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目录

前言... 1

调查方法及步骤...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

小结:... 8

方言价值之探究... 9

1)方言与语言研究... 9

2)方言的交流与情感价值... 10

3)文化的多元化和载体性... 11

方言的社会认同... 11

总结与建议... 13

1)总结... 13

2)建议... 14

自评与感受... 14

附录... 15

前言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某一些汉语方言如吴语,它们的使用人数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使用人数都要多,对地域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在长期的使用和改进过程中,除了发挥交流媒介的作用以外,方言也组成了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方言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所以,方言无疑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具有珍贵价值。

然而,时代总是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在迎来新的事物的同时,一些旧有文化也在不可避免地流失。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当代各种文化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通用语言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增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全民文化进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1956年1月28日,中央成立了由陈毅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同时国务院还做出决议,即于同年2月6日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语言统一势在必行。

当传统方言受到现代通用语言的冲击,当这一地域文化载体面临统一民族文化的同化,各地方言的生存状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应对方言所受影响并保存其中的文化精髓,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近年来,文化界、文艺界多次就电影、电视节目等各类文化载体中的方言使用现象及所谓“方言热”产生过激烈的讨论。一些地方,尤其是如上海这样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也发生过一些由于方言使用、方言影响问题而导致的舆论风波乃至于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严重对立。

因此,调查实践小组选择了方言与普通话冲突和融合的焦点——城市进行方言的生存现状探究,希望能通过调查,了解方言的发展历史、应用状况和社会认同度,同时也是抛砖引玉,能对保护方言、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调查方法及步骤

采用问卷、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调查

调查步骤

1、  确定议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根据家乡所在方言区分别进行北方方言区、湘、赣、吴、鄂方言区的调查实践;

2、  查阅资料了解本地方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使用状况;

3、根据调查内容,经多次修改后形成一份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天津、湖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进行调查走访,与市民进行交流;

4、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5、就结论提出建议。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一:

1.您的年龄介于—

□18岁以下 □19至30岁 □31至50岁 □50岁以上

图1

2. 您的职业是——

□学生 □公务员 □服务行业 □农民 □工人 □其他

图2

调查二:

    3.您是否会熟练使用普通话—

    □完全掌握 □还可以 □还不行

    4.您是否会熟练使用方言—

□完全掌握 □还可以 □还不行

从图表3, 4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能熟练使用方言与普通话,但是普通话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语言,在使用人数上仍稍占多数。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其原因是由于这类人群自小居住在本地,方言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故其普通话稍显欠缺。另一方面,不能熟练使用方言的多为青少年及来自外省市的流动人口,原因包括以下几种:1) 青少年接受教育期间正值普通话的推广期,且在校期间多使用普通话;2) 外省市人员在本地居住时间不长,并基本使用普通话来解决日常交流的问题。而两种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以中青年居多。

调查三:

   5.您个人平时与人交流时更喜欢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混着用

   6.您认为在您身边的环境,方言与普通话哪个使用得更频繁—

   □方言 □普通话 □差不多

从图表5, 6以及调查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发现,普通话的使用比例略高。然而,在主观上却是更多的人愿意将方言作为首选的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另外,混合使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也占有43.2%的比例,例如在与陌生人交流时用普通话更能表达清楚,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会更加贴切传神,而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会显得更易让人接受。

调查四:

下面,我们就两种语言的使用场合进行了比较分析:

7. 请问您在工作场所或者学校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

□普通话  □方言  □二者差不多

8. 请问您在路上、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

□普通话 □方言 □二者差不多

9. 请问您在家中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

□普通话 □方言 □二者差不多

图7

图8

图9

具体到使用方言的场合,使用于家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不难发现混着用也有相当比例,这可能与青少年长期在校使用普通话,与家中长辈沟通也更倾向于比较熟练的普通话有关;而在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多以工作单位学校等正式场合为主,这一方面是行业规范所致,另一方面也和城市内人口流动幅度增大有关。在公共场所,人们用普通话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方言,这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过考虑到城市作为人口集散地的特殊作用,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如路上、车站、餐厅等,人们对周围环境的陌生程度较高,因此会选择普适性更强的普通话。加之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在一些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这种情况实属正常。而在交流氛围轻松的家庭中,方言依然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仍然在家庭交流中占据优势。

调查五:

10.您平时是否收看方言类情景剧或谈话节目—

□很有意思,经常收看 □还可以 □偶尔看 □无聊,从来不看

图10

以上图表.说明了人们对方言节目的态度及意见。其中,人们对此类节目的喜爱程度不一且显得较为平均,收看方言节目的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多以此作为闲暇时的消遣。但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业压力等原因鲜有时间收看。但在调查过程中,多数人依然对此类节目持肯定态度。在猎奇心理的影响下,文艺类节目中使用方言增加喜剧效果的手法深受年轻人群的认同和喜爱。

小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依据年龄的增大,对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大。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其原因就是这类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方言成为了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青少年在校期间较多地使用普通话,这与近年来社会上大力普及普通话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流动人口在本地区居住的时间不长,又以青年为主,基本使用普通话来解决日常交流的问题。老一辈人受方言的熏陶较多,年轻人却更多的接触普通话,甚至有部分被调查者从小学习普通话,这些致使方言在年轻一代人中的应用相较年长者有减少之势。而两种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以中青年居多。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工作时沟通交流的语言使用情况,也视各人的职业不同而各异,学生因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使用普通话,公务员群体为更好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并树立政府窗口的良好形象,也以使用普通话居多。而在广大的个体户和工人中,由于生活工作环境不同于前两者,方言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使用率相对学生与公务员更加普及,但随着服务性行业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一情况会有进一步改变。

从总体上来说,无论年龄与职业的差别,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能基本掌握方言,完全不懂方言的人群较少。被调查对象大多更倾向于在工作场合和日常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方便生活与沟通,而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有所增加。

同时,调查对象们普遍认为传播普通话对方言的普及会有影响,但大多数人表示普通话的宣传普及对于方言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方言应用范围及使用人群仍然十分广泛,方言依然有其深厚的社会认同。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对方言在各地的应用状况有了一个直观而基本的了解。

方言价值之探究

1)方言与语言研究

方言具有语音学探究价值。以宁波方言为例,从语音学的角度看,方言的语音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单音词和双音词上,它会更富有个性地表现出“读音”的地方性,或者说与普通话的区别,但是,这一区别会带来书写上的困难。好在宁波话中保留了不少的中古音,借助于《广韵》《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宁波话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当然,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难认,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可能读出和读准。但是,如果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宁波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以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话头),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再比如,南昌话将古汉语的入声字保留得完整无缺,说普通话的人对古诗词的入声一窍不通。因为北方方言没有入声,所以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里也没有入声。而如今大部分南方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保存了入声,由此可见,方言的研究价值十分可观。

2)方言的交流与情感价值

方言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基因,人们用方言交流可以增加地域优越感。方言是同乡间情感纽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生活,劳作中所形成的语言习惯——方言——表达出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如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乡音会感到莫名的亲切;当别人对自己家乡的方言感兴趣时也会觉得自豪。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使用方言对话也可以使对方双方感到更亲切。所谓乡音难改,方言对当地的普通话其实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人的普通话都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所以也只有熟悉当地方言的人群才能准确无误地分辨中其中的意思。方言存在本身不仅是本地人对其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同,也是外地人对当地文化的直观印象。并且,在方言的传承方面,大部分青少年和中年人认为方言作为一种地域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地域自豪感,有必要传承下去。

3)文化的多元化和载体性

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地区的文化,只有通过方言展示出来,才可以体现它的独特性,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天津快板只有使用天津方言才可以体现出它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而越剧唱念使用的绍兴、嵊州的方言与其优美婉转的曲调相得益彰);另外,这也可以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不同的方言可以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性格特点。东北方言表现了东北人的好爽性格;吴侬软语又体现江浙人民的温宛柔和。方言可以被应用在戏曲、歌舞、以及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作为传播地区文化的载体。以湖南花鼓戏为例,除长沙花鼓戏外,湖南还有两种重要的花鼓戏,这两种花鼓戏的流行地域都与混杂型方言密切相关。如今,方言更被广泛应用应用于情景喜剧中,在给人们带来文化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于方言的认同。电视剧《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正是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的交流与碰撞。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在说到维吾尔语时进而谈到了他对语言的认识,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它套用到对方言价值的认识上:“……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

方言的社会认同

1)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对方言的认同有所差异。随年龄增长,被访者对于方言的社会认同度提高。从职业角度分析,从工人、个体向学生、公务员的变化,对于方言的社会认同度逐渐降低。随着社会交往的密切,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了方言。年龄集中在12~18岁的学生人群,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普通话式的教育和熏陶,所以对于普通话的认同度更高,但由于工作的需要,年龄集中在18~55岁的公务员人群被要求在工作场合使用普通话以更好的沟通广大人群及代表城市良好形象,所以在公共场合,大多使用普通话。个体、工人,以及年龄集中在56岁及以上的人群,由于居住环境及长幼相传,方言保存的较为完好,并普遍使用,十分认同。身处环境的不同也影响了人们对于方言的认同。

2)此外,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例:

在湖南常德地区,人们区别地把方言和普通话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工具,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身份下使用。对于方言的传承问题,不同人群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年长者从观念让多认为普通话是发展进步的表现,方言还是少说的好,且不宜传承下去;但是年轻人则给出相反的回应,认为方言还是很有其存在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

在河北唐山地区,就“请问您在工作场所或学校更多的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的问题,选择普通话和选择唐山话的人数差异比较显著,但是选择“普通话”的人数并未出现压倒性优势,可见即使在普通话广泛普及的今天,唐山话在日常交往、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仍不能忽视。此外,普通话以北京方言为基础,而北京方言与唐山话同属于北方方言,二者词汇、语法差异相对较小,差异主要存在于声调、读音等方面,因此唐山话与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二者沟通障碍不大,有时甚至会出现难以区分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在交流沟通方式比较正式的工作场所和学校,使用唐山话也是可行的。也正是因为如上原因,17.91%的被调查者认为“唐山话和普通话两者差不多”。另外,被访者的工作场所、工作性质不同,对交流的要求不同,也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存在。

在江浙地区,近几年来,随着地方文化和文化多元化意识的觉醒,百姓更加重视方言的应用和传承,方言类节目也逐渐推出,并得到了较好的反应。如宁波电视台的“来发刚所西”(音译,方言新闻类节目)和为电影电视配上方言的节目也在黄金时间热播,成为中老年人喜爱的电视节目。而面对其他方言在电视电影中的应用,人们也表示其娱乐作用显著,也感受到了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江苏丹阳地区,人们普遍认为,方言是一种宝贵的地域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地域自豪感,有必要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方言的地位及社会认同在不同地区与当地民众社会地位、观念及语言习惯密切相关。对待方言的看法也视见仁见智,出发点不同,身处环境各异,得出的看法也会是截然不一。或许这也是方言几度引起社会舆论热议的一大原因。

总结与建议

1)总结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方言,是地域传统文化的载体。

然而,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开放的环境下,方言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会使用方言,大部分成年人在工作场所不使用方言。同时,多方面的因素也影响了地方方言的普及与方言文化的纯正。不过,调查小组仍然对方言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因为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多数人仍认为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根基,应当被继承与普及。方言之价值与意义,决定了其不应消亡。但在如今越来越倡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其所在的社会环境注定保护工作的复杂性。

调查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并不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普通话与方言完全可以兼容并包,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坚持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在推动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同时,保护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正在消亡的地方方言。家庭中长幼相传、媒体传播、民间活动加以促进是认可度比较高的方言保护方式。

2)建议

基于调查的统计结果和总结,我们小组提出了以下几点参考性建议

1.在各类传播媒体(电视、广播等)上,不应一味完全封杀方言类节目,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结构分布等情况,适当开播一些关于本土方言的节目,以激起广大民众用好本土方言的兴趣,为保留方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根据各地方言的实用程度和使用范围等实际情况,为在当地工作学习的流动人口提供掌握当地方言、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这亦是消弭群体间地域差异、减轻地域歧视、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一大基石

3.在学校内创办方言社团,提供一个让学生学习、使用乃至演绎方言的平台,这既能传承保留大量以方言为呈现载体、表现手段的地方特色文化,又可借此向下一代传播教授了本地的风土人情

自评与感受

十几天的时间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许多,成长了不少,从他人的婉言谢绝或是狐疑不解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和方式。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增加了我们的社会阅历。另外,在分析制作实验报告的过程中,组员们集思广益,发挥了各自的能力,大家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我们小组也对调查成果感到比较满意。最后,我们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与大众、社会接触的大好机会。最后,我们要对参与调查的各地市民致以诚挚的感谢。

附录

附录1:

中国各主要方言语系简介

方言作为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之一,是一种文化传承及形成民族心理认同感、地域心理归属感的重要维系工具。我国有着很多充溢着浓厚地方特色文化的方言言种,并分为八大言语系,包括:

1、北方方言  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2、吴方言  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3、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4、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6、闽北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7、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8、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附录2:

作为调查对象的部分地方方言简介:

1)唐山方言简介

唐山地区各县、市、区的语法、词汇大体相同,在小范围有所区别。但语调的差别相对较大。唐山话狭义上指的就是市区及附近区域的方言,应与迁安等地方言区分开,本文着重讨论狭义的唐山话,以下不再赘述。

唐山话属于汉语北方方言 冀东语系,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别。总体来看,语音差异比较明显;语汇、语法差异相对比较小。差异具体体现在:

一)声母差异

1、在部分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音量前加“n”形成非零声母音节。

2、部分舌尖前声母(平舌音z、c、x)用舌尖后声母(翘舌音zhi、chi、shi)代替。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

3、一些不送声母被异读成送声母。

4、一些送声母被异读成不送声母。

5、舌面音异读成舌尖音。

6、双唇音“m”异读成舌尖因“n”

7、擦音异读成塞擦音

8、塞擦因异读成擦音

9、唇齿音“f”异读成双唇音“p”

10、用舌面因代替舌尖音

二)韵母差异

1.圆唇元音o与双唇音b.p.m和唇齿音f相拼时异读成不圆唇元音e。

2.将有些音节中的韵母“ue”异读成韵母“iao”

3.读丢韵头u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4.将ü读成i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5.单韵母ü与声母n或l相拼时,唐山话常把ü读成üi

三)调值差异

1、阴平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为高平调,只是略有升降。

2、上声调的调型与普通话一致为降升调。

3、去声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为全降调。

4、阳平调在四个调类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调值为22,而普通话中为35。

   北京话与唐山话的调值区别

此外,还有一些习惯性声调误读

四)存在一些当地特有的方言词汇。

五)儿化音现象比较明显

2)丹阳方言简介

一、发展历史探究(吴方言区,丹阳片)

吴语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语言,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距今已有约2,600多年的时间。那时江南一带民间通行百越语,在古汉语的不断冲击、覆盖下逐渐形成古吴语,六朝民歌及笔记小说里可以见到其踪迹。而后,古吴语又分化出闽语。元末明初的《南村辍耕录》是一部较早以民间射字游戏记录吴语音系的文献。从明朝冯梦龙辑编的《山歌》可以看出,当时的吴语词汇、语法已经基本奠定了今天的轮廓。

丹阳市地处长江南岸,东邻常州,西靠镇江。常州方言属吴方言,镇扬官话属江淮官话,处在二者之间的丹阳方言,历来在方言区划研究中被认为是“吴头楚尾 ”。

“吴头楚尾 ”的地域特点为丹阳方言带来了复杂性。外地人常说丹阳方言难懂,四门十八腔 ”。丹阳市各地方言在语音上是有差别的,据此可大体分为五个片区 :

一是中心片区,以丹阳老城区为中心,涵盖周围的乡镇,包括现属云阳镇、开发区、延陵镇、珥陵镇、陵口镇、练湖等大片地方。其中,丹阳老城区居民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城里头的话 ;南门外延陵镇一带居民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南门外头话 ;司徒、练湖一带居民所讲的方言,被称为西门外头话等。城里话与城外头话同中有异,但差别不大,总体上这中心片区居民的语言可称作丹阳话的典型样本。

二是东南片区,丹阳市东南部一些地方,包括访仙、吕城、皇塘、导墅等镇邻近常州,人们的方言表现出丹阳话向常州方言过渡并逐步融合的特点。

三是沿江圩区的新桥、界牌片区,新桥、界牌两镇属长江冲积平原,形成年代较晚,居民的先人大都是苏北移民,而此地又与常州市新北区接壤,所以当地方言体现出江淮官话与常州方言融合的特征,受丹阳话影响较小。

四是沿江的埤城、后巷片区,埤城、后巷镇的大部分地方,邻近镇江市丹徒区,又长期属丹阳管辖,当地方言表现为镇扬官话与丹阳话的过渡和融合。

五是西部边缘片区,是指练湖、司徒、行宫等镇区与镇江市丹徒区交界地带的方言。这些边缘村落居民的语言受镇扬官话影响较大。

此外,丹阳境内还有少量的方言岛。如蒋墅、导墅镇的一些村庄,皆属湖北人迁移聚居。这些村民相互间以原籍湖北话交流,并保留了原有的生活习俗,而与当地人交往则讲导墅话、蒋墅话。

3)上海方言简介

上海话(Zan her er au )指上海地区及周边的方言,是吴语的一种。比照有人称台湾闽南话为台语,广东话为粤语,也有人称上海话为沪语,这种称法比较少见。上海话的历史只有七百多年,比松江话和苏州话的历史要短得多,但是上海话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方言,这是由上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独特机遇所决定的。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滩头,所谓“上海滩”是对它的最合适当称呼,它是远离府治的乡村僻地,处于经济发达地域的边缘。历史上苏州府和嘉兴府是两个大府,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松江府却显得相对比较落后,而上海地区又是在近海滩,所以就整个松江地域的方言来说在太湖片里的发展是很缓慢的,上海方言更为古老。它保留着许多松江方言留给它的很古老的语音和词语。然而,上海又面临东海,碰上了特殊的机遇,1843年上海被迫开埠以后,成为一个自由发展的租界,有相当长时间的市民自治,使上海迅速变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庞大移民和高速经济的冲刷,使上海话一跃成为太湖片吴语区发展最快的语言。近一百五十年来,上海话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突飞猛进,上海话中的一些要素在短短的两三代人里就可以看到较重大的变化轨迹,这在国内的近代语言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语音

上海话内部有分歧,主要以年龄区别老派、中派和新派。

老派:声母27个,韵母51个,声调6个(阴平、阴上、阴去、阳去、阴人、阳入)

中派:声母28个(增加[]),韵母43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人、阳入)

新派:声母28个,韵母32个,声调5个(阴平、阴去、阳去、阴人、阳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