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兰州市城关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兰州市城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国一

20xx年10月1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立足率先、着眼首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代表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这五年,是城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是城市形象明显改善的时期,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时期,是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关实现跨越发展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为纲抓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越提升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省市发展大局中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项目建设跨越推进。出台实施了《项目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项目指挥部和责任包干制度,重大项目的运作能力大幅提升。招商选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0个、知名企

业31家、到位资金227.4亿元,分别是上个五年的4倍、1.6倍和2.5倍。重大建设项目实现质的飞跃,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完成投资809亿元,其中“5515”项目开工率达到80%。项目总数、投资额度和资金到位率较上个五年分别增长55 %、58 % 和23 %,重大项目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2.5%,高于上个五年4.5个百分点。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设立2000万元发展基金。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瑞德摩尔、浦发银行等86个新能源、现代商贸和现代金融项目建成运营;重离子治癌中心、万达商业广场、酒钢物流园等40个新技术、城市综合体和商贸物流项目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达到了48.7%,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空间拓展步伐加快。北城区开发正式启动,完成《九州开发区增容扩区规划》。土地开发力度加大,开发整理土地3000亩。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造等65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动工建设173万平方米;开工和建成城中村村民安臵房134万平方米。

二、环境为要抓管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立足中心城区的区位特点,牢牢把握城市管理重心,累计投入13.4亿元,坚持打好城市建设管理硬仗,城市形象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南河道综合治理、污水全收集、过境公路、兰渝铁路、轨道交通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或顺利推进,配合项目建设征地6000亩、拆迁200多万平方米,总量均创历史之最。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建成标准化肉菜市场15座、便民菜店18家;改建扩建环卫基层站点26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1座、城市公厕90座。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改造城乡道路12条,完成8个新农村建设任务,启动了“石沟新村”和“兰山人家”新农村建设项目。

城市形象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净化、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环卫专业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小街巷清扫保洁实现专业化作业全覆盖,实行了生活垃圾和泔水上门收集,率先在全省推行道路洗扫作业模式,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达到50%和18%。改造小街巷312条。连续多年实施“六路”绿化提升、“鲜花上街”、“大树进城”、“绿地修复”和“绿色雕塑扮金城”等环境美化工程,打造了绿化精品道路10条,建成生态小游园5个,设臵绿色雕塑100多组,更换绿篱5万多米,城区新增绿地950亩。实施皋兰山面山景观改造工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一期和城市三大出入口形象提升工程,完成景观造林2488亩,林草覆盖率由28%提高到31.5%。城市亮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完成楼宇亮化107栋,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路灯亮化实现全覆盖,城市亮化由楼宇亮化向山体亮化延伸。

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实施了《进

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制度,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得到加强。引入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重大转变。推行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力量下沉管理和捆绑式考核,周末卫生大扫除、政府三级包干、临街店面责任公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违法建设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落实,全员参与的管理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升,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服务为上抓基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不断强化基础建设,公共资源总量大幅增加,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投入教育资金18.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5倍,占社会事业支出的46%以上。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全面推进。新建改建学校教学楼34栋,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扶持30 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教育“两基”验收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率先在全省成立县(区)级教育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1000多万元。自主研发了《生命生活社会》校本课程资源包。实行名校长、名师、班主任、边远地区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选聘80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

卫生事业跨越发展。投入资金8.9亿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成全省首家农村120急救绿色通道,打造市级标准化农村卫生

所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4家增加到103家,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国社区中医服务先进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审、低成本健康进家庭和片区片医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人口和计生均等化服务水平全省领先。

文体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投入1.25亿元发展文体科技事业,是上个五年的2.4倍。设立5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成群众文体活动场所163处、全民健身路径90条,推动40家文体活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建成全国一流的国民体质流动监测中心。举办了全区职工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打造了春节民俗文化庙会、社区少年宫等工作品牌。科技三项费增长到1538万元,是20xx年的2.3倍。促成兰大科技园等100多个院地校企合作项目,专利申报占到全省的50%。组建了城关区科技合作顾问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四、民生为本抓保障,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使老百姓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8万个,率先在全省建成创业型示范城区,成功打造了“360”就业服务品牌和国家级就业优质服务窗口。五大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区属集体和街办企业人员、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均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残疾人事业和社会化养

老事业加快发展,建成残疾人就业托养服务中心,虚拟养老院通过国际“三标”认证。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2.4万城乡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3.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3万人次。开工和建成保障性住房30万平方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9573元和8110元提高到16680元和14200元。

社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着力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系,累计投入5000万元,建成数字城关“133”系统,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八百工程”,全面推行“楼院长”和流动人口“以房管人”模式,打造了15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和70个“三不管”楼院整治精品工程。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化解信访案件1000余件,特别是彻底解决了区属集体和街办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无军籍职工津补贴发放等7个重大遗留问题。深入推进刑满释放、吸毒人员等群体的安臵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切实加快平安建设步伐,在全省成立首个县(区)级见义勇为协会,建立健全治安预警、常态严打、社会防控和长效管理“四个机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不断提高。强化社会公共危机管理,及时妥善处臵了一批突发公共事件。

五、创新为先抓改革,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夯实基层基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投入1.63亿元,新建改建街道社区、派出所、执法中队、司法所办公用房145处,基层办公用房达标率由53%提高到98% 。社区工作经费由每年6000元提高到1.5万元。社区专职副主任的生活补助由每月550元提高到1200元。新招聘交通协警、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八大类公益性岗位人员4704名,公共服务实现了重心下移和功能延伸。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精简机构12个,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8项。建成电子政务平台和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养老服务实现市场化运作。

政府运行更加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86件、政协委员提案452件,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办理市长专线转办件5180件,政务大厅办件量达到37.1万件,办结率均达到100%。推行了“周安排、月计划、季调度”制度。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工作创新年”活动。出台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完善了干部外派学习交流和轮岗培训制度。

人防、地震、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全面加强,档案、保密、史志、侨务和对台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遏制了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逐年下滑的趋势,形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各占全市1/3强,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占全市1/2强,非公经济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各占全市40%的发展格局。保持和巩固了经济总量位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和100个市(州)县(区)第二的排名,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五年来,我们高度关注和不断改善民生,先后投入资金10亿多元,用于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累计为民兴办实事 60多件。慈善募捐和社会救助实现常态化,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发放实现制度化,就业、社保、医保和低保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实现全域城关和同城待遇,老百姓生活更加殷实、更加体面。

五年来,我们立足中心城区特点、着眼省市发展大局,成功举办和保障了国庆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16届兰洽会“金城之夜”大型文艺晚会、重大节庆氛围营造和春节灯饰亮化等重大社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

五年来,我们敢于直面各种挑战和考验,积极稳妥地处臵了“5·16”九州石峡口、“9·14”小达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的传播,经受住了奥运火炬传递、兰州

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考验,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管理经验,提高了政府动员和组织能力。

五年来,我们坚持高点定位,争第一创一流,先后打造了虚拟养老院、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在民生领域实现了“十个率先”, 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100多项、省市级荣誉900多项,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凝聚着广大干部的辛勤和努力,汇集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关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空间制约矛盾突出。存量土地匮乏,土地开发整理滞后,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亟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城市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城区承载力达到极限,管理成本大幅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现代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三是人均公共资源不足。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已成为打造首善的

“短板”和“瓶颈”。四是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民生诉求快速增长,期望值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考验。五是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受高物价、高房价等因素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六是工作落实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工作落实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工作落实的效率还有待提高。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区委“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目标定位的提出和“123456”工作思路的确立,是在不断深化区情认识,准确把握城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城关的地位、条件和面临的机遇基础上形成的,是符合城关实际的系统的发展思路,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坚持,不断完善,增强贯彻的坚定性。必须坚持谋划在先,重点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动工作既要着眼全局,还要注重过程管理。只有正确把握阶段性工作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坚持超前谋划、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的有效支撑。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才能为建设“首善之区”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设幸福城关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必须牢牢把握城市管理这一重心。城关是省会城市中心区,是省市的形象和“窗口”。

只有立足城关的特殊地位,持之以恒地抓好城市管理,靠管理塑形象,靠管理提品位,才能发挥好中心城区的“名片”放大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时刻牢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不断增加民生福祉,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才能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敢为人先的工作意识。保持争第一创一流的品质追求,发扬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工作作风,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在各个领域打造更多的品牌和亮点,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影响力。这些经验是建设“首善之区”不可或缺的,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发扬光大。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城关已经迈入了率先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省委“中心带动”战略加快实施,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谋求新发展,推进新跨越。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拓展、三个高于、六个翻番、六个提升”。一个拓展,即全力破解土地制约,大力实施削山造地、增容扩区计划,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形态,实现再造一个城关的目标。三个高于,即加快推进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十一五”

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平均水平,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排名提档升位。六个翻番,即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xx年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以上。六个提升,即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市民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施空间拓展、结构优化、项目驱动三大战略;推进富强城关、活力城关、文化城关、生态城关、和谐城关和幸福城关六大建设。

实施三大战略:

——空间拓展战略。按照“南升北拓”的思路,全面实施空间再造工程,着力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在黄河以南地区,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每年拆迁100万平方米左右、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左右,每年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到20xx年,建成五星级酒店5家以上、城市综合体7个以上、地标性建筑群12个以上,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功能。在黄河以北地区,实施成片联合开发,力争每年开发整理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到20xx年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构优化战略。按照“做优三产、做精二产、做特一产”的思路,加快提升产业档次,努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医学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性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中介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力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到20xx年达到60%以上。积极发展新型加工业,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科技孵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力争新型加工业占二产的比重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休闲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项目驱动战略。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落地一批、凝炼一批、展示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运作机制,强化招商选资工作,努力形成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梯度推进、强力带动的格局。力争每年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凝炼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个,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xx年,累计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力求通过五年的努力,使重大项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推进六大建设:

——推进富强城关建设。物质财富的创造永远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财富是硬实力、是集聚力。我们要自觉顺应群众过

上富裕生活的新期待,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增强区域发展驱动力、扩张力和辐射力为目标,以大幅度增加自有财力和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公共资源总量和提高人均占有量、人均住房面积、市民文化娱乐消费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力争到20xx年,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xx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提高到20%左右,人均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资源占有量大幅度提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推进活力城关建设。经济社会活动的活跃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活力是创造力、是推动力。我们要致力于破除制约城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方面的活力竞相迸发,有力助推城关率先科学发展。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和发展活力为目标,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政府管理创新、城市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北城区开发建设,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廉洁、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职能、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形成管理服务重心在社区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进文化城关建设。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底蕴,文化是软实力、是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兰州多元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打造教育最优化城区、文化最活跃城区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城区为抓手,以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为重点,营造积极向上、崇尚科学、文明守信、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生态。加快实施教育最优化发展“七大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建立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项目、文化产业共建共通共享机制,努力构建区域文化发展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大力提升市民科学素养,努力构建科普创新体系。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和公共科技文化服务。

——推进生态城关建设。生态环境是生产生活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生态是生产力、是影响力。我们要自觉顺应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环境,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以打造天蓝、水清、山绿、路面干净、立面整洁的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南北两山绿化、城区绿化、垃圾集中收集、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卫生管理、城市立面管理等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到20xx年,联片供热范围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得到推广普及,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5%以上;基本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区搬迁避让。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达

到80%和60%以上;实现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推进和谐城关建设。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追求,和谐是融合力、是凝聚力。我们要致力于破解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矛盾、新问题,培养市民的社会意识,增强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打造社会安定、秩序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以人口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管理、矛盾化解、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为重点,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依托数字城关“133”系统,整合公安、城管、人口等信息资源,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扁平化管理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强化公安技防建设,实现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幸福城关建设。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温暖的感受,幸福是吸引力、是感染力。我们要致力于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使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增添魅力。以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为目标,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健康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安居工程、保障扩面提质工程和社区综合管理工程,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健康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扩大虚拟养老范围,启动老年社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打造食品药品“放心消费城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建成保障性住房230万平方米。为民兴办实事100件以上。

三、20xx年的主要工作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对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推动城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关键。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1366”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突出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拓空间、调结构,重统筹、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不断加快“首善之区”建设进程。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5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以上,达到14.5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达到3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4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以上,达到191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1633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市要求。继续为民兴办20件实事。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加快发展为根本,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加快北城区开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完成黄河以北地区区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报批工作,编制九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加快推进土地开发进程,全面实施九州、三条岺、青白石三大区域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5亿元,完成九州910#、915#和903#道路延伸段建设,启动九州供水系统改造工程。配合市上完成北环路九州段和九州东南出口道路建设。启动雁白黄河大桥项目。

(二)深入推进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年内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强化项目凝炼工作,重点围绕旧城改造、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和土地开发等领域,凝炼储备项目100个,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加大“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优引税”力度,新签约重大项目30个,引进到位资金80亿元。加快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新开工重大项目20个,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配合项目建设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城关区十大现代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基金,助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按照“一区两线三组团”的产业布局,推动十大现代服务业错位发展。在中心商务区加快实施武都路商圈、红楼时代广场、鸿运·金茂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在南北两山旅游经济带,重点推进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启动伏龙坪、青白石整体改造和徐家湾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大

力发展现代旅游和生态观光等产业。在东部地区重点推进创意国际商贸城、东部永新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业态。在雁滩地区加快推进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等项目,积极发展商业综合体、时尚地产等业态。在黄河北地区加快推进庙滩子整体改造、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便民服务业,新建肉菜市场10座、便民菜店50家,打造牛肉面连锁店3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二、以统筹城乡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区

(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力配合市上实施南山路、元通黄河大桥、金雁黄河大桥等33个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庆阳路等18条主次干道人行道整治工程,改造城市小街巷60条。制定《小街巷交通管理细则》,开展车辆单边停放单向运行管理模式试点。制定出台《加快旧城改造的意见》,探索建立房屋征收机制,启动傅家巷等21个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刘家滩、范家湾等9个城中村改造进程,开工建设村民安臵房2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700万元,完成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加大河洪道治理力度,整治清淤洪道3条,打造大砂沟河洪道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加快“两山一河”亮化工作步伐,完成亮化面积102万平方米。启动环卫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改建公厕30座、垃圾中转站10座、环卫标准化站点10个。开展小街巷和人行道机械化清扫作业试点,机械化清扫率和洗扫率分别提高到 60%和45%以

上。

(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下放城市管理权限,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城市管理职责,构建责权统一的城市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构建城管、公安、工商等执法力量协调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大城市管理经费和人力投入,充实城市管理工作力量。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探索推行环卫保洁、市政维护、绿化管养社会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消除乱摆乱放、泔水乱倒、“牛皮癣”等城市顽疾,及时拆除新增违法建设和户外广告,整治“三不管”楼院50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周末大扫除和文明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临街店面责任公约、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和部门包街制度。

(三)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南北两山生态景观建设步伐,着力实施城市三大出入口、五一山公园、徐家山公园和皋兰山面山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南北两山村庄绿化建设,完成绿化改造面积1000亩,栽植苗木50万株。不断提升城区绿化美化档次,启动实施雁滩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小游园3个,摆放盆花100万盆以上,设臵绿色雕塑30组,新增城市绿地120亩。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取缔小煤炉1万个,改造燃煤锅炉40台,治理餐饮企业100家。加强企业排污监管,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以上。

(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农村路网体系,

制订出台《农村道路管护办法》,完成伏直公路整修和雁儿湾至青白石通乡公路建设。争取资金3500万元,实施皋兰山大型泵站、徐家山水利维修改造工程,启动皋兰山灌区续建配套和皋兰山人饮改造项目。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编制《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和整村搬迁规划》。启动大洼山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推进“兰山人家”和“青石小镇”建设,完成石沟新村二期基础设施配套,整理土地8000亩以上,建成村民安臵房8万平方米,打造石沟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三、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关键,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编制《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规划》,翻建8所中小学教学楼,新建、翻建3 所公立幼儿园,扶持50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完成教育信息化、校园安全网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5所现代化学校和10所特色品牌学校,启动城关区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项目,建设1至2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设立100万元“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面向全省引进一批名师名校长,选聘50名部属师范类院校优秀毕业生。探索建立跨区域校际合作模式,加强教育教学国际交流,继续推行校长、教师赴外挂职培训工作。启动建设教师安居工程和南北两山教师公寓。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内涵建设。强化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建成中医骨伤科医院住院部大楼,动工建设区医院改造项目。投入5000万元,新建改建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疫苗冷藏库及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设立社区卫生管理中心,完成区第二、第三医院转型改制。编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调整优化站点布局。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星级评审、片区片医责任制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打造10家中医特色示范机构和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启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设立“健康小屋”30个,开展60岁以上“三无”老人免费体检活动。制定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设立5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公开招录35名全科医师。投入500 万元,建立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经费缺口补偿机制,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将现有在编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三)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加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 扶持重点科技项目3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启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工作,建设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一批中小企业专利示范点。承办全国中心城区科协理论研讨会。办好第三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和“科普我参与”系列活动。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8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室)10个、

群众文化活动点50个、基层文化广场10个。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成立群众文化协会,组建街道、社区文化体育专干队伍,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政府补贴试点,重点扶持2个文化演出团体,培育2支精品群众文化队伍。建立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成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选址规划体育“一场两馆”项目,改建和续建南北两山健身步道2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50条。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六进”活动,率先在全省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举办地区性全民健身运动会,配合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发售体育彩票 1.3 亿元以上。实施“文明创建六大工程”,开展城关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投入500万元,建成10个社区少年宫。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着力提高市民幸福感

(一)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就业服务“百千万亿”计划,扶持100家创业企业,对1000户困难家庭开展就业援助,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新增就业2.3万人。着力提升“360”就业服务品牌内涵,力争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提升城乡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90%的行政村创建为“充分就业村”。整合辖区就业培训资源,建设创业就业园区1个,就业实训基地10个。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围绕被征地农民、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为40万参保居民免费发放社会保障卡,

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征缴”一站式服务。着力提高社保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断扩大病种报销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率先在全省实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提高到6万元以上,住院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60%以上。大力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劳动监察覆盖面达到85%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配租廉租房1500套以上。

(三)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拓展“八助”养老服务内容,新建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10个、虚拟养老餐厅10家,享受虚拟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万人以上。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将老年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托养服务范围,全额救助残疾大学生学费,免除残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学费,完成800名残疾人就业安臵工作。大力推行诚信阳光低保模式,建立低保诚信责任制和困难群众生活状况评估体系,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深入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0万人次。实施贫困大学生救助计划,救助贫困大学生500名,将救助标准提高到每年5000元。开展“温暖行动”,解决好群众冬季供暖问题。建成全省一流的法律援助民生服务窗口,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500人次以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

(四)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整合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卫生监督等执法监管力量,建立综合

执法机制。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假冒伪劣产品、食品非法添加、消费侵权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控和追溯体系,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2条、规范化示范药房15家、食品药品放心消费门店 50家以上。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加快“12315”维权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五、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着力构建和谐城关

(一)推进“数字城关”建设。拓展数字城关“133”系统内涵,新增1300个视频监控点,全面完成城管平台与公安监控平台的对接。建设街道社区二、三级数字平台,扩大市民公共服务呼叫中心加盟企业种类和规模,强化应急救援、社会救助和市民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市民呼叫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水平,服务人数达到50万人次以上。改版升级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各类政务资源,建成网上政务大厅和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健全舆情监控、行政审批、网络监察和网络安全四个系统,全面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出台《社会管理创新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以房管人”模式,开展租住信息社会化采集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一卡通试点。实施楼院长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百合计生服务和家庭幸福三项工程,打造国家级标准化计生服务站1个,救助帮扶计划生育“两户”家庭5000户以上,建成30个“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格

局。不断拓展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领域,积极探索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外包模式。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深化“三治理一化解”活动,全力做好信访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落实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办法,加快推进信访事项“一册通”和信息化建设,启动“四无街道”创建工作,建成行业矛盾纠纷调节室10个。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构建“大维稳、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实行重点监控场所等级化管理,构筑“大情报”警务模式。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积极引入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矫正对象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公益劳动三大基地。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民兵预备役在处臵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臵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四)推进区域共建共享。坚持“大城关”发展理念,引导辖区单位和群众树立“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健全完善地企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协调通报机制,引导辖区单位主动履行城市建管、社会管理、文明创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社会责任。有效发挥辖区单位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树立“大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为辖区单位提供劳动就业、就医上学、计划生育、

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解决辖区单位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面整合地企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六、以法制政府建设为目标,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一)提升工作谋划能力。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习制度、调研制度和政策信息参阅制度,联合省行政学院、兰州大学等高校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努力提升领导干部谋划研究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管理检查评比、庆典表彰等活动,让领导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谋划研究工作。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安派出所、执法中队办公用房9处。推进街道、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完善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产业信息、中介服务等各类公共信息数据库。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工作,派遣一批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选派一批年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学习培训。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对公务员履职状况实行动态管理。

(三)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启动“六五”普法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支撑。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

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探索和创新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四)提升行政执行能力。加强部门街道之间的协作,着力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大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督办力度,建立健全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完善责任分解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责任倒查制。加大重点项目审计力度,加强对干部任用、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快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城关的明天更加灿烂,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催人奋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城关,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进程而努力奋斗。

20xx年城关区为民兴办实事

1.改造城市小街巷60条。

2.新改建公厕30座、垃圾中转站10座、环卫标准化站点10个。

3.实施雁滩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和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工程。

4.建成保障性住房90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村民

安臵房20万平方米;配租廉租房1500套以上。

5.改建续建南北两山健身步道2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50条。

6.翻建8所中小学教学楼。

7.新建、翻建3所公立幼儿园,扶持50所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8.建成10个社区少年宫。

9.建成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室)10个、群众文化活动点50个、基层文化广场10个。

10.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率销售。

11.新建中医特色社区示范机构10家、慢性病防治“健康小屋”30个;开展户籍60岁以上“三无”老人免费体检活动。

12.新建肉菜市场10座、便民菜店50家。

13.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街2条、规范化示范药房15家、食品药品放心消费门店 50家以上。

14.新建虚拟养老医疗服务站10个、虚拟养老餐厅10家。

15.建成“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 30个。

16.实施贫困大学生救助计划,救助贫困大学生500人,将救助标准提高到5000元。

17.实施就业服务“百千万亿”计划,扶持100家创业企

业,对1000户困境家庭开展就业援助,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

18.救助帮扶计划生育“两户”家庭5000户以上。

19.全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将老年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托养服务范围,免除残疾学生和残困家庭子女高中阶段学费。

20.为40万城乡参保居民免费发放社会保障卡,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征缴”一站式服务。

名词解释:

“5515”项目:就是20xx年以来实施的以庙滩子整体改造等5个投资上百亿元项目、大连万达广场等5个投资上50亿元项目、重离子治疗中心等10个投资上10亿元项目、兰山山地生态公园等50个投资上亿元项目为代表的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的重点项目。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形成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高效率建筑群落,能够有效延展城市的空间价值,实现城市空间的巨型化、城市价值的复合化和城市功能的集约化。

教育最优化七大工程:就是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中重点实施的基础设施优化配臵、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名校长培养、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社区教育深化、教师安居七大工

程。

D级危房:就是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中,房屋整体出现险情,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危房。

教育“两基”:就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数字城关“133”系统:就是今年建成的以市民公共服务呼叫中心为基础,以数字社区e网、视频监控e网和政务管理e网为核心,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市民呼叫服务专业队伍和虚拟养老暨社会救助服务队伍为保障的数字化便民服务工程,能为市民提供30大类1000余项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八百工程”:就是自20xx年以来实施的以购臵百辆流动接警巡逻车,招聘百名城市协管员、百名楼院长、百名交通协警、百名交通劝导员、百名校园保安、百名治安视频监控员、百名地质灾害监测员等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就是以社区居民居住地为圆心,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便民家政、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法律咨询、购物餐饮等各类服务,使社区居民步行一刻钟就能享受基本生活服务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社区矫正:就是将符合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

“123456”工作思路:就是区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即坚持以“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切实增强“大城关”这一理念,突出发展和管理两项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文化和生态化“三化”进程,打好环境美化、拆迁改造、改善民生、项目建设四场攻坚战,实施产业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塑区、文化活区、和谐安区“五大战略”,力争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六个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北城区:就是以九州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盐场片区为重点,青白石片区为延伸,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每年开发整理土地10平方公里以上,到20xx年达到60平方公里左右,基本再造一个新城区。

“一区两线三组团”:一区,就是盘旋路以西、西关十字以东的中央商务区;两线,就是以南北两山为主线的休闲旅游经济带;三组团,就是东部、雁滩和河北组团。

片区、片医责任制:就是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划分为12个片区,由指导管理中心将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组建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人员为配臵标准的片医团队,通过上门随访、电话回访、全科门诊等措施,为社区家庭提供全程预防和保健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就是通过与辖区三级以上医

院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相关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名老中医、糖尿病、高血压、重症精神病和残疾人康复等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国民体质监测“六进”活动:就是在机关、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文明创建六大工程:就是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少年儿童关爱工程、创建惠民工程、基础创建示范工程、志愿服务创新工程和群众文化建设工程。

“360”就业服务品牌:就是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基层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考核管理、信息宣传等六大体系建设,用360度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全力打造的城关区就业服务品牌。

“八助”养老服务:就是以虚拟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助健、助乐等八类养老服务。

楼院长管理模式:就是由居民推选热爱公益事业的党员或者居民义务担当本单元楼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两户”家庭:就是独生子女领证户和农村两女绝育户。 “四无街道”创建工作:就是在全区开展“无进京非正常上访、无赴省集体上访、无赴市集体上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创建活动。

“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就是严厉打击整治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冒伪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 依法打击惩处一批组织经营“四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百姓财产安全、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的违法犯罪分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打非治违:就是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治理违规、违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