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题目名称:

姓 名:

学 号:

攻读学位:

学科专业:

学院(系、所):

所在教研室 W型工频有芯感应熔沟数值模拟研究 裴石磊 133911001 硕士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科研所):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

(选题报告由研究生填写,原件交研究生助理处) 艾元方 副教授 20xx年1月7日

20xx年 1 月 7 日

一、课题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及研究意义、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

1

2

开题报告

3

开题报告

4

开题报告

5

开题报告

6

开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预期成果。

开题报告

7

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等),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

开题报告

8

四、科研论文工作的总工作量(估计)、分研究阶段的进度(起迄日期)和要求。

开题报告

五、所需经费预算。(大约列出材料费、化验检测费、加工费、差旅费等)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六、指导和辅导、论文撰写(试验)的教师。

9

七、指导教师意见:

开题报告

八、教研室(科研所)审查意见:

开题报告

(对选题报告作出评价,提出是否通过的建议) 九、学院(系、所)审核意见: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十、备注:

10

 

第二篇:学位论文开题

开题报告又名研究方案,是实施研究前写成的关于整个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证以及对研究内容和整个过程的构思、策划和安排。一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应该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主要参考文献、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组成部分。

学位论文的写作,实际就是一项课题研究,但是由于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论文、一般也没有研究经费、时间短并且是个人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就没有或者没必要写时间进度安排、预计的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研究的组织管理等部分。

具体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每部分的要求如下:

首先就是题目了,把拟写的论文题目写上,题目后用括号写明“开题报告”,或者在题目的左上角用小字写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下要写上专业(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研究生(姓名及学号)。

然后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开题报告不需要开篇语,直接按照下列顺序写各部分(每部分内可根据需要再加小标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这个部分主要要说明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是怎么样的一个问题,必要时顺便把题目中有关概念解释一下;然后阐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或者在实践上,或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上是如何重要;再后在文献综述基础上,阐述这样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如何如何不够;再简略谈谈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注意与前面关于问题重要性的阐述要照应起来,不要重复,两者不同在于,前面谈重要性是比较宽泛地谈,而后面的意义或价值是具体到自己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后的意义或价值。最后,根据需要,可简单谈谈谈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这个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一个重点,注意论证的严密性、说服力,让人看了觉得你的问题确实重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也有条件研究这个问题,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这个部分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次是基本思路,不要颠倒了,因为没内容,还不知道要研究那些方面是无法谈思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你要研究的这个问题包括的主要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对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关系、联系、层次、顺序的考虑,先简略地把写出来,然后再通过论文提纲写出来,提纲最好附在整个开题报告最后,此处写个“附提纲:见后”。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写到3级标题比较合适。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计的创新点

这部分注意要谨慎地写创新,字数不多,但要谨慎下笔,注意结合前面文献综述中了解的已有研究情况,照应起来,但是不要再重复文献综述,只谈自己的可能创新之处。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这个部分又是一个重点,不可轻易地随便写上几个方法完事。要弄清自己的研究类型,然后根据你的研究类型,把研究设计搞明白,把那些可能影响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的措施简略交代清楚。比如说实验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实验设计说明白,然后说明可能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等;再如调查研究,要重点说明对象的设计(如如何获得样本等)和工具的设计(如问卷)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弥补措施等。顺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体方法。特别注意不要随便写“文献法”、“观察法”、“比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阅文献、都要观察、都要用比较,一定要弄清这

几个方法的独特含义。

五、主要参考文献

这个部分罗列的参考文献,不是你写开题报告的参考文献,而是你要写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体现出你是不是具备了研究该问题的基础条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该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不可随便罗列一些了事。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国家的已有研究情况。文献要尽量是重要的、经典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另外还要注意文献的排列顺序。现在有的人主张按照字母或者姓氏笔画排列顺序,其实这是欠考虑的一种主张,因为这种排序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毫无意义,空填读者查阅的麻烦。我们主张,先按照中外文文献分(不需要标明,别人一看就晓得中文还是外文;还要注意,是中外文,不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翻译过来的就是是中文的)、再按学科分大类排序(也不需要标明,因为有些文献很难说属于哪个学科,只是相对区分),最后在各学科内再按照时间排序。所有文献可一个序号排下来。参考文献可以用所谓“国家统一标准格式”,也可以用传统的格式(传统格式可参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征稿启示的要求)。

总之,开题报告也是一篇完整的论文,有自己的逻辑结构,不是可以随意编排的。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科研缺少规范,很多人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各有说辞,不少人凭经验办事或者模仿上届同学的。别人的、上届同学的,可以参考,不同人的不同说法也可以参考,但是要看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乎逻辑。

以上所述,期望对朋友们写开题报告有所帮助,不当处可一起讨论、完善。 问题之二:“理论支撑"问题

2006-6-4 星期日(Sunday) 小雨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

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应该在开题报告的哪里体现或者必要时专门交代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开题报告,既有硕士生的,也有博士生的,对理论基础或者必要的“理论支撑”的体现搞得很不顺,典型的就是专门列出一个部分写“理论支撑”,给人感觉是使开题报告“胀肚子”,甚至离题发挥。难听点说,显得很拙。其实,即使那种专门需要写具体某几个“理论支撑”的研究课题,也不必要独立专门列出个标题,去大写特写那些“理论支撑”的具体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你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你评论别人的,自然就有个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理论倾向,有运用自己坚持的理论的清楚意识。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道理也是很简单,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很自然地就可以“顺便”交代出来。如“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批判分析了当代西方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在教学认识论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同时,??;最后,根据“XXX理论”提出了??。别人一看,就很清楚你的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至于个别专门应用某个具体理论、尤其学界还不是很熟悉的某某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个部分专门列标题或用其他形式阐述理论支撑,但是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弄成“理论的堆砌”,搞得与自己的研究“两张皮”,给人云遮雾罩、淡化主题的感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篇开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的完整文章,它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不要机械地去凑、去模式化,应该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写,建立在自己比较成熟的思考基础上去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给我们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一个完整研究方案,让同行专家听了、看了以后,感觉问题重要、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有研究的必要、问题清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设计周密、方法得当。

顺便说一下,“开题”是什么意思。本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但是问过部分同学,竟然有不少人不很清楚这点。甚至有人认为“开题”就是为“论文开头”。我似乎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毕业论文把开题报告囫囵地作为论文第一部分的原因吧。“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开题”与“写论文”(实际是实施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如演戏之

前导演与演员“说戏”与演员实际上台“演戏”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上课之前与教研室同志“说课”与上讲台“讲课”的关系。演戏或上课时,没必要、也不应该加一些旁白说“我下面要如何如何唱了”、“我下面要配合理论讲解进行实验直观了”,同样,写论文的时候没必要、也不应该站到研究之外去,费那些笔墨唠叨自己要如何如何了。学位论文就是一篇比较长点的论文,与我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没有本质不同,一样地要简洁明了,针对问题去研究就是,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包装”。在一次答辩会上,张诗亚先生曾经对这个现象打比方说:“就如一个小萝卜,包上一层层绸布,揭开以后,没东西了”。我觉得更像火车上卖的包子:咬一口不见馅,再咬一口,还不见馅,第三口,咬过了。说上这段似乎多余的话,是想提醒同志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明白“开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开题报告该写什么。 人老了,好罗嗦,并且脑子不大转圈,经常语无伦次,手不灵活了,常有错别字。只希望通过这些唠叨,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不当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问题之二:“理论支撑"问题

2006-6-4 星期日(Sunday) 小雨

问题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问题的研究都必须有个具体的“某人某理论”为支撑。有些学者,甚至是一些科研成果颇丰、教学颇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开题报告里要有个专门部分明确写出“理论支撑”。我觉得这种做法和主张是十分值得商榷的。我们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某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固守一个理论视角、找出个对问题的“视角形象”。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理论中心、学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的“理论支撑”或者“方法支撑”。要不要在开题报告或者论文里专门交代“理论支撑”,这要看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对于那些“应用型”课题,它的研究本身就是要运用某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自然要交代这个理论。这种情况的前提是,研究者认为这些具体理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有效、甚至是无此理论则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更多的课题并不是这样的,对它们的研究当然也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基础,然而这些理论基础不是解决问题的“模板”,而是以指导、渗透、规范等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研究。并且这些理论基础很广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关研究的一切积极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这样,就不好具体说研究的具体“理论支撑”。对于大部分研究来说,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具体“理论支撑”反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一种违反研究方法论的做法。

需要再次强调,不是任何课题研究都有个明确具体的“理论支撑”,但是任何课题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是我们一些同学误解了导师的意思。或许导师要求你弄清自己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意是要你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要建立在已有研究和有关理论基础上。这并不是要求你一定写出具体哪个理论是你这个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或“理论模型”。这种要求是针对我们一些同学的研究过于“就事论事”,没有理论知识积累为基础,没有理论思考。那么,对于大部分有理论基础却无具体“理论支撑”的研究,我们如何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理论基础呢?很简单,这些理论基础体现在你对问题的阐述和分析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些文章或者开题报告,在有些段落这样写道:“本研究以教育与社会的辨证关系原理为基础??”、“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批判吸收了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合理主张??”、“本研究以知识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的经济效益??”等等,这就是在体现自己的理论指导或者“理论支撑”。这些仍然还是显性地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还有的,看上去没有文字专门体现理论基础,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用辩证法观点、用科学哲学观点、用人力资本理论、用统计学原理、用人类学理论等等,这就是有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完全不必要机械地、死板地、不分课题类型和课题需要地去专门阐述“理论支撑”。学位论文属于“互文式”的文章,对于那些众所周知(至少行内人知道)的理论,是完全不需要你再去费笔墨偏离主题烦琐赘述的。至于那些专门应用某个或某几个理论(尤其那些鲜为人知的理论)解决某个问题的研究,则另当别论。

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应该在开题报告的哪里体现或者必要时专门交代呢?这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看过一些开题报告,既有硕士生的,也有博士生的,对理论基础或者必要的“理论支撑”的体现搞得很不顺,典型的就是专门列出一个部分写“理论支撑”,给人感觉是使开题报告“胀肚子”,甚至离题发挥。难听点说,显得很拙。其实,即使那种专门需要写具体某几个“理论支撑”的研究课题,也不必要独立专门列出个标题,去大写特写那些“理论支撑”的具体内容。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是有机地结合在两个地方来体现的:一是“问题提出”中文献综述时,你在评论别人研究的时候就能够体现出来。你评论别人的,自然就有个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用专门声明,别人就可以看出你在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理论倾向,有运用自己坚持的理论的清楚意识。另一个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道理也是很简单,只有用自己坚持的理论基础,才可以有对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个部分体现自己的理论基础或者“理论支撑”最明显、最集中,但是也不见得要去大声声明、大写特写,很自然地就可以“顺便”交代出来。如“本研究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为指导,批判分析了当代西方几种主要哲学思潮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在教学认识论基础上,探讨了学校教育中??:同时,??;最后,根据“XXX理论”提出了??。别人一看,就很清楚你的理论基础或“理论支撑”了。至于个别专门应用某个具体理论、尤其学界还不是很熟悉的某某理论来解决问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个部分专门列标题或用其他形式阐述理论支撑,但是也要与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机结合起来,不要弄成“理论的堆砌”,搞得与自己的研究“两张皮”,给人云遮雾罩、淡化主题的感觉。

总之,还是那句话,一篇开题报告本身就是一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的完整文章,它有自己的基本结构,不要机械地去凑、去模式化,应该针对自己的问题去写,建立在自己比较成熟的思考基础上去写。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给我们的问题研究制定出一个完整研究方案,让同行专家听了、看了以后,感觉问题重要、已有研究情况把握全面、有研究的必要、问题清楚、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设计周密、方法得当。

顺便说一下,“开题”是什么意思。本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但是问过部分同学,竟然有不少人不很清楚这点。甚至有人认为“开题”就是为“论文开头”。我似乎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很多毕业论文把开题报告囫囵地作为论文第一部分的原因吧。“开题”一般是为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兼有“申报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两种功能。“开题”与“写论文”(实际是实施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如演戏之前导演与演员“说戏”与演员实际上台“演戏”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上课之前与教研室同志“说课”与上讲台“讲课”的关系。演戏或上课时,没必要、也不应该加一些旁白说“我下面要如何如何唱了”、“我下面要配合理论讲解进行实验直观了”,同样,写论文的时候没必要、也不应该站到研究之外去,费那些笔墨唠叨自己要如何如何了。学位论文就是一篇比较长点的论文,与我们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没有本质不同,一样地要简洁明了,针对问题去研究就是,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包装”。在一次答辩会上,张诗亚先生曾经对这个现象打比方说:“就如一个小萝卜,包上一层层绸布,揭开以后,

没东西了”。我觉得更像火车上卖的包子:咬一口不见馅,再咬一口,还不见馅,第三口,咬过了。说上这段似乎多余的话,是想提醒同志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明白“开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白开题报告与论文的关系,这样才能知道开题报告该写什么。 人老了,好罗嗦,并且脑子不大转圈,经常语无伦次,手不灵活了,常有错别字。只希望通过这些唠叨,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不当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