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集团ERP系统应用调研报告

xx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ERP系统应用现状调研报告

                                                                 

目  录

一、  调研背景

二、  调研主题及方法

三、  调研汇总评估

四、  实施基本方法/流程

五、  综述

附:调研记录

一、    调研背景

本次调研,建立在xx电气集团管理层同 公司双方初步沟通基础之上。

一方面,xx电气集团前期已导入了K3系统并使用了部分模块功能,如销售订单、产品预测、生产任务、库存管理、应付、总帐管理等;同时继续应用强鹏系统实现生产车间作业管理;

另一方面,作为公司信息管理和业务应用的重要部分,xx电气集团深感ERP系统使用未达目标,还有深化实施的需要。希望通过深度实施,使系统应用更深入、更全面,不仅实现部分业务、单独业务模块的应用,更要各业务环节集成、贯通,即形成供、产、销、财务、成本集成,计划、生产、车间环环相扣、信息共享,供应链、资金链、信息链全线贯通;不仅只事后补帐,更要实现即时入帐、即时响应;不仅只各部门帐务准确,更要公司整体帐务准确及时、整体效率提升;不仅只记录数据,更要分析、总结数据以辅助管理和决策。

因此,xx电气集团同仁凯达成合作协议,由仁凯对xx电气集团目前ERP应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后续深度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初步方案。

二、    调研主题及方法

调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各环节系统操作流程及相关的业务流程;

2. 各环节主要应用功能的使用现状;

3. 各部门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需求;

4. 公司行业、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及公司整体运营状况。

围绕上述范围,确定调研方法为现场走访、会议访谈,以获得第一手信息和资料。经过顾问约8个人天的调研,同xx电气集团人力资源、财务、销售、工程、采购、PMC、生产部、仓库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的访谈、讨论,结合现场查看,形成本报告。

三、    调研汇总评估

一)、深度实施的可行性

   基于目前系统应用现状及公司管理现状、技术现状、需求现状(详见六、调研内容详述),仁凯公司认为:

1.系统深度实施是现实可行的,但比较复杂;

2.系统深度实施需要xx电气集团借助顾问公司的经验、实力及其作为第三方公司的有利地位,同时依靠仁达公司自身的管理、技术团队的能力和信心,互相配合、协作,共同实现目标;

3.双方对项目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以便端正心态,保证投入力度(如投入时间、态度等);

4.基于xx电气集团业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需要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二)、总体规划方案

1. 通过调研获得的需求和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内容见六、调研内容记录

  1.1xx电气集团从经营和管理角度出发,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以实现对事业部级、部门级、个人级进行成本和绩绞考核,需要系统予以配合:系统提供数据核算支持,并实现统计和分析;

  1.2 xx电气集团目前使用K3和强鹏两个系统,分别处理不同业务,导致数据不能共享,工作重复,出错机率增加,很多功能不能得以应用。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工作效率降低、员工士气受到影响、管理成本增高;

  1.3由于系统未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使xx电气集团的部分人员对系统了解程度较低甚至有不正确的认识(如仅考虑自身简单而未考虑其他相关环节是否简单),导致各环节工作不能顺畅;

1.4 系统本身的管理基础没有一套有效的体制,有的管理方法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1.5xx电气集团的管理需要系统帮助,但系统目前所能起到的帮助有限,甚至在某些地方造成了阻碍;

1.6xx电气集团需要培养对系统有较深认识和掌握(如对系统功能、操作、技术支持)的人才;

1.7 系统本身有部分基础参数、基础设置、甚至有些前期规划不适当,与系统本身要求、管理和业务需求不匹配(如物料基础各参数);

1.8 xx电气集团在管理和业务操作上均有部分未能同系统有效衔接,需要作调整(如管理流程);

1.9 从系统数据反应出xx电气集团在系统操作中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体现出业务执行存在不规范现象,需作改善(如操作规范);

1.10 财务同业务实现了部分一体化,同时也存在很大问题(如成本核算、应收等);

1.11 K3系统本身功能存在不足,不能完全符合xx电气集团的特殊需求(如车间工序管理、核算需求);

1.12 前期实施顾问能力不足(从系统设置、规划、及使用人员的操作方法中反应),双方不能有效配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1.13 K3系统速度反应慢,影响操作效率;

2.根据调研情况,初步提出实施总体规划方案如下:

2.1 首先规范基础管理行为和基础数据,打好基础;

2.2 再针对各具体问题和需求,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并通过管理或技术手段予以实施;

2.3 重新组织对各管理人员进行ERP系统管理思想和功能层面的培训,和对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功能、操作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2.4 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系统规划和基础设置的工作中,以提高各参与人员的责任心和对系统的认识、掌握程度;

2.5 在各项基础工作准备充分基础上,组织对系统进行深度实施;

2.6 适当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特殊业务需求;

完成时间:约为6个月;

3.取得效益

3.1为公司培训一批对系统和管理能结合并应用的人员,使系统在公司能落地;

3.2 建立相应的K3系统管理体系,确保K3系统在xx电气集团能长远持续应用和改善;

3.3 将现有K3系统同公司实际充分结合,在适宜性原则下解决调研及后续发现的问题及需求;

3.3 在系统得以适宜应用基础上,降低xx电气集团运作成本、提升管理水平,以此提升xx电气集团综合效益;

四、实施基本方法/流程

1.   详细调研并提供总体实施方案计划;

2.   建立用于系统实施和管理的管理制度/规范/方法;

3.   有针对性进行系统基本理论的培训;

4.   针对所用到的各模块进行系统功能并结合管理知识的培训;

5.   针对所用到的模块培训系统操作知识;

6.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需求,及后续实施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讨论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主要有:物料编码方案;BOM架构方案;基础数据管理规范;替代料应用方案;委外料领用案;生产计划运行方案;。。。。。。等

7.   对系统基础参数和基础设置进行讨论和确定;

8.   在相关人员对系统有初步认识后,同各部制定系统运作流程;

9.   组织模拟演练;

10.  组织进行贯穿全程的综合模拟演练;

11.  在相关人员对系统有较深认识后,各部制定各模块、各需求的正式方案;

12.  依据正式方案再次组织分模块模拟演练和综合演练;

13.  系统初始化准备

14.  系统上线;

15.  解决上线后的问题,直到使用熟练;

16.   后期优化和改善。

五、综述

ERP系统是管理+技术的系统,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思维+方法+业务+数据,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十分繁杂且极具风险。因此需要xx电气集团公司对此项目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更重是的是投入心力和态度,双方需配合,有困难协作解决,有分歧协调理解。

ERP系统以实现管理需求为目的,随时均需与管理相结合,因此要求以管理的手段来保证实施,技术解决只是辅助作用。因此要有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来主导,并需要有一些懂管理或乐于接受管理知识的人参与。

ERP系统的成功实施是企业和实施双方共同的责任,双方均需积极配合。尤其,企业的执行能力非常关键,往往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

通过对xx电气集团的调研,我们有信心实施此项目。也希望xx电气集团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

预祝:项目实施顺利!xx电气集团管理和效益提升到一个台阶!

附:调研记录

一、     人力资源部(总体了解,含人力资源、财务、信息部)

1. 组织架构:共四个事业群(OEM、电气、山庄、新业务),其中xx电气集团集团直辖机构为OEM事业群、电气事业群、董事办、研发中心;

2. 详细组织架构见“xx电气集团集团组织架构图”;

3. 目前ERP系统应用范围:OEM事业群、电气事业群。

4. OEM事业群、电气事业群之间是独立的管理机构,有独立业务,但存在部分业务交叉;

5. 集团从经营、管理需要角度出发,需要对不同事业群、事业群内各部、甚至部分个人进行考核,需要系统配合提供核算数据。

6. 针对上5核算需求,目前还未建立明确的核算体系(如核算范围、方法、边界、逻辑、要求等),需要xx电气集团集团在近期建立;

7. 系统在上6已完成基础上,进行设置并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系统核算,出具核算数据及统计报表,供xx电气集团分析决策;

8. 目前的核算是部分由系统出数据、部分由人工提供数据,然后人工进行加工处理,再得出核算数据;

9. 目前的核算是在一个帐套内做,事业群之间并未完全分开,主要是存在义叉业务,及部分分工还未明确;

10.     OEM事业群内部又分为8个一级部门,其中4个是基本生产部门,另4个为含有销售业务的综合部门,需要独立核算。此些部门之间存在业务来往,则存在交叉核算;

11.     公司组织架构经常变更,且变更较大,系统需要适应,但比较困难;

12.     目前处理OEM事业群的财务人员有3人,整个公司有10多人,目前工作已非常紧张;

13.     目前成本核算是K3系统出具一份,手工另行出具一份,二者差距较大(平均约40%);

14.     OEM事业群计划从5月1日开始实现内部利润中心的核算体制;

15.     电气事业群则需要核算到具体的销售人员;

16.     部门组织架构体现出:部门分工专业性不强(不是按专业性分工),同一性质业务比较分散(如同一工序分散到不同部门),组织架构比较复杂,对管理和业务运作及对系统的要求均较高;

17.     对应目前组织架构,系统如何对应实现?是在一个帐套内还是分帐套实现?

18.     目前K3系统中可以出具物流和生产数据,但存在不准确、不完善现象;财务数据则是在系统中出具部分,部分手工处理;

19.     事业部如何划分?组织架构如何搭建?有一个适度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经营、管理需要和成本、可操作性等因素;

20.     目前系统中未用MPS功能,MRP只计划毛需求;

21.     物控部门在编制OEM的MRP计划,电气则由另一个部门编制,在系统中也是分工维护。系统的操作是分散的,管理也是分散的,以后可能独立核算后更加分散。此对系统的计划体系建立是不利因素;

22.     未上人斩资源管理模块,人工在进行KPI考核;

23.     K3系统中目前应付做得好些,应收比较差,总帐没什么问题;

24.     系统购买的功能模块比较全面,制造型企业所需用到的基本购买齐全,目前应用的模块主要有MRP、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品质、委外、生产任务、应收、应付、现金、总帐等,但应用程度较差;

25.     客户档案:由信息部维护。结算方式不一、同一客户存在多档案、设置不规范、客户信息在有订单时才建立等问题,反应出此环节管理和操作均不规范,数据更不规范;

26.     销售信用管理未启用;

27.     供应商档案:评审后的供应商才可进行K3系统,由采购部提供资料,采购员自己维护,部分资料不规范、不完善;

28.     仓库档案:由信息部维护,仓库提供,财务未确认(不清楚)。不能直观地反应业务的划分。此不利于财务的核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如不能按事业群分类核算存货价值、仓库的状况也不能清楚区分、MRP计算的对应关系也不清晰;

29.     仓库现状:库存积压太多,且不能分清,手工有一些帐,系统有一本帐,但不准确;

30.     物料编码:各事业群均有权维护,信息部也在维护,管理分散,不规范不严格;

31.     物料存在条形码情况,且比较严重(估计约3%);

32.     成品编码:大客户直接使用对方的物料编码,是否能保证唯一并方便识别和操作;

33.     有PDM系统可提供料码和BOM,但需手工再输入强鹏系统和K3系统;

34.     物料编码参数:很多内容不规范、不标准、或未启用,物料编码数量庞大、复杂,有10多万条,很多无用;

35.     计量单位设置:设置复杂且乱,分组不明确;

36.     生产、委外发料未严格按单进行控制,造成物料管控不严,成本也核算不准;

37.     流程设置:基本未在系统中设置;

38.     采购业务:在系统中用MRP运算出毛需求,再人工查各业务,再人工计算,因此工作量大且不准。采购单只能由采购申请单下推生成,但采购订单的执行不规范,部分时间很早的单据也未关闭;另采购申请单上出现很多需求日期与下单日期相同的单据;

39.     财务:目前供应链数据在每月7日前可结帐;

40.     初步估算:采购申请单的执行周期约为5天;采购订单的执行日期约为20天。此数据反应出采购单据执行不合理,主要原因一是业务执行不规范,一为异常单据未处理,一为MRP运算数据不准确;

41.     采购发票:未做暂估方式处理,不符合实际,会对系统数据、帐期及后续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42.     委外出库:未严格按单发料,大部分未对单;

43.     委外加工入库:未做核销,则不能从财务上进行监管,更不能核算委外成本;因此委外的成本是手工核算。也不能从系统处理委外加工费(也是手工处理);

44.     销售报价功能未启用,另有一个销售商务系统在使用;

45.     销售订单执行周期:约为4个月。一般有一个大的销售预测,并不能准确确定交期,只能由销售人员自己评估交期。长计划的销售订单在系统中均作为销售订单输入,因为长采购周期的物料需要跟单走,客户会接受此些物料,如不接受客户会承担损失。因此可考虑按MTO模式处理;

46.     未启用销售费用功能和客户货号对照功能;

47.     完成产品入库:未严格对单;

48.     销售出库:大部分对单,但也有极少数未对单;

49.     其他出、入库单:部门填写申请、部门主管签字即可领料。管理不规范不严格。

50.     销售订单:由计划部输入系统,包含销售预测,单价、金额也由计划部门输入系统,安全性不高;

51.     销售出货:统一由计划部负责安排;

52.     销售人员:可以修改/调整手工销售订单,然后交计划部输入,因此系统中的销售订单数据(如金额)与真实的销售订单有一定差距。(是否影响销售发票和应收帐款?);

二、     销售部

1. 目前系统采购以赊销方式处理,实际是跨月销售(跨月开票);

2. 下达销售订单时,在K3中有一栏专门用于区分记录事业群;

3. 如何开票:系统销售发票是销售出库后就直接开票,与实际发票不一致;

4. 有部分销售预测,并直接下推销售订单,预测和订单有区分;

5. 有部分销售订单也作为预测单录入系统,预测一般就可转化为订单;

6. 一般交货期(客户要求交期),基本可以满足;

7. 销售预测单有具体交期,但不准确;

8. MRP计划单据的来源是预测单而非订单,可以理解为预测单就是主生产计划;

9. 有分期收款业务;

10.      主要客户是国内客户,国外有部分客户;

11.      目前销售订单不能直接冲销销售订单;

12.      强鹏系统中直接手工下达生产任务单,产生一个生产单号,然后以此修改K3中的预测单号,并以此修改K3生产任务单号,以方便跟踪;

13.      所有自制件、委外件均在K3中设置成MPS件,其他为MRP件;

14.      销售发货:发货通知单由计划部(销售跟单人员)开具,根据销售订单下推生成,与MPS/MRP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有货就发;

15.      同一单据的操作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执行,安全性不高;

16.      有部分公用件备有库存,但自制件均按单进行,外购件会有备库;

17.      在K3和强鹏中不能按销售订单跟踪进度;

18.      销售管理中目前仅仅下单和开发货单、少数报表,其他功能均未用到;

三、     工程部

1. BOM在K3中操作不方便,在强鹏中操作比较灵活方便,因此使用强鹏;

2. 在K3中导入BOM时,不能重复导入同一物料的BOM;

3. BOM替换不能部分实现,只能完全替换;

4. 工艺与BOM在K3中不能集成到一个界面,操作不便;

5. 目前所有BOM与工艺在强鹏中实现,然后将BOM导入K3,以此保证两者数据一致,但实际上没有做到。

四、     计划部(物控部分)

1. 工作流程:计划收到订单后,录入K3系统,然后运行MRP,计算采购物料的毛需求;生管在强鹏中下达生产订单后,即进行物料分析,然后在K3中查阅库存数据,然后进行人工分析,手工在K3中编制采购申请单;

2. 电气事业群部分的物料需求在K3中先计算MRP,产生请购单;

3. OEM事业群则没有在K3中运行MRP,主要是BOM不准;

4. 在K3中的工程变更信息不及时,在强鹏中则比较及时;

5. 现补料单是手工开制,然后在系统中输入,不对单,再打印相应的材料出库单;

6. 补料的材料出库单与正常的材料出库单没有区分,不能分出补料与正常领料,不利于材料控制;

7. 查询采购申请的进度/状况不方便,不能在一张单上反应出来,需要在不同单据去查找;

8. 开料后的尺寸无法得知;

9. 基础资料设置有问题;

10.      时间管理:单据上的时间与实际不符,经常不准;主要是操作不规范造成;

11.      外购件仓库库存收帐混乱失控,反馈无法调整;

12.      K3速度非常慢,操作麻烦,要查一些进度方面的数据需要进不同界面方可;

13.      BOM查阅时无法查阅物料的展开尺寸,使很多零件原可用边角料的无法使用到,对物料的有效利用有影响;

14.      BOM有误也无法检查出来,无法准确核算实际材料需求;

15.      无法查阅物料需求分析,如哪些生产单需要用料,用什么料、用多少、在途有多少等;

16.      采购申请单数量系统自动保留4位小数,小数位不准确;

五、     计划部(生控部分)

1. 在K3中仅是开生产任务单,然后开领料单、入库单;在强鹏中则开生产任务单,然后下工序单,做工序转移和工序委外;

2. 电气事业群和OEM事业群中的大客户部的流程如下:在K3中下生产单,投入生产(生产在制过程未进系统而是手工处理),生产完工入库入K3;其余则流程为:在K3和强鹏中下达生产任务单,在强鹏中做车间在制管理和工序委外管理,在强鹏中入中转库,如继续还有工序则在强鹏中继续作工序管理,最终进K3入完工入库;

3. 委外加工费无法在系统中处理,现用手工处理;

4. 强鹏主要应用在BOM和工艺的维护、工序控制(实际是记录工序生产结果),因为此些方面操作方便;但物流帐目还是在K3中完成,强鹏不如K3;

5. 工序返工如何处理?在强鹏中下补作单;

6. 原来曾用K3的工序功能,现没有用,主要原因是速度慢,且不灵活,工序管理不能随意灵活跳转,只能按已定工序逐步下行;而强鹏则可以;

六、     采购/委外

1. 非标和试制产品的BOM在K3中资料不及时、不准确、或甚至没有,生成不了委外任务单,因K3要生成委外任务单必须先有BOM,比较麻烦,很可能时间上等不及;而强鹏则可以随时输入,BOM可以随意调整或补充;

2. 采购业务在K3中操作问题不大;

3. 委外工序中的表面处理在K3中没有做,难以进行,因此委外加工费是手工处理,委外成本也是人工核算;

4. 表面处理主要有喷涂、电镀、氧化、拉丝等,物料委外加工主要是机加工如铣加工、焊接等;

5. 委外按材料提供分为三种:

5.1 加工材料全部由xx电气集团提供,为完全委外,即标准意义上的委外业务;

5.2 加工材料部分由仁达提供,部分由委外供应商在xx电气集团购买,为部分委外,供应商的材料费计算到加工费中,以加工费代材料费结算;供应商在xx电气集团购买的材料xx电气集团按正常销售方式另行处理,并不在委外加工费中直接扣除;

5.3 xx电气集团提供部分材料,供应商在其他处购买部分材料然后为xx电气集团加工,此为部分委外,供应商的在其他处购买的材料费计算到加工费中,以加工费代材料费结算;

6. 委外加工计量单位复杂,如同一种物料的加工费可能按面积计算也可能按重量计算,而xx电气集团是按PCS计算,中间存在计算单位的转换,且有误差。计算很麻烦,数量也不准,工作量大;

7. 采购价格:下单时有自动带出,但不甘落后喧出的价格有时不是所选供应商的价格,或没有供应商,价格也能带出;

七、     仓库群

1. 电气事业和OEM事业群在系统中的仓库没有清晰、明确地分开,只是在同一仓库中不同位置有区分;在K3系统中还是可以区分,只是不方便;

2. 物料重码较多,大部分是原来的;

3. 销售出库的物料编码与生产入库的物料编码,同样的料编码确不一样,造成生成单上的货号不是销售单上的货号,很容易错,且造成成本核算等均不对。现为了保持能出单,只能用其他出库单,将生产单上的货出掉,再开其他入库将销售单上的货入到仓库,才能开销售出库单;

4. 非标产品:半成品未在K3中入帐,只是开了一个领料单和最终产品的入库单;

5. 库存准确率可达80%;

6. 物料种类很多,同一仓库有几千种,数量也很大,由不同仓管员负责,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和漏管,责任不清,安全性差,盘点时不易区分负责人;

7. 物料编码太多,真正用到的远没有这么多;

8. 盘点数据处理:K3中很容易导出,但导入很麻烦(格式有调整);

9. 帐龄表与即时库存的数据不一致;

10.      存货价格不准,如外购件入库单据上价格不准,台帐中有些甚至没有价格;

11.      需要在系统中提供报表:清楚知道并追溯物料的每一笔业务发生时间,也此计算库存周转天数。现系统中没有提供,因此手工编制,工作量大(目前板金和成品在手工做此表,类似做库存台帐);

12.      单据上没有具体时间,只表示到天,时间太宽,很不易计算时间,造成工作扯皮;

13.      原材料单位有转换,如板材,采购时按KG,但内部使用时按数量如块使用,很容易造成误差,现系统无法处理,调整也很难;

八、     品质部

1. OEM/电气的品质部为同一个部门,只是分为不同组别;

2. K3中只实现来料检查,其他还是手工操作;

3. 操作使用的功能太简单,不良原因只能写在备注上,且记录的栏位长度也不够;

4. QC数据统计:需要系统提供统计报表,还需要提供工序检验的数据,及提供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报表,现K3不能实现;

5. 现平均每天IQC的检验批次大致有200批,外协则有约300批;因此IQC人员工作非常紧张;

6. 检查单内容和格式不合实际需求,需要调整;

7. 不良品处理在系统中只能整批处理,不能分批;

九、     财务部

1. 存货核算:委外未在系统中进行,其他存货核算在K3中进行,但不准;

2. 成本:K3中有算,也不准;手工做的一份较准;

3. 希望按产品核算详细的成本,并能体现成本的构成;

4. 希望能从K3中出具帐龄分析表;

5. 现存在重复付款的现象,希望K3能提供管控;

6. 凭证引入时,不同帐套间因核算项目不一至会使导入不成功;即使引入后也不能修改;

7. 供应链设置:权限设置好后,好像不起作用。

相关推荐