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读书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大类一班

学号:12303002

姓名:蔡福波

《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读书报告

我是一名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当我在图书馆搜寻考古书籍时,机缘巧合与之相遇了。在考古学中能找到地理学的身影也是我们作为地理人的骄傲。

背景

首先需要了解我国的目前考古现状。在以前我国考古调查和发掘中传统的资料信息收集、记录主要依赖简易工具测量、手工绘图和记录,由于因人而异,详略不同,标准很难一致。加之人员更替等原因,同一遗址的不同时期、不同发掘者经手的资料之间往往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显得支离破碎,难以整合。为此,如何更好地将多重空间信息技术有机地集成到考古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学者不断努力将许多的自然科学技术引进到考古中,从而使得我国的考古事业在上世纪最后几年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好的推动我国的考古事业的发展。 地理学的应用:我国考古界已经有多个考古教学和科研单位自行开发了田野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或数据库,并运用GIS和GPS数据采集仪记录和保存考古数据,使用电子全站仪测绘和记录考古遗存,考古学的记录手段已开始跨入数字化的门槛。

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书对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介绍。同时结合山西省临汾盆地,河南省洛阳盆地、洹河流域,陕西省七星河与美阳河流域等区域考古调查、地形、水文、遥感影像等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建立各区域的聚落考古信息系统。然后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聚落分布与局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即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揭示很多被传统考古学研究方法所忽略的信息和认识,探索考古研究中GIS技术的应用理论与方法。参考这书可很详细的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中的应用。

在后来就用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去研究考古中的聚落空间这是四种应用方法。 ①利用综合数据库的分类和编码方案

② 利用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针对文化遗址的复杂分布进行研究

③采用地理空间位置分布分析法,研究遗址间的存续关系,人口迁移路径等时空演变特征 ④更多的应用还建立了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等等很多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都被应用到了考古中。

考古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考古成了一种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地理信息

系统是运用系统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动态地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地形数据库,遥感数据库,解释标志数据库和考古专题数据库。通过对遥感技术获取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发现古迹的分布,然后再通过实地考古发掘揭示其文化内涵。利用空间技术研究遗迹分布规律,利用GIS的虚拟仿真技术再现遗迹全貌,为完整保护历史遗迹提供科学管理手段。以下我们就从建立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三大步中来揭示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学中如何应用和它的重要性。

遥感考古

到了20世纪60年代,高速发展的空间科学,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考古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遥感考古就是从航天飞机,卫星和飞机等不同的空间位置上,运用摄影机,扫描仪,雷达等成像设备,获取考古遗址的影像资料,然后运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这些影响进行曾强处理;同时根据遗址范围内地表状况和光谱成像规律等相互关系,对影响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进行遗址探查,考古测量,古地貌和古遗址复原等工作,为考古研究提供线索。

遥感考古影像种类丰富,特别是卫星影像具有丰富的波谱特征,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客观地考古遗址范围内的很多有用的信息。其次遥感影像对地下考古有很好地反映效果,能够反映出地下遗迹的布局特征。地下考古遗迹往往受到地表的情况的影响,很难实地的考察,此时就要借助遥感分析地下遗迹能很好的保护遗迹。同时遥感还应用与水下考古,利用高精度的GPS系统随时对传感器探测,最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对异常区域进行定位能很好的开发研究水下的古物。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在考古研究中应用GIS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考古学研究中应用GIS之前,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发现的各种遗物和遗迹的时空分布情况,都要记录在遗迹分布图上,这些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而将GIS应用于考古学,就像是为考古学增加了一个新工具,为从考古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的信息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通过GIS对考古数据处理分析可以观察到许多的此前不能够发现的或者是不明确的规律和现象,从而为考古学解释提供更多的空间。

GIS来源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在利用到考古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偶然的结果,GIS考古研究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基础。GIS基础的应用必然和现代考古研究实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应的切合点,从而才促使了两个学科的结合。

GIS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从考古数据采集到考古数据存储、再到数据的分析解释及表达的各个环节,均可运用到GIS的相关技术。纵观GIS技术在国内外考古研究中的实践,我们可以把GIS考古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应用类型。

1. 计算机制图

2. 考古数据库建设

3. 考古信息系统研究与建立

4. 考古遗址预测模型的建立

5. 景观考古的GIS分析

6. GIS聚落考古研究

7. GIS在考古地层学中的应用

8. 田野考古GIS建设

GIS还要对空间数据实施分层。考古GIS中使用的数据和属性数据及其连接。GIS对个数据分层进行处理再在GIS的支持下,分别建立考古数据库,依次调入配准好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分层依据1.按照空间属性2,按照时间序列补偿了GIS无法表示动态空间数据的问题3.按照地面垂直高度分层补偿了GIS无法表示三维空间数据的问题

GIS还在考古中还有对数据组织与成图的功能。田野考古发掘GIS系统建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空间重叠查询等分析和研究,输出所需的各种图形和表格。

GIS还起到了对各种空间数据实行分析和计算与建模等功能。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数据库建立

再然后就到了数据库的建立了。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综合数据库是整个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关系数据库技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与管理,为系统的可靠高效运行提供重要数据保障。设计原则: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应以数据冗余度小,共享程度高,独立性强和设计结果符合规范指标。保护原则:建立数据库保护机制,用以负责一切物理破坏和读写破坏,并能以最快的速度使其恢复工作。更新原则:根据各个数据库建设与使用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进行更新,保证数据实时性。备份原则:根据各个数据库实际需要定期或实时对数据进行本地和异地备份。

考古数据库主要包括基准数据库,地形数据库,地质土地利用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扩展地图数据库和考古成品专题数据库。

对数据库实行分幅网格管理,这样既保证了数据完整性还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更新便捷程度。

地理信息系统学在考古中从遥感收集数据,然后通过GIS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然后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来管理和记录这些数据以便以后深入研究和查询,于是数据库建立

了,最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随着诞生了。

对比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必要性

考古地信息系统的简历极大地推动了考古事业的发展,接下我们来对比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在考古的前后的变化。在地理信息系统还未使用在考古中时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尤其是带有明确学术目的的主动发掘,往往需要进行若干次阶段性发掘才能完成,因此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来说,又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而且每次发掘的内容都应该及时补充到遗迹分布图中,这样才有利于考古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遗址的发掘资料除了发掘记录外,通常是每次田野工作结束时,在现有地图或实测图上进行补充和修正新的遗迹或现象,于是一个遗址的资料就会逐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遗址内大量而重要的资料进行查询、管理和综合研究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一些资料资料可能存在于一张或几张不同时期、不同范围的遗址分布图上,这些图的比例尺和注记格式往往不一样,而另一些资料却在遗址的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甚至在有关单位收藏品的记录中,因此查询、收集这些资料既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又非常麻烦,而且很难将大量的资料综合在一起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和三维空间的模拟分析,资料的利用率很低。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考古学研究中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那些问题。

例如在研究郑州仰韶文化时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赤峰地区的考古也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等等现在的考古可以说是越来越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了。

通过这麽多的实例与比较可知道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于考古中是很有必要,事实也很好地证明这一观点。

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是可以大量的在考古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但是这些都是单一的用在某一个单独考古项目上的,我们可不可以在考古地理学上更进一步,在全国范围类来建一个大的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这样更能研究一个时代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等等。这样也能在全国范围内来借助其他资源来研究,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通过上文我觉得这样一个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考古地理信息系统是可以建立。并且还要把考古地理从一门边缘学科转变成一门核心的学科,要建立独立的系统。

 

第二篇:《魏晋南北朝考古》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考古》读书笔记

阅读日期:2014-03-02至2014-03-30

一.本书介绍

1.魏晋南北朝即三国两晋南北朝,为公元220至公元589,这一时期经历了369年。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形势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好,文化、艺术与科学都有新的成就,此为隋唐两代开辟了财源以及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础。至此,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在南北方之间发生了转变。

2.魏晋南北朝的考古发现特点:其地方特色比较浓厚、边远地区遗物遗迹发现增多、民族特色和文化交流的文物更引人注目、佛教遗迹和艺术品的发现说明外来宗教获得了广泛和充分地传播。

二.读书笔记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现的文物有各种时期的以及中原地区。解放后有较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如城址——河北省临漳县曹魏邺城邺南城朱明门发掘、墓葬——北燕冯素弗墓,玻璃器,为中土所无之器物、窑址——南方地区极流行青瓷烧造,从已发现的窑址、窑具成品来看,青瓷烧造已形成专业、地上遗址包括石刻、栈道、宗教寺院等等。山西大同方山,文明皇后永固陵,19xx年偶然发现墓志。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漆器屏画——目前发现最早的屏风,绘有二十四孝故事情节;文房四宝;石柱础一个,上有非常繁缛的雕刻纹样,内容多和西域有关。还有河北安阳、山西太原等等墓葬。早期瓷教出土许多陶器品,南朝墓葬青瓷精美;南京栖霞山,带有褐斑釉的瓷器,最早可至东吴时期。栈道险要处架木道以通行人的道路。宗教寺院方面开凿石窟。三大石窟有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最为人欣赏,不过亦被盗走大量珍贵壁画等。

(二)

魏晋南北朝考古特点:当时社会动乱,大变革,各地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考古资料差异大。这时期特点主要由社会分裂造成。前期有东汉遗风,后期隐含隋唐一统伏笔。当时各民族大融合,北方,东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继攻入中原,建立政权,将本族文化带入中原,对汉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如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他们 原本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进入中原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较为安定,由畜牧转为农耕。佛教亦很盛行,有些地区甚至泛滥成灾。六朝时战争频繁,动荡不安,为摆脱战乱,佛教言只要坐禅修行即可入极乐世界,人们开始信奉佛教。坐禅需石窟,相继修建三十余座大型石窟,都城内寺院林立。此时墓葬可常见许多与佛教相关之物。城市日益向堡垒化发展。战事频繁,各城池居高临下,防御甚严。曹魏邺北城,宫城位于北部正中,前市后朝,三台建筑对北魏洛阳城的金庸城产生重大影响,居高临下,保护宫城,控制全城制高点。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史料。一类有当时的文献资料和后代人撰写的文献资料是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如《古今注》、《抱朴子》、《法显传》等等。还有一类,正史与正史中的志,纪传体史书。如《三国志》、《宋书》、《齐书》等等。第三类有重要的类书和辑佚书。其便于查找事物,运用方便,似于百科全书,资料罗列。如《九家旧晋书》、《十六国春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等等。

12电信智能 夏雨 120903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