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万历十五年

读书笔记之《万历十五年》

关键字:1587,张居正,申时行,万历皇帝

其实我看这本书,一直本着对历史的一种执着和热爱。我也不知道改如何写这篇东西。我先给大家介绍下黄仁宇先生好了!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国民党军官!曾抱着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的梦想去投戎杀敌,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这么做。。。。中国共 产 党解放中原大地之后,先生赴美研习历史,开始了弃戎投笔的生活,并于一番煎熬之中,用自己的双手拾起一部大历史观!先生主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是以简单的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正是《万历十五年》的精彩之处!!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虽然少了一位拿破仑,但却多了一位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万历十五年,即时公元1587年,明朝万历年间,这是正处西班牙无敌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其实在这年,表面看是平平淡淡地一年,但内藏无数暗涌,且发生一些极易被历史学家们所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虽看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后面发生重大事件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黄仁宇先生,也就是从这些末端小节开始,带我们进入大历史观之旅。。。。。

1587年,是张居正死后五年,申时行担任首辅已经四年,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张居正吧,自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首辅其实变了实际上的宰相。只是没有个职位而已!他在位之时,也是万历的第一个十年,即是1572-1582.是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北方虎患不再发生,东南伪患也已经绝迹。承平日久,国家的库户随之日渐充实。而这些超出预计的成就,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这也怪不得张居正偶感腹疼都可以令皇帝亲手调药给先生食用。这时圣慈太后对张居正也是言听计从。。。而他也掌握了官员的任命和人事大权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树大招风,他理所当然的招致很多大臣不满,于是在给万历皇帝的奏折中,几次接到弹劾张居正的本章。说他作威作福,以自己喜好而非国家利益为前提来升降官员。更有甚者居然指出皇帝要为这个负责。本朝历代有个习惯,就是官员一旦受到弹劾,官员会为了自己的气节而辞官!张居正自然不例外。。。

这里我又要插点题外话了,明朝的官员,尤其是文官,是历代以来最最有气节和文人气息的官员,他们十分固执,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国家好的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哪怕皇帝要杀要剐也在所不惜。所以经常出现群臣和皇帝对峙的场面,例如万历皇帝立太子一事就完全可以领略文官们的精神。。。。还有与之对应的,明代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怪卡的皇帝,正德皇帝的整天微服出巡,还有一些木匠皇帝什么之类的,其实都是一些专业人才,只是错投帝王胎。。而万历皇帝,更是创下了历代皇帝以来不上朝的记录!!而原因,多是因为那群文官与皇帝的对峙。。。。

回归正题吧,皇帝当然不想张居正辞职,所以就哀求张居正留下,并且要重重的处罚那些弹劾的官员。张居正为了彰显自己的宽宏,就要皇帝从轻处罚,这使得皇帝觉得张居正才德兼具,十分兴奋!但其实,皇帝不收拾这些人,自由站在张居正这边的人收拾他们,这些弹劾的人,要不后面是死于非命,要不就被流放。。皇帝对这件事感到惊奇,但很快就明白过来。后面慢慢这对张居正产生隔阂而开始任用身边宦官,身边宦官也慢慢升为最高级别的司礼太监,随后慢慢发展,也就产生了历代以来最严重的太监专政。。。其实也预示着王朝的衰败吧!后面,随之张居正因为父亲病逝而辞官。自己又在1582年突然暴病身亡,而张居

正死后更被清算和抄家,皇帝此时也掌握真正的大权。明朝至此再无张居正,接下来是张四维,但本书并未详细记录,而更浓重的笔墨,落在了申时行身上。。。

申时行担任文阁大学士的时候,一般都充当着一个和事老的角色,也是他从横朝堂多年,并且吸收张居正的经验教训得来的吧,故此他在人事安排方面也做得相当圆滑,例如1587年又值京察之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宣扬他作为大政治家的诚意。京察每六年举办一次,全部京官都将会被考核,各地巡抚也在考核之内,他与张居正不同的是,他力求人事上的稳定,于是政府便让大小官员各安其位,故此京察的结果就是只有33人降级和免职,并且此33人之中没有一个出身于吏部,都察院或翰林院这些传统上最富敏感的的机关,这种恕道稳定了文官集团的情绪,也稳定了首辅自己的地位,他,也被众口交誉为老成持重,有古君子之分。。。但是,就是因为他不敢触动上层的利益,不敢进行改革,也进一步促使明朝的衰亡。。。。

关于申时行,其实他的执政记录相当复杂。可在1587年执政中,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在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这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感觉到了养虎将要为患,就派兵征讨,但出师不利。巡抚认为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办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于是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京城,被参者反而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反而他们又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情,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和睦,于是又以和事老的身份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视双方的互相弹劾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为是非可否的追究。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来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这位酋长并非别人,他的名字叫哈赤,若干年后,也被称为清太祖!! 也就是申时行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事方针,并不能永远做到弥患补阙,相反的,有时候造成的严重后果,竟会大大超出他的始料未及!

还是申时行当值之时,1586年初,皇帝立储的争执已经肇始,但就在这前后,万历皇帝已经发现他想做的事情统统不能做到,于是他想励精图治的念头就一天天减退。随之而来的又是群臣上交的奏折指斥他的荒怠。更有一本奏折说如果皇上不接受他的意见,天下臣民必将视之为无道,而列祖列宗也必将痛哭于九泉。更夸张的是,皇帝刚刚批示说此人语无伦次,应当降级外调,另一个人又接着奏上一本,内称皇上朱批不合适,说那位进谏之人乃是忠臣,不应降级反而应该表扬奖励,以表现虚怀纳谏的人君风度。于是,这种“上下否隔”的情形已开端,至到1587就更加恶化!

此时的申时行也只是顾虑到有这种可能性时,万历的王朝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了! 这一年岁暮,也就是1587年末,更是发生了一件事——皇帝所使用的监视内外的秘密警察—东厂遭到了攻击。那些服务于万历的内臣们纷纷被参,万历皇帝就更加没有实权了,所以,年轻的皇帝为此更加心灰意懒。他本来对早朝和经筵感到极度厌倦,指出他就拿定主意,今后他再也不愿意公开接见这些不诚实,口是心非的臣僚了。而他也隐居在深宫,一直于他的贵妃郑氏共呼吸。。大家试想一下,一个皇帝多年不上朝,这个朝堂还有什么威严呢,也就是1587这年,万历皇帝开始了他从此不上早朝的生活。。。。。。而万历皇帝,也就变成了活着的祖宗!

又是这年,1587!万历十五年,我们明代著名官员,著名古怪,著名清正廉洁,甚至到了极端的模范官员的份上的海瑞,也与世长辞。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也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却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而其实他的极端,都通通不能在王朝有所建树,取得有意义的发展。

同样也是这年,1587!万历十五年,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也将星西殒,我们古老的帝国也失去了一个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也就注定在三十年后,本朝的官兵和哈赤的部队交锋,缺乏戚南塘将军苦心孤诣拟定的战术和强调的组织纪律,结果当然是众不敌寡。兹后八

旗军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取代明代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1587年!明朝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黄仁宇先生说道:表面无事可记四海升平,可是事实上大明王朝却是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我读这本书,最大感觉是被黄先生明察秋毫的观察力所折服,他能从其他历史家看不到的东西,或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一个王朝衰亡的真正原因,而非人云亦云。可能他本身并不是学历史出身,而是军官出身,所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定超出了只知道整天专研在研究古书的那些历史学家。而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新体验,和观察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也带了给我无尽的思考,我们之前所作的一切,是否也会给今后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偌大的王朝在1587年发生无数看似末端小节的一切,却带来的是往后明王朝的没落和衰亡,更别说我们个人本身了。其实我们通过这本书,更重要是以史为鉴,通过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来对今天有所建树。黄仁宇先生的著作,总能让大家能在轻松阅读中开阔视野,发掘新的问题观点。其实我们的集体,企业,乃至国家是否都应该从《万历十五年》中获得什么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