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人民政府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xx年政府工作

20xx年,是国内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复杂的一年。面对困难与挑战,在 绍兴市委领导下 ,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走在前列 ”战略部署,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20亿元,增长9.7%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6亿元,增长10.9%;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1723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亿元,增长15.1%;外贸出口256亿 美元,下降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06元,分别增长 10.9%和11.6%;城镇登记失业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除生产总值、 外贸出口两项指标外,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其他目标全部完成。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目 标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

1.7个百分点;出口总量保持全省第三位,出口依存度下降5.8个百分点。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致力惠民、积极有为”的工作基调,着重抓了五方面工 作: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及时出台一系列促投资、拓外贸、扩消费等政策 措施。启动实施“新三年建设计划”,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009亿元。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投资,完 成工业投资881亿元,增长18.4%。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110个项目被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获得扶助资金近5亿元;30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得用地奖励指标1216亩。引导支持越 商回乡投资,规划建设镜湖总部基地、滨海示范区等产业平台,到位资金184亿元。认真贯彻中央 调控政策,正确把握房地产投资重点。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扶持政策,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 ,组织企业参展参会400余场。加快推进中国安防城等商贸综合体建设,落实家电下乡和汽车以旧 换新政策,专业市场成交额达2600亿元。着力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全市金融机构 新增贷款666亿元,实现上市、债券等直接融资323亿元;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消化转而未供 土地2.8万亩、盘活存量土地8700亩;引进各类人才4.7万人,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

二是坚定不移促转型。全面启动“工业强市”建设,开展工业强县、工业强镇建设试点。积 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扶持政策、导向目录和“一事一议”办法,实施“三百推进计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5.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新昌装 备制造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826家,稳步推进“浙化 联”处置工作。倡导绿色建筑,建筑业产值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建设粮食功能区14万亩 ,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新建现代农业园区51个,投入资金8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258家。农村联网工程村级网站总数全省第一。出台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办法,加速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项目落地,继续推进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 重提高到41.1%。广泛开展全城游、全市游和全民游,全年接待游客4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506亿元,分别增长17.8%和22.3%,鲁迅故里·沈园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5A级景区。强化科技 创新支撑,新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启动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908项, 国家级黄酒工程、珠宝检验和环保设备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绍兴。严格节能减排,完善按企业效益 配置资源、排污权使用交易、差别电价等促进机制,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3%,化学需氧 量排放

削减3.62%,二氧化硫削减4.73%,氨氮削减3.7%,氮氧化物削减4.87%,全面完成省下达的 各项任务。

三是持之以恒抓统筹。加快实施“三片融合、中心崛起”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组织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六湖”区域开发等专题规划,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城框架逐步拉开,滨海大道、世纪大道等建成通车。镜湖新区与越城、 柯桥、袍江的接点路网全线开工,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奥体中心、行政中心、迎恩门工程等城 市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在全省率先完成11个省级开发区整合提升,面积扩大7.3倍,柯桥开发区 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嵊新组团和诸暨、上虞等县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钱清、店口等中心镇加速向小城市迈进。启动 培育第三批中心村35个,完成310个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10个、大型农民集中居住区11个。加快完善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启动杭绍台高速、绍三线北延等工程前期工作,开工 建设二环北路拓宽、越兴路南延等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杭甬客运专线绍兴段等重大工程,建成高 铁绍兴北站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了嘉绍大桥全线贯通。强化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现场复核,荣获生态优秀市称号。深入推进“清水工程”,严格实 施废水进管和污水处理“双提标”,实行“河长制”管理,启动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和迪荡 湖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治理205公里,减少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断面5个。大力推进“蓝天工程”, 全面启动“煤改气”和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新建改建空气监测站6个。积极推进公路边、铁路 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的洁化、绿化、美化,推行沿街商铺“门前三包”,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 集处理,开展“拆违控违”专项行动,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四是尽心尽力惠民生。全年投入民生资金200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1.9%,市七届人大一 次会议确定的十方面实事工作如期完成。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建立 城乡一体的居民医保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534元。增加社会福利机构床位3829 张,募集企业慈善冠名基金55亿元,荣获国家最高“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开工建设保障性安 居房17460套,竣工5893套。出台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政策意见,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 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创建200个省级小康体育村,承办全国游泳冠军赛等重大赛事。启动幼儿园园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居全省首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落户绍兴,元培学院新校区按期启用。在全省率先市县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 革,创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点,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服务全市“一卡通”,在全国率先开展优生免费检查和遗传基因筛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建立全警执勤、大队 分包等工作机制,对重点路段推行“一点一案”综合治理。妥善处置“问题胶囊”、“黄酒风波 ”等突发事件,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整治,食品安全检测提高到每千人三批次。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建立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与信访积案处置,信访总量 下降17%。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新闻出 版取得新成绩,拥军优属、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国家安全等工作得到新加强。

五是千方百计优服务。组织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系列活动, 走访村庄2188个、企业1.9万家,解决实际问题2万多个。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干部“一对一 ”联系制度,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营改增”等企业税制改 革,发放企业补贴9366万元。启动第七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强化行 政文件规范化管理,废止行政文件20件,办结行政复议146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 委员提案,满意或基本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9.8%。加强公共财政管理,首次按全口径编制预算 ,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严格会议培训、因公出国、公务用车等支出标准,努力 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示范点220个。

二、20xx年工作总体要求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 ”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 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随着两轮“三年建设计划”的持续展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大交通格局的加快形成、滨海新城的规划建设,在区域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产业和平台优势。 但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外贸出口、企业经营等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积极方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攻坚克难,努力开创绍兴科学发展新局面。

20xx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 ”精神,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 略”,坚持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现代化绍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5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有坚实的基础,但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稳中求进、务实创新、惠民利民”工作基调,凝聚一切力量、激发一切能量,释放全民活力、发挥全民智慧,勇于拼博、敢于争先,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把各项目标完成得更圆满一点。

三、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经济建设是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繁荣是发展的基石。要把稳增长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力争稳中有进、进中求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进“新三年建设计划”,实施有效投资“216工程”,抓实600多项重点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出台优先扶持产业目 录和配套政策,引导海洋经济、通用航空、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投资。编制越商回归三年规划,加强越商服务机构建设,引进重大项目50项以上,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突出招大、 引强、选优,提升利用外资质量。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切实加强政府性投资管理。强化要素支撑 ,积极创建国家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开展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多次开发,盘活土地2万亩以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新增全社会资金供应1000亿元以上。

大力拓展内外市场。稳定欧美、中东等传统外贸市场,拓展俄罗斯、非洲、巴西等新兴市场 。推动出口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和推介,打造以品牌、技术、质量 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先进设备、重要资源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健全外贸预警 体系,努力防范外贸风险。加快提升专业市场,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内外市场融合、有形和 无形市场联动。实施现代商贸“千亿增长计划”,深入开展农超对接。主动接轨上海,融入杭州 都市圈,做好新礓阿瓦提、重庆涪陵等对口支援工作。

全面打造工业强市。整合政策资源,完善产业导向,推动工业强市、强县、强镇和强企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三百推进计划”,力争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全面推 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开展“双百技改工程”,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健全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淘汰200家以上企业落后产能。围绕“百企百亿工程”,积极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大力推进“个转企”、“规下升规上”,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企业家素质 提升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创造力。深入开展“智慧安居”试点,加快工业化、信息 化融合步伐。完善“质量强市”建设体系,促进工业产品提档升级。开展建筑工业化试点,实现建筑行业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组织实施服务业“百项百亿”和“310工程”,力争占经济总量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制订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规划,启动第二批示范区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深入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推进镜湖综合体、兰亭二期、书圣故里、夏威夷风情园、曹娥江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响“老绍兴最江南”城市旅游品牌。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深化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稳定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园区建设,重点打造一批优质样板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兴办家庭农场,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积极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农民,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健全农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注重科技兴农,强化农业技术支持和良种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确保农业安全。

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 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五个倍增”。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以上,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0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发挥绍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引进一批大 院名所共建创新载体。促进科技工作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精心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院士专家绍兴行等系列活动,力争引进各类人才4.8 万名。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与效益挂钩的企业 分类管理和要素配置机制,健全水电节约价格引导机制和排污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做强做大地方法人银行,稳步推进非上市公司股权流转试点,培育规范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力争上市、债券等直接融资300亿元以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绍兴县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市区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扩大开发区管理权限。健全国有资本监管机制,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让所有市场经济主体百舸争流、百花齐放。

四、全面建设美丽绍兴

生态宜居是我们的城市发展目标,也是我们的共同向往。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统筹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实现永续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城市。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行政区划,完善片区控制性规划、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组织编制高铁沿线、绍齐公路两侧规划。积极发展大桥经济,切实加快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掀起镜湖核心区建设新高潮,确保“三中心”、迎恩门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以“六湖”开发建设为纽带,全面启动袍江“两湖”区域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迪荡湖公园建设和梅龙湖环境整治,切实加强片区接点路网建设和功能对接。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128 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35万平方米以上,力争使城市面貌有大的改观。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管理。完善“数字城管”体系,调整优化城管执法体制,实

现城市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支持诸暨、上虞等县域中心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嵊新组团集约发展。加快中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建设,建立乡镇发展分类导向,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力争早日建成一批小城市。

广泛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城市带动农村,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调整优化村庄布局规划,启动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新建一批大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深入实施“百 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120个待整治村的环境整治任务,开展50个“空心村”综合整治。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使之成为“全市游”的新亮点。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森林旅游业,完善 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林权,推进农房确权与抵押贷款试点,多种形式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山区、老区、移民安置区等扶持力度。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的能耗核准和节能预警机制,严格实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广公共机构节能,扩大清洁生产和中水回用。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理,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开展印染、化工、造纸和制革等行业集中整治。启动新一轮“清水工程 ”,推广“河长制”,实行乡镇河道网格化管理,组织编制曹娥江水环境保护规划。以更大力度实施“蓝天工程”,开展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城市扬尘综合治理,加强PM2.5监测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力争三年实现空气质量有较大改善。全面推进“净土工程”,加快建筑泥浆资源化利用 等工程建设,实行工业污泥和危废物规范化处置。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县(市)创建,力争会稽山古香榧群成功申报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组织实施“四边三化 ”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沿边风景线。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扎实做好杭绍甬高速、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杭绍台高速、绍诸高速诸暨延伸段、市客运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钦寸水库、甬金高速嵊州互通、绍诸高速陶堰互通、31省道绍大线北延、越兴路延伸、800千伏特高压诸暨站、“光网城市”等工程建设,确保嘉绍大桥、杭甬高铁、铁路东站及货场迁建等工程建成投用。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要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市民幸福感。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订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科学建立最低工资、低保、养老金等联动 增长机制,广泛拓展民间投资渠道,不断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深入推进省级 创业型城市创建,扩大充分就业社区(村)覆盖面,落实就业促进和失业援助政策,

大力开发城 乡公益性就业岗位,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完善统一的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省级试点。加强 慈善公益服务,加快发展老年事业和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 残疾人合法权益。稳定主要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合理控制价格总水平。认真贯彻房地产宏 观调控政策,建立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积极打造文化强市。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风 尚文明”建设。注重文化惠民活动实效,启动基层文化设施新三年扶持行动,促进群众文化广泛开展。加快中国书法博物馆建设,打响中国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等文化品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做好传统工 艺美术传承。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绍兴市立医院和新嵊州人民医院建设,实行村级 卫生室标准化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 动计划,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规模化、职业教育特色化,争取 所有县(市)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确保镜湖科教园全面启用。精心筹备省运会,承办国际 皮划艇马拉松赛、全国男排联赛等重大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以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为契机,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推进 社会治安立体化、科学化管理,努力打造“平安绍兴”。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着力化 解一批信访积案。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虚拟社会管理和网络 舆情引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扩大社 会服务志愿者队伍,集聚维护社会和谐的正能量。加快综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健全气象防 灾减灾体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 大整治。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继续做好拥军优属、人民防空、国 家安全、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等各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 工作。

各位代表,民生是为政之本,改善民生必须实之又实。20xx年,市政府将重点做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工作:

(1)环境保护改善方面:完成河道治理200公里,清淤370万方,全市55个水质断面 达标及基本达标率达到80%;强制实施工业企业燃煤锅炉“煤改气”,完成印染企业定型机改造 100家左右;新增绿化造林4万亩,建成市级以上森林城镇10个、森林村庄50个以上。

(2)交通建设和管理方面:新建和整修农村公路150公里;实施袍中路、中兴南路、二环北路、越西路等市政 道路拓宽改造;开通BRT1号线,城市公交分担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加快建设城市广场 、书圣故里等一批停车设施,市区新增停车位8500个;开展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实施公众出行平台二期和公共自行车三期工程。铁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编制五年行动规划,加强道路交通安 全设施、停车秩序、工程运输车辆和三轮车管理,严查严处交通违法行为,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 省交通秩序最好的城市之一。

(3)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完善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全年检测16000批次以上,

实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开展饮食用药安全“321”示范工程 ,全市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达到97%以上。

(4)创业就业方面: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引导和 帮助3.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实施创业教育 和培训3万人次;建立完善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7个。

(5)社会保障方面:全市职工和城乡居民养 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325万人、医疗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455万人;完成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 服务平台建设,为75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启动高龄老人关爱服务工程,开展青年志愿 者帮扶百名空巢老人、高龄老人试点工作。

(6)住房保障方面: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5 万套以上,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400套、城市旧住宅改造1.1万套;改造农房1.2万户以上,完成农 村危旧房改造1500户。加大物业管理扶持力度,开展5个不同类型小区物业管理试点,实施6个老 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7)文体教育等方面:组织送演出下乡1300场,送电影下乡2.6万场,送图 书下乡13万册;完成100所幼儿园园舍安全改造,争创省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100所;创建省级小 康体育村150个;建设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40个,光纤入户能力覆盖85万户,绍兴数字图书馆投入 使用;加快推进镜湖湿地儿童乐园建设。

(8)公共卫生方面:改善农村饮用水人口10万人;组织 千场健康教育进基层活动;实施红十字现场救护惠民培训工程,培训救护员3000人;实行优生促 进“七免三补”政策。

(9)公共安全方面:对20座水库、157座山塘进行除险加固;改造道路危 桥30座;加强危化品、矿山、校车等领域安全管理,确保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双下降”;启用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10)农业生产和“菜篮子”工程方面:新建 粮食功能区12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0个;建设越州粮食批发市场,市区“菜篮子”工程设施覆盖 率达到55%;加强市区农贸市场公益化管理,国有及较大集体农贸市场直销摊位配备率提高到15% 以上。

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考量标准。要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作风、优服务、强 监督,积极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 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完善“进村入企”大走访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 效机制,组织开展机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爱困难群众系列活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开 展“五好”服务型乡镇(街道)创建,巩固完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向县(市、区)、开发区分别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6和191项。大力精简会议文电,严控各类全市 性会议、培训、研讨活动。深化“行政主职暗访”、“企业评部门、群众评行风”、重点岗位民 主评议等活动,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强效能监察,大力整治庸懒散奢 之风,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政务透明度。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认真落实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应用,更加注重办理实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 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职,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 府层级监督和行政监察、审计等工作。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强化公众参 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启用网络审批中心。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开范围,提升公开时效,让权力真正在阳光 下运行。

深化廉政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一轮惩防体系 构建计划,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有关规定,强化行政审 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重大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督,严肃查处各 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完善“五查三问”机制,对重大决策部署、重大 项目推进、重要政策法规实行政令督查、回访巡查、重点抽查、执法监查和专项检查,并实施行 政问责、问效和问廉。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公务 用车改革,严格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以上 ,其中市本级下降5%以上。

各位代表,让我们牢记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绍兴 市委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绍兴现代化而努 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