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院系:洛阳理工学院经管系

                                              班级:07级工商管理2班

                                              姓名:王亚飞

                                              学号:B07070216

                                              日期:20##年8月12日

关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作为承载“三农”发展的农业基础建设、农民个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无不与农村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正确认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使其服从服务于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洛阳理工学院20##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和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乡和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在母校生铁冢二中师生的配合帮助下,我们深入到初中生尤其是中三毕业生中,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对部分技术学校毕业生和农村家长进行了走访。通过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网上收集的原始资料,我对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有了清晰地认识,先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字:农村   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   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年7月6日----7月22日,我们在河南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乡和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针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亳州临界,瞎22个乡镇,总人口110万左右,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有2万人,其中调查走访的生铁冢乡二中有12个班级,750人左右,初一5个班,初三毕业班3个,两年下来每届流失了近一半学生,辍学或者转学现象十分普遍。红杏楼电脑技术学校开设了长期班、中期班和短期班三种,常年稳定学员有一百人左右,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假期期间。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初中毕业班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再教育及毕业后的现状问切入口,从而考察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办学规模小,生源匮乏而且学员素质普遍不高。

调查中的学生大部分表示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么升入普通高中,要么未接受培训直接进入社会,只有少部分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考虑愿意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导致农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据统计,20##年全国约有200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825万升入普通高中,560多万人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二者比例接近6︰4;此外尚有700万左右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进入社会,升入职高的很少,“普高热”的持续升温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为了生存下去,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迫于无奈,招收学员达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只要学生愿意报名就能录取学习,从而导致生源良莠不齐,素质普遍低下,进而声誉下降,造成了恶性循环。而目前,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办学规模与庞大的现实人才需求严重不协调,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落后。

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场地规模小,专业教师队伍紧缺,基础设施及教育设备、实施器材陈旧落后匮乏,校园环境差,整体上处于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以红杏楼电脑只有技术学校为例,该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租赁的一栋三层教学楼也只有三间用于教学,两百台左右电脑普遍陈旧落后,甚至许多不能使用;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余老师都是从毕业班中临时招聘而来的,整天素质不高;办公、教学、住宿及饮食娱乐等普遍存在着问题,与普通高中明显差一个档次;另外,毕业生的技术素质低下,待遇大多不高,年薪水平在1~2万元左右,晋升机会相对较少。

       -----社会上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误解,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

在传统上,农村地区一直沿袭着“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升学教育之路,把其视为子女成龙成风的“正统”之路,希望子女读大学,然后找份好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则成了“旁门左道”,受到社会上的普遍歧视,在农村尤为严重,他们觉得不经过培训,在工厂中同样能学到技术。在调查中,郭玉峰老师对学生的选择表示理解:“中等技术职业学校的生源以农村为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城市的学生则较少,农村的家长更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改变世代为农的地境。辛苦供养了好几年,毕业回去后还要那么辛苦,他们觉得不值得,而高考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当前,职业学校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而且少部分存在着弄虚作假,家长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进行选择,毕竟事关子女一生的命运。即使做出选择,也是靠主观臆断,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而社会上恰恰缺乏这样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

----专业设置“跟风热”现象严重,办学方向存在错位,与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相背离。调查中我们发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例如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设备等专业,这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需求,但是各职业技术学校的普遍跟风使这些专业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是“超荷”,造成了大量的“庸碌之辈”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现实的人才需求却不能满足。作为承载新农村发展动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之一,发挥农学专业的应有作用,培养一批懂科技的致富领路人,形成示范效应,使职业教育与新农村的发展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但是,从整体上看,当前的职业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国家在投入力度、制度完善、资金供给、相应配置等方面功能发挥不足,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软环境支持。虽然国家在专项资金投入、资助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上来说,投入力度仍然严重不足,建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职业教育除受教育者本身外,最大的受益者是企业和社会,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政府和企业应承担职业教育的大部分费用,单靠办学者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虽然国家颁布了多部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制度建设仍然滞后而且执法力度不足,存在着“就业陷阱”、“虚假订单”等失范现象,造成大量外出务工的学生在上当受骗后无处伸冤,给学生及家长带来消极影响,使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失去信心,甚至达到了望而却步的地境。制度的缺失不仅降低了劳动者的素质,也给社会带来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童工现象、产品质量差等,这也是职业教育生源锐减的原因之一;而对办学者来说,这些来自政府和制度的不公平也使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整天步伐!

三、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1)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比重,并建立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人们尤其是农村地区视普通教育为“正统教育”,“上高中,读大学,改命运”似乎成了唯一的教育途径,并且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职业教育则是二流的,甚至不入流的非正规化教育。这种片面化的认识是十分普遍的,要想消除这种错误的思想,我们必须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尝试在社会上建立相应的咨询服务机构,正确引导并加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为学生和家长及时提供一个扭转弱势的机会和平台,尤其是在招生和就业方面,扩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清形势,做出合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资金使用上,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并规范管理资金的使用。建设资金不足一直是严重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等各种问题,并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想跳出这种“怪圈”,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但是仅仅靠办学者和国家教育拨款是远远不够的,纳入社会力量才更显强壮,着就需要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探索出一条国家、学校和社会(尤其是企业)共同合作的特色道路,比如校企或校校联办、订单培训、阶梯式培训等,是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方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3)职业教育学校本身要更新教育办学观念和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强化实践课程。在体制上,强调阶梯式培训,有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层层推进;扩大生源,增加成人教育和农村短期培训。另外,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定期或适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对“师徒式”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其次,要强化生源素质,加强对其的思想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一专多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意志。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大区别就是实践性强,注重能力的培养,产教研紧密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在本身上就与“三农”有着紧密的联系,实践空间就显示了其广泛性,在实践环节可以大做文章,把学校的实验场所建立在农民的试验田上,把学习已有的农业试验基地与农民的示范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使学校的教学实验场所成为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练兵场,为农民提供一个学习进修的良好场所,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检验,从而实现共赢。

     (4)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行市场化运作。

当今正处于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和职业的更换层出不穷。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开展应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根据不同区域的差异和现实的人才需求状况,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及时补充新职业,紧跟市场步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同时,要借鉴和推广东南沿海和国外的先进办学经验,比如德国,德国的产品质量和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可谓“独领风骚”,他们的职业教育组织严密、责任明确,十分注重技能的培训和人才质量,紧跟市场变化,设立了众多的咨询服务机构,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号称“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培训的机会”。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国内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

      (5)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法规,切实落实相关的政策,实现有效监督。

除了已经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外,国家应该在职教评职、学生证书、责任建设、社会保障监督和打击坑蒙拐骗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切实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营造一种良好的政策氛围,增强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信心。

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着表明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政府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已提升到与普通教育相提并论的阶段。今年来,国家不断对职业教育加大资助力度,有力的为其长远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政策氛围,尤其是最近大学时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扭转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据统计,2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到达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00多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得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从事一线的工作者迫切需要职业技术培训,着给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农村职业教育一定能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关于对我县贫困农村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2

陵川县贫困农村发展状况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晋市办发[2008]26号文件精神,8月1日—8月14日,我县组成13个调研组对全县12个乡镇245个贫困村的发展状况、部分县直单位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县贫困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贫困农村发展现状

我县20xx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村共24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共涉及30968户、10.65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村总户数、总人口的52%、49%,特困户达到6649户。共有耕地面积18.8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1%,有林地面积78.9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1%。所调查村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05元,最低的潞城镇梨树掌村只有1856元,平均集体经济收入为0.64万元,其中157个村集体收入为0, 20xx年底平均村级债务达到38.57万元,最多的附城镇北马村达到了350万元。

1、产业发展情况。245个贫困村中,219个村的主导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有22个村以养殖业为主,以二产和三产为主的村分别有1个和3个。在219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中,都以传统手工种植为主,各种农业机械不能有效利用,并且土地瘠薄,常年平均亩产量只有600—800斤。潞城镇郑家岭村全村整块为4亩的土地只有1块,2—4亩的土地4块,其余全是1亩地分了十几地块,亩产平均只有400斤,效益极差。22个养殖业村都是以农户散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 — 1 —

益。仅有的1个二产村为礼义镇西尧村,主要从事机砖生产和水泥制品加工,根据国家环保政策,机砖厂即将关闭,水泥制品的有效生产时间也只有半年,效益极其有限,3个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村主要是为景区建设输出劳力、开办农家店和经营土特产品,只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规模,景区的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民的自主经营。

调查中发现,有限的劳务收入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渠道,20xx年,245个村共向外输出劳动力12990人,其中乡镇内3213人、乡外县内5359人、县外市内3051人、市外1367人,主要从事建筑、煤炭和商饮服务业,其中80%的人以打短工为主。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245个村中,只有24个村达到了安全用水标准,有79个村通了自来水,群众到井上或外村担水吃的有47个村,最远的担水距离达到了5公里,如杨村镇太和村吃水要到5公里外的杨村拉水吃,1三轮车水需要开支45元。199个村通水泥路,28个村通油路,还有18个村走砂石路或土路,其中有10个村由于各种原因村村通工程已经受到损坏,附城镇下壁村3.3公里通村道路大部分因路基塌陷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村民用电全部完成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214个村实施了户用沼气工程。

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在学校建设上,设臵小学一至二年级的村有53个村,设臵中心小学的村44个村 ,没有学校的村148个,附城镇台南、台北村的学生要到8公里外的丈河村上学。在245个村中,有卫生所的村148个,其中30个村卫生所达标,97个村没有卫生所,小病要到外村或县里看,夺火乡箭眼山村看病要走25里路。 — 2 —

54个村有文化科技活动室,但都没有科技书籍。50个村有体育活动场地,人均活动面积达到1.5平方米的村只有12个。

4、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支村两委战斗力强村有116个、较强村有105个、弱村有24个。145个村支村两委年龄结构合理、66个村较为合理、有34个村年龄结构不合理。198个村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47个村市场意识较差。村务公开一季一公开的136个村,半年公开一次的109个村。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差,农民生活困难。

一是饮水难。全县245个贫困村中只有24个用上安全卫生水,占调查村的10%;有79个村用上自来水(还包括14个村已通水但需维修或未入户),利用旱井、蓄水池积蓄雨水供饮用的村96个,而且是人畜共用。到外村担水的还有47个村,一般在1—2公里左右,最远的5公里。还有部分村,以前解决过吃水问题,现在因设施毁损或水源枯竭而重新回到“找水吃”的尴尬境地,如潞城镇大河西村,早期已引水到村,由于村民交不起水费(水价5元/方),有雨水时就不用自来水,造成了部分水利设施毁损;附城镇北马村,早在20年前利用机井提水,后水源不足而导致现在缺水。

二是行路难。夺火乡境内两条县级干线公路——夺柳路和夺礼路均为土路,由于县级公路没有硬化,致使已通的村村通水泥路成了摆设。“村村通”工程中,全县还有23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有15个村部分未通或行政村通路但自然村没通,有6个村正在修建,10个村 — 3 —

有较大程度的损坏,自然村之间、乡与乡之间断头路仍然存在。如崇文镇的花落村与附城镇的田庄村仅1公里之隔仍是土路,是田庄等三村至县城的主要通道。

三是用电难。东部乡镇水电网区,电网改造后,基本上实现了同网同价,但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尤其对于实施小水电代燃的农户,已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水电网改造后,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一村一个电工负责收电费和维修线路,工资由村里出,尤其是集体经济空白的村,也成为一个难题。

四是通讯难。夺火乡和马圪当乡群众反映较多,当地没有手机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古郊乡莲花村不通电话。

2、主导产业单一,农民增收困难。把传统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村有219个,占到所调查村总数的89%。只有1个二产村和3个三产为主的村。从调查情况来看,崇文、礼义、附城等中西部乡镇以种植玉米为主,兼有蔬菜和杂粮,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务工收入;平城、六泉等中东部乡镇以土豆为主,兼种玉米、药材,在六泉、夺火、古郊、马圪当等乡镇农民的收入构成则包括农业生产、药材采集和务工收入,各占三分之一;依据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特征和传统,还有果树、蚕桑、畜禽养殖等产业,但规模小、比重少,起不到明显的增收效果。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体,农民从农业以外的产业获取收入的机会降低,农民增收困难程度较往年更大。

3、社会事业落后,农民上学就医困难。

一是上学难。在调查的245个村中,148个村无小学大部分村离 — 4 —

中心学校距离较远,如夺火乡只有两所中心小学,没有初中,适龄儿童只有到外地上学,到乡里上学的1—20公里不等,到县城上学的40多公里。由于中心学校的设施设备不完善,许多寄宿学校不具备住宿条件下,导致许多家长不得不离家就近租房照顾孩子的生活,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还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据估算,一个家庭因子女就学,近的开支年增加3000元,远的6000元。还有10%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10%只读完小学。

二是就医难。目前,全县95%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在调查的245村中,97个村没有卫生所,43个村有卫生所但不达标,这两项占到所调查村的57%,60%以上的村没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农民一旦生病,就要到几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乡镇卫生院就诊,无法做到小病不出村。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收入水平的限制,为享受新农合的优惠政策,节约开支,农民在生病时真正能选择就医条件的空间较小,加之昂贵的医疗费用,农民的健康状况、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应引起广泛关注。

三是文化生活贫乏。在调查的农村中,191个村没有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室,195个村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即便是有文化活动室也没有一本象样的科技书籍。如潞城镇,42个贫困村有文化科教育室的仅6个,有体育活动场所的7个,即使是有设备也不完善,能正常使用的不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体育锻炼更无从谈起。

四是社会保障不到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1269户14132人,占到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农村低保处于“有多少钱保多少人” — 5 —

的状态,离“应保尽保”还有很大差距。原因在于:一是现行低保标准相对较低,低保对象的生活依然艰难。当前农村低保对象90%以上是因病、因残或各种原因造成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本身自救能力弱,按20xx年标准为每人年432元,只是杯水车薪。二是低保边缘人群数量多,生活也相当困难。据调查全县农村家庭看人均收入在700—900元之间的困难群众约349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1.5%。三是资金配套难度大,难以满足实际所需。由于贫困面大,县级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存在缺口,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如20xx年按照市政府要求,我县农村低保配套资金就到位90万元,实际到位80万元;20xx年应配套183万元,实际列入预算的仅有80万元。

4、村级债务沉重,集体发展举步维艰。全县农村村级债务多,时间长,负担沉重。以附城镇为例,截止20xx年底,在所调查村中,村级债务共计1965.6万元,村均债务50.4万元,最多的达到350万元。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村村通水泥(油)路”、建学校、接自来水等公共设施形成的,如六泉乡全乡村级债务为1198.26万元,有近500万元是在修路、修学校时村干部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的贷款。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举办集体企业遗留的。如秦家庄乡的秦家庄村,在80年代,为搞集体企业贷款3万元,年年结息转贷,到20xx年底已累计90多万元。目前,全县64%以上的村集体经济零收入,村里的日常开支主要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渐突出,集体经济发展愈加艰难。

5、农村基层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发现,支村两委干 — 6 —

部战斗力弱和党员年龄老化现象比较普遍。一是支村两委班子有“两张皮”现象,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弱,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较差。二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较低。由于受地理位臵、经济条件的局限,年轻人外流现象严重,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后备干部培养困难。在调查村中,党员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5%以下,60岁以上的占16%,不识字的党员多达三分之一以上。三是农村工作难度大、矛盾多,农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同时三年一届的思想使其不谋事,不做事,有消极应付的现象。

三、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农村产业发展问题。在调查的245个贫困村中,有179个村要在养殖园区、蔬菜大棚、大棚养蚕、干果经济林等产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其中在建项目86个,新上121个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进展缓慢。计划20xx年完成在建项目86个,投资总额为1976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154万元,贷款1278万元,还有16337万元的缺口;20xx年计划建设73个项目,需投资14102万元,其中可自筹1276万元,可贷款730万元,还有12096万元的缺口;20xx年计划建设48个产业项目,投资总额9402万元,可自筹850万元,可贷款485万元,还有8067万元缺口。

二、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在调研的245个村中,157个行政村存在饮水不安全的的问题,建设工程需投资总额为40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00万元,需上级扶持3000万元。如分三年实施,20xx年,规划25处工程,解决34个村,需投资800万元,自筹300万元, — 7 —

需上级扶持500万元。20xx年规划52处工程,解决73个村,需投资1800万元,自筹400万元,需上级扶持1400万元。20xx年规划43处工程,解决50个村,需投资1400万元,自筹300万元,需上级扶持1100万元。

三、“村村通”和街道硬化的问题。拟在2008—20xx年三年中解决16个村107公里的村通水泥路,维修10个村6平方米的村通路面,其中20xx年解决5个村,20xx年5个村,20xx年6个村,共需投资3000万元,需要上级扶持。

四、农村债务化解的问题。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对乡村拥有的闲臵固定资产、“四荒”等资源进行拍卖、租赁和承包等形式,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偿还村级债务。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发展集体经济,以高效利润来偿还债务。三是争取扶持政策,帮助解决部分债务。

五、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问题。全县191个村没有文化活动室,35个不达标活动室;195个村无体育活动场地,24个但不达标。计划在20xx年新建72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改造17个,新建65个体育活动场所,改造16个。20xx年新建科技文化室64个,改造10个;新建体育场85个,改造8个。20xx年新建文化室55个,改造8个;新建体育活动场所45个,共需投资1255.5万元,其中自筹252.5万元,需要上级扶持1003万元。

四、具体建议和意见

陵川县是贫困县,全市唯一的“两区”开发县,地方财政只占全 — 8 —

市的2%,可用财力只有7000多万元,财政支出却有4亿元之多。在这次调查的3000元以下的贫困村中,全市有405个,陵川就有245个,占到全市的60.5%。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项目建设方面:我县各级各部门都积极努力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但大部分项目都要求县财政配套,因县财政吃紧,难以及时足额配套,严重影响了上级资金的到位。具体建议:

(1)已争取到的国家和省级项目要求市级财政配套部分,市里应及时足额配套到位;

(2)在国家、省级项目里,特别是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项目,要求市县两级配套,对市县配套比例没有明确要求的,市里应扩大配套比例并及时足额到位;

(3)市级下达项目,今后不要再要求县级配套,如畜牧扶持政策,要求县里1:1配套,由于县里配不了套,市里资金也没有到位。

2、化解不良债务方面:

(1)村级债务大部分来自信用社,并且是长年利滚利形成的,大部分已成为呆死账,无力偿还。建议市里能否研究采取国有银行打包核销的办法加以解决;

(2)“村村通”工程形成的债务是由于初期建设时,国家的补贴标准是3万元/公里,不足部分相对较大造成的,建议能否按新标准对初期建成的村进行补助,来化解村级债务。

3、组织帮扶方面:

(1)借助市直单位包扶农村活动,在调配帮扶数量和帮扶单位 — 9 —

的实力时,适当向陵川倾斜。如以往市里派工作组时,陵川25个,泽州却有50个,有失偏颇;

(2)建议统筹协调有实力的市直企业帮扶贫困村;

(3)建议市其他县、市、区的富裕村帮扶陵川的贫困村,参照华西村帮扶带动周边村的做法;

(4)建议有关部门研究社会资金的帮扶,全市统一建立帮扶基金;

(5)建议此次调查村梳理出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有发展潜力、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如夺火乡琵琶河村的木耳养殖,市里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列入市级财政预算。在建设方面,大型工程由市里扶持解决,完善部分由村里自筹。如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县级供水延伸到村边,从总管到村里的建设部分由市里出资,入户部分由农户自己想办法。

4、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方面:

(1)在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方面,陵川县应享有同其他县区平等的待遇,如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中,陵川县没有补贴资格,农民购臵农机具还得到高平登记办理;

(2)市里在制定相关的配套惠农政策方面,应尽量向陵川倾斜,如良种补贴、畜牧养殖等;

(3)在农村低保方面,市里在指标的调配与资金发放时,建议尽量向陵川倾斜,陵川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而县级财政配套困难,如果没有市里的高度扶持,陵川与其他县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