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建筑实习考察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___建筑认识实习___

专    业:___ ________

年级班级:___ ______

小组成员:_ _

指导教师:

20##年  9月 21日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规划。能从规划的角度看待古城的总平面和道路交通的分布。而且能从县衙、文庙、镖局等的平面图中找到古代规划的共通点,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实习地点:平遥古城

三、实习时间:20##、7、19——20##、7、21

四、正文

(一)平遥古城简介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地区南部,东连祁县,北接文水,西临汾阳,南靠沁源,西南与介休接壤,东南与武乡、沁县毗邻,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斜贯县境西北。平遥古城位于县境西北的惠济河、柳银河冲积扇尾部,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柳银河沿城南流过,沟通了整个护城河体系。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20##年,平遥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平遥旧称“古陶”, 县城附近地区相传为帝尧的封地,春秋时代为晋国古邑,战国时为赵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立郡县,在现文水境内设置平陶县;西汉时又再现平遥境内置京陵、中都二县;经三国、两晋,北魏时中都县迁往榆次县境,移平陶县至此地。后因避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改名平遥,并将京陵县并入平遥,遂成现在的建制,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侵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二)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南北长均为1500米,朝向为南偏东10度-15度,占地约2.25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城墙基本为直线,“为南面顿缩崛若龟状”,依中都河蜿蜒而建。平遥古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城墙周长6161.7米,明清两代先后有 25 次维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外侧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平遥古城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 ,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它卧于汾河东岸,太岳山北麓,突出了长生不老、固若金汤的寓意。传说古城六座城门各有象征和喻意。南门为龟头,面向中都河,可谓“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以此为胜”,南门外原有水井两眼,喻为龟之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流经此处;东西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和上东门的外城门向南开,形似龟之三足向前屈伸唯有下东门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

古代筑城做龟形,概出自远古时期以龟甲卜宅相地的滥觞,加之龟在民间信仰中为灵物,是长寿永久的象征,以城市附会龟形,取其吉祥之意,已达成一种良好的愿望。

(三)平遥街巷

平遥古城不仅保存着古老完好的城墙,而且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和古民宅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文物群。平遥古城的格局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蜓巷”的道路网络。据说由城墙和各大街小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成龟腹甲文状,将一个构思巧妙、设计严谨、体形完整的城池,以龟体的形象充分展现出来。目前城内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格局。城内的公建亦严格恪守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寺观对置的营建布置型制,即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的对称布局。城内原有五十余座庙、寺、观、坛、庵、殿、楼、台等各类公共建筑,十余座牌坊将它们相连,秩序井然的分布于古城之中,形成整座古城的控制性景观,而统摄全城整体布局的核心是金井市楼。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四)平遥县衙庙宇

这座古县衙,位于平遥城内西南部之政府街(旧称衙门街),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200余米,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始建年代无考,据旧县志载,明清时期都曾有过大规模的增建与改筑,始成后来的规模。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尚有土地祠、戏台、粮厅、督捕厅、牢狱等建筑,主从有序,符合封建时代官府衙门前朝后寝的格局特点。

平遥城隍庙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同治期间重修。现址中轴线上仅存三进院,即城隍庙的前殿、大殿和寝宫;西有财神庙,东原有皂君庙。前殿屋顶全部用蓝黄琉璃瓦覆盖,拼成“方胜”图案。脊兽造型优美,远远望去,整个屋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平遥文庙建筑原由三大建筑组合而成,中轴为文庙,坐为东学,右为西学,后位超山学院。文庙原为四进院,在中轴线上有棂屋门、大成门、明伦堂、敬一堂和尊经堂等主体建筑,东西轮廓对称。庙前有水池、云路、完全按曲阜孔庙而建。现存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金大定三年重修。殿前月台宽广,设有石雕钩栏维护。殿前平面为正方形,宽广各五间,单檐歇山屋顶。檐下斗拱雄浑硕大,檐柱微向内倾斜,角柱略高,有明显的侧角和升起。屋顶、斗拱、墙身三段尺度和谐,比例优美。大殿平面布局,用柱方法,斗拱结构等,都具有宋代建筑遗韵,尤其檐下利用大斜梁代替铺间铺座,更是罕见特例,具有很大文物价值,

(五)平遥民居

平遥民居像国内其他许多地区的民居一样,平面布局为严谨规整的四合院形式。一般的院落包括正房、厢房、倒座、大门、垂花门、影壁等等,由此构成一系列的院落空间。正房位于宅基最后端,左右两端对称,轴线明确。主从有序。较为独特的是,平遥民居的正房多为砖拱窑洞,有的宅院厢房甚至倒座也是窑洞,而建在正房屋顶上的风水楼或者风水影壁更是别具地方特色。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实则是因为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民居实例之南街8号(附图1、2)

这是平遥城内保存较好的锢窑型四合院之一,内外两进,坐南朝北。宅院由宅门为起点,随着向内院的行进而逐渐展开。空间组织虽不复杂,但层次丰富,空间性质也不断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转化,属于典型的平遥四合院院落制式。倒座五开间,屋顶为内向单坡顶,正中开间较小,为大门通道。门洞上建一垂花门式雨搭,比例修长挺拔,与高达封闭的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进院东西厢房各开三间,均为木构单开门。二进院的过厅为五开间窑洞,但两端开间过窄,西侧有一通向内院的通道。过厅中轴线上设有一垂花门,左右隔墙上各有一影壁,上部建檐,下有须弥座,正中设一小土地祠,权作门卫之用。过厅在面向内院一侧建有披檐,沿东院墙设有楼梯,通达过厅屋顶。二进院两厢为木构三件,内向单坡顶。正房为五开间锢窑,东侧稍间为储藏空间,西侧是通往后街的门道。窑前有精美木披檐,雀替上以透雕形式雕有戏文故事。过厅与正房披檐下均设有排水管,同时在地面的相应位置铺设石板,以防被雨水侵蚀。披檐前东西两侧各有一部可上正房窑顶的楼梯。窑顶的中轴线上建有一座风水影壁,一方面弥补了正房比两厢略矮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屋主趋急禳凶的心理需求。

(六)平遥票号

票号又叫票庄、汇票庄,是为适应县际间贸易的发展所产生的一种专门性的商业金融信贷机构,它骑着调剂不同地区间资金调拨,促进商品流通的作用。在平遥各票号中最为著名的是日升昌票号。日升昌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包办全国各地的公私汇款。清咸丰,同治为鼎盛时期,光绪年间已经在在外设立分号40余处。因此,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到清末民初,随着现代银行的兴起,票号逐渐被取代。辛亥革命爆发后,经营了100多年的票号也随清政府的灭亡而纷纷倒闭。

票号实例之日升昌(附图3)

日升昌总号铺面建于清咸丰年间,位于平遥城内西大街南侧。院落坐南朝北,南北长68米,东西宽21米,建筑面积1300余平方米。临街铺面面阔五间,中间是通道,两边为柜台。铺面沿街安厚木板门,台基高筑,气势壮观。屋檐下施彩画,悬挂店名牌匾。铺面内共有三进院落,院屋第一进东西两侧各有柜房两间。二进为职员住处和客房,东西各三间。正面为中厅三间,为进行汇兑业务的场所。在中前檐的双柱上,挂了一幅精彩的对联,表明了日升昌业务的繁荣兴旺:“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中厅上建有楼房,作仓储使用。紧靠中厅南檐接出半坡顶平房三间,中间为走道,两侧各有一小套间。最后一进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除正院三进外,东侧另有较窄的跨院,有廊道通往南端后门,内设厨房、马厩、马倌住处及其它附属用房等。整个院落建筑布局考究,功能合理,墙高宅深,饶有气势。为安全起见,外墙之上都架有铁丝天网,网上有响铃,临街前后大门一关,可谓万无一失。

五、总结

平遥古城不但有完整的古城墙,城内还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而且保存着大面积的民居建筑群和传统街巷景观,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平遥古城的整体特色和综合价值。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是全民族的珍品,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对平遥建筑的考察,我们深深地领略了古代建筑的精细与宏伟,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提高了我们对如何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的认识,对我们以后学习城市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继而发扬历史传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第二篇:西安建筑实习考察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___建筑认识实习___

专    业:___ ________

年级班别:___ ____

学    号:         

学生姓名:__  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

20##年  9月 21日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调查当地城市的规划内容,针对中国地域特色浓厚的历史城镇、现代都市、各类建成的优秀建筑进行考察和调研,学习古代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充实和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体验城市,感知建筑,加深对大都市、小城镇、古建和现代建筑的感性认识,并对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对山西陕西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考察前我们对将要考察的城市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们按照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的对城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主要的城市及地点有太原晋祠,长风商务区,山西平遥,陕西西安等,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有代表性的地方。

三、实习时间:20##年7月18号——20##年7月25号

四、实习地点:太原晋祠、长风商务区,西安

五、正文

(一)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水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中。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邑姜为“顕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於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晋祠内建筑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阁楼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

大门是一座三开间的上覆歇山顶的建筑,正面三个券门,大门有须弥座,从外观来看极似一座无梁殿的式样。

圣母殿是祠内最大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至九年(公元979——984年),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八橼,外加一周深两橼的副阶。殿宇翼角升起明显,殿顶举折平缓。屋架举高为前后檐中距的1/3.64前檐木柱上雕刻盘龙八条,为宋代原物,是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中有此制者最早的实物例证。殿内的43尊彩像,亦为宋代所塑,圣母像端坐于正中神座内,侍女。宦官、女官分列2侧。

殿之前有鱼沼飞梁,实际是一座方形十字桥,构造特殊。除此之外,祠内历代名人题刻、楹联、诗词及苍松古柏等其他古迹数不胜数。

晋祠有三绝: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 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

晋祠通过层层递进,主次、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明暗的对比突出了主体空间,给人以变化丰富的感受,增强了其意境的表现力。晋祠建造者在组织空间序列时,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法,着意处理各个空间的连接和过渡,从内部、外部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整体,天空、山峦、流水、林木、瓦屋、殿宇交叠显示,时隐时现。远观晋祠,西边山峦绵延,东边汾水长流,殿宇楼台优美的曲线隐约在山麓林梢。圣母殿前廊柱雕木质盘龙8条,倒映水中,随波浮动。殿内无柱,殿身当心间装板门,两梢间安直棂窗。四周柱子皆微向内倾形成“侧角”,角柱增高造成“生起”。下檐斗拱五铺作,单拱出两跳,柱头出平昂,补间单抄单下昂。上檐斗拱六铺作,单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柱头与补间不同,上檐与下檐相异,可谓穷极其巧矣。殿顶筒板瓦覆盖,黄绿琉璃剪边,色泽均衡精致,整个殿宇庄重而华丽。

(二)长风商务区

位于汾河西岸长风西大街南侧的长风文化商务区,南北最长2.8公里,东西最宽1.5公里,规划总用地3.0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82.75万平方米。长风文化商务区是未来太原南部的重点打造区域,它将和汾河两岸景区一起构成长风—汾河滨水生态文化景观区,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理念。

长风文化商务区,北起长风西街,南到南中环街,东临滨河西路,西至新晋祠路,原先规划其北部为文化商务区,中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市政办公区。目前经调整规划则成为———北部为会展商务综合区,以展览、会议、办公、酒店、商务为主;中部为文化休闲商务娱乐区,建设山西大剧院,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南部为市政办公综合区,以政府团体、行政办公为主。在此基础上,整个规划区将分成4个区域进行建设。

会展区,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

商务办公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包含商务办公,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左右;五星级酒店两到三座,建筑规模500床/座;大型购物中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

行政中心区,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包含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及相关部、委、局的办公场所;政务大厅,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及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会议中心;后勤服务中心。

文化艺术博览区。包含山西大剧院,规模1800座;省音乐厅,规模2000座;省图书馆,服务于全省的省级图书馆,馆藏图书300万册以上;展览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包含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省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1.山西大剧院

山西大剧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东西中轴,是统领全岛建筑风格的城市地标。项目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总投资7.9亿元,主要包括1628座主剧场、1170座音乐厅和458座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化妆间道具服装间等主要功能用房。山西大剧院各种演艺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大型歌剧、舞剧(包括芭蕾舞)、戏剧、大型魔术、杂技、大型综艺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室内乐演出需要。

2.太原博物馆

太原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陈列的主题以晋阳文化为主线,全面展示太原城市发展史。 太原晋商博物馆坐落于迎泽公园东南一隅,总建筑面积4989平方米,共分为三部分。中部为会馆区,坐西朝东,依次为鸡爪牌楼、一进院、二进院,二进院内建有戏台、碑亭、石牌楼、献殿及大殿等建筑。南侧为偏园。北侧为会客接待区及碑廊。漫步馆内,其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渗透着中华文化的风采与精髓,承载着晋商的文化思想。

3.太原美术馆

太原美术馆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紧邻山西省图书馆。总建筑用地面积619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075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27255平方米,地下面积4820平方米,工程建筑高度22.85米。太原美术馆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极富山西特色的“晋中梯田地貌”。  

4.山西省图书馆

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的山西省图书馆,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建成后总藏书量可达700万册,阅览室可同时容纳3000人,设各种阅览室15个及藏书库、多功能厅,400座报告厅,配套辅助用房。      

5.山西省科技馆

山西省科技馆是省城十大建筑之一,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具有常设展览、专题科普展览、科学实验、科技培训、天象演示与天文观测等多项功能。

6.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北端,建设用地660亩,总建设面积21万平方米,包括煤炭交易、国际展览和国际会议三大功能,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煤炭交易和国际展览两大功能,定于20##年底竣工。届时,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将在国家改革煤炭订货方式,创新煤炭流通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煤炭交易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为山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拉动内需,展示形象,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三个发展”提供平台。

(三)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1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2、大唐不夜城

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西安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脚下,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中国第一文化MALL。该项目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贯穿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967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全长1500米,宽480米。。贞观文化广场是其核心部分,由西安大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和曲江太平洋影城四组文化艺术性建筑组成。该广场采取立体式设计,以地面层的四个下沉式广场把地面和地下的活动场所有机联系起来。贞观文化广场在总体设计中,四个主体建筑以正对大雁塔的南北轴线为空间对称关系,主体空间高度接近的电影院与美术展馆布置在用地的北部,两者的大屋顶均设计为重檐歇山;而音乐厅和大剧院布置在用地的南部,两者的大屋顶均设计为重檐庑殿。“开元广场”是大唐不夜城中轴线的景观高潮,南北长161米,东西宽78米,面积约12200平米,其中旱喷泉约1000平米,绿化面积约1300平米。广场上设立了1组“开元盛世”群雕和8根蟠龙柱。“开元盛世”主题雕塑总高12.95米,最高一层基座上是4.59米高的“唐玄宗李隆基”。4.59米取意为九五之尊,李隆基站立在巨大的圆形龙壁前,帝王风范尽显。第二层是唐玄宗最器重的6位重臣及20个番邦使节。第三层42个乐俑手持各种乐器尽情演奏,壮美恢弘。整个雕塑群由78个人物组成,营造出一种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欢乐气氛。

3、古代的“西安”——长安

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西汉和东汉末年董卓、李傕专政时都城均为长安。汉长安(附图1)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都城长安(附图2)。唐长安城座落在今西安市区,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西汉至北周时期的长安城,位于其西北侧,位置相距很近。这两处城址实际依托着同样的区域地理条件,即它的区域位置,处于关中腹心,农业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能够保证都城的基本需求,同时四面有险可依,易守难攻,便于居高临下,控制东部中原地区;城址正处在函谷关东西交通大干道的渭河渡口与关中东南通往长江中游地区的武关道的交叉点上,这两条道路严格受制于自然地形,因而这一交通中心位置,成为制约城址选择的关键因素。

唐长安城布局异常整齐,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讲究,有严格要求。唐长安城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朱雀门大街东西每坊南北皆长三百二十五步,皇城宫城东西各坊每坊宽六百五十步,整齐划一。唐长安城街道十分宽敞,交通布局合理,最宽的朱雀大街达一百五十五米,其次的启夏门街宽一百三十四米,而东西顺城街则仅有二十至二十五米宽2。这是因为,朱雀大街系御道,且行人最多,需要街道宽敞;它直通皇城宫城,宛如一条彩带,把全城连成一个整体,使宫城气势更加雄伟。长安城绿化也搞得很好,街道两旁均有水沟,植有一行行的槐树、榆树,白居易诗“迢迢青槐树,相去八九坊”,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绿化的美景。

六、总结

建筑认识实习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对城市与建筑的实地参观考察,感悟和思索,结合了老师的重要讲解,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与规模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细部语言,建筑结构,建筑构造以及建筑设备,建筑法规等基本内容,同时也了解到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等基本内容,并积极思考不同时期的建筑思潮,建筑与环境,历史与现代等建筑理论问题,为今后设计课程走向深入和一系列设计相关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