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发言材料

区第十届党代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座谈会发言材料

(矿区街道)

各位领导:

在接到区委办《中共兰州市红古区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后,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连夜仔细阅读《征求意见稿》,细细品味文件内容,通过阅读,结合我街道工作实际,作以下发言。

过去的五年,全区在区委的正确带领下,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实现了红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古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近年来区委在干部任用方面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用了一批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为红古的发展提供了队伍保障,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团结奋进新局面。兰铝税收分成问题的解决,兰铝26万吨电解铝、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亮点工程的建成,增强了财政保障功能,为红古今后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城乡一体化进程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之大、项目之多、进展之快是历年之最。城区面积明显扩增,城市魅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红古长远发展的难题逐一破解,妥善解决了企业移交学校教师同工不同

酬、支架厂职工安置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29家小煤矿关闭、四村失地居民养老保险等困扰多年的四村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是区上领导班子通过不懈努力为四村7000多名群众谋得的最大福祉,村民老有所养问题得到解决,幸福感明显增强。

《征求意见稿》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表述准确、语言流畅。在回顾五年工作时,全面精炼地总结了五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萃取提炼出五个必须坚持和五个实践证明,这五点经验是全区今后工作的巨大财富;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作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1454”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高瞻远瞩、振奋人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为今后全区的工作指明的方向,确定了基调。我相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工作,对《征求意见稿》建议如下:

1、能否在报告“五年来,全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建设稳步推进”一段中增写“启动实施了矿区四村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工程。”一句。

2、由于窑街地区供水、供热管网严重老化,已不能满足窑街旧城改造建设需要,能否在报告“更加注重基础建设”一段中突出加大对窑街地区供热、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

3、针对窑街地区交通道路经常阻塞,“脏乱差”现象未能根治,能否在报告“更加注重科学管理”一段中更加突出窑街旧城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

4、鉴于矿区四村失地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劳动技能少,就业渠道狭窄,生活出路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能否在报告“让群众获得可靠稳定的收入”一段中突出加大对矿区四村村民的就业扶助。

3

 

第二篇: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征求意见稿) 厚积薄发、成就辉煌的奋进历程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在中共芜湖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经济总量跃上千亿级台阶,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 %;财政收入突破 亿元,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扩大有效需求成效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创历史最高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增长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增长 %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我市在20xx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加速崛起,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非房地产项目 个,十亿元以上项目 个,百亿元以上项目 个。 等项目建成投产。 等项目开工建设。宁安城际铁路、合福客运专线、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工程全面推进。核电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二是完善企业服务。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资金 亿元。减缴、核销企业社保费 亿元,缓缴社保费 亿元,发放社保补贴 亿元。 户工业企业列入了“小巨人”培育计划。小企业贷款余额 亿元,比年初增加 亿元。三是扩大有效内需。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财政补贴 万元。四是增强县区发展活力。市级调度资金 亿元,支持县区发展。调整市与区财政体制,当年新增区级可用财力 亿元。

(二)围绕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市财政投入 亿元,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制定了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推动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扶持光电产业发展等政策。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 项,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 家、高新技术产品 个。专利申请量 件、授权量 件,分别增长 %、 %。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各 家。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精诚”、“奔牛”、“同福”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 件、省名牌产品 件、核准注册商标 件。奇瑞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汽车试验技

术中心和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研究所特种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中天印染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我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企业和行业监管。实施了 个节能项目,奇瑞 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 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示范项目。我市成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安装节能路灯 万盏,节电 %以上。建筑节能施工执行率达 %。市区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重达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 台、立窑水泥生产线 条、粘土砖瓦企业 家、非煤矿山 家。建成了朱家桥二期、城南一期和南陵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万吨。实施“蓝天工程”,整治炉窑灶 台。新增营造林 万亩。

(三)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 亿元,增长 %。汽车产量 万辆,空调产量突破 万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 亿元,增长 %;实现产值 亿元,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户,比上年净增 户。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 亿元,增长 %。出口加工区、芜湖港、裕溪口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港储30万标箱码头工程竣工,荻浦码头、庆大码头通过验收。商品博览城、果品冻品水产批发市场等 个专业市场建设加快。芜湖长江船舶交易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新增第

三方物流企业 家,安得物流成为全省首个国家5A级物流企业。我市被评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引进了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繁昌建信村镇银行开业,扬子银行注册资金增加到 亿元。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新增小额贷款公司 家、证券保险机构 家、典当机构 家、担保机构 家、创业投资基金公司 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家。组建了皖江股权交易所。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亿元、贷款余额 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 %、 %;域外金融机构贷款 亿元。神剑股份、长信科技成功上市, 上市通过证监会审核, 上市已报证监会,市建投、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投公司共发行企业债券 亿元,海螺、奇瑞共发行中期票据 亿元,全市在资本市场筹资超过 亿元。方特梦幻王国主题公园建成开园,丫山花海石林二期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及在建的四星级标准以上饭店 家,其中五星级 家。游客接待量 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亿元,分别增

长 %、 %。服务外包企业新增 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 万美元,增长 倍。成功举办了科博会、汽博会等规模会展 个,我市被评为全国十佳会展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放粮食、良种和农机补贴 亿元,推广超级杂交稻 万亩,实施了 万亩国家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家。南陵县跻身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大浦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四)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出台了加快城市

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实施 “城市规划年”,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xx年)修编工作,编制了总体规划纲要和两江两湖(长江、青弋江、龙窝湖、黑沙湖)地区概念性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了板城垾水系综合整治、大阳垾湿地公园、三县四区发展战略等规划方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 多亿元。长江中路南段高架桥、神山路跨扁担河桥、袁泽桥西幅桥和利民路、北京中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通车。 等道路路面改善工程完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公里。建成110千伏以上变电站 座。完成了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面对近十年来长江最高水位、最大汛情,科学调度,全力以赴抗洪抢险,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市区无明显内涝。推广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成果,宽带数据网覆盖所有村。新增投放客运出租汽车 辆、公交车 辆,增开公交线路 条。开展了市容整治巩固年活动,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整治了滨江南路等 条道路架空杆线,改造了 个老旧居民小

区、 万平方米棚户区和北京路、利民路等沿街立面,新增赭山公园、中央公园等处绿化面积 万平方米,改扩建亮化项目 个,拆除违法建设 万平方米。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开通了城管服务热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围绕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一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流转耕地 万亩、林地 万亩。实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

地 亩,盘活存量用地 亩,收回低效闲置土地 亩。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了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建了市三大医疗集团,整合区级医院。实施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医药分开改革向县级延伸,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万元。三是推进财政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强化了税费征管。清理政府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债务,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贷款、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开展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估试点。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加强了企业及资源性国有资产监管。出台了商品房验收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第三方审计办法。四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改革,预发了其它事业单位工资(生活)性补贴。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创业富民工作,新增个体工商户 万户、私营企业 户。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 万户,增长 %。

全面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长江大桥开发区新区总体规划和化工园区、综合保税区规划,启动新区建设。省级孙村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出台了代理招商办法,组织参加了中博会、徽商大会、投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在京、沪等地举办了 次投资环境说明会,选派了第二批市直驻点招商人员,推进市直小分队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加强与中央企业、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对接, 个央企合作项目已开工。 等大

项目成功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增长 %;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增长 %。新增进出口权企业 家、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家。港口货物吞吐量达 万吨,增长 %。外事、侨务、对台、对外经济合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市与奥地利格拉茨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六)围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投入 亿元,实施了38项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万人,农民工技能培训 万人。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从 元提高到 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共达 万人次,增长 %。市属三县全部纳入了新农保政策试点。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增加 元,失业保险金人均增加 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 万人,加大了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力度。改扩建敬老院 所,新增床位 张。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 元、 元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 万人、参合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万人。新增 个单位、 万名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商品房供给,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增长 %;房屋施工 万平方米,增长 %;竣工 万平方米,增长 %。安置房在建 万平方米、累计竣工 万平方米。廉租房在建 万平方米、竣工 万平方米。 户居民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其中 户已实物配租。市一中新校区建成,安徽中加学校基本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均达 %。优质高中

资源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 %。完成了市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三县农村学校旱厕改造工程。新增各类民办教育机构 个。弋矶山医院、市二院、市四院门诊住院楼投入使用,新增病床 张。市中医院门诊医技住院楼主体封顶。新建了 个标准化镇卫生院、 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食品药品检测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徽商博物馆建成开馆。建成了 个镇级综合文化站、 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个农家书屋、 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承办了中央电视台“芜湖月?中华情”中秋晚会、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首届全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总分跃居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人口出生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新建、改建市区菜市场 个。出台了稳定粮油、蔬菜副食品价格的政策措施,完善了市级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对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 万元。开展了“双百日维稳攻坚行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规范信访工作制度,着力破解信访难题,提高处理效率,信访形势总体向好。公开挂牌整改安全生产重大隐患 个,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老龄、福利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镜湖区被评为全国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单位。繁昌县、镜湖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

县区。

(七)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倡导用心用情、勤政廉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 件、建议 件,政协提案 件,办复率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清理审核和公示了 个执法机关的行政职权。实现审批项目在线申报、“一窗式”综合受理,推行项目审批“快捷通道”机制。强化招投标行为监管,办理政府性招标采购项目 项。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办公平台建成,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等专项清查,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政府性资金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了“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效率。深入开展“小金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推进“阳光村务”,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各位代表,去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五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成效,战胜了雨雪冰冻、洪水等自然灾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 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 %,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时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美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倍。规模工业企业由 家增加到 家,百亿元企业达 家。财政收入跨过 个百亿元台阶,五

年增长近 倍,年均增长 %。

这五年,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 调整为20xx年的 ,工业化率由 %提升到 %,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提升到 %。粮食产量稳定在 万吨左右,比“十五”末增产 万吨。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由 %提升到 %。

这五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倍。市区面积由230平方公里扩大到826平方公里,人口由 万人增加到 万人,建成区面积由 平方公里增加到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 %上升到 %。城乡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镇道路由 公里增加到 公里。发电装机容量由 万千瓦增加到 万千瓦。完成了万亩圩口堤防达标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万吨。新建滨江公园,整治了保兴垾,新增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 亿元、商品房竣工 万平方米,分别是“十五”期间的 倍、 倍。办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高速铁路、芜申运河、青弋江分洪道、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获批建设。

这五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入,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我市被列为成功开

拓中国特色发展之路的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城市,城市影响力明显提升。五年累计利用外资 亿美元,内资 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 倍、 倍。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 家,净增 家,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 %。

这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投入 亿元,实施了 项民生工程。新增就业 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和 %,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 元、 元左右。立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市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 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 %提升到 %。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 平方米增加到 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由 平方米增加到 平方米,汽车保有量由 万辆增加到 万辆,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由 万元增加到 万元。

“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更加珍视和坚持。第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探索具有芜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第二,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创新典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第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在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

制、财政管理、土地管理等诸多方面创造出“芜湖经验”,领全省乃至全国之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第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生态环保,招商引智并举,注重“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第五,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群众观念,促进和谐发展,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第六,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优化政治生态,建设法治政府。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芜湖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这是中共芜湖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职权、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社会各界合力共建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芜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为芜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省直各部门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规模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

够强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土地、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尚需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科学发展、率先崛起的锦绣前程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是率先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未来五年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是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五年。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和动力日趋强劲;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后劲日趋增强;交通和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日趋提升。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率先崛起、

富民强市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建设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立足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创新型城市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努力实现“12861”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元,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 突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鼓励研发的财税政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放大产学研合作效应,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优势企业加强技术标准、体系标准研究,形成成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平台建设,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成果。力争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

第二,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家用电器三大支柱产业,把芜湖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新型材料、家电生产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形成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船舶制造、纺织服装、烟草食品等传统产业。到20xx年,努力打造 个销售收入千亿元产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商贸业、会展业、养老和家庭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大市场和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推进第三产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到20xx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

第三,实施统筹城乡战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按照规划统领、

市域一体、组团发展、彰显特色的思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 %。构建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南进、中提升”,发展湾沚、繁阳、籍山三个城市副中心,建设特色中心镇。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建成宁安城际铁路、京福客运专线、皖赣新建双线、芜雁高速公路、长江公路二桥、芜申运河等重大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青弋江分洪道和县城防洪工程。逐步实施一元化户籍制度,把更多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遵循区域生态经济功能特性,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线网结构,完善场站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大环卫、市政、园林等行业改革力度,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加强水、大气、农村面源的污染防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森林公园、湿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市区绿化覆盖率达 %,森林覆盖率达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第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构建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利用好先行先试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高水平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上取得更大成效。深化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进程,积极推进跨江联动发展,加强与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合作,推进皖江区域联动发展。积极加强友城交流,开展与亳州等市的结对合作。

第五,实施和谐发展战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健全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国试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全民创业。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增加教育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市。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做强医疗集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特色、高端医疗技术服务机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完善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艺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服务。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依法治市。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转型、富民强市的崭新征程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以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以上,全部工业销售收入增长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进出口总额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城镇化率提高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人口出生率 ‰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市领导分工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加强项目跟踪,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加快推进 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 等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引进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发展船舶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产业,推进 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小额贷款、担保、典当、风险投资机构。引导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企业上市,力争申报 家以上。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等重点物流项目。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 等项目建设。加快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二期建设。以方特两个主题公园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星级宾馆,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举办旅博会等重点会展,培育会展经济。推进南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广实施超级稻丰产工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培育农业标准园、休闲生态观光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落实扩内需政策,大力培育旅游、文体等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需求。统筹调度市级资金,支持县区经济发展。

(二)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市总体规划(2010-20xx年)修编,开展市域综合交通等专题研究,编制完善给排水、污水、公交、燃气、环卫、绿地系统、旅游、商业网点、城市轨道交通等专业专项规划。 推进城市大建设。加快铁路、芜申运河、芜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力争芜湖长江公路二桥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加快芜屯路清水河公路桥建设,开工建设三荻路漳河大桥和马园河桥。加快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危桥改造、渡改桥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新建中江大道南延段等 条道路,续建长江北路延伸段等一批改造工程,建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停车场,新增和更新公交车 辆。开工建设利民路水厂二期、三山自来水厂。新建和改造一批加气站。深入开展“大绿化”活动,加快建设和改造龙窝湖公园、凤鸣湖公园、芦花塘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汀棠公园、神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新增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力争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开工建设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泵站建设、河流湖泊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防汛抗旱能力。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创造广大农民用得上、用得好、广受益的信息服务。

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市容整治提升年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沿街立面改造及亮化工程,提高公共设施管理水平。严控违法建设,强化渣土管理,整顿交通秩序。扩大市区数字化城管覆盖面,推进三县数字化城管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三)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争取列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城市。力争新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 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创业中心、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建设。力争申报组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 万平方米。健全“科技路路通”芜湖分中心服务功能,新建服务站 个。争取建立国家专利技术(芜湖)展示交易中心,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力争专利申请量 件、授权量 件。深化产学研合作,招引更多科研院所来芜设立研发、转移机构。支持留学人员芜湖创业园升级为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大本地创新型人才培育力度,人才引进重点向企业事业单位倾斜、向创新主体倾斜。

(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力争取得新突破。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医院收费结算方式,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用人机制,健全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上级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提高运营能力。

四是深化财政改革。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和奖励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调整市直机关财务核算体制。扩大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范围。科学编制预算,整合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五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办法,畅通养老保险异地转移通道。六是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市财政每年投入 万元以上,设立创业富民专项扶持资金。设立 亿元创业引导风险基金。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探索股权、债权等新型出资登记方式,放宽创业场所限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全面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产业规模。加强长江大桥开发区新区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报批工作,着力引进大项目。完善各省级开发区基础条件和配套设施。充分运用示范区的“金字招牌”和核心城市的地位,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力求取得新进展。完善投资服务机制,推进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做好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工作,力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六)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健全重点耗能企业监控机制,抓好建筑业、交通运输业、

商业、公共机构等节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严格对土地投资强度、单位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土地供应率等指标的考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谋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做好奇瑞公司、海螺集团、新兴铸管等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滨江、城东、芜湖县二期、繁昌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完善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从今年开始, 年内基本完成所有老旧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严格环境监管,整治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巩固保兴垾整治、小炉窑烟尘整治以及“三湖”(银湖、凤鸣湖、汀塘)整治成果,整治板城垾、保兴垾上游及支流。清淤疏浚农村主要沟渠湖塘,打造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典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置一体化网络。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沿江、沿湖抑螺防病林,推进社会化办林业。

(七)高度重视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在上年基础上转入常态化工作 项,新增 项,共实施 项,安排投入 亿元。

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对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探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建立物价

上涨与财政补贴联动机制,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新增敬老院床位 张,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强化公积金使用管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拆迁安置房 万平方米,竣工廉租房 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 万户,公共租赁房开工 万平方米。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做好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优化中小学布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和校安工程建设。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公办民办并举,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优质高中、特色高中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职教园区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支持在芜高校加快发展,鼓励高校为地方发展服务。加大卫生投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建设“金医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文艺创作,举办品牌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加快市规划馆和博物馆、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建设步伐,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育产业,开工建设奥林匹克公园二期工程。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和技术服务水平。编制和实施2011-20xx年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老龄、残疾人事业。

(八)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

升全民素质。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推广社区信息化试点。开展第 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化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启动“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创新信访机制,拓宽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强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装备投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支持部队建设,重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完善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期间各项任务,对政府自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进一步提升施政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提高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关心弱势群体与维护大多数群众利益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强化服务意识,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工作进行流程再造,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政务公开和网络问政,努力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整合行政资源,理顺部门

职能关系;推进依法行政,推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强化对执法主体的监督约束;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发挥服务对象、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监督问题的整改力度。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强化团结和谐理念、维护大局意识,同心协力,同频共振,推进科学发展不折腾、全面转型不懈怠、富民强市不动摇;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厉行节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