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到20xx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而到了20xx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销量超过1360万辆, 预计20xx年会超过1500万辆,早已宣告了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的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已位居世界前列。无疑汽车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 然而,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已成为世界上因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每年因交通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汽车拥有量仅占全球的1.9%,死亡人数却占20%。

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xx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2.7万人死亡、11.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3%、12%、10.6%和5.3%。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月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保持下降。其中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高考等社会关注重要节点时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超过10%。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8%,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国省道上发生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9%。

二是营运客车肇事导致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10起为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增加4起。其中7起因超速行驶导致,5起为跨省客运车辆导致,部分肇事营运客车超员问题突出。如辽宁阜新“5·23”一次死亡3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卧铺客车自出站就超员22.9%;宁夏中卫“6·26”一次死亡11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客车停运期间擅自出车且超员121%。暴露出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挂靠车辆失管失控,客运班线不合理,卧铺客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三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主要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停车导致的追尾事故。

四是农村地区小型汽车事故比例上升。因违法载人、超载等违法装载、无证驾驶肇事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均高于全国同类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平均水平。 五是恶劣气候条件下事故增多。31.2%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阴雨雪雾天气条件下,同比上升11.7%。

公安部交管局提醒,目前已进入夏季高温时期,易因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超车、车辆爆胎导致事故发生。广大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出车前注意检查车辆安全状况,驾车出行时注意保持安全行车速度,做到不违法超车、不违法会车,不挤占高速公路紧急车道行驶。

我个人分析认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1、交通行为缺乏秩

序和规范 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以及道德意识淡薄。很多交通事故都跟驾驶员超速行驶、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车行为有关。很多行人缺乏对交通法规的了解和基本的安全意识。 2、驾驶技术情况不一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考取驾照的新手在迅速增多,私家车交通事故也大幅上升。 3、车辆状况和安全性能各异 老旧车辆、改装车辆、摩托车、拖拉机等缺少安全设施和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比较大比例。 4、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存在缺陷 中国目前的道路状况和交通工具总体安全技术水平尚低,低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线和交通控制设施还不完善。

第二部分 城市交通文化建设,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效果上看,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存在的时滞性之外,关键在于依然缺乏有效、系统而长远的解决方法。无可否认,近年来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在大力宣传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整治交通安全秩序,规范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总的说来,却缺乏一个长远而系统的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在具备厚实的理论支撑下,经过深入、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构建出一个解决交通事故与交通秩序的完整系统的方法体系,才能够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显而易见,在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等问题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靠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力量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因此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作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其建设呼之欲出,并势在必行。

国外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较多,其中对于道路、民航、铁路等安全文化的建设均有涉及。尤其是对于城市安全文化建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例如,美国等许多国家都把对儿童的交通安全理念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养成了公民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在日本,并没有处处可见的交通安全标语,但日本却是交通事故率很低的国家,原因就是交通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同时良好的交通环境也促进了交通安全行为的养成;在德国,路上不见交警,但秩序井然,机动车礼让行人,这也是因为长期的安全理念养成了德国人的高素质,遵守交通规章已经成为习惯;在新西兰,交通标志的设置不仅科学规范,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非常细致,尤其是那些从驾车者角度,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总的说来,国外对于城市交通安全文化的研究大多是从实际角度出发,并应用于实践,目前的研究正集中于对于职业司机的交通安全文化建设。

国内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有些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

研究安全文化,但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内涵的引入仅有几年时间,所以国内对于各个行业如何建设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煤矿、电力、民航等行业对于安全文化研究较多,也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其他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水运等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城市交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篇:城市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到20xx年9月

【调查地点】

洛阳市

【调查对象】

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

交警

司机

过往行人

【调查方式】

街头观察;调查访

任何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车辆的日趋增加,出行在外,交通安全不容忽视,而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就是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珍视。

我国现有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管理设施还不算先进,人、车、路比例失调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无疑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存在漏洞等。但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却是影响交通安全最突出、危害极大

的因素。

调查目的:

1、对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展开调查

2、找出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3、在城市居民中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4、为本地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调查内容及分析

首先,我们在主要街道上观察了过往行人乱闯红灯的行为,并进行了适当记录。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过马路严格遵守交通指示灯的习惯,人们乱闯马路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在商业区人流量较大的路段,虽然交通指示灯赫然在目,但还是很多人不能按照指示灯的指示过马路。因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交通混乱。这样,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敀的发生,极大影响了社会秩序。 对主要交通要点、十字路口的调查,我们到人流量最大,交通事敀频发的的一个十字路口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加上红绿灯转换时间较长,有不少的人还没等指示灯变绿,看到车流变小就急急忙忙的过马路。突然来了一辆车又变得慌慌张张,司机也是很无奈,严重影响了县城交通的畅通,也威胁到了他们自身的人身安全。

我国的交通事故率偏高,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列世界第一。资料显示,交通事故每死3个人,其中就有2人死于违章驾驶。违章的主要原因,一是超重、超载、超车,二是酒后驾车。在因违

章驾驶造成自身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3年以下驾龄的司机。在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4个人中,有3人是交通弱者。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司机的死亡率只占13·4%。另外,我国交通事故每死亡8人,有人是死在路段上。

我们实践队员切身的体会到了安全意识淡薄对群众生命安全的威胁。于是一种强烈的宣传交通安全意识的冲动涌上心头,于是我们安全驾驶意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闯红灯过马路经历的高达97%,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仅仅只有30%,而接受过专门的交通安全的教育或指导的所占比例不到10%,这说明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急需大力加强,只有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才能做好,为此我们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政府有一定的责任,但最根本的是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然而,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提升还依赖于政府。因此我们还认为维持交通畅通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在全民中的整体教育,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居民的危险意识。树立人人守交觃的风气,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对全体居民加强教育,大力宣传乱穿马路、公路的危害性和面对出行小心谨慎的重要性、利用案例惊醒群众,使遵守交规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的对交通环境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减少不必要事敀的发生。

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需要重视对公民交通安全意识

的培养。交通安全意识包括良好的大众意识、自尊自爱意识、遵章守法意识。大众意识是把自身和大众融为一体,把自己的行为不单纯地看作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对社会和大众有影响的大众行为,这是维护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的意识基础。自尊自爱意识就是首先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权利,才会体会到他人生命、权利的重要,才知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使他人不受损害。交通法规是综合无数血的教训,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的,能否遵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人的自觉性。自觉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约束,当这种约束逐渐变为习惯,就成了自觉的意识行为。一方面,从幼儿园和中小学生抓起,进行交通法规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强化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然而,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不是一般的宣传、一般的教育、一般的措施所能安全解决的。人们长期遗留下来的弊习,尤其是少数有法不遵、明知故犯的人,单靠教育很难转移意识和观念。大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性的惩戒措施。作为辅助手段培养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交通安全观念。

除培养通安全意识、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保证安全。以下两点式大家必须把握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

(1)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无人行道是靠右边行走。走路是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忽然横穿马路,翻越护栏,过街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不进标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险”等标志的地方。

(2)乘坐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挤不抢。车辆行驶中不得把身体伸出窗外;乘坐长途客车、中巴车是不能贪图便宜,乘坐车况不好的车,不要乘坐“黑巴”、“摩的”,由于这些车辆没有保障。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做到加大执法力度。我们在交通管理执法上尚存在很多问题,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特权车等现象在交通执法中司空见惯。要真正做到依法治交通,必须严格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而做到严格考证制度也是一个方面。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驾驶员素质偏低,不适应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提高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在培训,要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应加大科技投入,在教练车上安装计时计程器等科技设备,杜绝作弊行为,并加强对驾驶员从业适应性检查,对达不到要求,易引发事故的,从培训核发驾证之初,就将其拒之驾驶职业门外。

交通安全状况的好坏,公民在交通中安全系数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对交通安全的关心程度,取决与安全意识的强弱,是靠高素质的公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来保证的。

只要每一位公民都注意培养自我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有效

的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系数。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生命是唯一的,宝贵的。要想生命得到保障,那就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在交通安全的维护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生命可贵却脆弱,希望人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生活环境更安全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