个村民小组,156户,536人,全村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亩,山林9300亩,其他800多亩。村支“两委”共5人,全村党员13人,农民人平纯收入只有3379元(70%来源于打工,户平1人在外打工)集体项目150亩(黑桃基地),退耕还林150多亩。还有烟叶、木耳、香菌、传统养殖业等,自然条件和集体经济薄弱。

2、岞峪村面积达12平方公里,7个村民小组,320多户,耕地面积1775亩,林地面积16870亩。村支“两委”共有 4人,党员41人,农民人平纯收入3756元,集体项目有砖瓦厂、养殖

场。最远的农家距村委会就有30多里的路程,而且全是只能步行的山路。村的集体经济还是比较好的,全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基本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3、黄龙沟村地处黄堡镇东部,距镇政府约两公里,靠近305省道旁边,版图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81户,8个村民小组,1017人,共有党员26名。现有耕地825亩,其中水田250亩,林地面积40230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72.8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41元。

4、天鹅村位于黄堡镇以东12公里处,东、北交南漳县,南接岞峪村,西邻大屋场村和大树垭村,平均海拔650米。全村现有村民小组4个,254户、929人,其中男性人口511人,女性人口418人。版图面积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7亩,其中水田面积79亩,旱地面积918亩,林地面积18670亩,牧草面积915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4438元,是一个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贫困村。

二、四个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村级组织建设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落实到位。村干部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信任。党员队伍大多数先锋带头作用较好,与群众打交道的态度好了,为民办事的作风实了。黄龙沟村支部书记余光宝走到那里就为那里的村民做事,建房子,推车子,装货物,与村民打成一片。党

员学习、村委会集体领导、党员活动、党务公开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五个基本”和“三三制”得到落实,并结合本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形成的有关村规民约得到修改完善,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逐渐形成。

(二)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特两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特困户,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绝大多数农民称赞党的政策好。黄龙沟村民李远生,今年40岁,他走出大山经常在外打工,见识广,他见到我们,高兴地说,现在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很好,对农民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农民再不致富,是自己没有能力!

(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一是群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四个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失学率为0;二是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村干部通过进山入户送政策,宣讲政策,四个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

具雏形;三是计生工作明显进步,计划生育宣传率达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近几年来均无超生现象发生;四是文化娱乐活动有效开展,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室,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提高。

(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团结和谐氛围浓厚,近几年来尚未发生过治安案件;二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村民法制意识、自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服兵役、计划生育、节约用地等国策已转变为自觉行动,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明显减少,农民群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和掌握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五)村级经济发展初露端倪。这四个村子均处于大山区,地理位臵、区位优势、经济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一个村除农民种植核发桃、袋料香菌、打工等增加收入外,村委会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依靠当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岞峪村支部书记罗福祝邀请专家到村里找资源和考察,利用本地页岩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人召回来创办村级企业,争取县里有关部门的支持,办理有关证件。第一期投资200多万元,采用高新技术,创办了页岩砖厂,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产品仍供应求,如果再投资160万元,产量可提高一倍,利润更为可观。去冬今春,根据县里统一安排,黄龙沟、龙王沟搞核桃种植基地,天鹅村与大的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创办桑

蚕树种植基地。他们还有其他如养猪、养鸭、养鸡、苗圃等规模较小的集体经济项目。黄龙沟村原支部书记丁远启承包了县粮食局的200多亩茶山,并装备了茶叶加工生产线,除每年有可观的收入外,还可以为村基本建设提供一些方便。

(六)农村环境卫生有较大改善。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四个村“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得到落实;这些农村一部分农户建了楼房,一小部分仍住在简陋的土房内,但他们整体卫生意识较高,房屋前后及室内整洁有序。

三、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感受很深,体会很深,教育很深。一是了解了农民的真情实感及他们的所思、所忧、所盼,与农民的距离拉近了;二是“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各级党和政府不但要高度重视,还要到农村体察民情,为农民办实事,因地制宜办实业;三是亟待解决农村用水难、行路难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四是要看到农村经济比较薄弱,农民还不富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要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扶持他们;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财力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上为村级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六是加强年轻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培育新一代农民专业人才,势在必行;七是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人员得到了真正的锻炼,体验到山区农民生产生活的艰难曲折。存在的问题是:

(一)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入渠道

变得更加窄,经了解,有的村如天娥村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的,无任何经济来源,村级组织支出成为无米之炊,村民自治组织缺乏财政支撑,农村民主自治难以运转。该村干部想办事,往往“心有余而钱不足”。另外,村组公路维护、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也因没有经费投入陷入停滞状态,有的因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

(二)发展产业难,制约因素多。有的村基础条件差,目前无任何支柱产业,靠山吃山难,很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特色不再成为特色,优势不再成为优势。现在农村产业发展有困难:即合适产业难寻,规模生产难行,发展资金难筹,合作组织难建。导致农民单家独户闯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产业既形不成整体规模,也不能使产供销有机结合。

(三)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成本高。在走访中,听到有的村民向我们强烈反映,山区农村交通不便利,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生产资料无法运输,生产产品无法交换,就连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一次搬运的成本都相当高。有位村民说,“我们没有福气享受上级的优惠政策”,农民群众对道路建设十分渴望与期盼。他们很勤劳、纯朴、善良,但自然条件和较恶劣生存环境严重地制约着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四)长期干旱,人畜饮水困难。这四个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畜饮水困难,一部分农村吃水无保障,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山上的农民。有的靠泉水,但遇到长时间的干旱后,泉水也会断流,

就出现人畜饮水荒。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很难争取到边远山区,在建人畜饮水设施损坏很难争取到资金进行维修,山区农民依旧还是靠天吃水,靠天吃饭。

(五)增收视野不开阔,农民整体素质不太高。除了务农外,多数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靠打工。他们普遍学历低,素质不高,生产知识缺乏,缺少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生产生活还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种责任田保饭吃,养点牲畜换钱用。由于农民文化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因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和各方面基础薄弱,村民谋生手段陈旧,目前村民致富办法不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绝大多数没有一技之长,寻找发展突破口的本领较弱,很难找到致富门路,即使少数在外从事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农民,虽然短时间内挣到钱,用来建房和买粮,但安全风险大且收入不稳定,就不能致富。

(六)农村文化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单一,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外,几乎无其他文化生活。

(七)农户经济底子薄弱。农民因生病、残疾、智力低下及不可预知灾害导致贫困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仍有年轻的妇女以年龄不大、身体好为由,不加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户反应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投入无资金,发展无项目,小额贷款难。

(八)孩子上学难和上学贵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国家取消了义务教

育的一切费用,但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村里办不了学校,山区的孩子从上小学甚至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在镇上学校外租房子,家长还要陪孩子读书,增加的费用比学费还高。

(九)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每年国家拨了那么款,但农业设施仍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山区的农业灌溉仍然没有保障。

(十)农村党员大多数年龄偏大,体弱多病,在年轻人中“临时抱佛脚”、突击入党不可取,质量不高会影响到执政党的根基;年轻人在外打工,回来当村官,报酬太低,留不住年轻人;一些村官以此为“跳板”,考公务员离开农村,农村很难留住人才。

(十一)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个家庭里人口自然减少,但土地未减少;人口自然增长,但土地未增长,政策需要进行微调,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四、解决农村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我们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文明乡风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原则,力争经过三年努力,达到 100%的低收入户有产业项目,100%的农户吃上安全卫生水,100%的农户彻底摆脱用电难,100%的农户通砂石路,基本实现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增收水平

在产业发展上,要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核桃、烟叶、樱桃谷鸭、袋料香菇和生猪养殖等为主要目

标,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培育成为山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为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奔小康夯实基础。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未来三年,这四个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着力解决水、电、路等发展瓶颈,加强国土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电视、电话、网络的普及率,逐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公路建设与改造(水泥路与砂石路),安全饮水,建设水窖,铺设引水管道,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完成“一建三改”任务,鼓励并用资金扶持山上农户搬迁,对农户危房进行改造,保证安居乐业。加强和改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新增供电台区,架设线路;建设桥梁;铺设网络电缆,保证农户上网,获取各种信息。

(三)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育新型农民,积极要求科技部门到村里开展科技知识技能培训,大力倡导“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劳动力不管在家或是外出打工都有一技之长,确保农民群众能依靠自己的技能增加收入。同时,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工作,认真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户敢于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引导和传授经验,确保每村每组有2至5名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通过各种实用性的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和农村骨干带头人的思想素质和水平,增强推进全村发展的动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原则,保护和开发并重,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同时,荒山绿化全部达标,公路绿化带成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村级经济市场。结合村级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依托保康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增设购销服务网点,活跃农村市场,确保农民购销渠道畅通无阻。

(六)加强服务管理职能,促进事业全面发展。建强村级组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履行服务管理职能,确保各项管理规范有序;要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扶持力度,五保、低保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计划生育、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达到全县领先水平。

(七)因地制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引导村民,特别是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或创业人才带领村民致富;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含量,走高效农业之路,给予蔬菜大棚、核桃、茶叶、牲畜养殖等不同程度的补贴;要解决好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依托大的企业集团,采取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建设的办法,成立中介机构,搭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引导农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增产增收。

(八)抢抓发展机遇,强化责任领导。保康是湖北省脱贫奔小康七个试点县之一,黄堡镇又是保康的重中之重,要认真研究

国家、省、市、县惠民政策,找准惠民政策与四个村发展的对接点,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要主动与挂钩扶贫工作队搞好联系,赢得他们的信任,取得他们的关心,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借力推动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加快四个村脱贫奔小康步伐,成立村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组长,村两委成员为成员,在镇驻村干部的指导下,具体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建立项目包保责任制,每个项目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包保,包组织协调、包工程进度、包工程质量;建立目标责任制,按照项目的性质,制定项目建设进展表,以项目建设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村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确保各个项目圆满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